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186节

“将来史书之上,定会记载这一段历史。”

“皇太孙殿下,定将带领我等,带领大明,迈入一个远迈汉唐的辉煌盛世!”

“臣的,为殿下贺,为大明贺!”

“大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也不知是谁带的头,群臣竟然一起下跪,朝朱高煜大礼参拜起来。

这个时候,朱高煜也不好说他们拍马屁了。

这些的的确确,是他的功劳,他带给大明的,将会超乎世人的想象!

许久。

朝中的气氛终于缓和下来,朱高煜一抬手命群臣起身。

“好了,都起来吧!”

“原因都解释了,你们也都理解了,修建粮仓的事,也没有人反对了吧?”

群臣纷纷摇头,自然不会再有反对之言。

朱高煜这才点头,对工部尚书下令。

“工部尚书,任务就交给你们了。十倍储量的粮仓,一定要在秋收前建好!”

“工部人手不够,就扩招!”

“本殿下给你圣旨,给你编制!未来要工部做的工程,还有许多,正好趁着这个机会,给工部扩张一下。”

“总之就是一句话:你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不论如何,都得给我将粮仓尽快修建出来!”

朱高煜对大明的规划,还有很多很多。

修个粮仓,只能算洒洒水。

别的不说,现在蒸汽机已经搞出来了,铁路还会远吗?

铁路这种命脉性质的交通要道,他可不放心交给民间,最终还不是得指望工部。

不趁现在扩招人手,选拔能干之才,将来急着要用,可就晚了。

工部尚书原本还有些不乐意,听到皇太孙敞开了供应钱粮,顿时大喜,

“多谢殿下体谅!”

“只要有人有钱,修建再大的工程,都不是问题臣一定尽心竭力,把事情做好!”

这可是扩张工部势力的大好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

手底下掌握的钱粮工程越多,人手越多,他在朝堂上说话的分量也越重。

六部之中,向来是吏部最重,因为他们掌握着官员的升迁降职。其次即使户部,掌握着钱粮人口。

所以吏部尚书又称天官,户部尚书称地官。

其他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并称春夏秋冬官,就属工部地位最低!

可如今看来,皇太孙殿下是有意重用工部啊。工部尚书如何能不高兴?

而其余群臣听到这个命令,也不由微微色变,对工部尚书刮目相看。

他们知道,以后工部的地位,一定会水涨船高,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从这里面,他们也窥见了朱高煜的几分规划。

‘皇太孙殿下,在下一盘大棋啊!’

‘殿下的规划,绝对远超想象!’

第二百六十九章朱元璋的退休生活

朱府。

朱元璋正在悠闲的听着小曲,喝着小酒,半眯着眼,别提多享受了。

自从将国家大事都交给大孙子后,他就彻底闲下来了,整日不是吃喝玩乐,就是躺着晒太阳。

虽然还是会对朝中大事保持关注,但却没有过去那种事必躬亲的操劳了。

如今。

这样子脸色红润,精神饱满。卸下重担后竟有点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柚子味的模样!

就在这时,他身边随侍的老太监,却不得不来打扰。

“陛下!”

“蓝玉等几位老臣,带着礼品前来拜访,陛下要是不想见他们,老奴就把他们撵出去、”

要不是这几个老臣,都是陛下的铁杆老部下,老太监可不会为他们来打扰朱元璋的雅兴。

“蓝玉他们?”

朱元璋睁开眼,有些懊恼。

他退休隐居在朱府,就是想过几天安生日子,并不太愿意接见臣子。

但蓝玉等人毕竟是他的老臣,也不好太不给面子。

“让他们进来吧,咱倒要看看,他们有什么事!”

要是好事就罢了,若是高皇太孙的状等让人不开心的消息,朱元璋以后就会不再见他们了。

很快。

蓝玉等人提着礼盒,小心来到院子里,给朱元璋行礼。

“臣等拜见陛下!”

“许久不见陛下,我们可是想念得紧啊!”

“陛下这段时日,身体可好?”

听到蓝玉等人一番情真意切的关心,朱元璋也不由神色缓和,微微带笑。

“都好,都好。”

“咱自从不理国事,吃嘛嘛香,一觉睡到大天亮,舒服得不得了!”

“要是没有你们这下老家伙,是不是的来打扰,就更好了!”

蓝玉自然听出朱元璋话语中的调侃,知道这是陛下心情不错,也跟着笑了起来。

又寒暄关心了一阵,几人才说出来意。

“陛下,我们这次可不是胡乱打扰,而是来给陛下道喜的!”

“臣等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选择了皇太孙这个英明神武的继承人。让我大明,日新月异,愈发繁盛了!”

朱元璋本来还无所谓的听着,但见蓝玉等人转变态度,夸赞他的好大孙,立刻坐直身子来了兴致。

“哦?”

“朕的好大孙,又做了什么事,竟让你们也如此拍马屁?”

“说来听听!”

蓝玉也不意外,对朱元璋的态度早有预料。

“陛下,今年麦子的夏收已经完成,全国上下都是大丰收!”

“陛下绝对猜不到,总共产量有多少。”

“600亿吨!”

“麦子的收获,一共有600亿吨之多!”

蓝玉知道朱元璋肯定猜不到,所以没有卖关子,直接说出具体数量。

“多少?”

“你说多少?”

而朱元璋听完这个数字,掏了掏耳朵,又看着蓝玉等人兴奋的神色,犹自有些不敢置信。

“600亿……吨?!”

“你确定没说错?”

他‘蹭’的一下站起身来,将脸凑近蓝玉眼前,盯着他的眼睛,一再重复。

“陛下,没错!”

“就是600、亿、吨!”

“臣等当初听闻这个数字后,也和陛下一样,不敢置信至极,甚至怀疑是户部造假呢!”

蓝玉满是兴奋,给朱元璋讲述,将这一份惊喜,分享给他。

果然。

朱元璋也是如此,被震惊得找不着北。

这个数量,实在太过夸张了,他呆在原地半晌,好半天才终于回过神来。

“600亿吨!”

“好!好啊!”

“整个大明的百姓,再也不用担心没粮食吃了,他们再也 不会饿肚子了!”

从底层出来的朱元璋,比谁都清楚粮食的重要性。

对此,他只有无尽的欣喜。

“如此丰收,真是天佑我大明。朕的好大孙,做得好啊!”

一想到百姓家里堆满了粮食,人人都能吃上大白馒头的场景,朱元璋就发自内心的高兴。

想当年。

他小的时候,就经常饱受饿肚子的苦。

每年田里种出来的粮食,不够一家人吃不说,还得将大部分交给朝廷和地主,自己全家只能挨饿。

这也是他后来,当了皇帝以后,为何会对贪官污吏,那么憎恨的原因。

可如今,在朱高煜的统治下,大明竟然取得如此丰收,所有百姓都能有吃的,这是何等幸福的事!

朱元璋当年,要是也能填饱肚子,恐怕就没有今天了。

不仅是他。

就连朱元璋身边的老太监,也不仅眼眶湿润,一片感慨。

“陛下,这一切,都要感激皇太孙啊!”

“老奴当初,也是因为家里吃的不够,才进宫当了太监。”

“如今的大明百姓,再也不用受这个苦了!”

首节上一节186/2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