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 第251节

不过看到自己的大舅哥总是有意针对,看来得敲打一番。

想到这儿,李世民拿起奏疏递给了长孙无忌,同时意有所指的说道:“无忌啊!宰相肚里能撑船,何必跟一个年轻人斤斤计较?”

“陛下,微臣知错!”长孙无忌大惊失色,哪里敢去接过奏疏辨认真假。

更主要的是,两人君臣相交几十年,李二陛下何曾说过如此重话。

以往在朝堂之中勾心斗角,李二陛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居然为了杨帆警告于他,怎能不让长孙无忌骇然。

看到长孙无忌徨恐的样子,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不忍,于是开口说道:“无忌不要怪朕说如此重话,我们都这年岁了,又还能撑多久呢?”

“朝堂之中需要新鲜的血液,帝国需要年轻的人才,杨帆乃千年难遇的奇才,稍加磨练便可身肩大任,宰辅之才也不足以称道也。”

李世民不解释还好,这一解释,满堂皆惊。

一直以来,李二陛下善于选拔人才,对于年轻才俊也经常给予机会。

虽然愿意重用年轻人,但也总是秉持着谨慎的态度。

重用的同时不断的进行敲打,唯恐这些年轻官员在仕途上顺风顺水,养成骄傲自大的心理。

像今天这样如此称赞一个年青人,简直闻所未闻。

虽然在政事厅的每一个人都有宰辅之才,可是他们都是历经风雨,从勾心斗角的残酷斗争中的胜利者。

如今李世民却给年纪轻轻的杨帆如此高的赞誉,怎能不让他们惊骇。

不由自主,长孙无忌等人都把目光盯在李二陛下手里的这本奏疏之上。

难道这本奏疏之上,除了战报以外,还写了什么别的东西不成?

可到底又是什么东西能让李二陛下如此慎重,说出这么一句让人嫉妒的赞誉?

在众人都有些好奇奏疏内容的时候,一向不参与朝争的李靖却开口提醒:

“陛下,年轻人虽然需要给予鼓励,培养其信心,让其大胆去做,去想,去干……却也不能过于赞誉让其产生骄傲之心,否则反为其祸!”

李靖的话让李世民微微一愣,很快便明白过来这话的言外之意。

本以为在座的都是自己最相信的臣子,却一时忘记了这些人可以对自己忠心,但彼此之间属于不同的阵营,平时勾心斗角心眼可不少。

刚刚他这么一说,岂不是把杨帆放在火上烤,相当于捧杀?

因为越是夸奖,就越是有人羡慕嫉妒恨,他这位大舅哥长孙无忌就是其中一位!

也只有置身于事外的李靖能看得一清二楚,也最明白,甚至深有体会。

显然,这位军方大佬也是产生了爱才之心,不忍杨帆这个年轻人受到波及。

李世民暗暗一叹,当皇帝也不可能为所欲为啊!

因为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会引起很多连锁反应。

甚至有些开始想念与杨帆在一起谈天说地,毫无尊卑的放松时刻。

作为皇帝,李世民心里当然也清楚,若是大臣们都沆瀣一气,反倒是他这个皇帝要睡不着觉了。

可是心里又觉得很不是滋味,也许只有与杨帆相处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放松吧!

对于李靖的话,李世民不置可否,但还是将手里的奏章递给李靖:“喏,这是杨帆那小子呈上来的奏疏,大家传阅看一下,看看咱们这位忠义侯为大唐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法子安定吐蕃,看完后诸位爱卿也好合计合计。”

闻言,李靖倒也没有客气,从内侍手中接过奏疏,细细的看了起来。

须臾后,李靖看完奏疏,随即微微眯起眼睛,细细思索,将之递给房玄龄……

瞬间,政事厅里再一次陷入沉寂,只有了翻阅奏折的声音。

房玄龄看完,面无表情……

见奏疏在长孙无忌等人手中一一翻阅,最后又送回了李二陛下手中。

李靖这才轻轻一叹,不胜唏嘘地道:“陛下,老臣以前总是认为军事是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最有力武器,现在看了这份奏疏,这才知道老臣是真的老了,也该到功成身退的时候了。”

“如此惊才绝艳的策略,居然出自一少年之手,令老臣汗颜,如果此策略成行,足以令大唐边疆安定,再无刀戈之祸。”

长孙无忌心里陡然一惊,诧异的看向了李靖。

虽然他也承认奏疏里的策略很高明,可怎的就能让李靖说出这番话来?

实在太夸张了!

有谁能得到谨言慎行的李靖这么夸奖的,这可是天大的赞誉!

只不过是治理和控制吐蕃国的策略罢了,难道还能推行至大唐周边四夷?

很快,长孙无忌陷入了沉思。

对于这位善于明哲保身的大唐军神,虽然赫赫战功让很多人觉得李靖是一介武夫,但长孙无忌却深知其深不可测的智慧,这番话绝非无的放矢。

略一深思,长孙无忌顿时动容,心中暗叹一声,面色有些灰败。

看来沉浸于朝堂之中的勾心斗角,以致于在全局的谋略上退步了很多,居然没有在第一时间看出里面的玄机。

文化入侵,吐蕃人治理吐蕃人,经济捆绑依赖……

吐蕃人学习大唐文化,说大唐语言,吐蕃的衣食住行依赖大唐……

如此种种,想想都恐怖!

虽然不知要如何实施,但若这几件事情都做成,以后还有吐蕃这个国家存在吗?

同样的道理,这些策略也可以实施在交好的邦国身上。

若是此种策略推而广之,不出几十年,大唐不用耗费一兵一卒,便可将周边的国家全部控制在手中,让他们往东他们都不敢往西。

这也太让人匪夷所思了,这个杨帆居然能想出如此策略,简直是妖孽。

李世民摊开手中的奏疏,忍不住再看了一眼,欣慰的笑了笑,说道:“众卿以为如何,还觉不得觉得朕是过誉了?”

“陛下圣明!”众大臣齐声恭维。

奏疏上的内容着实让他们这群老家伙震撼不已,这已经不是关乎杨帆才能的问题。

能有这份眼界,能设计出此等策略,的确当得起李二陛下那句‘宰辅之才不足称道"的话。

房玄龄、李绩对视了一眼,心中苦笑不已。

原本认为杨帆虽然才华横溢,但毕竟年轻,见识短、性子躁,遇事难免不能考虑周详,与他们这些官场老人来说还是有些差距,哪知道还有些小看了他!

不过却有些欣慰,毕竟自己家的小子都与杨帆交情徘浅。

而长孙无忌却是另一番感受,甚至升起了一股无力感,有些怀疑,即使有自己的帮衬,儿子长孙冲真能比得过杨帆?

但只要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他也不能放过!

想要继续打压亦或者诋毁这份奏疏的内容已经不现实。

若是表现得太过明显,反而失去了气度。

刚刚已经引起了李二陛下的不快,况且李二陛下对这份奏章的欣赏程度显然不同凡响,他当然不可能这么没眼力劲。

不过长孙无忌不愧是老狐狸,转眼就想出了对策,圆熘熘的眼珠子一转,冲着李二陛下拱了拱手道: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数百年,微臣为帝国有这样的人才而高兴,为陛下慧眼识珠而庆贺。”

这番话似乎真的为李二陛下得了杨帆这么一个奇才而感到高兴。

第三百五十八章 无能的呻吟

李二陛下捻须呵呵一笑,得意非凡。

当然,李二不会一点都察觉不到长孙无忌对杨帆的敌意。

不过,在他看来,作为帝王本来就要掌握好平衡之术。

如果臣子都是一团和气,那他这个皇帝还玩个屁啊。

况且,杨帆如此优秀,不让人嫉妒那才是庸才,长孙无忌才有此等反应这才是正常的。

这世界上又有谁能够真正的没有一点私心呢?

想想自己奋斗几十年,历经无数生死才有今天的地位,是一个年轻人却在屁股紧跟着,谁能置之不理。

况且,本来他儿子长孙冲就是长孙氏的接班人,资源都向其倾斜,成为帝国未来的栋梁指日可待。

如今杨帆却横空出世,展现出惊才艳艳,长孙冲却前途未明,长孙无忌不紧张才怪呢!

不过,只要不是耍阴招,李二陛下乐见其成。

何况,在李世民心中,也一直看好长孙冲。

一方面,长孙冲性格温和,为人稳重,又与皇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李世民可以放心大胆的用。

另一方面,李世民也想给杨帆树立一个竞争对手。

毕竟,适量的竞争可以发掘人的潜力。

李二陛下培养继承人的方式就是这种狼性教育。

最主要的是,在李二陛下眼中,杨帆这家伙简直就是一个拉着不走打着倒退的倔牛,有一个竞争对手也是好事。

想到这儿,李二陛下更显得意,笑着说道:“大唐人才济济,这才是盛世之景,也是天大的好事。”

“咱们历经千辛万苦才打下这片江山,如果没有人才好生守护,岂不是枉费了我们一番心血,现在后起之秀如繁花似锦,真是百姓之福呀!”

长孙无忌赶紧点头咐合,可是很快便话锋一转,说道:“忠义侯才华横溢,不仅翻掌之间便让吐蕃大军飞灰湮灭,更是想出这种前无古人的策略,微臣实在佩服。”

“可是这种构想还没有见到成效,也事关帝国之未来,所以微臣认为,陛下应该直接下旨让忠义侯留守吐蕃,以便能把这种方针实施下去,陛下以为如何?”

既然李二陛下对杨帆宠爱有加,一味的打压看来是不行了。

若是一味的敌视,只会惹得李二陛下的反感,说不得就弄巧成拙了。

于是长孙无忌打笄直接来一个顺水推舟。

杨帆的策略不是很好吗,那行,就让你去主持实施这个策略,让你待在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几十年,看你还有什么作为。

这种政策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

只要远离了长安这个权利中心,杨帆能力再强,再怎么蹦也对他构不成丝毫的威胁。

这话让李二陛下有些为难了。

要说长孙无忌的建议确实很不错,杨帆是执行这个策略最适合的人选,毕竟这是他提出来的。

其中的关键之处,事情的轻重缓急,也只有杨帆能明白其中的奥妙。

可是李二陛下又舍不得杨帆,好不容易有一个朋友一样的人物,真要让他待在吐蕃?

若是贸然派另外一个人去,这种策略是否还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一时间,李世民有些进退维谷。

长孙无忌这边说完后,随即便垂头不语。

看似一切都随李二陛下决断,实则却不留痕迹朝着高士廉看了一眼。

见到长孙无忌的动作,高士廉微微点头,说道:“陛下,老臣以为,此种策略的推行,确实应该以稳妥为重。”

“吐蕃地处高原,虽然倒在了大唐的铁碲之下,但其中势力纷乱复杂,蠢蠢欲动者定然不在少数,有忠义侯的镇守,宵小之辈也不敢乱来,此乃一举两得之事。”

长孙无忌既然发出了求助的信号,高士廉又岂能不予以支持,两人沾亲带故,自是同枝连理共进退。

首节上一节251/7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