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102节

他要真说既往不咎朱元璋还真不一定信他,可偏生他就这么大大咧咧的摆明了要亲手揍朱允,朱元璋想不信都不行。

这不,朱忽悠大师高煜又开口了。

“之前我也准备造反过!”

“可我不造皇爷爷你的反,毕竟你乃是我大明开国皇帝,还是我亲爷爷,无论是伦理、功绩,我都干不出这事儿来!”

“但我造朱允的反就不一样了啊!”

“我跟他同辈啊!”

“就算到时候他没消藩,我也要造反!”

“我不像李世民,玄武门一事还藏着掖着不肯认,我就明着造反!”

“我也不屑于藏着掖着!”

“但眼下他朱允这造反不一样啊,我都没继位,只是当个太孙而已,他就要造反了,这造的可不就是皇爷爷你的反了嘛!”

“为了这位子,连骨肉亲情都不认了,光想着自己的好处,半点没顾及皇爷爷你的名声和咱老朱家的名声,呵呵,好一个皇孙呐!”

“所以,到时候我还认他这个堂哥,所以我不杀他,但我也是老朱家的一员,还是皇太孙,那我揍他总没关系了吧?”

“不把这小子往死了揍一顿,让他知道痛、知道错,他还以为这造反是玩闹呢!”

朱元璋一听这话直接当场叫了声好。

“好啊!这才是咱老朱家麒麟儿的风范!”

“没错,杀了有些过了,但揍一顿,还是你亲自上手,谁都没话说!”

“允既然敢跳出来行这逆天之举,那你就得让他知道,这种事儿干好了固然一本万利,可若是干不好,那就是头破血流!”

“当年皇爷爷、你伯父都没能教会他这些,你给他补上也行!”

“皇爷爷到底没看错你!”

“对了,这个赏你了!”

朱元璋兴高采烈的一通夸奖,然后从怀里掏出了一块小印递给了朱高煜。

朱高煜接过这小印翻过来看了看,一时间还真没看出啥名堂来,好在当事人就在眼前,直接问就是了。

“皇爷爷,这啥?”

老朱眉头一挑,嘿嘿一笑道:“拱卫京师的各大营,你若是调防、出征去边塞、他地都没关系,宫中留你的那方印玺加上兵符就足够了。”

“可若是要调兵进城,就得用这方小印了!”

“见他如见咱,这也算是给你添点底气,别到时候闹出笑话来!”

朱高煜一听这个,顿时恍然大悟。

他之前压根没往兵符上想,就是因为兵符、印玺这些东西就在宫中呢。

他早先时候还用过呢!

而刚刚听老朱一解释,朱高煜明白了。

哦,原来调兵入城还有一道手续啊!

这才是真正的兵符呢!

朱高煜也没客气,直接揣紧了小包包里,拍了拍后冲着老朱一笑道。

“皇爷爷,多谢!”

“有了这东西,咱也多了几分底气了!”

“这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我也怕阴沟里翻船啊!”

朱元璋脸上都笑开花了,手上却一个劲儿的摆着,似乎压根没拿这东西当回事。

朱高煜见此顿时心里一片明了。

得,老爷子八成还有存货,这前脚给了锦衣卫后面又弄个京师大营,保不齐哪天又整点啥出来!

果然,这帝王心海底针呐!

以前老爷子还调侃我底牌多,眼下这看起来,老爷子的底牌也半点不少啊!

不过朱高煜也不在意,他巴不得朱元璋底牌越多越好!

他反正将来要顺顺利利接班的,怕啥?

另一边,朱允回到府内休息了一天之后,马不停蹄的开始摇人。

原东宫懿文太子麾下的一应属官,都接到了朱允安排人送来的带着朱允和朱标父子二人私印的亲笔书函。

光看着这落款,众人就没法拒绝,于是到了时间后毫不犹豫的就上门了。

结果,进了皇孙府中双方见礼之后,朱允直接屏退左右,并差人关上大门。

就这,还不够!

府上老人全撒出去,在王府的各个胡同口监视可疑人员,一有消息立刻来报。

眼见着原本宽敞、明亮的皇孙府眨眼间弄得这么风声鹤唳的,一应官员们瞬间感觉不对了。

皇孙这是要干啥?

他们可不认为朱允这是要把他们一网打尽。

毕竟无仇无怨的,干这么一出图什么啊?

可不这么猜的话,无法解释朱允这番动作啊!

一位东宫属官忍不住了,干脆直接站出来拱手一礼道:“皇孙,可是有人要对殿下不利?”

“不然为何府上如此作派?”

朱允闻言欲言又止的摇了摇头,等到下人来报说一切妥当后,朱允这才点了点头,让人关门退下!

看着在场的一应朝臣,这些熟悉的面孔他也是许久未见了。

冲着众人拱了拱手后,朱允朗声说道。

“今日召集诸位父王麾下贤臣,全因为眼下有一件大事,需要与各位一同商议!”

“眼下,朝堂内外一片动荡,更有身份不明的不法之人,假借帝王之名扰乱朝纲、动摇国本。”

“允身为大明皇家懿文太子之后,皇家嫡长孙,自当奋勇争先、一正朝纲。”

“但允身单力薄,心有余而力不足,故此,允思前想后之下,诚邀诸位贤达相聚于此,我等,只为清君侧!”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傻了!

啥?

第一百四十九章 朱允:何必逼我动手呢?

清君侧?

啥叫清君侧?

说白了就是帝王身边有奸臣、权臣,而且弄得国将不国了,所以有志之士冲着这奸臣、权臣就杀上去了。

这就是最开始清君侧的意思。

可实际上,清君侧清着清着就把自己给清成新一任皇帝、权臣的,也不是没有。

比方说掀起七国之乱的刘濞,那不就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造反了嘛?

又比方说那掀起了安史之乱的安禄山,那不也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直接把李唐给弄没了嘛。

所以啊,这清君侧说白了,其实就是个遮羞布而已。

意思意思就行了!

但……这里面有个问题。

这清君侧,“君”是谁?

眼下的君可是洪武皇帝啊!

这位爷可是杀伐果断的一代雄主,你要是敢起兵说帮着他清君侧,怕是刚刚起兵就得满门抄斩了吧?

“殿下不可胡说啊!”

“没错,殿下怎可说出这等话来?”

“殿下太过危言耸听了!”

好家伙,这等场面足以证明朱元璋在百官之中的威慑力了。

朱允这会儿脸色黑得跟锅底一样了。

他虽然早就知道自己在这些人眼中不如父王以及皇爷爷重要,可没想到竟然地位低下到了这个地步。

其实朱允一直以来都有个错觉,就是旁人敬重他是真的!

可他不想想,当初懿文太子还在的时候,敬重他乃是因为他将来必是继承大统的存在,那恭维几句当然合适。

可没了太子 ,如今新的太子、太孙都封了,朱允跟这帮人只剩下一丝情意在了。

他一个落魄皇孙,凭什么要让这帮子眼高于顶的朝臣服他?

好在朱允如今多少也是晓事了的,看着眼前议论纷纷的众臣,装都不用装的一脸怒容的开始添油加醋了。

什么父王死后一日不如一日啊。

什么父王死后一日三惊惶惶不可终日啊!

什么父王死后自己莫名其妙就丢了太孙位啊!

反正说来说去都是为了说明一点。

“那朱高煜定是蒙蔽了皇爷爷视听,哄得皇爷爷迷了心智,才会有这荒唐的封太孙之举!”

“这等身份不明、血脉不清的乱臣贼子,我等读书人自当拨乱反正才是正理。”

“咱们上下一心,合力铲除国贼,届时你我都是青史留名、挽救大明的志士,此乃壮举啊!”

众人听着朱允的话,好悬没笑出声来。

这些话,若是糊弄那些国子监的学生或许还能有点用。

可对于他们这些宦海沉浮多年的老朝臣来说,有用,但仅仅有那么一丁丁用。

因为无论怎么说,最终说白了朱允还是在拉着他们造反!

造反这事儿就没有简单的,光风险一方面就足够吓人了。

众人对视一眼后,一人沉吟片刻后起身说道。

“殿下,此事不可妄议啊!”

“那太孙,乃是陛下明昭天下的监国,此事货真价实,不容丝毫挑衅,否则就是蔑视皇权了!”

“而且,眼下陛下可不曾退位,虽给出了监国之职,但陛下不过休养生息罢了,我等若要行事的话,师出无名啊!”

这话一出,不少人不自觉的点头。

首节上一节102/2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