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 第349节

杨帆如此羞辱司马才章,司马才章不恼羞成怒才怪。

果不其然,只见司马才章颤颤巍巍的指着杨帆怒骂道:“竖子实在太无礼尔!你听好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正当众人以为杨帆无话可说之时,却见杨帆撇撇嘴,腾的一声站起身来,大喝道:“真是一派胡言,而且狗屁不通,如此曲解圣人之意,这样也配称为大儒乎,吾真是羞与你为伍……”

被杨帆一通大骂,司马才章直接懵逼了。

这句话千百年来不都是这么理解的吗?

这小子居然说自己的解释狗屁不通,司马才章哪里还能忍,呼哧呼哧喘着粗气,赤红着眼睛紧盯着杨帆。

显然,只要杨帆不给出个合理的解释,他拼着老命也要用这老胳膊与杨帆干上一架。

没让他失望,只见杨帆缓缓环视一周后问道:“你们也是这么认为的么?”

围观的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不知所措。

甚至都有些怀疑是不是司马才章真的解释错了。

可想来想去,他们从小学习的,本来就是这个意思呀!

随着众人眼神交流过后,围观的人三三两两不由自主点了点头。

但更多的是观望,反正他们今天是吃瓜群众,即使不发表意见也没人说什么。

只有孔颖达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可惜微蹙的眉头也显示了其内心的困惑。

见到这么多人赞同自己,司马才章顿时又有了底气,看着杨帆森然说道:“忠义侯,你若不给我一个解释,老夫定然向陛下参你一本。”

杨帆浑然不惧,傲然挺胸道:“简直是一派胡言。”

“孔圣人主张仁者爱人、博施于民的长治久安计,怎么会说出如此愚民之话。”

“此句应该理解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圣人所理解的德政就是让每个人的道德都高尚,社会自然就发展得好,大家都讲仁、德政自然而行。

“老子无为治国,孔子教化万民治国,都是澹化统治者的存在。”

“这两种状态虽然是理想化的,但都是逻辑自洽的。”

“施行“德政”的逻辑,要求主政者成为道德典范,然后带领大家提高道德水平,完成仁治天下的德政。”

“民可,使由之……的意思就是如果民众道德素养足够,那么就让其自由发展即可,不必有过多的干涉。”

“如果民众道德素质达不到怎么办?圣人的意思就是想办法教化他们,提高他们的素质,这不就是‘不可,使知之"么。”

“只有了解了孔圣人的施政理念,在他的语境下解释出来这个句子的意思才能合理地进行逻辑自洽,才是正确的理解。”

“而你们却以‘愚民"之说理解圣人之意,是与圣人的理念相违背,那就必然是错误的,这不是一派胡言什么?”

“孔圣人提倡‘有教无类",又是称万世之师的圣人,最讲究的就是教化。”

“也就是说通过诗书礼仪、楷模效应等,让全社会都达到一定程度的道德水平。”

“这正是‘使知之"的过程,怎么可能会‘不可使知之"?

“你们却曲解是圣人之意,不觉得脸红乎?”

众人都被杨帆的这番话彻底惊呆了。

不过这样的解释却又是如此合情合理。

只有眼中孔颖达精光闪闪,好像听到了什么宝贝一般。

作为孔氏的后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一直以来这句话都是对孔圣人的诟病。

如今有这样完美的解释,怎么不让他欣喜若狂?

第四百三十二章 脑筋急转弯整治无赖

司马才章满脸涨红,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反驳。

若说杨帆的解释是胡言乱语,那岂不是对孔圣人的污蔑。

这里都是受到儒学熏陶的人,若敢出言反驳,还不被这些人给喷死。

更何况还有孔颖达这个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此。

杨帆这家伙也太毒了,居然能想出这样的解释来。

司马才章不难想象,若自己强言反斥的后果是什么!

孔子是什么人啊,那可是天下学子心中的圣人。

一直以来,《论语》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一直是各学派争论的焦点。

按照以往的解释,这代表着孔子‘愚民"的思想,算是孔子一大诟病。

如今杨帆的这番解释,完美的为孔子所留下的争论加以粉饰,相当于是给孔子的最后一丝缺憾填补完毕。

孔子主张仁和礼。

“仁”指的是仁者爱人,这一认为是规定剥削阶级关心群众,抵制苛政,说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指的是“克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使自身合乎“礼”规定。

因此,从孔子的政治思想中可以看出。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显然不是大家一直以来所认为的‘愚民"思想。

于是乎,整个值房内瞬间沸腾了起来。

“我就说嘛,孔圣人作为传学的先驱,怎么可能会提出如此荒唐愚民思想,原来是这么解释呀!”

“不错,仔细想想,忠义侯的解释才是圣人的意思,这才符合孔圣人的仁爱主张嘛!”

“忠义侯果断是年轻一代的第一人,随手之间便揭开了争论上千年的误解,难怪年纪轻轻就能当上礼部尚书。”

“司马教授这下难堪了,刚刚还口口声声说指点忠义侯,现在实在是……”

“依我说啊,这个司马夫子本来就是咎由自取,惹谁不好,偏偏去惹忠义侯,这岂不是自取其辱么?”

“嘘,大家小声点,司马夫子不敢拿忠义侯怎么样,可我们还要在国子监学习,可不要被针对。”

刚刚说话的人继续道:“怕什么,我听说是因为司马夫子嫉妒忠义侯年纪轻轻就当上礼部尚书,所以才针对忠义侯。”

“嗯,我也听说了,可他也不想想,人家忠义侯是凭着本事当上礼部尚书的,不仅无私贡献药方治疗天花瘟疫,还提出科举改革的方桉,甚至翻手之间便解决朝廷的财政危机……而且还带兵灭了吐蕃国,这样的功绩当上礼部尚书怎么了?”

听到众人的议论,即使以司马才章的老脸也不由羞红得垂下,甚至想找个地缝给钻下去。

本来还想让杨帆成为自己的垫脚石,哪知道一个问题就让自己败得体无完肤。

此时,一旁的孔颖达从思绪中清醒过来。

刚才一直不断揣摩着杨帆的见解,越揣摩越觉得只有这样的解释才符合自己老祖宗的高尚品德。

况且,自己家族就是仗着老祖宗的家底能够有这样的地位。

如今有人把自己老祖宗留下的最后一丝瑕疵弥补完毕,怎能不让他激动。

看向杨帆的眼神简直如同盯上了一个***衣服的美女,这简直就是给自己家族送福利啊!

以后别的学派再也没有攻讦自己老祖宗的话柄。

想到这儿,孔颖达红光满面的站起来,说道:“忠义候,请受老朽一拜。”

说着,恭恭敬敬的鞠躬施礼。

接着又继续说道:“先祖为传学走遍天下诸国,目的就是为了传达仁爱的思想。”

“可惜由于孔氏后人不孝,没有深刻理解先祖的思想,以至于被其他人诟病。”

“如今忠义侯的一番见解让老夫茅塞顿开,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都理解错了先祖的意思。”

“结合先祖整个思想的承续,也只有如此理解才符合他老人家的高尚品质。”

“至此以后,某将重新更正和释译对先祖思想的诟陷,若谁敢再对先祖的思想无故歧解,就是与我儒家学派为敌!”

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孔颖达这番话可以说是对杨帆的见解做了定论。

司马才章即使再骄傲,现在也不敢当场对杨帆的见解进行反驳。

不仅是因为他也是受到儒学教育的人,更主要的是,一旦反驳,他以后就不要想在国子监待下去了。

因为此时大唐就是以儒学为主的治学方针,朝廷的大大小小官员几乎都受到了儒家学说的熏陶。

此时司马才章有些后悔了,干嘛非要去找这个小子的麻烦啊!

司马才章既然性格桀骜不驯,那就绝对不是一个能轻易放弃的人。

他能接受得了失败,可不能被打击得体无完肤。

毕竟刚刚连反驳都不敢,如今起码要找回一丢丢的面子才行。

想到这儿,司马才章羞愤的叫嚣道:“忠义侯实在奸诈至极,像你这等见解,即使有些道理但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这次不算,有什么不懂的你再问一个,看老夫能不能答出来!”

杨帆冷冷一笑:“前辈答不出就答不出,何必强言狡辩。”

“你刚才对《论语》倒背如流,自然知道圣人有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道理?”

“既然刚刚你对圣人之意不解,便应该俯首认输,如今强言狡辩,难道不觉得太虚伪了么?”

居然被一个毛头小子拿圣人之言来侮辱,司马才章差点气得要死,更加确定要掰回一城,于是怒喝道:“人无完人,老夫对圣人的一些见解有误又有什么关系?”

“更何况,以前连冲远兄都是这样理解的,说明我并没有错,因此,你必须再出一次!”

此言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对司马才章鄙视不已。

承认别人比自己强就这么难么,况且输在杨帆这么优秀的见解上面,其实并不是很丢脸。

正如他刚刚所说,以前连孔颖达都是这么认为,输在这样的见解上,反而是一种荣光。

在场的人都是一些文人,文人一般都有傲骨,很少有后世那种胡闹之人,因此,很多人都是堂堂正正的。

可现在司马才章这般无赖的举动,顿时被众人所不齿。

连孔颖达都唉声叹气!

这位老友一向狂妄自大,今天算是栽在杨帆手里了!

可他也知道这位老友一定不会轻易放弃,势必要找回面子,即使是自己劝说也不会听。

如此一来,孔颖达只能听之任之。

可今天这事传出去,这位老友“无赖”的名头怕是再也摘不掉了!

司马才章又何尝不知道呢!

可现在已经骑虎难下,若不答出一个问题,自己的名望必然会一落千丈。

因此,只有硬着头皮回击这可恶的家伙,才能挽回声誉!

司马才章宁可背负着“无赖”的丑名,也不愿自己士林大儒的名声受损。

这是他最后的坚持!

于是只能狠狠的瞪着杨帆,深怕杨帆不肯接招,他将彻底名誉扫地,再也没有掰回来的机会。

首节上一节349/7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