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 第367节

真没到,第一批海船不仅制造完毕,而且再月就可以下海试航。

信中还说,自己让他秘密建造的大型船坞已经建造完毕。

这个船坞杨帆打算把从系统中兑换出来“高阳公主号”放在那里以掩人耳目。

从系统中兑换出来的东西属于无中生有,杨帆总要找一个说辞和出处。

杨帆本打算与高阳公主成亲以后再抽个时间去往江南道。

看来自己在科举考试以后,要尽快动身南下开辟海路,以经济殖民和奴役海外的目的才能逐步展开。

读完信,杨帆唇角挤出一抹狞笑,殖民海外不可能一促而就,只能按部就班一步步来,得分出先后轻重。

若说杨帆心头最不喜欢的,当然是后世那看起来彬彬有礼却阴险狡诈的民族。

沉思片刻,杨帆心头便有了计较。

第四百四十四章科举改革

虽然杨帆坑了世家一把,让这些人气得牙痒痒,所有矛头都对准了他。

可惜世家雷神大雨点小!

因为杨帆一招祸水东引,让这些世家没有了攻讦的把柄,只能暂时偃旗息鼓。

在外人看来,杨帆所挣到的钱财一文不留,全部捐给了朝廷用于修建学堂以及各种民生工程。

反倒一下子成为了为国为民的典范,朝廷官员的榜样。

虽然让这些世家气愤不已,但这些世家也不敢再明目张胆的对付杨帆。

瞬间,一场针对杨帆的阴谋不攻自破。

当然,虽然杨帆已经置身于世外,随着距科举考试越来越近,杨帆却更加忙碌起来。

对于此次科举之事,李二陛下极为重视,虽然考试流程大体框架都承袭原来的旧制。

可毕竟此次科举考试也做出了诸多的变化。

这就必须要礼部制定出一套严谨合理的考试制度和流程以供日后参照和借鉴。

此时距春闱考试只有两个多月,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

当然,这根本难不倒作为穿越者的杨帆。

只用两天时间,杨帆便抄袭来了一整套科举考试的流程制度。

虽然不一定能够尽善尽美,但杨帆认为还是比较先进和适合的。

毕竟,任何制度都是逐渐完善并发展起来的,这不仅取决于制度本身的优劣,更取决于制度与社会背景的契合度。

总的来说,杨帆对此次改革的期望很高,因为这是创造历史的一次改革。

可杨帆也知道此次考试过程一定会困难重重。

不说一些世家的刻意阻拦,就是前隋以及唐初科举的根基以及影响仍在,人们受旧制度的影响极大。

对于经由杨帆改革的科举制度并一定能够完全接受,甚至会明确反对。

最主要的一点,这是一个世家门阀统治的时代,必须要打破世家门阀的垄断才能择优而仕。

纵观古今,教育的普及并不是印几本便宜的的书籍,着几本《杨氏启蒙学》那样通俗的启蒙读物就能实现的。

毕竟,大唐的百姓的读书人实在太少了!

几乎每一个识字的人拽出来都是世家门阀的子弟亦或者与世家门阀有不清不楚的关系,真正的寒门学子可谓是凤毛麟角。

只有等教育发展起来,把世家门阀垄断教育的情形打破,才能让改革的科举制度真正发挥效用。

原历史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是到了宋朝才逐渐达到巅峰。

那是因十国之时,天下民不聊生,那些屹立千年的世家在一场场的争斗中轰然倒塌,这才导致世家的力量得到了极巨的削弱。

平民百姓读书识字的机会大大增加,再加上朝廷的大力扶持,科举制度方才真正兴起。

一个好的制度,不仅需要合适的时代背景,还需要有社会基础,否则不过是一场笑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大唐想要扶持寒门子弟崛起抵抗世家门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然,并不是说这时候的世家门阀力量强大,唐朝就没有科举改革的土壤,只是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会受到极大的阻力罢了!

既然已经决定要做,杨帆当然要竭尽全力。

于是乎,把科举制度考试的一些流程和注意事项整理清楚后,便往礼部赶去。

虽然杨帆是礼部尚书,可这些科举考试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必须得大家支持才行。

特别是要得到孔颖达这些大儒的支持。

刚来到礼部门口,一名站岗的军士马上见礼道:“小的见过尚书大人。”

杨帆抬眼一看,原来是老相识了,微微一笑,问道:“原来是刘贵啊!辛苦了。”

对于这位心思灵巧的军士,杨帆还是有深刻的印象的。

当初成为礼部侍郎前来报道时,就是刘贵给了他提点,也让前礼部侍郎栽了个大跟头。

见杨帆居然还记得自己的名字,刘贵微微一愣,随即如沐春风,激动得满脸赤红:“侯爷,小的不辛苦,倒是您辛苦了!”

作为皇帝跟前的红人,杨帆年纪轻轻已经身为礼部尚书。

在这些大头兵眼中,杨帆根本就如同天上的月亮可见而不可及。

这样的人物居然能够记得他的名字,怎不荣幸与焉。

难怪有传言,虽然这位侯爷与勋贵不对付,可面对下层的兵卒,却是和蔼可亲、情同手足。

看到激动得说不出话的刘贵,杨帆并没有责怪。

他当然能够理解刘贵的心情。

记得前世的时候,省里面的一名领导前来视察,杨帆作为项目的技术顾问作为解答。

当这位省领导亲切的叫出自己名字的时候,杨帆也曾激动得不行。

如今自己作为礼部尚书,若放在后世,属于中央各部一把手,级别可比一般省领导还高,刘贵激动很自然。

杨帆拍了拍刘贵的肩膀,和蔼的问道:“嗯,你小子不错,主客司郎中在不在,你帮忙把他叫过来。”

“李郎中每天都工作到下值才回去,现在应该还在值房内,小的马上前去传唤。”刘贵赶紧回答。

说着,转头对另一名士卒吩咐一声,急匆匆朝着主客司行去。

杨帆当然也没有逗留,朝着自己的值房走去。

说真的,自从担任礼部尚书之职,杨帆还真没有正儿八经的来到礼部尚书的值房。

想当初进入礼部尚书值房的时候,当时杨帆还只是礼部侍郎。

没想到一年过去,自己也身穿紫袍,位于朝廷三品大员之列。

真可谓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

感叹一声,杨帆整理了一些衣袍,昂首挺胸走进了值房。

显然,此时的值房应该重新进行了修缮,装修风格与以前有些不同,看起来显得极为雅致。

地上铺着厚厚的羊毛地毯,大堂里梁柱凋梁画栋,紫檀的架子、黄花梨的桌桉、大理石屏风。

东西墙壁各挂着两幅巨大的山水画,整个值房内雅致中透着奢华,每一样器物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精品。

简直有些败家呀!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

自从当了侍郎以后,为礼部争取到的经费可是提高了好几十倍。

如今自己作为礼部的老大,这些下属没道理不把自己的办公室弄好。

刚坐在酥软的椅子上,门外便响起了一种急促的脚步声。

随即,一名身徘色官服等年轻男子走了进来,冕,显得样貌堂堂。

年轻男子来到杨帆跟前,恭恭敬敬的行礼:“属下李义府拜见尚书大人。”

看着眼前这位意气风发的李义府,杨帆很难把与他以后的大唐女干相联系起来。

说真的,这家伙的能力绝对是杠杠的,若不然,杨帆也不会把他提拔成主客司郎中。

要知道像李义府这种没背景的官员,从六品官员提拔成主客司郎中,有的一辈子也达不到。

可自从跟了杨帆以后,李义府只用一年时间就实现了。

除了李义府真的有能力以外,杨帆的帮衬是必不可少的。

李义府当然也心知肚明,是谁让他有了如今的地位。

因此,在杨帆面前,李义府显得恭敬万分。

对于李义府的精神状态,杨帆满意的点了点头:“嗯,不错,听说你兢兢业业,每天都来当值,看来本官没看错人。”

“感谢尚书大人的栽培,属下感激涕零,为了不让尚书大人丢脸,属下只能拼死效力,才不负尚书大人所望。”李义府赶紧躬身回道。

杨帆微微一笑:“你不用自谦,只要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朝廷自然见得到你的付出,也会给予相应的佳奖。”

一时间,上官下属其乐融融,颇为融洽。

商业互吹一阵后,杨帆问道:“义府,你也知道春闱科举考试即将到来,本官作为此次的主考官,想邀请你加入科举考试委员会,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义府惊讶的抬起头,没想到有这样的好事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虽然不知道科举考试委员会是什么组织。

但从字面上的意思也能猜出一定是为科举考试服务的。

自从组建了新闻司以后,所有与科举考试相关的新闻司负责,其他部门很难插手。

当然,杨帆作为新闻司的直属领导,当然有权利把人弄进里面去。

李义府直接被这个馅饼给砸的晕乎乎的,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感激涕零地道:“尚书大人的厚爱,属下无以回报,以后义府定当拼死效命。”

科举考试可是大唐的一项重要国策。

若能够参与到这项改革当中,对于自己的履历可是不错的粉饰。

能有这样的机会,李义府当然不会放弃。

更何况,李义府也知道这是杨帆对他的栽培。

能成为一代女干相,李义府当然不是愚笨之辈。

虽然知道参与其中可能会有一些风险,但比起收获,那绝对不值一提。

对于李义府的表现,杨帆满意的点了头。

起码李义府没让自己失望,这家伙只要有一丝犹豫,以后杨帆绝对不会再培养他。

随即,杨帆让李义府召集礼部各部主要官员前来议事。

没多久,众人齐聚一堂。

首节上一节367/7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