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163节

可,就这点要求,还做不到?

那没办法,杀!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震慑群臣!

而就在朱高煜跟众人你来我往的周旋的同时,朱元璋同样一脸凝重的坐在小院里,双眼放空的看着天空,嘴里却喃喃的自言自语着。

“咱大孙那么聪明,应付那帮子奸猾鬼当是没问题的!”

“不过,咱也没想到啊,咱大孙胆子居然这么大,真就把这些人全给弄了啊!”

“好啊!咱家的俸禄哪里是那么好拿的?”

“咱当年为了口吃的,都得豁出命去,你们这帮渣滓凭什么干拿钱不干活?”

“不过,你们胆子是真的大啊,居然还想着跟咱大孙对着干?”

“来人!”

朱皇帝坐在那儿忽然一声呼喊,一旁原本如同不存在一般的老内侍,唰的一下就出现在了朱皇帝面前,规规矩矩的躬身领命。

“皇爷,您吩咐!”

朱皇帝倒是对这种神出鬼没的情况适应得很,直接沉声吩咐道。

“去跟蒋说一声,若是咱大孙有安排就算了,可若是咱大孙若是被人欺负了的话,那他这个当家奴的不得替自家小主子出出气?”

“把原话告诉他,就说咱说的,这些人既然跳出来了,那就光明正大的一网打尽,也算是给其他人提提醒,让他们知道,咱还没死呢!”

眼见着朱皇帝没继续说了,老内侍深深一礼领命后,转身脚步匆匆却半点响动全无的窜出了小院。

而出了小院之后,原本佝偻着的身形立马挺拔了起来。

哪怕面白无须一身内侍服饰,却不见半点阴暗之气,反而显得格外的堂堂正正。

可他刚出来,便看到一位小内侍正骑在马上一路狂奔而来。

来人见到站在门口一脸沉默看着自己的老内侍,顿时心头一寒,猛的一拉缰绳,都不等马停稳便直接从马上翻身下来,连滚带爬的跪倒在老内侍面前。

“小的见过干爹!”

老内侍不动声色的点点头,沉声道:“说吧,小爷那边进展如何?皇爷一直等着消息呢!”

小内侍咽了口唾沫,赶忙说起了刚刚在朝会门口竖起耳朵听到的各种消息,

别看朝会上你来我往不少人都在发言,可在这位小内侍的转述当中,居然把朝会上的情景、对话说了个八九不离十。

显然,这位小内侍的记性特别好,是专门派过去的。

而这两位朱皇帝用顺手的一老一少内侍,压根不知道,就在他们交换着情报的时候,朝会上的风向,又变了。

“殿下,一律斩首未免太过严苛,还请殿下法外开恩呐!”

“殿下,臣附议,正所谓法不责众,这些人固然该死,可殿下为何不让其戴罪立功呢?”

“没错殿下,臣附议,与其杀了一了百了,还不如让这些人戴罪立功,他们得知此事后也会对殿下感恩戴德的!”

……

朱高煜听着这些官员们新找出来的理由,不屑的嗤笑了一声。

就这?

“哦,明明我大明律规定的是贪污六十两剥皮充草,我改为斩首了,难道还不算开恩,你们还觉着严苛?”

“非得按照你们所说的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当做没看见?”

“戴罪立功?哈哈哈,都有罪了,那我都饶了一次了,为何还要给他们立功的机会?”

“大明律在你们眼中到底是什么?”

朱高煜这话一出,一位官员顿时脸色一白。

这特娘的就是死结啊!

因为朱高煜所说的还真就是实际情况。

朱皇帝那脑子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居然对这些官员立下了各种吓死人的刑罚。

所以,朱高煜明明同样是要杀人,可他却能义正言辞的说自己已经开恩了,所有人都得认。

毕竟哪怕最后都是死,但斩首无非就是一刀子的事儿,可剥皮充草那就不一样了啊,那可是酷刑啊。

但他们都是有亲友陷入其中的,这但凡有点机会,当然得努力拼一波。

“殿下,臣觉着其实您还是可以再高抬贵手一下的,毕竟如今大明国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各地都有新政实施。”

“这固然是殿下监国之后的善政,可善政也需要大量的人手施行啊!”

“如今殿下这一抓一审,可谓是拿下这帮人的把柄了。”

“臣觉着,不如罪名定下,但降级留用,允许他们用五年、十年时间的工作来立功赎罪?”

“殿下,这样也能保证殿下善政的进一步开展啊!”

朱高煜听到这明白了,好家伙软硬兼施了是吧。

其实说白了,还是在拿官员不足在说事儿啊!

不过,他朱高煜还真就不怕这个!

第二百四十一章 官员们的小心思

对于这位官员所提出的观点,朱高煜还真就一点都不意外。

为什么这次冒出来这么多为人求情的?

真就有那么多亲戚?

狗屁!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害怕了。

这要是真按照这么弄下去,那以后他们咋办?

这不是什么杞人忧天,而是他们最真实的想法。

什么都逃不过“照章办事”四个字。

只要这个“章”定下来了,那以后真就会按照这样的路子走了。

这如何使得?

朱高煜很清楚眼前这些官员们的心理,所以干脆直接了当的说道。

“戴罪立功就别想了,有功就赏,有错就罚,此乃大明的基本原则!”

“有错不能罚的反面就是有功不能赏!”

“可若是真到了有功不能赏的地步,谁还乐意给朝廷效力?”

朱高煜可以说一句话定死了对方所有的反对意见。

这已经涉及到朝政的最根本的秩序了。

赏功罚错历来就是一个王朝真正的根基,如果连这个都没有了的话,那其实就到了礼崩乐坏的时候了。

因为与之相对的就是卖官鬻爵了。

按理来说,朱高煜话说到这已经说得够重了,大家应该知道再闹下去已经没好处,该收手了。

但,有时候局势就是这么奇妙。

刚刚冒头的那位户部官员都已经把头缩回去了,可另一位礼部的侍郎却站了出来。

其实光看他那脸色就知道,他压根不想站出来,可他没办法啊。

这位礼部侍郎郭大人,他家曾经让他骄傲不已的小儿子,那位荣登一甲而后被朱皇帝看重,仅仅在翰林院呆了一年就下放到一处上县历练的小儿子,被抓了啊。

没错,他那小儿子如今就是拴在大街上非常凄惨的一员,他刚刚上朝的路上还眼泪婆娑的跟自家儿子打过招呼呢。

哪怕是为了自家儿子,他也得奋力一搏啊。

“殿下,臣知晓这批人罪孽深重,但毕竟涉及人数颇多、牵扯的事务也颇广,若真下狠手处置的话,岂不是国之大事?”

“故此,臣有一愚见,不如把这些人改为流放吧。”

“这些人固然有罪,但都是当年科考上来的有识之士,流放以后也能给偏远之地带来些许改变。”

郭侍郎这个“愚见”一出,立马得到不少人的支持。

不过,他们心里有数,难道朱高煜就不知道?

这些人的想法其实很简单,那便是步步为营。

他们现在就想着先把人保住,只要不死那便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以及更长的时间。

毕竟流放这东西,看似万里迢迢的上路,去了以后还得干活,弄不好就得死路上,就算不死路上,在流放地也过不了什么好日子。

可是这些,都只不过是普通人面对流放的招数而已。

若是交游广阔还身居高位,尤其是像郭侍郎这种的,那托人在路上照顾一下简直不要太简单。

一个发配三千里的艰难旅程,对于别人是要命的事儿,可对于打点好了的,那其实就是个长途旅游罢了。

而到了地方以后,那就更不用说了,只要用师长、亲友的名义打点好当地的县令,那在当地不说享福,但安居乐业是绝对没问题的。

做到这一步以后,剩下的简单了,等着就是了,总会有大赦天下的机会的。

到了那时,什么流放都不会作数,毕竟都大赦天下了,怎么还有罪名呢?

甚至操作足够好的话,官复原职都不是难事。

这等算计,朱高煜又怎么可能不明白?

好家伙,真就是步步为营,突出一个温水煮青蛙啊。

甚至过分一点,今天让死刑变成流放,明天就让流放变成坐牢,之后坐牢就变成了无罪。

一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折腾了这么久,最终就落了这么个结局,朱高煜能心里舒服才怪。

“宽恕?放过?”

朱高煜没好气的嗤笑了两声,看了看朝堂之上的众人,忽然觉着格外的心寒。

人都有私欲,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很正常的事情。

但你的私欲不能太过放大,放大到让别人活不下去的地步啊。

别人犯罪上刑场丢小命,你家犯事儿了,来回折腾两下屁事儿没有了。

这大明律以后的威严可就全没了。

“那按照郭侍郎的意思,是不是流放以后等大赦天下都感觉有点麻烦?”

“你刚刚怎么不开口让我直接给他无罪释放、官复原职呢?”

“你们一个个的是不是当大明律成了儿戏了?”

算计被戳穿的郭侍郎也没觉着有什么不对,只是脸色又白了几分而已。

他其实从未低估过这位看似年轻的监国太孙的聪慧。

首节上一节163/2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