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 第248节

  “然...”

  一个字,使得大殿内的气氛再次紧张了起来。

  这种时候来个大拐弯,基本就不可能有好事了。

  “幽州边军死伤惨重,两万余骑只剩下区区数千人,幽州军已经无力再出兵剿灭叛军。

  武靖在奏折之中言明,剿灭虽然困难,但是却可以率军驻扎右北平,抵御叛军的进犯。只不过,需要大量的钱粮以及军备的支撑。”

  说完之后,刘宏似乎是累了,又似乎是要看看众臣子的反应。

  过了一会,看到众臣子都没有反应,刘宏这才继续说道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第308章 旨意传来,获封征虏将军

  “陛下,臣以为,武靖率军大破南匈奴有功,理应封赏。南匈奴王子刘豹投效大汉,我们也应当接纳,以此向周边异族表明我大汉的宽容之心。

  至于粮草、军备,这些本就应该是朝廷负担,只不过因为大战的缘故,所以多了一些而已。但是现在叛军势强,若是没有幽州边军的抵御,只怕幽州乃至冀州都会沦陷。

  因此,臣恳请陛下,封赏武靖、犒赏幽州边军,随后尽快准备钱粮、军备北上,支援幽州军抵御叛军。另外,命公孙瓒率领右北平所有大军辅助武靖,讨伐叛军!”

  说话之人正是武靖的老师,尚书卢植。

  众臣听后,也是纷纷附和。

  “准,传朕旨意,封武靖为征虏将军,率军前往右北平,抵御叛军进攻。另外,犒赏幽州边军将士。命令右北平、渔阳郡守军,一同出兵,辅佐武靖讨伐叛军。”

  “陛下圣明!”

  “启禀陛下,臣有事启奏。 ”

  “张司徒有何事?”

  “陛下,臣以为,近年来幽州异族之乱频起,现在又加上一个叛军进犯,想要彻底杜绝此类战事发生,光依靠大军是不够的。

  光有武不行,还要有文来相辅才可。故而,臣举荐刘虞担任幽州刺史,负责幽州针对外族的一切事宜。有刘虞坐镇幽州,相信定能快速抚平周边异族,平息叛乱之事。

  至于现任幽州刺史陶谦,获可担任徐州刺史一职。”

  刘宏闻言,略微思索之后说道 “准了”

  ...

  夜晚,卢府。

  此时的王明正在跟卢植商谈

  “事情就是如此,陛下已经封赏了麒玉,也赏赐了幽州军,至于粮草军备,这个可能要过个一两月才能运送到幽州。

  事情都是按照预先设想的发展,唯一的变数可能就是刘虞此人了。此人乃是汉室宗亲,而且颇有手段,尤其是对付外族更是得心应手,务必要让麒玉谨慎应对此人。”

  说完,卢植摆了摆手说道 “好了,就是这些,你速速书信回禀麒玉吧。”

  王明闻言,立刻起身行礼。

  “是,小人告退。”

  ...

  次日,一行数人朝着幽州驶去。

  多日后,上谷郡太守府。

  “奉,天承运,大汉皇帝诏,曰:护乌桓中郎将武靖,平定南匈奴有功,封武靖为征虏将军,另,犒赏三军。命武靖率军驻扎右北平,命渔阳郡、右北平郡守军辅佐征讨叛军,钦此!”

  “臣,领旨谢恩!”

  拿着手中的圣旨,武靖的心中一阵炙热。

  征虏将军,在品级上属于三品的杂号将军,比中郎将高了一级。

  虽然只是升了一级,但是武靖却并没有感觉到不高兴。

  因为他明白,汉灵帝之所以没有大肆封赏,那是因为眼前还有叛军没有剿灭。

  一旦武靖率军剿灭叛军,那么必定还会再另行封赏,到那时,封侯也不是不可能。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袋金子,悄悄的交给了宣读旨意的太监。

  “哎吆~奴婢谢过将军了。”

  拿着金子,那小黄门美滋滋的离开了。

  其实以武靖现如今的实力跟威望,完全不用如此,但是武靖依旧是留了个心眼。

  他知道这些太监黄门都是十常侍的手下,那么回去之后,必然会跟十常侍报告一些事情。

  给了这袋子黄金,这些黄门回去就不会乱说话,说不定还会给武靖说几句好话呢。

  这样,才可以安十常侍的心,以后一旦遇到封赏或者是其他事情,才不会给武靖使绊子。

  “主公,咱们何时启程赶赴右北平?” 关羽问道

  武靖嘴角微微扬起,随后淡淡的说道 “不急,粮草物资不是还没有到吗?咱们就先等等,等物资到了再启程也不迟。”

  “是”

  众人走后,武靖召见了戏志才跟简雍。

  “这封书信就是王明送回来的,信中说,陛下任命刘虞担任幽州刺史,负责处理北方异族,以及叛乱的诸多事宜。

  当然,他只是负责处理,而我们则是负责讨伐,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只不过,日后只怕是少不了与他接触了。”

  话是这样说,但是武靖心中明白,这个刘虞必定是自己日后发展的一个绊脚石。

  刘虞的名声跟威望太大了,当初公孙瓒成为大汉最强的军阀,依旧被刘虞节制。

  以至于后来二人矛盾激增,公孙瓒斩杀刘虞,管辖北方四州。

  但是时间不长,就被各种各样叛乱,以及刘虞的旧部,还有袁绍给击败。

  其中刘虞的旧部占据了不小的比例,由此可见刘虞此人的威望是多么的强大。

  武靖想要掌管幽州,以后绝对会跟刘虞对上。

  若是武靖也学公孙瓒,将刘虞斩杀的话,那么幽州境内必定会爆发规模大小不一的反叛。

  总之一句话,杀了刘虞,武靖就很难彻底的掌控幽州。

  一个后方不稳的诸侯,已经失去了进取的能力,最多只能保证不被吞并罢了。

  “主公,属下以为,刘虞此人名声在外,无论是声望还是能力,都是不容忽视的。若是有刘虞掌管幽州,并且跟北方异族进行交涉的话,说不定真的可以避免战事的发生。

  只不过,现如今的南匈奴已然归附,乌桓现在也不如以前强大,现如今最大的敌人依旧是叛军而已,只怕刘虞此人派不上太大的用场。

  此战的胜负,幽州的安危,依旧是要看主公此战是否能胜。若是赢了,那叛军自然瓦解,北方乌桓危机也是迎刃而解。可若是败了,那么北方数州必定会被叛军跟五乌桓大军袭扰。

  到那时,陛下必定会降旨怪罪,主公丢官罢职都有可能。”

  听到戏志才的话,武靖也是长叹一声。

  “是啊...赢了自然都好说,可是一旦输了,就凭陛下那薄情寡恩的性情,就算是将我押送回京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我们此战必须胜,绝对不能败!”

  听到武靖的话,一旁的简雍说道 “主公,咱们之前商议的是能拖多久拖多久,尽可能的获得朝廷的资助,以此来强大自身。

  可是现如今刘虞担任幽州刺史,只怕主公的如意算盘就要空了。此人绝对不会跟陶谦那般,任由主公主导战事,自己却毫不过问。

  一旦刘虞派人询问战事,或者是派遣使者前来,只怕再想瞒就瞒不过去了。”

  武靖闻言,顿时眉头皱起。

  “是啊,我把这事给忘了。这刘虞跟陶谦可不一样,陶谦不问战事,可刘虞必定会过问,如此一来,咱们之前的战略可就要落空了。”

  随后,武靖看向戏志才说道 “军师,若果真如此,那该如何处置?”

  戏志才轻摇羽扇说道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既然上天突然降下来一个刘虞,那咱们就更改战略即可。

  原本我等商议是拖个两三年,等主公羽翼彻底丰满,实力足够强大之后,再出兵将叛军剿灭。现在看来,两三年是不可能了,不过一年左右还是有可能的。

  一年的时间,足够主公招兵买马,将骑兵扩充起来,也足够主公将那八千余俘虏驯服,成为弓骑兵的一员。

  同样,刘豹的南匈奴百姓也全部迁徙过来,将其麾下的士兵整编起来也足够了。一年之后,主公将会作用两万余弓骑兵,所以骑兵加起来,足有四万之巨!

  试问,当今天下,又有何人能够阻挡主公四万铁骑的兵峰?”

  剩下的话,戏志才没有多言,武靖也没有多说,但是两个人都明白。

  只不过,武靖明白的要更多罢了。

  现在是186年秋天,一年以后就是187年,此时距离汉灵帝身死还有不到三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内没有战事最好,武靖可以休养生息,将麾下大军训练成为军中精锐。

  当然,也可以北上进攻乌桓,若是可以把乌桓灭掉,那么武靖的官职定然可以再进一步。

  等到刘宏身死,董卓入京,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武靖凭借着数万铁骑,外加步兵精锐,一个人足以顶得上一半的诸侯大军了。

  “好!就如此,那么咱们就改变一下策略,拖不了两三年咱就拖一年,按照叛军的实力,若是死守的话,一年的时间差不多也足够了,刘虞也发现不了什么。”

  “主公英明”

  ...

  半个多月后,第一批的粮草跟军备终于抵达了上谷郡。

  这批军备跟粮草的数目并不大,都是临时从府库调拨的,数量不多是必然的。

  以后还会陆陆续续的分批次将粮食跟战备运送过来。

  至于战马,这一次仅仅送来两百匹,武靖连看都懒得看,直接送到了牧场去。

  至于预备兵,这个同样没有送来,但是刘宏已经下令了,武靖可以在幽州、冀州境内招募兵丁。

  其实武靖根本就没想过朝廷能够真的送来兵员,就以大汉现在的实力程度,哪里还有什么预备兵啊,正规军都不够用了。

  所以,刘宏能够下令让武靖在冀州境内招募兵丁,这已经是武靖所能想到的最大帮助了。

  幽州因为常年战乱的缘故,尤其是近几年,更是战乱频生,所以百姓的人口已经越来越少。

  虽说依旧可以招募到兵丁,但是这样一来,农户就没有劳力进行耕种了。

  若是因为这一点,导致幽州百姓耕种不出粮食,那可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所以,在旨意下达之后,武靖立刻以征虏将军的名义,在冀州境内招募兵丁。

  短短二十天,足足招募了一万三千余青壮。

  武靖将其中的一万人交给了关羽,剩下的则是交给了王战。

  ...

  三日后,校场内。

  “传我军令,命令潘凤率领一万步兵,随我赶赴右北平驻守,平定叛军之乱!”

  “属下遵命!”

  “立刻出兵!”

  一万余人浩浩荡荡的朝着上谷郡赶去。

首节上一节248/6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