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292节

  涉及战术,郭嘉和戏志才颇为精通。

  涉及曹操的发展战略,荀和毛阶更适合。

  毛阶则是看向荀,这话题是荀提出来的,自然不能喧宾夺主。

  荀微微敛容:“明公,关中凋敝,颍川富庶。此去长安,只为一事!”

  曹操内心一震,隐约猜到了什么,问道:“何事?”

  荀一字一顿地道:“迁都!”

  话音一落,不仅曹操震惊,毛阶、郭嘉、戏志才亦是惊讶的看向荀。

  荀,竟然要让天子迁都!

  曹操深深的吸了一口凉气,起身踱步:“迁都之事,又岂是我能决定的?天子未必会同意。”

  荀目光灼灼,眼神笃信:“即便天子现在不答应,不久之后也会答应的!”

  “关中屡遭兵祸,民生凋敝,光是恢复民生,至少都得三年,还得祈祷上天,这三年里风调雨顺,无旱灾无蝗灾。”

  “近日有消息传来,袁绍连败公孙瓒七阵,公孙瓒已经躲在易京不敢出战了。”

  “最多一年,袁绍就能彻底击败公孙瓒,整合幽州、冀州、并州三州之力。”

  “到那时,袁绍必将南下!”

  “天子想要整合青、兖、豫、徐、荆、扬六州之力,就不可能继续待在关中。”

  “原本迁都回洛阳,是最合适的;可如今洛阳早已经被董卓焚毁,百里无人烟,已经不适合立都了。”

  “许县富饶,地势险要,是迁都的绝佳之地。”

  “如此,明公便可真正奉天子以令不臣,召六州之兵同讨伪帝,立不世之功!”

  曹操会意道:“我明白文若的意思了。这个时候去长安请天子迁都,天子定然不会答应。可天子不得不迁都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又会是我。”

  “大势之下,天子不能久待长安,只能自长安入洛阳。”

  “可洛阳同样凋敝、难以固守,一旦本初出兵虎牢,天子就立于危墙之下了。”

  “反观许县,地势险要、粮草充足,本初想要打许县,得先渡河打兖州。”

  “妙啊!”

  曹操抚掌大赞。

  荀也挺无奈的,原本是不需要这么麻烦的迁都,结果曹操非要去惦记兖州和徐州,以至于蹉跎两年多了,被张邈给捷足先登。

  如今之计,虽然听起来很妙,但不一定会成功。

  尤其是,当张邈和陈宫恢复了关中民生后,刘协和公卿就不一定会想着要迁都了。

  “若是关中今年能来一场大旱就好了。”荀不由暗叹。

  饱暖思安逸,只有刘协在关中待不下去了,才会真正的想到走出关中,来到关东富饶之地。

  商议间,郭嘉补充道:“若要让天子迁都,明公可请刘备一助。”

  “刘备早有勤王之心,奈何青州距离长安太远,一直鞭长莫及。”

  “若天子能迁都,刘备定然会欣然同意。”

  戏志才疑道:“刘备怎么可能同意让天子迁都到许县?”

  郭嘉轻笑:“刘备自然不会同意天子迁都到许县,但他一定会同意让天子迁都到洛阳!”

  “天子到了洛阳,刘备就有机会觐见了。”

  “明公这次去长安,也不能直接跟天子说迁都来许县,只是借口洛阳是中兴之地,将来也更容易号令六州同讨伪帝。”

  “至于洛阳凋敝少粮食,这不难,不论是豫州、兖州、青州,都会将粮食运往洛阳。”

  “只要天子到了洛阳,迁都入许县就更容易了。”

  “兖州和青州都毗邻冀州,一旦发生战事,天子就立于危墙之下,而许县却能让天子安稳如山。”

  “届时,不论张邈还是刘备是否同意,天子都会选择许县!”

  荀定下了让天子迁都的战略,郭嘉则是根据人心揣测了各方势力的反应。

  两者相辅相成,让曹操对这迁都之略有了更清晰完整的认知。

  荀亦是佩服道:“奉孝明悉人心,若有刘备相助,迁都之事,必然可成!”

  毛阶也建言道:“明公去了长安,可逐一拜访长安公卿百官。这些人中,肯定还有想要东归的。”

  “只要附议的人多了,即便张邈想要反对,也无法阻止大势。”

  荀猛然想起:“倒是我疏忽了,明公去了长安,可先造访钟元常,有钟元常相助,可让明公更了解长安的局势。”

  曹操大喜:“我对钟元常慕名许久了,此去长安,定然要去造访。”

  当即。

  曹操跟众谋士商议了细节后,决定跟着张超去长安。

  同时,曹操又遣人快马加鞭去青州,邀刘备上书奏请刘协迁都回洛阳。

  临淄城。

  初春三月天,刘备再次身体力行,带领临淄城士民积极参与春耕。

  郑平在淮陵城尚未返回,诸葛亮则是拉着刘晔以及改名为陆逊的义弟跟着刘备一起下地耕田。

  这临淄城尚未及冠的少年俊杰中,论才智以诸葛亮、刘晔和陆逊为首。

  刘晔年龄最大,诸葛亮次之,陆逊最幼。

  诸葛亮不是第一次跟着刘备参与春耕了,刘晔和陆逊则是初次。

  堂堂一个青州牧,亲自下地耕种,这耕种的手法还娴熟无比,这让刘晔和陆逊颇为惊讶。

  大部分的官员下地,都是做做样子,别说娴熟了,会驱牛犁地就不错了。

  同为汉室宗亲,刘晔对刘备的仁德信义,日渐钦佩。

  刘备对刘晔也颇为欣赏。

  毕竟是刘氏宗亲,又是少年俊杰,刘备自然会多几分青睐。

  若不是刘晔的父兄都在,刘备甚至都想认义子了。

  看着别人的儿子才智俱佳,刘备心中说不羡慕是假的。

  刘备对长女刘弈虽然偏爱,但毕竟只是女儿不是儿子,终究让刘备有些遗憾。

  扫了一眼认真耕作的刘晔、诸葛亮和陆逊三人,刘备的眼神更柔和了。

  “若备有子如此,死而无憾了!”

  不怪刘备有如此感慨,实在是别人家的孩子太优秀!

  哒哒哒

  战马踏尘而来,却是关羽长子关平。

  “伯父,父亲遣人快马传信,袁术已经顺利的押送到了长安。”

  “天子正式册封父亲为徐州牧,册封子义叔父为扬州牧,其余有功之士,也一一得到了封赏。”

  “父亲护送天子使者以及诏书印绶等,正返回青州,预计一个月后就能抵达临淄城。”

  关平语气兴奋。

  毕竟受封的,是汉寿亭侯关羽,关平的父亲!

  刘备哈哈大笑:“云长终于要回来了!贤侄,你速去淮陵城,将此事也告知显谋,让显谋早些返回临淄城。”

第254章 征北将军,临淄侯刘玄德

  兴平元年,四月。

  关羽跟天使刘艾抵达临淄城,郑平也自淮陵城返回。

  因曹操奉孝杀戮而引起徐扬两州的兵祸,虽然在半年的时间内就结束了。

  但兵祸遗留下来的隐患,却不是轻易能解决的。

  尤其是淮南地区,遭袁术横征暴敛后,生民疲敝,饿殍遍野。

  虽有陈纪、郑浑等名仕坐镇淮南抚民,但抚民的消耗太大,郑平不得不去信刘备,号召青州的富商运送大量的粮食来淮南赈灾。

  郑平亦留在淮陵城调度青徐扬三州钱粮,尽可能减少兵祸对百姓带来的影响。

  也正因如此,郑平一直在淮陵城待到四月末,才抽得一丝空闲返回临淄城。

  刚回临淄城,郑平连休憩都顾不得,马不停蹄的来到州牧府。

  郑平早早的就计算好了时间,今日正是关羽和天使刘艾抵达临淄城的日子。

  州牧府内。

  刘艾已经将圣旨宣读完毕。

  虽然这次平定袁术,以关羽和太史慈为头功,二人都被册封为一州州牧,但刘协也没忘记给刘备加封。

  在跟群臣讨论后,刘协加封刘备为征北将军、进封临淄侯。

  “陛下深知,此番能生擒袁术,扬我汉室威仪,全赖临淄侯在背后默默的支持关君侯和太史将军。”

  “虽然张司徒和陈尚书极力反对,认为不宜再给临淄侯加官进爵,但陛下依旧力排众议,赐为征北将军和临淄侯。”

  “陛下之意,亦是希望临淄侯能锐意进取,征讨北方,擒伪帝,灭袁绍公孙瓒马腾韩遂等叛逆。”

  刘艾将圣旨递给刘备,又讲述了一些朝中之事。

  虽然张邈和陈宫有意无意的在刘协面前暗示刘备权势过大,容易尾大不掉,但因为关羽的反应,让刘协又对张邈和陈宫有了猜忌和防备之心。

  思前想后的刘协,决定再次加封刘备,一方面欲用刘备来征讨伪帝和袁绍等人,一方面也是想用刘备来反制张邈、陈宫等朝中公卿。

  在历经董卓、王允、李等人擅权后,刘协也对帝王之术有了更深的感悟。

  正好张邈和陈宫,将挟天子改成了奉天子,名义上是还政于刘协,让刘协有了掌权的快感,自然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帝王威仪。

  对于刘协的决定,张邈和陈宫虽然极力反对,但都没能改变刘协的决心。

  刘协要立威,就注定不能让臣子来左右自己的决定。

  张邈和陈宫越是反对,刘协越是要加封刘备,以此来告诉朝中公卿。

  昔日的傀儡皇帝刘协,已经不存在了!

  今日在皇位上的,是有中兴之志的大汉皇帝刘协!

  刘协的加封,刘备亦是很高兴。

  由镇西将军到征北将军,这可是跨越了一个级别。

  虽说四征将军依旧只是杂号将军,不似大将军、骠骑、车骑、卫为重号将军,但四征将军已经是杂号将军中除了四方将军外职权和荣誉最高的一个了。

  “臣受陛下厚恩,必当谨记自身职责,他日陛下若有号令,臣刘备,必当亲率兵马,替陛下征讨伪帝叛逆!”

首节上一节292/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