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243节

“这一场手术,还远远不够。只有多做手术,将其中的技术经验研究清楚,并整理成册,培养出更多能够开颅的医师,才能够不负这一番心血!”

“等一切成熟,我再去找皇太孙殿下,让他帮助我们,设立医学院,招收更多学生,培养更多医生,将更加先进的医学,推广到整个大明!”

朱极为大气,眼光从来都不仅仅局限在方寸之地。

他对大明的医学发展,有更高的要求。

众人也万分赞同,对朱无比支持。

之后他们又做了好几例这样的手术,成功了两次,失败了四次。

好在都是选择的死刑犯,死了人也不要紧,只是研究医学,必然的代价。

经过这些手术,他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首先,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手段,开颅手术失败概率很高,如何有效率的安全的打开颅骨,这是一个需要突破的问题。”

“其次空气中存在的一些肉眼看不见的东西,会对伤口产生影响。”

“皇太孙殿下之前跟天工学院的一些人说过一个概念叫做感染,而人体自身的组织构造,也存在一些细微物质,用于对抗这些感染。”

“我们接下来的研究目标,就是如何对抗感染!”

周王朱带着众人,研究讨论,并记录这一切。

他知道,感染是最影响病人生存率的东西,要是找到对抗感染的办法,绝对可以救活百万千万的人!

“不同人的体质对这种感染的抵抗能力不同,但皇太孙殿下说,还有某些物质,能够对抗感染。”

“找的这种方法,我们的手术技术,必定会取得巨大进步!”

周王与众人大量的讨论着,没有一点藩王的架子。

对医学的研究,他无比虔诚,从来没有将自己当做什么皇子藩王,而是一个纯粹的医者。

更多的人也都被他的行为所感动,纷纷投身医学研究,共同为大明的医学发展,添砖加瓦。

于是。

大明的医学研究,逐渐走上正轨,并越来越兴盛。

直到某一天,必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

大明,皇宫。

朱高煜翻着周王朱递交的奏折,希望有更多拨款,资助他们建立医学院,很快便同意了。

这种好事,求都求不来,他怎么会阻止?

“希望这位五叔,能够带给我更多的惊喜!”

“大明的医学发展,就靠他了!”

朱高煜御笔一挥,直接批了两千万两白银,给医学院做经费,没有丝毫吝啬。

而且,这还是第一期,后面看情况,会继续追加投入。只希望这座大明医学院,能够对得起他的投资。

处理完这个,朱高煜又翻起另一本天工学院的奏折。

却是在说,有人在玻璃领域做出了巨大突破。如今已经做成了3级玻璃,

在天工学院的划分之中,第1级别可以用于外墙窗户,门扇等地方,第2级别可以用于屏风等较大面积又有框架保护的造型之中。

第3级别则是防弹玻璃。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做出了防弹玻璃,除此之外,他们还做出了凹透镜,凸透镜和望远镜。

并且还附带呈上样品,供朱高煜过目。

“连防弹玻璃都炼出来到了?”

“大明的能工巧匠,还真是不可小觑,有本事啊!”

“赏!必须重赏!”

朱高煜看了之后大为赞赏,要表彰相关的工匠,和有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学生。

玻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方方面面都用得上。

虽然有他提供的全套技术,不需要工匠们自己一点一点研究摸索,可以按图索骥的找,但能够根据配方,炼制出防弹玻璃,水平也足够惊人了。

“有了防弹玻璃,我就可以把皇宫中的窗户全换了,所有的房间,都会亮堂不少!”

“而各种玻璃杯玻璃碗,就更不是问题了。”

“若是用在研究仪器上,什么烧杯试管,显微镜望远镜,也都可以提上日程!”

“甚至步枪上面的瞄准镜,也可以安装上,枪械水平也要高一个等级了!”

玻璃的作用,实在太大,由不得朱高煜不兴奋。

可以说,单单一个玻璃技术,就可以带动大明方方面面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更是深厚到难以言喻。

只要各种玻璃器皿生产出来,一定会大卖特卖,激活无数人的需求,也产生无数工作岗位,增加无数税收。

对于做出这种神器的人,不仅要重赏,还要让他们成为大明的表率。

“来人!”

“传我旨意,昭告天下!”

“将研究出玻璃烧制之法的工匠,封伯爵,赏金千两,并恩荫其子嗣!”

“其余工匠助手,也一律重赏!”

“本殿下要让全天下都知道,只要能够发明对大明价值重大的东西,绝对不吝惜官爵赏赐!”

朱高煜大声吩咐,无比豪气。

区区一个伯爵,奖赏研究出玻璃的功劳,并不算什么。

主要是玻璃的相关技术,其实是他在背后指点。

要是工匠自己研究出来,封个侯爵也不过分!

而且,他还会派出工部官员,还有少府监的人,带着玻璃技术,去开设大规模的工厂,形成规模效应,完成工业化生产。

以此把玻璃这项产品,迅速推广到大明全境!

玻璃的事,很快引起全天下的轰动。

当众人看到圣旨告示,将一个工匠给封了伯爵后,全都失神震惊,张大嘴巴。

“工匠……也可以封爵?”

“还是伯爵!”

第三百四十八章开放工业技术

大明的爵位,是很贵重的。

虽然洪武大帝开国的时候,册封了大量功臣,甚至还有丹书铁,免死金牌。

但这些开国功臣,都是几百年才有几次的机会,只有选对了明主,并完成从龙之攻,跟着太祖皇帝一路杀出来,才能够博得荣华富贵。

等建国以后,再想要获得爵位,那就是千难万难了。

想立军功都没地方立!

可如今,仅仅因为发明了玻璃,就一下子让一个一文不值的工匠,成为尊贵的伯爵,简直是难以置信。

无数渴望建功立业,封候拜相的人,全都沸腾了。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我们辛苦读书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陛下的赏识,从而封候拜相,建功立业吗?”

“可是,读书科举的路,太难太难,四年才有两百个进士名额。”

“不若舍弃功名,进入天工学院,也去当一当工匠,研究研究发明创造!”

“要是能够有所成就,荣华富贵,留名青史,也不是问题了!”

天工学院在民间的风评,已经逐渐转变了。

之前周王朱进去学习医学,就已经让很多人震惊了,但因为他的研究成果,开颅手术什么的,考虑到大明百姓一时之间还难以接受,便没有公开。

所以跟着去天工学院的,并没有太多人。

可如今工匠封爵一出,天下就沸腾了。

谁都能够看出来,皇太孙殿下对天工学院的重视,知道天工学院里面有着无数机会。

只要参与进去,有所成就,绝对是一条出人头地,建功立业的好路子!

“妈的,不就是工匠吗?”

“你能当,我也能当!”

“为了出人头地,很多人连豁出命去战场厮杀都敢,我有我们不敢的?”

“我要去天工学院进学!”

很多原本看不起天工学院,看不起工匠的人,纷纷改变了态度,转头加入了进去。

各地的天工学院,一下子人满为患,多了许多文人学子。

他们对大明的研究发明,科技创造,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

大明的发展速度,变得更加迅速了。

就连朱高煜要求建造的玻璃厂,也很快建成,并有了出产。

大量的平板玻璃,和各种玻璃器皿,飞速上市,获得了无数人的喜爱。

朱高煜更是直接让人,在皇宫的几座重要宫殿以及,自己的房子里面,更换安装了最新的防弹玻璃。

还建设了好几个巨大的玻璃温室,来种植花草树木,瓜果蔬菜。

从而做到了冬天也有新鲜蔬菜水果吃,有百花盛开的美景。

而天下人见到皇太孙殿下都带头使用玻璃,就更是兴奋了,一下子将玻璃捧到了天上。

“玻璃真是神器啊!”

“怪不得皇太孙殿下,会对制造出玻璃的工匠,大肆封赏,还册封了伯爵呢!”

“挡风挡雨,却又透明透光,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是好东西!”

“连皇太孙殿下都喜欢大玻璃窗,我也要将我家的窗户瓦片,茶杯碟子,都换成玻璃的!”

“不仅自家用,我还可以转行去做玻璃生意,将神奇无比的大明玻璃,贩卖到天下各地!”

整个大明,掀起了巨大的玻璃热。

人们真相抢购玻璃,替换原本的窗户器物,一个是新风尚,另一个也的确是实用。

很快,玻璃这种东西,就渗透到了大明所有郡县,人们不仅生活水平得到了不小的提升,同时也认识到,工匠并非自己以为的低贱之人,而是能够带来巨大好处的贤能!

他们对一个工匠被封伯爵,没有任何意见,反而对去天工学院进学,对成为工匠,有无尽的热情。

连带着,大明的封建思想,也终于被一点一点撬动。

首节上一节243/2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