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19节

这还只是老四呢,还有老二、老三、老十二手里的兵权也不少啊。

到时候咱走了,允能扛住才怪!

难道真就要兄弟阋墙、血脉相残嘛?

莫非,这就是咱的报应不成?

朱元璋此刻无比的惆怅,索性周围无人,自己可以尽情的展示身为一个父亲,对于自己子孙的担心。

“咱其实还真挺稀罕老四这小子的!”

眼见着无人,朱元璋终于喃喃的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在自己心中,已故的懿文太子朱标,自然是当仁不让的排第一。

可其余儿子当中,其实最让自己满意的就是老四朱棣。

朱元璋甚至觉得,老四才是最像自己的那个。

无论是带兵打仗的本事,还是那杀伐果断的性情,简直跟他自己一模一样。

但朱元璋也明白,立嫡长方是世间最传统的传承方式,所以,自己一直竭力培养着老大朱标。

而标儿这么些年来的表现,也对得起他的培养。

甚至因为太子朱标的各方面表现太过完美,都已经彻底遮盖了其他皇子的光芒了。

但今日立高煜的一番话,朱元璋终于开始正视自己家老四了。

标儿已经没了!

选谁继承大统,已经成了老朱家,或者说朱元璋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了。

猛然间,老朱心头忽然冒出来了一个有些荒唐的念头。

“似乎,让老四继承大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个念头刚出来,朱元璋就本能的觉着有些荒唐。

可转头一想,尤其是结合今日里高煜那番话来看的话,似乎,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最重要的是,经过今日的交谈,朱元璋觉着自家这位从未谋面的大孙子,看问题无论是角度还是深度,都不逊自己。

甚至不客气的说,有些方面比自己都强。

更别提自家那个只知道打仗的老四了。

朱元璋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双手。

这双原本手持利刃大杀四方的手,如今只能握笔了啊。

昨天在宫中的时候,试了试,居然连半个时辰都坚持不住了。

老了啊!

甭管承不承认,咱终究是老了。

正因为如此,咱就算是知道一些问题所在,也犹豫了。

咱担心,咱明明想要做出改变,却又因为一时半刻解决不了,到了哪天自己驾崩之时,反而成了下一代皇帝的麻烦。

要是按咱以前的想法,真要是朱允继承大统的话。

朱元璋想到这里,不由得苦笑着摇了摇头。

“若真是那样,那可就热闹咯!”

“极有可能,不,应该说必然会出现咱大孙子说的那些情况!”

“然后国将不国、民不聊生,紧接着就该是藩王作乱了。”

感叹到这里,朱元璋忽然莫名的转头看了看。

似乎自己能透过大大的院落和墙壁,看到远处的朱棣以及更远的朱高煜一般。

“既然折腾来折腾去都是老四家上位,那咱何不让高煜那小子直接继承大统呢?”

这想法是朱元璋刚刚冒出来的。

可从冒出来后,朱元璋就觉着自己心里痒痒极了。

自己今日里可是真正见识到高煜那孩子的见识、手段、气魄了的。

相比起来,那孩子比身处宫中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允,强了何止百倍?

这么一想,似乎咱真的找到一个合适的继承人了?

就在朱元璋正在莫名感慨之时,朱棣小步快跑的冲了过来。

平日里豪迈慷慨的燕王殿下,此刻小心翼翼的凑到朱元璋跟前,小声问道。

“爹,晚膳准备好了,咱一起吃点去吧。”

朱元璋看了看朱棣那满脸忐忑,等候自己发落的模样,心中陡然一乐。

看来,今日里老四这小子估计吓得够呛!

行了,气撒了,舒坦了,不折腾着小子了。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沉声道。

“饭,咱就不吃了,咱回宫去。”

“等明日下朝了,你陪咱再走一趟,咱一起再去见见那小兔崽子。”

朱棣听到这笑骂声,顿时长舒了一口气,心想总算是没事了。

第二十六章 暗流涌动的东宫

皇宫之中,最中央的自然是奉天殿。

此处乃是朱元璋开朝会、处理朝政的地方。

而在禁宫之中,东方那边,还有一小片宫殿群。

它是独属于太子的东宫。

可惜,东宫真正的主人数月前溘然长逝,让整个东宫陷入到了一片肃穆之中。

好在,如今丧礼已过,往常东宫的些许官员,终于可以正常走动了。

此时就是如此。

东宫原本属于朱标专用的正殿当中,朱允端坐在原本只有朱标能坐的上首,看着眼前一众“心腹”,姿态万千的举起了酒杯。

“这数月间,允忙于父王葬礼,忽视了诸位老师、臣工,允在此借薄酒一杯,谨表歉意!”

看着上首朱允那一言一行都严格按照往日里自己一众人教导的礼仪而来,一众教导、陪伴了朱允多年的官员们,顿时觉着老怀畅慰。

原本,他们以前都是最不起眼的清流。

之所以被送进东宫,也只不过是因为宫中需要有人教导皇孙罢了。

因而这帮压根没有施政经验只会空谈的酸儒们,可以说真的是把自己理想当中帝王该有的知识,一股脑的教给了朱允。

他们期望的,不过是几十年后,等到朱允接过朱标的位子以后,能善待一下读书人罢了。

可没曾想,世事就是这么无常。

堪称古往今来储位最稳的懿文太子,居然薨逝了?

这下子,这帮一直郁郁不得志的腐儒们,关起门来简直不要太兴奋。

他们的学生是谁?

朱允啊!

如今懿文太子薨逝之后的长子就是他了啊!

眼见着那位杀伐果断的洪武皇帝渐渐老迈,那岂不是说,他们无意之中培养出来的这个皇孙,即将继承大统?

而他们,也将成为从龙之臣?

眼见着这么大、这么明朗的光明前程就在眼前,一帮往日里清高得不行的“大儒”们,再也忍不住了。

借着此间东宫恢复正常秩序的机会,齐聚于此共商大计。

至于什么大计?

当然是如何尽快让陛下册立朱允为太孙啊!

只有昭告天下,朱允这太孙的位置才无可动摇。

当然了,他们其实暗地里还有一个想法。

那便是再来看看,朱允是不是还如以前他们所教导的那般,对读书人充满好感。

作为朱允的老师,黄子澄一马当先,捋了捋下巴颏上精心保养过的胡子后,沉声道。

“殿下,如今陛下痛失爱子,你亦同样年幼丧父。”

“此等时候,正是你献孝心的时候。”

“你当让陛下知道,虽然懿文太子不在了,但你还在!”

“你不但要一如既往的孝顺陛下,还要表现出往日没有的担当来!”

“只有这样,陛下才会发现,你早已不是往日里的稚童,而是一位能继承大统的龙子龙孙!”

朱允听到这话,哪怕极力忍耐,但脸上、眼中的热切和期盼却怎么挡都挡不住。

“黄师的教导,孤记下了!”

“孤本就与皇爷爷亲近,往后自当不会忘记。”

黄子澄见此满意的点了点头。

而一旁的齐泰见黄子澄抢了先机,自然不能放过这等大好的表现机会,赶忙劝谏道。

“殿下,不仅仅是献孝心了!”

“虽然如今陛下还未昭告天下,但你的太孙之位,无人能抢!”

“这时候,殿下需要思考的,乃是对天下、对政务的看法。”

“这样一来,当陛下问政的时候,殿下才能对答如流。”

“依臣所见,不怕殿下想错、说错,但就怕殿下毫无准备!”

“错了不要紧,毕竟殿下年纪尚幼,可若是不想,那便是朽木不可雕了,还望殿下切记!”

听到这涉及到自己“大事”的重要劝谏,朱允自然慎重对待。

他熟练的整理了下衣襟、衣袖,而后长身而起,冲着齐泰躬身一礼道。

“孤谢过齐师教导,此番金玉良言,孤定当铭记在心!”

看着眼前这“君臣相宜”的一幕,一众在场的读书人,哪怕心中暗暗羡慕齐泰抢了彩头。

可脸上却都浮现出了满意的神色。

这不就是他们渴望看到的景象嘛。

首节上一节19/2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