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200节

真正令他们惊骇震撼的,是马车竟然可以拉着重货跑出这种速度!

“回头看看,都回头看看!”

“这才多大点功夫,我们就把出发地远远甩在身后了,现在都到邻村了吧?!”

“我的天!”

“要是以后马车一直能跑这速度,岂不是只要半个时辰,就能跑一趟县城!”

水泥路的好处,不仅仅是平稳舒适,最大的提升,还是速度。

马儿能够闭着眼睛狂奔,甚至不怎么疲惫。可以将整体速度,提升三五倍,乃至上十倍!

之所以有这么多,主要是因为原本的泥土路上,马车只能慢慢走,比人步行快不了多少。

可换上了水泥路,却是飞奔!

这种提升,已经是质的改变了。

黄员外下了车,围着马车转了一圈,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接着又蹲下身,检查车轮与地面。

“真是稀奇!”

“马车跑起来没颠簸,速度像飞一样就算了,车轮轮毂的磨损,都变得轻微很多!”

“以前一架马车,用不了多久,车轮随时可能出问题,要临时更换。”

“可要是走上了水泥路,就算是跑个八百里,也不用换轮子,因为根本没损耗!”

大明的马车,都是木质轮毂,最多核心地方,有一点铁制零件,能跑就不错了,不可能追求坚固耐用。

可如今看来,要是一直走水泥路,似乎可以让车轮从消耗品,转变为耐用品!

又发现了水泥路的一条新好处,黄员外嘴咧得老大,笑的合不拢。

这对他往来县城,贩卖家里的粮食,可是极大的便利!

其余百姓,听到这里也不由赞叹,眼神中满是兴奋。

“神路,天路!”

“皇太孙殿下修的水泥路,简直只因天上有!”

“又平坦又轻快,还不磨损马车,好处简直多到说不完!”

“要是这样的路能够修遍大明……”

众人简直不敢想象,这将是一个何样的世界。

水泥路带给大明百姓,深深的震撼。

至于黄员外的赌局,已经没人放在心上了。

大家都来看水泥路的新奇,谁还顾得上黄员外的一句赌气之言,你就算真的去啃树,难道有水泥路好看?

……

浦口到滁州的水泥路修通后,在附近引起决巨大的轰动。

附近的无数百姓乡绅,地方官吏,都跑过来看热闹。就连附近几个县,乃至长江对岸金陵城中的百姓,也都好奇的过来。

不少人甚至纷纷驾着马车,在水泥路上狂奔。

好在大明的马车并不多,水泥路又一览无余,并没有发生什么交通事故,最多只是把人吓一跳。

甚至有些精明的商人,已经开始利用水泥路的便利优势,运输贩卖货物了。

这又导致浦口和滁州两地,城里普遍繁华不少,人来人往的,喧哗一片。

朱高煜一直派人关注着一应消息,当锦衣卫将这一切读禀报上去的时候,让皇太孙殿下很是满意。

皇宫,华盖殿。

朱高煜对着地图,听着锦衣卫的禀报,脸上满是笑意。

“很好!”

“这条路,没有白修!”

“路这东西,走的人越多越好,利用效率越高,分摊下来的成本,才越低!”

“要是什么时候,水泥路上跑满了马车,甚至开始塞车,我做梦都会笑醒!”

“只是那样,就得考虑一下, 颁布交通规则了……”

哪怕是后世,家家户户有代步车,水泥泊油路都修到村村通了,城市外的路上,都城的情况也很少发生。

大明要是能够堵马车,足以说明发达到何种地步了。

可惜,这只是朱高煜的幻想。

下方,锦衣卫看到皇太孙殿下满意的神色,也跟着高兴起来。

“是啊!”

“百姓们都夸皇太孙殿下,是天降圣人,要带领大明走向繁华盛世的明君!”

“殿下,你绝对不知道,民间有多少百姓,已经把殿下的牌位,当成神仙供起来了!”

“他们都希望皇太孙殿下,保佑他们,保佑大明一路兴旺呢!”

给我烧香,把我当神仙拜?

朱高煜听到这话,不由哑然一笑。

说到底,大明的百姓,还是愚昧了点。

求神拜佛的心思,远远高于靠自己努力奋斗。

想要让大明进一步的发展,还任重道远。

“教育工作,已经不能拖了!”

“是时候启动科学教育,培养更多工科人才,为大明营造一片肥沃土壤了!”

朱高煜神色一动,低声自语。

他早就看不惯死读书的儒家文人,想要在大明建立学校,传播科学知识了。

其实,这个想法朱高煜早就有,只是以前条件不允许,才没动作。

如今,大明国库充盈,粮食多到吃不完,海外接连大胜仗。

而最大的阻力,儒家文人,又被他狠狠的打击了一遍。

再配上新修的水泥路,足以激发很多人的兴趣。

终于是时候,开展工科教育,培养专业人才了。

“来人,拟旨!”

“本殿下要组建天工学院,在整个大明境内开设无数分校,让所有对科学技术感兴趣的人,都来进学!”

第二百八十七章天工学院引发的轰动

朱高煜准备组建一所天工学院,并将分校开遍大明。

只有这样,才能流转大明被腐儒污染,将一切技术都视为奇技淫巧的风气,培养出科学思想。

科学思想生根发芽后,才能诞生大明的本土科技!

总不能大明的一切,都要靠朱高煜来推着走。

若是这样,有一天他去世,难道大明要退回原来的地步不成?

“建设天工学院,势在必行!”

虽然全名基础教育会更好,但这个步子就迈得太大了点。

朱高煜还没有发疯。

如今的大明,虽说条件好了点,百姓们也能吃饱饭了,但想要他们将自己的儿女从小送进学校学东西,简直是天方夜谭。

朱高煜不是神仙,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他只能退而取其次,先建一所专门教工科的天工学院。

至少,凡是从天工学院出来的学生,可以直接分配就业,让他们有事做,可以自己养活自己。

朱高煜相信,这种毕业包分配的设计,会让很多普通老百姓,舍得将建家里的孩子送进来的。

……

皇太孙要建造天工学院,并亲自挂名做校长!

这个消息一传开,立刻引发,民间无尽轰动。

“什么?天工学院?”

“这是教什么的?要让人去当工匠吗?”

在大明老百姓的观念里,学院是读书人去的地方。

而读圣贤书,只要取得一点点功名,即便是再贫寒,也会得到极大的尊重,无论是乡里还是族群里,都会供应资源,想方设法让他更进一步。

考上秀才,就足够在乡间立足,当个私塾老师了。

而若是中了举人,只要舍得投入钱财人脉,是可以出仕当官的。

所以,但凡有点条件的,无不想自己的子孙后代,读书科举。

但实际上,书生这个群体是相对小众的。要么是官员的后代,其次是地主的后代。商人有钱让子孙读书,但一般都是私塾。会识字算数就行了,能不能继续读,去参与科举,还要看天分。

至于大多数普通百姓,是没有条件读书的,连私塾的大门都摸不到!

所以,对这所教工匠之学的天工学院,大部分人都是一头雾水,不理解朱高煜的想法。

在大明,工匠是贱籍,天生低人一等。

虽然说是说士农工商,但谁都知道,官员高高在上没的说,商人有钱富裕,生活条件好,地位实际并不低。

只有农民工匠,才是真正的难兄难弟,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谁要给你吹当工匠好,有手艺能够吃饭,你可以让他来试试。

平时累死累活,也不过维持个温饱。

有活的时候还好,一旦没活找你,就等着饿肚子吧!

如今皇太孙殿下,要亲自教授工匠技术,让所有人都看不懂,持观望态度。

“不去不去!”

“傻子才去这个天工学院,学不学得到东西另说,便是学成了,难道出来当工匠,能做工部尚书不成?”

能够培养的起读书人的家庭,官吏富商阶层,都不看好天工学院。

谁都知道,工匠没前途。

工部虽然说也是六部之一,但别说正二品的工部尚书了,就连一个小小的从五品员外郎,六品七品的主事、所正,都得是正统科举上来,起码得有个举人身份。

首节上一节200/2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