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39节

第五十四章 摊牌了,丑恶嘴脸

朱元璋这话一出,原本趴在堂下的那位翰林,这会儿已经汗如雨下了。

他还是个小年轻,在朝堂上也没混过多久。

对于朱元璋,他更多的还是道听途说了解到的一些信息。

有说残暴的、有说英明神武的、有说爱民如子的更有说老朱暴虐成性的……

可终究他的科举座师也只是黄子澄这么个腐儒,讲点大概的朝堂走向以及经义文章就算了不得了。

其他的诸如朝堂上各路大佬背后所代表的势力、帝王的喜好、忌讳这些,别说黄子澄只是他的座师。

就算黄子澄真是他亲师傅,黄子澄自己都还没弄明白呢,怎么给他讲。

这就导致,这小翰林虽然零零散散知道了点东西,在一众新晋翰林面前也是能口若悬河的指点一二的了。

但当他真到了这朝堂之上时,一下就露了怯了。

死谏?

你就算不死谏只是说错话朱元璋都能把你推出去砍了,如今你还把刀把子主动送到人手上?

虽然这会儿他已经从朱元璋刚刚的话,还有众人那戏谑的眼神当中明白了。

但他却悲哀的发现,这会儿,发现的已经晚了啊。

朱元璋见对方趴那儿一句话都不说,便知道这人不过是个光会说两句酸话,打算以直邀名的蠢货罢了。

他没好气的挥了挥手道:“拖下去吧,咱的朝堂可养不起这等英才!”

虽然朱元璋话语里没交待对方的下场,但众人都直到,这人最低都是一个贬官了。

处理完这个最跳的以后,看着余下的众臣,朱元璋冷冷一笑道。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

“军伍之事你们暂时插不上手,索性就在这皇家传承之事上开始闹腾。”

朱元璋这话一出,所有文臣不约而同的打了个冷颤。

刚刚还没站出来的一众文臣,此时也站不住了,赶忙站出来跪在地上。

实在是朱元璋这番话太重了。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这句话啥意思?

意思就是国家只有“戎祀”两件大事,分别代表军权和祭祀。

军权好理解,但祭祀其实代表的就比较多了,表面上看只是祭祀上天的仪式。

可实际上,但凡能祭祀上天的,哪件不是大事?

如今朱元璋居然说他们在皇家传承一事上闹腾,那就是挑明了说,满朝的文臣已经冲着皇帝手里的权利下手了。

这种指责,谁扛得住?

“尔等张口便是冠冕堂皇,偏生还装作一副忠君爱国的模样。”

“但尔等心里打的什么算盘,真当咱不知道?”

朱元璋这话一出,一众文官心里顿时咯噔一下,心知要坏。

没想到老朱今天居然掀桌子了。

须知平素里朝堂讲究的就是一个均衡,凡事有反就有正。

文武相争也好、党同伐异也好,无论朝堂之上怎么争,最终统筹全局的,必须是皇帝。

毕竟皇帝和朝臣们其实都明白,要是朝臣们互相之间不斗了,那便是彻底做大了。

而等到一方做大以后,那他们对抗的可不就是皇帝了嘛?

所以,朝堂之上从未风平浪静过,也从未和谐过,这其实就是所谓的帝王术。

要的就是朝堂之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从而方便皇帝掌控朝堂。

同时嘛,也是给各方势力表达意见的机会。

因为他们明白,只要不是触怒皇帝逆鳞的事,皇帝想看的其实就是意见不同的党派之争。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今日老朱压根没给他们这个机会。

而老朱此话一出,边上的朱允此时脸色终于绷不住了,原本被老朱吓了一跳有些煞白的小脸,此时也变得愈发难看了。

昨晚才在黄子澄等人劝说下树立起来的信心,瞬间土崩瓦解。

朱允怎么也没想到,老朱居然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这让朱允的心彻底沉到了谷底。

他忽然意识到,原来皇太孙这个位子落到他手里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了。

一想到这,朱允便觉着一股怒火直冲脑门。

但他还是咬牙忍着,因为他知道,那些文官们此时还不会后退。

哪怕如今皇爷爷已经连番说出重话了,可他们还是会咬牙赌一把。

毕竟他们这些文官主打的就是一个仗义死节。

虽然这话大多数人都只是嘴上说说,可若是被朱元璋轻轻这么一吓就退回去,那他们在士林之中的名声就全没了。

而且,嘴硬和狡辩,可是他们在朝堂赖以生存的本能。

在他们看来,不到最后彻底撕破脸老朱是绝不会痛下杀手的,毕竟老朱眼见着没几年皇帝好当了,难不成不顾忌一下身后名不成?

这其实就是文官们一如既往的底牌。

帝王将相的身后事,还不都是他们一支笔勾画出来的?

而他们都有个习惯,那便是学史,纵观史书后他们往往自以为了解皇帝。

对于以往那些把皇帝隔离在朝政之外“垂拱而治”的前辈,要说他们没一点羡慕那才是咄咄怪事。

而学来学去,他们终于明白了,帝王身后名以及天下大义便是他们束缚皇帝、保护自己的杀手锏。

如今既然皇帝似乎有些拿身后名不当回事了,那为了保护自己、争取利益,便只能继续高举天下大义的大旗了。

一时间,如同约好了一般之前还趴在地上的文官们,群潮汹涌、前赴后继的开始谏言了。

只是听着他们说出来的话,左一句家国大义,右一句天下百姓,似乎不按他们说的立朱允为太孙,这大明必将亡国一般。

朱元璋皱着眉头冷着脸听了一会儿以后,彻底怒了,怒斥道。

“够了!”

“你们真当咱不知道你们背地里那些勾当?”

“允被你们从小教的那些东西,真当咱不明白什么意思?”

“你们还不就是想着允上位了,这天下江山便尽入尔手,而允怕是就只能做个垂拱而治的泥塑木胎!”

“这便是你们所谓的天下大义、江山社稷、万民生计?”

“还真是好一番算计!”

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这帮傻大个难得聪明了一回!

朱元璋这话一出,满朝哗然!

其实大多数人在朱元璋开口之前压根没想到,这群人居然打的是这个主意。

其心可诛!

这和当年胡惟庸等人把持朝政架空朱元璋,谋天下之权于一身简直如出一辙。

而此时站在朝堂另一侧,看了半天热闹的武勋们,终于反应过来了。

啥?

这帮子腐儒要把持朝政、架空天子?

娘咧,这帮子腐儒本就看咱们这些军汉不顺眼,要是他们当权了,那咱们的小日子还过不过了?

但凡能站在朝堂之上的,就没一个傻的。

原本武勋乃是根深蒂固最最坚定的太子党。

因为他们中间大多数人其实名义上是太子党,可本质上个顶个的都是当年在朱元璋帐下逐渐因功崛起的武勋。

他们支持太子,是因为朱元璋让他们支持,他们才去支持。

否则的话,他们这些淮西出身的武勋,什么都不用做,躺赢等着新君继位就行了。

作为与国同休的勋贵,争权夺势什么的跟他们压根没关系。

只要这天下还是老朱家的,没犯下什么造反谋逆之类的杀头大罪,那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关上门娇妻美妾在怀的过自己的小日子。

可如今朱元璋当场挑破了一众文官的野心以后,以大将军蓝玉为首的武勋们,忽然发现自己好像特娘的差点被坑了?

他们效忠的可都是老朱家!

在他们看来,无论老朱家哪位皇帝继位,最终不都还是得靠着他们去打仗?

那他们有仗就打,没仗就在应天府遛狗斗鸡、醉生梦死的过小日子,这多舒服。

但现在看来,不行了啊!

若是真跟老朱所说的那样的话,将来这大明朝看起来是老朱家的,可实际上当政的都是那帮子文官,那他们还有好日子过?

别看如今老朱在位,可文武之间的矛盾早就已经暴露无遗了。

文官看不起武勋,觉着他们就是一帮不学无术、躺在功劳簿上混吃等死的废物。

武勋同样看不起文官,觉着对方就是一群只知道之乎者也、欺上瞒下的腐儒,嘴皮子倒是利索其他的屁用不顶。

这种矛盾从一开始就在朱元璋的意料之中,他也乐见其成故而就放任了开来。

但是正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这都结下仇了哪有那么好解开的。

尤其是你弹劾我家几个部将,我揍了你家几个子侄,这仇怨就越结越深了。

这种情况下,蓝玉等人觉着若是文官真正掌控了整个朝政的话,他们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恐怕都只能去那刑场走一遭了。

这可不行!

毕竟他们之前对朱允当太孙不支持不反对,那可都是看在朱元璋的面子上。

只要这大明朝还是老朱家的,哪怕他们嘴上有些看不起朱允,可实际上他们压根就没想过反对。

但今天老朱一席话,算是点醒了他们。

朱允这个太孙跟太子朱标可完全不一样。

朱标当初虽然在文官群体里颇有仁义之名,但朱标可是老爷子手把手教出来的嫡长子。

别看名声好,也确实是位仁义之君,可朱元璋那些帝王手段、杀伐果断的本事朱标也没丢了啊。

不然的话,为何朱元璋能这么支持朱标?

就是因为他看到了他建立的大明延续下来的希望。

而朱标也用他的表现,证明了这点。

首节上一节39/2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