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 第412节

  不用担心吃不饱,更不用担心会被异族掠杀,终日活在恐惧之中。”

  听到武靖那淡然之中却透露着不屈与热血的话语,众人只觉得热血沸腾。

  恨不能立刻提刀上马,披坚执锐,与那鲜卑骑兵血战放休。

  果然,武靖说完之后,众人再看向武墨的眼神已经变得大不一样了。

  名字虽然淡雅,但是名字背后的意义却是如此之热烈。

  同样,想要完成这个夙愿,也是要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方能创建如此美好之盛世。

  “好!说得好!好一个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我卢植枉活五十载,却是自愧不如啊!”

  卢植眼眶微红的看着武靖,眼中充满了欣慰之色。

  很显然,武靖方才的这几句话,可以说是句句说到了卢植的心坎里。

  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

  多么简单的诉求,但却是多么遥远的奢望啊。

  就算是大汉最为富庶的宣帝时期,只怕也不敢说做得到这个标准,更不要说现在的汉末乱世了。

  周围的众人闻言也是一阵沉默,就连平日里嬉笑无稽的简雍,此时也是正襟危坐,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武靖。

  眼神之中,带着一股浓浓的崇拜之色。

  这并不是武靖想要用儿子的名字来拉拢人心,这就是武靖心里最真实的想法。

  其实武靖还有一句话没有说。

  人人有书读!

  这句话武靖没有说,因为不能说,更不敢说!

  武靖麾下的文臣武将,虽说有很多都是泥腿子出身,但是有很多却是士族、寒门出身。

  不说别的,就算是武靖自己,那也是小型家族出身,算起来也是士族出身,只不过地位较低而已。

  这句话武靖当然不敢说,否则用不了多久,自己这句话就会传遍整个大汉。

  到那时,武靖自己麾下的团体崩不崩武靖不敢确定。

  但是再想要收服那些士族出身的文臣谋士,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比如现在武靖最想得到的荀、荀攸。

  武靖的这句话,简直就是直接跟荀家处于对立面了,想要收服这二人基本上就是白日做梦。

  饶是如此,武靖的前两句依旧是震耳发聩,引人深省。

  没看到连戏志才看自己的眼神都带着一点崇拜吗?

  武靖可以想象,等这些话传出去的时候,会有多少心有抱负的名士心向于他。

  “诸位,庆贺我武家得一麒麟儿,也多谢诸位赏光前来,既然名字已经取好,那诸位也都各自入席吧。

  今日,我等定要开怀畅饮,不醉不归!”

  “恭喜武太守!”

  “恭喜卫将军!”

  ....

第417章 刘虞身死,公孙瓒占广阳

  与上谷郡这边的热闹不同,此时的广阳郡刺史府,气氛却有些不太对劲。

  此时的公孙瓒,正跟刘虞怒目而视,两人好像正在争吵。

  “刘虞!这就是你平日里口口声声说的怀柔政策?你怀的什么?怀在哪?

  鲜卑骑兵大举南下,整个右北平哀嚎一片,被夺走的钱财粮食就算了,可是人呢?

  你可知道,这次被鲜卑杀害、掳走的百姓加起来足有五六千人!那些被掳走的大多都是年轻女子。

  她们到了鲜卑会面临怎样的境地,你这个幽州刺史不会不知道吧?

  平日里你口口声声说要怀柔,说要亲和异族,结果呢?就换来了这个?!”

  刘虞面色苍白的看着公孙瓒,忍着怒火听着公孙瓒的发泄。

  他知道,这件事情确实是跟他有关,但也不全是他刘虞的过错。

  谁能想到,这段时间一支洽谈不错的鲜卑,会突然南下劫掠呢?

  不过公孙瓒的意思,是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他的身上,这刘虞能忍?

  “公孙瓒!汝休要在这出言污蔑于我!我之怀柔政策,虽然收效缓慢,但却是长治久安之计。

  只要我们用钱财、粮食跟鲜卑人进行交易,换取他们的牲畜、皮毛等物资,双方通商之后,必然会彻底解决南下劫掠之事。

  草原人南下,无非就是为了粮食而已,只因为他们的牛羊在严冬会死伤大片,来年害怕粮食不够,这才会南下劫掠。

  若是可以用这些死掉的牛羊跟我们兑换成粮食以及其他物资,既可以解决粮食危机,又不用大动干戈,岂不是两全其美?

  大汉人口众多,那些冻死的牛羊可以售卖到幽州乃至冀州等地。

  我们赚取了钱财,而且免受异族入侵之苦,而鲜卑也得到了粮食,免受百姓饿死之苦。

  如此两全之策,难道不是上策?难道不该怀柔吗!”

  公孙瓒面露冷笑,一副你没救了的模样看着刘虞。

  “刘虞啊刘虞,敬你是汉室宗亲,再加上你多年来做出的政绩,本来我对你还是颇为敬重的。

  但是此时看来,汝也不过是一腐儒尔!

  你之怀柔政策,应对乌桓或许可行,但是应对鲜卑,那是万万不可能!

  乌桓人口稀少,面积也只有幽州以北之地而已,他们没有能力与大汉彻底对立。

  就如同你方才所言,若是可以解决自己部落的粮食问题,那自然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但问题是,鲜卑不是乌桓!他们已经统一了整个北方,你知道整个北方大草原有多大吗?

  其面积广袤无垠,甚至超过了大汉的国土面积!

  如此广阔的生存面积,鲜卑要不了多久人口就会急剧增长,少则十几二十年,多则四五十年,鲜卑大军必会南下!

  你以为鲜卑人看上的只是幽州的粮食?你错了,他们要的是整个幽州,乃至整个大汉!

  你所谓的怀柔政策,简直就是在养虎为患!待这只虎崽子长大了,第一个咬死的就是你!

  若是幽州依旧掌控在你的手里,那你就是大汉覆灭的根源!你是整个大汉的罪人!!!”

  说到最后这句话的时候,公孙瓒是直接怒吼出来的。

  不要说此时房间内的其他人了,就算是刘虞,此时也是面色巨变,显然在思考公孙瓒话中的真实性。

  思来想去,刘虞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情。

  那就是公孙瓒的话,有极大可能是真的!

  不怕北方异族强大,就怕北方异族统一。

  原本的北方草原,南匈奴、北匈奴、乌桓、鲜卑、甚至在大东面还有个夫余跟高句丽。

  这些势力错综复杂,互相之间制衡着,谁也不敢轻易动手。

  但是现在不同了,北方草原被统一,南北匈奴已经不存在,乌桓也已经南下归附,整个北方草原就是鲜卑的天下。

  一个统一了的北方异族有多可怕?

  想想汉朝建立之初的大匈奴就知道了。

  一想到自己可能要见证下一个大匈奴的诞生,刘虞就觉得自己浑身冒冷汗。

  公孙瓒看到刘虞的模样,自然知道方才这些话起到作用了。

  随后,公孙瓒从一旁的盒子中拿出了圣旨。

  “刘刺史,看看这个吧。”

  说完,公孙瓒示意一旁的田豫将圣旨交给刘虞。

  刘虞看到圣旨,眼中顿时一凛,随后将圣旨打开。

  看完之后,刘虞的脸色已经彻底的黑了。

  他是幽州刺史,可现在却冒出一个幽州牧,整整比他高了一级。

  照这么来看,此时的他应该让出位置,将这里交给公孙瓒了。

  而自己这个刺史,基本上就算是正式被撤职了。

  有了州牧,哪里还需要什么刺史。

  刘虞会答应吗?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公孙瓒!这道旨意并非是陛下之意,而是那董贼之意!汝身为大汉官员,不仅不替陛下分忧,此时却听从董贼的号令,你是何居心!”

  公孙瓒不由得嗤笑一声。

  “刘刺史,事到如今,你又何必如此呢?董贼之意也好,陛下的意思也罢,总之这是朝廷下达的旨意,我等就要遵从。

  我再告诉你一个消息,陛下还封武镇国为卫将军,而且武将军已经接受了旨意。

  连武将军都可以接受旨意,我为何不可以?怎么,莫不是害怕自己的官职被我抢夺,你这是要打算抗旨了?”

  说到这,公孙瓒上前一步,一只手已经搭在了腰间悬挂的长剑之上。

  刘虞不可置信的看着公孙瓒,显然是被此话惊到了。

  但是转头一想,又觉得好像没什么错。

  就像公孙瓒所言,无论这个圣旨是不是陛下心中的想法,但是这总归是朝廷下达的旨意。

  武靖受到的旨意是升官,那自然是高高兴兴的接受。

  公孙瓒亦是如此,傻子才不接受呢。

  可是刘虞呢?

  他不仅什么都没得到,反而还失去了官职,这让他如何受得了。

  想到这里,刘虞脸色一冷,直接将圣旨丢到了一旁的火盆之中。

  “刘虞!你竟敢烧毁圣旨!” 公孙瓒瞪着眼睛呵斥道

  刘虞面露嘲讽之色。

  “董贼的旨意罢了,为何烧不得?怎么,难道你这白马将军公孙瓒,是打算要投效那董贼了?”

  “蹭!”

  长剑出鞘,公孙瓒手握汉剑指着刘虞。

  “刘虞!汝欺人太甚!今日,我就替陛下斩杀你这个叛贼。”

首节上一节412/6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