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242节

  “素,又有本我之意,不如以瑾瑜表字,以显阿素高洁品德源自于本心。”

  “郑君远行,怎不知会阿素?”

  “阿素倾慕郑君大志,今赠郑君白玉香囊。”

  “世道凶险,愿这白玉香囊能佑郑君。”

  “阿素静待郑君归来!”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三年前跟郑平见时的对言,孔素铭记在心。

  又有暗中的书信来往,让孔素心中满怀相思。

  ......

  徐州。

  曹嵩变卖了琅琊郡的屋田,全部换成了铜钱金银,装了五十辆车,准备走泰山郡绕道去豫州。

  曹操得知曹嵩准备将家财全都资助自己,自然也是颇为高兴。

  于是曹操令驻兵小沛的沛相袁遗前往接应。

  得知曹嵩要走,郯城的陶谦就很不开心了。

  年初一战,陶谦丢了小沛、广戚等豫州城池,彭城国的城池也大半被曹操攻下。

  虽然曹操归还了彭城国的城池,但那令泗水为之不流的万余兵马,却是死于曹操之手。

  为此。

  陶谦不得不遣人再去丹阳募兵。

  可这募兵是需要钱粮的!

  糜竺虽然支持了不少钱粮,但糜竺更希望陶谦在徐州本地募兵。

  然而陶谦对徐州本地的兵不信任!

  只有丹阳兵才能让陶谦有安全感。

  为此,陶谦跟糜竺闹得有些不愉快。

  毕竟去丹阳募兵和在本地募兵,这开销的差别是很大的。

  东海的屯田民,陶谦又不敢动。

  毕竟陶谦跟刘备有约定,是不能强迫屯田民服兵役的。

  令陶谦不高兴的是,自己遭逢如此大的损失,曹嵩不仅不送点钱来道歉,居然还想跑!

  曹宏看明白了陶谦的想法,建言道:“明公,曹操攻打徐州、杀我徐州兵,曹嵩就该替曹操赔礼道歉!”

  “不如遣人,将曹嵩截杀!”

  陶谦迟疑道:“老夫亦有此想法,只是万一事情败露,如何寻理由搪塞?”

  曹宏笑道:“这好办!明公可邀曹嵩来郯城,以礼相待,希望曹嵩回到豫州后,向曹操表达明公的结善之意。”

  “一定要让郯城文武都参加,大张旗鼓的宣示明公的结善之心,态度也要诚恳。”

  “如此三日,足以彰显明公对曹嵩的敬意!”

  “三日后,再遣张率五百兵马护送曹嵩去小沛。”

  “曹嵩既然想走泰山郡绕道,那就如他所愿。”

  “待曹嵩到了泰山郡,明公再遣精兵截杀,将曹嵩和张一并击杀,嫁祸给应劭!”

  陶谦闻言心动:“如此甚妙啊!张区区一个黄巾贼子,死了就死了。”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得到那五十车钱,还能让曹操去打泰山郡。”

  “到那时候,曹操就等于同时得罪了徐州、青州和兖州,定将死无葬身之地啊!”

  曹宏奉承道:“明公英明!”

  陶谦哈哈大笑,立即令曹宏去截曹嵩。

  曹嵩见陶谦要在郯城设宴践行,有心不想参加但又怕陶谦借口发难,只得转向来到郯城。

  到了郯城后,陶谦不仅出城十里迎接曹嵩,更是设宴款待曹嵩,让文武作陪。

  这礼遇规格要多高有多高!

  一连三日,曹嵩真以为陶谦要跟曹操结善,于是向陶谦保证见了曹操后一定让两家言和。

  陶谦也顺势让张引五百兵马护送曹嵩。

  曹嵩原本想直接走彭城国去小沛的,但陶谦却以“彭城国或有人会迁怒”的理由,忽悠曹嵩继续走泰山郡。

  曹嵩转念一想,陶谦的理由也没问题。

  毕竟曹操打了彭城国的城池,杀了万余徐州兵,因兵祸而死亡的彭城国士民也不少。

  若是大张旗鼓的走彭城国,惹得彭城国士民怨恨,即便彭城国士民不会对曹嵩如何,这五十车钱财则未必能顺利离开彭城国。

  看着逐渐远去的曹嵩车队,陶谦的眼神变得阴冷:“曹操,你妄自尊大,害徐州士民亡父丧子,如今也让你尝尝亲人被屠戮的滋味!”

  ......

  寿春。

  袁术捧着九江公的玉印,爱不释手。

  公孙瓒为了拉拢袁术,答应了袁术的要求,让刘陔封袁术大司马、九江公、骠骑将军、扬州牧,享开府、假节之权。

  反正这些封赏,影响不到公孙瓒在涿城的权力。

  别说九江公了,袁术要九江王公孙瓒也会给!

  “恭喜岳丈,得偿所愿!”黄猗适时的奉承。

  袁术开怀大笑,起身踱步:“本公如今是九江公,又是大司马、骠骑将军、扬州牧,享开府、假节之权,就当锐意进取,以得天下!”

  “立即传檄扬州各县,归顺于我,可封爵赏地!”

  “追随我的人,未来都是元勋;妄图不轨者,全部杀无赦!”

  袁术志得意满,准备一举拿下扬州。

  乱世豪杰,就当有开天辟地的气概!

  得天机者,得天下!

  而我袁术,就是得天机者!

  哈哈!

  黄猗道:“孙坚养病已久,是否要将其召回寿春?”

  袁术摇头:“不用召回!直接告诉孙坚,本公将全力支持他扫荡江东群贼。待平定了江东,本公封他为吴侯!”

  黄猗言语中颇有羡慕之意:“岳丈,孙坚都能封侯,那小婿?”

  袁术瞪了黄猗一眼:“没出息!你无军功,要什么侯?现在正是本公笼络扬州士人的时候,你别给本公坏事。”

  “他日本公进王称帝,你便是皇亲国戚,让你称公封王都可以,你急什么?”

  黄猗大喜:“岳丈放心,小婿绝不会坏事的!”

  称公封王啊!

  果然,跟着岳丈才有前途!

小孩发烧,今天两点这章只能欠更了

  晚上九点的一章正常更新,抱歉~~

叹,今天只能一更了。

  还在医院排队中……

第218章 局势变化,曹嵩死青徐祸

  孙坚采纳周瑜的建言、自导自演了一场刺杀后,就一直在合肥侯国“养伤”,静观扬州局势变化。

  扬州诸势力因为孙坚避战不出,开始疯狂的抢夺城池。

  刘繇虽然是长安天子任命的扬州刺史,但周昕、周昂等人听命于袁绍,不服刘繇。

  新任的会稽太守王朗,又是自徐州而来。

  王朗虽然名义上听命于刘繇,但暗地里又结连吴郡豪族严白虎。

  吴郡太守盛宪字孝章,会稽人,汉末名士,被举为孝廉后,曾在洛阳担任尚书郎。

  值得一提的是,盛宪曾与孔融相交,并结为兄弟。

  郑平让太史慈在吴郡购买战船,盛宪也出力颇多。

  太史慈跟管承南下,准备以武力强行突破刘繇的封锁时,亦是盛宪劝刘繇跟青州修好。

  刘繇虽然表面答应了盛宪的提议,让盛宪出面跟青州修好,但暗地里也遭到了刘繇的猜忌。

  于是刘繇暗令吴郡都尉许贡分夺盛宪的权力,意图将盛宪架空。

  考虑到盛宪是孔融的结义兄弟、又结善青州,郑平便让孔融给盛宪去信,一面邀请盛宪及其妻儿家眷来青州赴会,一面让盛宪主动辞去吴郡太守一职、并举荐许贡出任吴郡太守。

  盛宪惧怕刘繇,便私下约了许贡,以举荐许贡为吴郡太守为条件,让许贡向刘繇隐瞒自己北上青州的意图。

  许贡见盛宪主动离开吴郡,自然乐意。

  但此举也让刘繇对许贡不满,于是刘繇让故彭城相薛礼出任吴郡太守。

  许贡见到手的吴郡太守没了,直接派兵在中途截杀薛礼。

  薛礼兵败逃回曲阿,惹得刘繇大怒。

  但许贡在吴郡经营的时间比刘繇更长,又跟名仕许靖等人结善,根本不惧刘繇。

  许贡一边结连吴郡豪族严白虎,一边遣人向袁术表忠心。

  袁术自然乐得有人投效,于是置许贡为吴郡太守,令其进攻刘繇。

  再加上山越人祖郎等人,又跟陶谦结善,不服袁术也不服刘繇,谁来就打谁。

  原本是江北士人避祸的扬州,战乱越来越,大量的士人不得不往交州避难。

  如此复杂的局面下,袁术的这道全力支持孙坚平定江东的命令,也燃起了孙坚的雄心壮志。

  “昔日一同征讨董卓的豪杰,袁绍当了冀州牧,刘备当了青州牧,臧洪当了兖州牧,曹操当了豫州牧,陶谦当了徐州牧。”

  “惟独本将,还只是袁术麾下的一个战将,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本可以趁着刘繇立足未稳的时候,拿下扬州,结果袁术又让本将去打刘表,还未跟刘表分出胜负来袁术又改让本将去打曹操。”

首节上一节242/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