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197节

朱高煜早就忍受不了这种慢悠悠的交通状况了,这导致大明对北方中原的掌控,比南方低多了。

历史上朱棣登基后,迁都燕京,除了防备北方草原的蛮夷,也是为了方便掌控广阔的中原大地。

朱高煜当然没有迁都的意思,金陵住着可比干旱少雨,沙尘漫天的燕京舒服多了!

为了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为了更好发展大明,修路,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一件事。

“工部尚书,水泥的生产规模,已经上来了。”

“我准备先实验性的修建一条道路,就先从金陵城对面的浦口渡出发,修道滁州!”

“这既是为了检验技术,也是为了培养工人,积累经验。”

“这条路,就交给你工部负责,我要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路修好,你可能做到?”

不错!

朱高煜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开始在大明修建第一天水泥路了。

而这个重任,毫无疑问的落到了工部身上。

工部尚书已经看过关于水泥路的资料,顿时满心振奋,大声应诺。

“殿下放心!”

“臣会亲自关注,派出工部最好的工匠人才,尽快完成道路的建设,一定不会让殿下失望!”

修建大明历史上的第一条水泥路,这可以足以青史留名的大事,怎能不然工部尚书激动?

他接到朱高煜的旨意后,立刻返回工部,开始安排起来。

很快。

大批物资和人手,从各地官仓调集过来。

还有一辆又一辆装着沉重货物的马车,也往工地赶来。

封建王朝修建道路城池等工程,惯例是直接征发民夫,让百姓们自带干粮,来无偿为公家干活。

称之为徭役,也是赋税的一种。

朱高煜当然不会这么做,这不仅会打击工人的积极性,还会对民间造成极大的负担。

历史上秦皇汉武,乃至隋炀帝杨广,被人批评大兴土木,折腾得民不聊生,便是因为征伐民夫徭役过分。

毕竟。

按照他的计划,以后要修建的各种工程和奇观,比之秦始皇杨广等人,只多不少!

若是全部征发徭役,大明百姓可经不起这么折腾。

所以,这次修路,只是从附近的城镇村庄,适当的征发当地青壮。

不仅不需要他们自带粮食,工地上有的是饭食,足以让所有人吃饱。

并且,每天干完活,还会发下一罐子咸菜,当做福利。

百姓们被征发徭役,本来是满心不愿,但当管理修路的官员,将咸菜下发到每个人手中,并告诉他们每天都有,还可以带回去的时候,顿时引起一阵欢呼。

“太好了!”

“皇太孙殿下,待我们太好了!”

“出徭役不仅提供饭食,每天还给一罐子咸菜,带回家都可以当半个月的盐来吃了!”

工人们对朱高煜的政策,很是感激。

大明如今,还是男耕女织的社会。除了盐巴和铁器,绝大部分日常所需,都是自给自足。

百姓家里最大的开销,就是购买盐巴了。

自给自足,也意味着很好有交易,百姓们弄点钱很不容易,不是低价贱卖粮食,就是那养了三年的老母鸡和鸡蛋去换。

所以,大明的百姓如今尽管粮食够吃了,但吃盐却还是极为节省。

而工地下发的一罐子咸菜,都是上好食盐腌制,一罐子咸菜,起码有三两盐巴,对百姓们来说,价值不菲。

其实。

朱高煜不是没有考虑过,直接发工钱,让所有参与修路工程的百姓,都领一份工钱。

大明如今国库充盈,是绝对发得起的。

但这个想法,最终还是被他否定了。

无他。

大明太大了!

南北纵横千里,发展十分不均衡,各地差距极大。

这边徭役直接发工钱,其他地方征发徭役,容易引起更大的不满!

第二百八十三章用泥巴修路?

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

本来征发徭役就是个辛苦活,历史上因为某些工程,徭役死伤太多,导致闹事造反的情况,层出不穷。

要是别处百姓得知,金陵这边让徭役民夫修路,不仅提供饭食等条件,还发工钱,他们你怎么肯干?

天下事,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朱高煜要是直接迈出这一步,大明其他地方,就再也别想征发徭役干什么事了。所有的城池道路,河堤水利,以后都别想修缮了。

强行征发,那就等着造反吧!

所以,为了顾忌这些原因,朱高煜也只能妥协一步。

发一罐子咸菜,还可以说是福利待遇,百姓虽然羡慕,还是可以勉强接受的。

尽管只是这样,就已经让许多百姓趋之若鹜了。

“哎呀!”

“早知道这次修路的徭役,有这么好的福利,我就不该躲的!”

“你们工地还缺不缺人?我家里农活忙完,也想去帮忙修路啊!”

浦口到滁州一路的百姓,凑上前来打听,话里话外都是后悔。

而这时,百姓们也关注到了,这段路修的,有些不对劲。

工部下来的官员,先是带领徭役民夫,将原本的道路修整平坦,碾压紧实,接着又运来各种材料,扑了一地。

“不是,修复官道用不着这样吧?”

“又是碎石,又是沙子,还有木板模子,这是要干嘛?”

“修皇宫的御道吗!”

围观的百姓们看到修个路竟然这般大张旗鼓,不由啧啧称奇。

修筑官道,他们看多了,甚至自己都曾经干过。

泥土路面就是这样。

修了坏,坏了修。

下一场雨,就是满地泥泞。

这时候要经过一些牛马牲畜,乃至马车车轮,原本平平整整的路面,就会重新变得坑坑洼洼。

往年翻修道路,只不过是将车压马踩,变成烂泥和坑洼,以及长草长树的路面,重新平整,碾压一遍罢了。

后面运过来的这么多东西,光是开采运输过来,就耗费无数吧。

用上这么多好东西,这是要修一条怎样的路?

“河沙石子,这都是要铺在路面上?”

“这些东西好啊!”

“铺上之后,只要不遇到大雨洪水,一条砂石路,可以管好多年,怎么踩也不会变成泥巴!”

“皇太孙殿下果然英明神武,关心百姓民生,对我们日常走的道路,都如此肯下功夫!”

对于修路这件事,百姓们都是拍手叫好的。

毕竟,路修好了人人都能走,他们也方便不是?

可没过多久,一辆辆马车载着沉重的货物而来,就让众人摸不着头脑了。

“快看!”

“他们从马车上搬下来好多麻布袋,里面装的都是灰!”

“这是要干什么,用灰配合砂石,要修三合土路吗?”

三合土,是用石灰砂石等一起搅拌,夯实形成的坚固路面。

一般只有城池内的重要建筑,才舍得如此下本钱。

若是再配上糯米浆,那就是最顶级的材料了,足以用来修建最坚固的城池。

百姓们看到工部修路,这么兴师动众,不由更加好奇,围观的舍不得走。

然而。

工部官员们接下来指挥民夫做的事,就让人彻底看不懂了。

只见他们从马车上卸下一袋袋灰粉后,加入河沙石子一起搅拌,再加入大量的水,形成一种稀泥巴。

然后就将这种稀泥巴,铺上路面,两边还用木板拦住,一副郑重其事的样子。

“这是在弄啥嘞!”

“用泥巴修路,这些当官的莫不是昏了头,脑袋不好使?”

“泥巴能修路吗!即使在大太阳下,干了硬了,下一场雨不久都泡汤了!”

“满地稀泥,这路还怎么走!”

围观的百姓们看到工部官员竟然这样修路,纷纷大声惊呼,甚至有人还试图上前阻拦。

他们觉得工部的人是脑子坏了,纯属在瞎搞。

“不行!”

“你们别修了!”

“原本的路虽然有些坑洼,但至少还可以走,被你们这样一弄,全部换成了稀泥,以后就再也走不得了!”

“是谁让你们这样修路的?不能这样胡来!我要禀告上官,禀告皇太孙殿下,让皇太孙治你们的罪!”

道路关乎到每一个百姓的切身利益,他们当然不肯就此善罢甘休。

有些性子倔强的,甚至都打算进京去找皇太孙告御状。

毕竟,浦口到滁州这边,离金陵近得很,就隔着一条长江。

工部官员本来不想解释,可堪百姓们群情激动,不得不开口说了两句。

首节上一节197/2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