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186节

  “你放心,锐士营的医官,还是我专程向元化兄借来的,医术虽然不及元化兄高明,但治疗一些训练时的伤势还是可以的。”

  “于司马也不会让你跟着那些悍卒训练凶险的科目,除非你从马背上摔下来,否则是不可能伤残,也不可能丧命的。”

  郑平虽然在述说事实,但听在诸葛亮耳中,却让诸葛亮下意识的打了个寒颤。

  “我今天,为什么要跟着来锐士营啊!”诸葛亮暗自长叹。

  诸葛亮十岁出头,正是修习文武的最佳时机。

  郑平对诸葛亮寄予厚望,不希望以后诸葛亮因为身体不行而累坏了。

  身体有多重要?

  无数人告诉我们,身体才是干大事的本钱。

  瞧瞧司马懿。

  硬是凭着硬朗的身体,将诸葛亮活活给拖死了。

  因此对于诸葛亮的培养,郑平一开始就是将诸葛亮按文武全才的标准来的。

  返回学堂的路上,诸葛亮询问起青州锐士投入战场的事,眼神有些躲闪:“兄长,你刚才说,使君要亲自统兵?”

  “你想去?”郑平一眼看穿了诸葛亮的小心思。

  诸葛亮被道破心思,一本正经地道:“所谓知行合一,就不能只训练,不经历实战。兄长十四岁就仗剑杀人,因此才会临危不惧、临危不乱。”

  “阿亮虽然年幼,但也想效仿兄长一般,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因此,并非阿亮想跟随使君前往,而是想借机练胆,避免以后见了血都会害怕!”

  “胆怯之辈,是不能成大事的!”

  诸葛亮说得有理有据,听起来仿佛跟真的似的。

  郑平转向,佯道:“原来如此,那就带阿亮去府狱吧,近日府狱抓了几个穷凶极恶之辈,阿亮要不杀了他们?”

  诸葛亮一本正经的表情瞬间兜不住了,牙帮都有些僵硬了:“兄长,阿亮说的是战场。”

  郑平却是一本正经的看着诸葛亮:“阿亮啊,这见血也得循序渐进啊!你未经生死,倘若在战场上失态,岂不是坠了使君的威风?阿亮啊,你也不想在使君面前失态吧?”

  “这......”诸葛亮顿时迟疑:“真要见血吗?”

  郑平点头:“必须见血,大丈夫岂能怕血?跟我来吧!”

  诸葛亮心情忐忑的跟在郑平身后,这内心反复不断的纠结。

  真的要见血吗?

  可,可,可我不会杀人啊。

  他们是穷凶极恶的罪犯,杀了是替天行道。

  但我不是刽子手啊。

  兄长十四岁杀人,我亦何惧?

  可兄长是因为亲人受辱,这才被迫出手。

  还未等诸葛亮想明白,郑平却已经停下了。

  “阿亮,要不要来试试手?”郑平回头看向一直低着头的诸葛亮,语气多了戏谑:“你不会不敢吧?”

  “我,我,我......”诸葛亮胸脯起伏、心脏猛跳。

  郑平故意轻叹:“哎,都十岁了,连杀个鸡都不敢。”

  “杀,杀鸡?”诸葛亮抬头,瞪大了眼睛。

  扫了一眼周围,这里不是府狱,而是不怎么起眼的宅院。

  院子中的鸡笼中有几只一看就很凶恶的公鸡。

  “鸡也算穷凶极恶之辈?”诸葛亮气鼓鼓的。

  一路纠结担心了这么久,结果是来杀鸡的。

  郑平指了指旁边一个个子高大的少年:“瞧,连阿平都被啄了好几个包,难道不能称之为穷凶极恶吗?”

  少年今年十三岁,正是关羽早年失散的长子关平。

  流落途中,听闻关羽在青州,半个月前跟其母胡氏来到了青州。

  刘备不认识胡氏和关平,但也不敢疏忽,毕竟敢冒认关羽妻儿的可能性太低。

  于是刘备将胡氏母子安顿在这个小宅院后,就遣人去陈国送信,将胡氏和关平的生辰和过往告知关羽,确认了胡氏母子的身份。

  但因为关羽还在陈国,一时之间也回不来,胡氏和关平就在这宅院住下来了。

  关平见到郑平,连忙小跑过来:“显谋叔父,能带侄儿入军营吗?咦,阿亮叔父也来了。”

  诸葛亮板着脸:“阿平,你比我大,不用叫我叔父。”

  关平却是不在意地道:“阿亮叔父你放心,侄儿会保护你的!阿亮叔父能带侄儿入军营吗?”

  诸葛亮顿时感觉头都大了,对诸葛瑾认郑平当义兄的事也更怨念了。

  郑平却是摇扇轻笑:“阿平,你的阿亮叔父想见见血,要来帮你杀鸡。”

  关平连忙摇头:“不行!不行!阿亮叔父身子骨太弱了,要是被啄得满头是包,母亲会训斥我的。”

  诸葛亮额头的青筋暴起:“不就是杀个鸡吗?有什么难的,看我的!”

  片刻后。

  诸葛亮捂着额头,怏怏不语。

  关平连忙安慰道:“阿亮叔父,别气馁。先饿他们几天,就可以杀了。”

  谈笑间,郑平向出来的胡氏行了一礼。

  “别驾,不知寻我母子有何要事?”胡氏亦是知书达理。

  郑平正色道:“使君准备让阿平去锐士营待一个月,以后跟云长父子相见,也能给云长争些脸面。”

  这父子久别重逢,自然是越优秀越好。

  “大兄有心了!”胡氏面有感激,又看向关平、劝诫道:“阿平,你一直都嚷嚷着要去军营,这次去了军营可别喊苦喊累。莫要让人小觑了!记住,你父亲可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汉,虎父当有虎子!”

  关平挺着胸脯:“阿娘放心,孩儿一定会刻苦训练的!”

  将诸葛亮送回学堂后,郑平这才返回府邸。

  华缉已经在府中静候许久。

  “显谋兄,有兖州的情报送来。”华缉拱手一礼:“正平寻访到了山阳郡的满宠满伯宁,满伯宁已经在来青州的路上了。”

  “正平特别强调,满伯宁清廉严法,不畏权贵,若不能给予足够的信任,满伯宁可能又会弃官而逃。”

  郑平闻言一笑:“满伯宁一来,青州锐士的军正官也就有了。”

  “若要论信任,这天下间谁又比得上使君呢?”

  早在郑平组建青州锐士的时候,就已经有以张飞为将、张为军师、于禁为副将、满宠为军正的设想。

  因此密令祢衡在兖州寻访满宠。

  如今满宠到来,这统帅青州锐士的核心人员就足备了。

  “还有其他消息吗?”郑平邀请华缉入席坐下。

  华缉点头坐下:“正平说,最近东郡出现了大量的流民。东郡的郡丞陈公台断言黑山贼可能会在秋收的时候来抢粮,于是建议东郡太守王肱在城外设置粥棚、并对流民登记造册,同时派遣郡兵巡视边境提防黑山贼劫掠东郡。”

  “不过王肱并未采纳陈公台的建议,认为黑山贼即便要劫掠也是劫掠魏郡,不可能渡过黄河来劫掠东郡。”

  郑平微有遗憾:“陈宫台倒也是个人物,这之前也对青州多有帮助。可惜他是兖州豪族,不会如满伯宁一般来青州。”

  想了想,郑平嘱咐道:“子诚,你亲自去趟东郡告诉陈公台。倘若王肱守不住东郡,可让陈公台前往陈国见云长等人,迎陈国之兵北上。”

  “青州不会忘记陈公台的恩情!”

  “陈留文礼公如今赋闲在家,你再拜访传讯,就说家父在临淄城以文会友,希望文礼公也能赴会。”

  借郑玄名头吸纳名仕,郑平已经用得十分娴熟了。

  郑玄以文会友,吸引不了陈宫这样想在兖州出仕的名仕,但一定能吸引边让这种赋闲在家、又喜好文章的名仕。

  毕竟闲赋在家本来就挺无聊的,这能跟郑玄这样的天下名仕以文会友,那可是难以拒绝的诱惑。

  郑平目光灼灼:“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二袁争锋,青州岂能不来?”

第177章 双谋合变,袁绍袁术犯蠢

  幽州,涿郡。

  刘虞召来了田丰和赵云议事。

  在郑平游说之后,田丰和赵云最终选择了留在涿郡助刘虞整顿幽州的兵马。

  但刘虞并未授予田丰和赵云州牧府从事官职,而是以田丰为军师参议军政、兼监军一职,赵云为别部司马、兵马多寡由赵云自行决定。

  倒不是刘虞不信任田丰和赵云,而是暂时不想去调整其余文武从事的任命,因此临时增设了军师和别部司马。

  这职权,自然也是临时的!

  若是干得好,得到了幽州文武从事的认可,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变成长期的。

  若是干得不好,那就可以随时取缔军师和别部司马,不会影响州牧府原来的职权分配。

  “元皓,子龙。”

  “吾儿自邺城传来书信,公孙瓒堂弟公孙越,在酒席间杀了鲜于将军,三千幽州骑兵除了鲜于将军的亲信,都被袁术吞并。”

  “吾儿还在书信中言,他已经跟袁绍立誓,誓与邺城共存亡!”

  刘虞语气不善,显然在强忍愤怒。

  公孙越杀了鲜于乾,刘虞的自责多过愤怒。

  郑平的游说,让刘虞意识到了自己跟公孙瓒之间的冲突,将会直接影响鲜于乾的存亡。

  但如今为时已晚,刘虞得考虑公孙越杀鲜于乾后,是问罪公孙瓒、还是暂时忍耐。

  刘虞真正愤怒的,是刘和跟袁绍立誓!

  自家儿子是什么性格,刘虞很清楚。

  跟袁绍立誓?

  只怕这书信都是袁绍伪造的!

  什么誓与邺城共存亡,还不是担心公孙瓒会南下邺城,想拉他这个幽州牧当盟友。

  倘若袁绍将刘和送到涿郡、具言结盟一事,刘虞没准就因为鲜于乾的事,对公孙瓒出兵问罪了。

  但偏偏,袁绍用了自以为高明但十分愚蠢的计策!

  也不知道是袁绍麾下哪个没长脑子的,会献出这种会被绝户的计策来。

  不仅将公孙越杀鲜于乾的隐秘道出来,还软禁了刘和!

  这话里话外,都饱含离间之意。

首节上一节186/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