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让躺平,我成千古一帝 第22节

“这样吧,你带人去西边追,肯定能追上的,记得一定要把那些白银带回来!”

“遵命。”

锦衣卫闻言起身,立刻就要去办这件事。

朱元璋见此松了一口气。

有这层布置的话,那上百万两白银应该是能追回来了!

接着朱元璋就面色颇为不善。

他一不喜买琉璃的那些帝都达官显贵,二可恨于这不知哪来的西域商人。

朱元璋心中已经暗自做出决定,如果找到那个精明的西域商人,一定要重刑伺候!

让其他商人不敢再拿琉璃这种中看不中用的假把式来帝都骗人!

这时门外走进来一位内侍。

此人不清楚刚刚朱元璋和锦衣卫之间发生了什么对话,只是朝着朱元璋拱手道:

“陛下,代王殿下在帝都卖琉璃,赚取上了上百万两白银。”

这话一出。

朱元璋脸上的神色陡然僵住。

那位领命要去追查‘西域商人’的锦衣卫脚步也陡然停住。

“陛下,臣还要去追查西域商人吗?”

锦衣卫回过头看向朱元璋,问道。

啊这,那没事了。

朱元璋讪笑。

朱桂这小子,可以啊!

把他老子都给耍了一圈!

“一边去。”

朱元璋没好气的对锦衣卫摆手,然后认真道:“这件事就此打断,不要再提。”

事关自己儿子,而且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朱元璋就没追究的念头。

不过朱元璋心中很纳闷。

自己已经赏赐了朱桂三十万两宝钞。

结果朱桂还要靠卖琉璃赚钱?

他就这么缺钱嘛?

朱元璋想不通!

既然想不通,朱元璋也懒得去想。

而是开始微咪着眼睛,享受着冬天的暖气,短暂的放松了会。

……

冬去春来。

冰雪尚未融化。

有些人却永远的离开了人世间。

李善长一案中,牵扯了一万五千多人,尽数被处斩,河水都染红了。

不过日子还是要过。

当新的一天来临,未涉及其中的人便长舒一口气,感谢老天爷还让自己活着。

……

代王府。

一棵老槐树下的长椅上。

朱桂坐在上面,把玩着一个现代工艺的残次品,眼神中有些玩味的意思。

“这玩意应该也能卖点钱。”

朱桂这样想着,就将玻璃递给旁边的王府侍从。

此人会将这玻璃送往帝都销售。

在这段时间里,朱桂会从系统商城中花费极少的代价购买现代玻璃工艺品,再通过中间人高价卖给帝都的达官显贵们。

赚了足足一百二十万两白银!

当朱桂第一次统计到这个数字时,也是有些懵逼的。

他想象不出来,就那些现代工艺的残次品,怎么就能卖到一百多万两白银?

不过按照中间人的说法,这些东西虽然在朱桂眼中是垃圾。

但在帝都的达官显贵眼中,就是稀世珍宝!属于是可以当传家宝的那种!

对此,朱桂无话可说。

行吧,你们钱多,你们想怎么来就来。

当然,朱桂并没有见达官显贵们喜欢,就敞开了供应这种‘稀世珍宝’。

朱桂也懂饥饿营销。

因此严格控制这些现代工业残次品的数量,不至于让他们成为烂大街的货。

至于朱桂得来的钱,则是全部投入铺设的铺设建造中。

经过数月来的奋战,此刻大同府内已经有数百公里的铁轨线路。

这条铁轨线路,南临逼近保定境,北到万全都司!

此外,朱桂还花钱训练武装了一支自己的卫队。

毕竟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出行在外的话,有装备精良的自己人在守卫,一是安全,二是拉风。

然后剩下的钱,朱桂则是投入水泥厂的建设之中了。

毕竟一直花钱也不是个事。

还是要搞点实业出来赚钱,水泥厂毫无疑问是个可持续赚钱的行列。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

眼看着考察的时间点越来越近。

大同府的铁路全部铺设完毕,蒸汽机火车也上了铁轨,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进行。

……

不同于信心满满的朱桂。

王承爵心中则是忐忑不安。

县衙内。

王承爵看着外面满地积雪,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这次恐怕难了!

王承知道朱元璋考察藩王们的事。

他之前还想着给朱桂帮忙,亲自去找了朱桂,说是愿意帮他征调民夫、驴车。

朱桂倒是没拒绝。

但朱桂的要求很让王承爵意外。

朱桂不要民夫运送辎重,而是让民夫去铺设铁轨!

这把王承爵气的够呛!

我好心想帮你!

结果你整天在那捣鼓着不知道有什么用处的铁轨,玩我呢?

这样想着,王承爵视线看向远方,心情则是愈发沉重。

“现在大雪封路,代王殿下一没有征调民夫,二没有清理官道上的积雪。”

“看来这次考验,代王殿下必输无疑,实在是可惜,本来是有机会赢的!”

王承爵惋惜无比。

仿佛已经看到其他藩王大出风头的样子。

(活动时间:4月29日到5月3日)

第21章:火车疾驰,大明新时代!王承爵的震撼!

不过既然是朱桂自己自暴自弃。

也怨不得别人了。

王承爵又叹了一口气。

他还是习惯之前抢案子的代王殿下。

现在这个整日只知道铺设铁轨,看上去无所事事的代王。

王承爵有些不认识了。

……

燕王府。

书房内。

看起来乱糟糟的。

不同州府的地图,各种文书,以及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书籍。

以一种随意的姿态在书房内摆放着。

作为武将出身的朱棣,对于这些不怎么讲究,他的标准是只要能用就行。

在乱糟糟的书房深处。

反而有了一丝整洁的美感,大书案旁干干净净,留出了走路的过道。

此刻朱棣坐在书案之后,翻阅着下面官吏写的文书。

而姚广孝则是站在一旁,看着挂在墙壁上的地图。

“三万民夫!数千匹驴车!”

“官道上也全部清理了一遍!”

“做得好啊!”

首节上一节22/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