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让躺平,我成千古一帝 第30节

朱元璋气的使劲拍了几下桌子,手掌不一会后就红了。

“父皇消消气!”

朱标见此,连忙上前去抚着朱元璋的后背。

而朱元璋在骂骂咧咧之后,想到朱桂的存在,神色也就舒缓了不少,继而有气无力的说道:

“那几个混账要是有桂儿的半点本事就好了,就当是老朱家祖坟上冒青烟了。”

朱标听到这话,顿时一愣。

他突然有了个奇怪的念头。

朱桂不会是故意做的这么出色吧?

不管是造蒸汽机,还是做农业大朋,亦或者是造火车,都是朱桂目标的一部分?

而朱桂的终极目标逼迫其他藩王们也勤奋起来?

朱标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就有些收不住了!

(活动时间:4月29日到5月3日)

第27章:朱元璋:朱棣等众多藩王都应当向代王学习!

不过朱标在想了想后,还是觉得自己多虑了。

可能朱桂就是在享受造物的过程。

至于说什么逼得其他藩王勤劳起来,听上去就有点不真实的感觉,而且朱标也找不到朱桂的动机。

再者火车这种带有多种意义的交通工具。

怎么可能是朱桂为了逼其他藩王勤奋产生的造物?

绝无此种可能!

随后朱标看向眼神中隐隐透露着一丝杀意的朱元璋!

心中不由得微微叹气。

朱标知道像朱元璋这样的人善于控制情绪。

如果真是大喊大叫的话,反而代表着不怎么气。

现在朱元璋这幅面上不苟言笑,眼神却凛冽无比的模样。

看样子是被秦王朱和晋王朱这两个二货真气到了!

当然,若全部藩王都是混账东西也就算了。

可现在朱桂出类拔萃。

与之相对比的其他藩王,看上去就有些像草包了。

导致朱元璋气的想砍废物儿子了!

“父皇!”

作为人子,作为长兄,朱标觉得自己必须说些什么了。

“你想替他们求情?”

朱元璋看向朱标,眼神不善说道。

朱标点头,而后拱手继续道:

“运输粮草辎重这种事往往都是专业的运粮官来负责。”

“如今秦王和晋王一不是专业的运粮官,二又没有战场经验,做运输辎重这种事都是第一次,出错实在是难免。”

“还请父皇宽恕!”

朱标避重就轻的给藩王们解释。

他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

这种在弟弟们有过错时,朱标从中调和求情的事也不是第一次了。

朱元璋深深的看了朱标一眼。

眼神则是柔和不少。

说到底朱元璋也不可能真杀儿子,只是一时间气不过罢了。

“此事我自然会妥善处理,标儿你就不用操心了。”

不过朱元璋依旧摆手,有些不耐烦说道。

可惜这群藩王一个个的都不省心,要都能像朱桂那样,咱就有福了!

“好,一切听父皇的。”

朱标苦笑,只能点头称是。

说起来朱标心中还是有些郁闷。

因为这场考验就是朱标提出来的。

他提的目的是为了让秦王朱和晋王朱将功赎罪。

怎么也没想到。

这两人老罪还没赎完,新罪又要加上了。

与之相对。

朱桂恐怕和上次一样,又要被赏赐了。

……

第二天。

朝堂上。

由锦衣卫宣布了这次对藩王的处置。

“齐王、秦王、晋王损坏民夫的驴车、骡车等运输工具,命三人即刻双倍偿还民夫损失,以安抚民众!”

“另秦王和晋王押送辎重不利,罚俸一年,外加赶紧滚来应天府,咱要当面骂你们这两个混账东西一顿。”

听着对后面两王的处理。

不少人开始为这两位藩王祈祷了。

别看这圣旨说的只是骂一顿,只要这两王真来了应天府,依照朱元璋的习惯,恐怕不止是骂。

还得拿着藤条当面抽!

而这种处罚结果,还是朱标求情后才有的。

接着百官就开始期待起来对朱桂的处理结果。

朱桂造了火车的事,百官大多知道。

如今罚过之后,那么自然也就该说赏赐的事了。

只见锦衣卫继续说道:

“燕王朱棣无功无过,不赏不罚。”

“代王朱桂造火车、修铁路,与国有大功!给代王朱桂提俸五千石!”

“另赐代王朱桂大同府县庄田五百顷!绢布千匹!白金三百两!纱五百匹!锦五百匹!钞二万贯!……”

听着朱元璋对朱桂的一大串赏赐。

不少官员面皮疯狂抽搐!

这封赏太重了!

不少官员心中还腹侧的想着,若是那几位被处罚的藩王在现场的话,听到这些封赏恐怕得气死!

不过有些官员看过火车的,有些官员甚至坐过火车!

他们在坐火车时,感受到了飞一般的感觉!

由此,他们对于制造出火车的朱桂,也愈发钦佩。

这些人对于厚重的封赏并不意外!

甚至还觉得给少了!

不过这些坐过火车的官员终究只是少数,大多数人也没那个闲工夫去大同府坐火车。

更多的人只是道听途说了一些关于火车的事。

其中有真有假,还有些则是夸张之言。

面对这种情况,朝堂上自然开始了辩论。

“你们还想把这所谓的火车推广向全国?”

“那东西听说很大,而且很不可靠,要是在建造或者使用的时候,出问题了怎么办?谁来负责?”

人群中,有朝廷官员提出疑问。

“喝凉水都能有人噎死呢?你怕出什么问题?”

“我就这么说吧,只要你们坐过一次火车,感受到火车的速度后,你们就会发现任何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有坐过火车的官员支持朱桂,想着把火车推广向全国。

双方观点都有不少簇拥,于是就在朝堂上吵了起来。

有性子烈的,更是在朝堂上动起来。

“肃静!”

朱标不得不开口劝阻道:“诸位先不用吵了,我这有个主意!”

因为朱标声望极高,他这一开口,百官也就停止争吵,想看看朱标能给出什么主意。

只见朱标继续道:

“既然你们有的同意推广全国,有的不同意推广全国,那我这里出个折中的主意吧。”

“我觉得可以让藩王们向代王学习修建火车的办法,然后他们在各自封地中修建火车,到时候看看效果。”

“如果效果好的话,就在全国推广,诸位觉得怎么样?”

这话一出。

百官沉思片刻后,纷纷点头称是。

“太子殿下这主意好,就按这个办!”

“我赞成!”

“我也赞成!”

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

让燕王朱棣等藩王去大同府学习考察,然后他们自己再想办法造火车、修铁路!

首节上一节30/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