大明:上京讨债,老赖竟是朱元璋 第281节

“咱们的人昨天看到一个戴面具的老太监,和马皇后,太子,公主进入陈府!”

涂节将自己听到的消息,说给胡惟庸听。

“戴面具的老太监?”

“不对,一个老太监怎么会被你特意提起?”

“那个老太监,你说是……”

涂节点点头,肯定了胡惟庸的猜测。

胡惟庸是聪明人,只是这些只言片语,已经够他明白许多。

皇帝和连山侯的关系。

连山侯的怪异、。

还有如此受宠的连山侯,似乎从没和皇帝见过面。

如此种种,足以让胡惟庸推断出一些内容。

“此事什么人都不要说!”

“你让人多去市井探查这位连山侯进入应天府之事!”

涂节闻言点头,御史台又一定的监察职能,想要找到证据并不难。

他离开之后,胡惟庸却笑起来。、

这个意外的发现,让他想通许多事。

连山侯并不认识皇帝,这就是他猜到的真相。

而这真相引出来的事情,也许会更加有趣。

不过这件事,暂时秘而不发,没有暴露的秘密,才是真正的好秘密。

自己没必要,就不要去触那位天子的霉头了。

“现在为今之计,只有用利益,将百官都绑定在我身上!”

“不过皇帝开发北方越狠,那些人对我的依赖越深!”

“然后……”

胡惟庸想起自己的野心,心头变得火热起来。

“就先从,用科举将李善长送进去开始吧!”

老胡并没有忘记李善长,将这位老长官送进去,如果能连带将陈数送进去,那就完美了。

不过,他要等待的完美机会,

却是没来!.

第175章 全被考懵逼了,南方士子的反扑

年后,所有人都在等待李善长带领的国子监开始出卷。

皇帝按照陈数的做法,将出题的老师,都带入宫中。

当出题的办法颁布的时候,胡惟庸等有心想要给李善长他们难看的官员,带着失落之意。

皇帝让国子监出题,但方法却是另外一套方法。

出题库,由皇帝来甄选题目。

这种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群臣攻讦国子监的官员,既然题目是皇帝选的,那责任自然落在皇帝身上。

这让涂节和汪广洋带领的言官集团,十分失望。

皇帝找来十个算学老师,让他们每个人出一千道题目。

最后皇帝会从这些题目中选择出两三~份试卷封存。

这些试卷,只有在科举开考的前一刻,才有皇帝随意指一-份卷子。

就连皇帝本人自己也不知道出卷的-内容。

这样的话,可以尽最大的努力避免作弊的可能。

这套制度,几乎没有给任何人留下把柄。

官员们自然无话可说。

而国子监的人,一过年,就被锦衣卫给看起来,专心出卷了。

应天府,陈府!

陈数在年后,迎来了前来拜年的方孝儒。

“先生!”

方孝儒对陈数,毕恭毕敬,眼中甚至还有一丝崇拜。

在济宁过了一个年,方孝儒亲眼见证,陈数说的造城,从无到有,亲眼见证一个奇迹的发生。

他也在新任城的工地上,贡献过自己的汗水。

越是如此,他对陈数的能力就越敬佩。

“希直呀,你回来了!”

“可惜你来晚了一步,你老师已经被皇帝关起来出题了!”

“李先生也被关进去了?”

方孝儒若有所思,今年的科举和往年不同,皇帝异常重视。

哪怕还有两个月,李善长他们这些人,就被锦衣卫给看起来了。

科举事关国本,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方孝儒低下头,说:

“孝儒回应天拜过先生之后,也要闭关苦读了!”

“希望这次,孝儒能够高中进士吧!”

“你不但会中进士,还会高中状元!”

陈数嘿嘿笑,给方孝儒一个鼓励。

这鼓励,方孝儒只当是鼓励,能中进士就厉害了,更何况是状元?

这古往今来,能在如此年轻的年纪中状元的,屈指可数。

甚至中进士的人,一般也起码是二三十岁,甚至四五十岁的人为主。

方孝儒不过一个少年,他对自己中进士都不敢肯定,更何况是状元呢?

但陈数对他却很有信心,虽然因为他的干涉,这位读书种子,提前了不知道多少年科举。

但原来的方孝儒,就是三甲之选。

如今算学加入科举,他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陈数可没少给方孝儒刷真题,指点他解题。

方孝儒的算学水平,严格来说已经比那些出题的老师都高,他没理由不考个满分回来。

就算不是满分,九十分估计也是有的。

至于其他人嘛,陈数呵呵一笑,他相信第一次算学考试,估计会惨不忍睹。

因为能来顺天参加科举的学子,超过三十岁甚至四五十岁的不在少数,方孝儒这种少年反而是稀缺物种。

一个成年人,尤其是读了一辈子文科的成年人,一年时间来学习算学,水平肯定不行。

“嗯,看吧!”

陈数出门,看着热闹的应天府。

街头上来来往往的,已经有不少读书人的身影。

他路过书局,依然门庭若市。

陈数的真题卷子,就是这些考生们最后冲刺的日子,他估摸着,自己的卷子和教辅书,估计又要迎来一波大卖。

不过这些,陈数都不在意。

年后,在春耕之前,将任城造好一个轮廓,才是关键。

他有自己的渠道,刘伯温委托方孝儒送过来的信件,告诉他一切安好。

陈数也就安心,等着好日子来临。

时间,一闪而逝。

两个月,大明朝无数学子翘首以盼的科举考试终于开始。

方孝儒在陈数等人的期望中,走入考场。

三日后。

武英殿。

李善长,胡惟庸等人,都跪在皇帝面前。

“这次考试,成绩如何?”

皇帝询问道,下边一众官员,面沉如水。

胡惟庸等人,不停考试还好,一听考试,就气得不行。

朱元璋看着他们的动作,心中暗喜,却不动声色。

“回禀陛下!”

“按照您以前定下的规矩,文章和算学,分两边计算!”

“分数比例,为六四分!”

“这文章,去年和往年没有任何区别!”

“可是这算学成绩……”

李善长一本正经地站出来,为皇帝禀告。

他说到算学,欲言又止!

“你说!”

皇帝最不喜欢卖关子,赶紧催促,李善长这才叹息一声,说:

“这算学考试一共一百分,超过六十分者十人!”

“其中南人六人,北人四人!”

老朱闻言倒吸一口气,这特娘的有点离谱了吧?

首节上一节281/3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