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 第136节

人不要脸则无敌啊!

众朝臣纷纷对杨帆刮目相看,进一步认识了这小子的无耻。

今日得了大礼,李二陛下心情大好,倒也没有见怪。

却并没有马上开口同意,也没有拒绝,反而颇有兴趣地问道:“你小子也会造船?既然如此,为何不去登州?”

在古代,朝廷掌握着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大唐最先进的造船工厂便是建立在登州。

依李世民看来,虽然江州、泉州地理位置依山傍海,辖下百姓民丰物足。

仅从海运位置而言,这两地拍马也比不上登州。

更主要的是,江州、泉州属于魏王李泰的封地。

如今杨帆却欲在此处建立海运码头,这让李世民怀疑杨帆有找茬的嫌疑。

在唐朝,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讲,江州、泉州都不属于最好的选择。

不过即使李二陛下想碰脑袋也想不明白,之所以选在这两个地方,杨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江州,地处江南道中心,经济繁荣、人口兴盛,有较好的工业基础。

而泉州旁边就是湾湾海峡,与后世的湾湾省隔海相望。

此时的湾湾岛应该称为琉球,

如果没猜错,湾湾岛上现在应该只有一些土著或者野人居住,并没有建立大型的城市。

杨帆想在泉州建立海运码头,当然是对琉球有所窥觑。

要知道湾湾岛可是一个美丽的岛屿。

况且,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如果有一天李世民真的翻脸,也能有一条退路以防不测。

当然,杨帆不可能把真实想法说出来。

胆敢说想分疆裂土、占岛为王,即使有天大的功劳脑袋也不够砍。

见李世民没有拒绝的意思,杨帆趁热打铁道:“某听闻江州、泉州人杰地灵、海产丰富,而微臣的迎客楼打算弄一些海产的菜系,所以想捕捞一些海货。”

李世民这才恍然大悟,其实对于距长安有一千多公里的江州、泉州,他根本不感兴趣。

因为即使快马加鞭,也要跑上大半个月才能到达。

在李世民看来,这些地方除了海产丰富以外,根本没什么大用。

正准备答应之时,只见李泰一脸怒容道:“父皇,江州、泉州属于儿臣的封地,如今忠义伯明目张胆建造码头,置儿臣于何地,置朝廷建制于何地,这不合规矩;何况,忠义伯建船出海捕捞,这不是与民争利的行为么?”

“再说了,泉州距长安何止千里,海货根本运不到长安就已经腐烂,忠义伯说建船是为了补充海货供应迎客楼,显然是欲盖弥彰,请父皇明鉴。”

李泰几次三番被杨帆气得差点吐血,当然不想让杨帆好过。

杨帆并没有恼怒,微微一笑反驳道:“殿下多虑了,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整个天下都是陛下的,泉州虽然是殿下的封地,但也只是陛下让您代为看守而已,岂能据为私产?”

“至于殿下说微臣捕捞海货会与民争利,更是天方夜谭;在微臣看来,捕捞海货不仅不会与民争利,反而是利国利民影响千秋万代的好事,更能增加百姓的收入……”

杨帆滔滔不绝的向这群古人讲解了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规律,严然一副传销头子的模样。

李泰却气炸了,脸色一阵红一阵白,面庞显得狰狞,气急败坏地道:“佞臣之言,请父皇明鉴,儿臣从未把封地当成私产。”

他害怕了!

如果李世民真的听信了杨帆的话,这顶帽子他可背不起。

名义上封地是自己的,但在李世民面前哪敢这样说,嫌自己命长吗?

皇帝最怕的是什么,当然是害怕造反。

虽然杨帆的话李世民不一定相信,但李泰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看到李泰忐忑不安的模样,再一对比杨帆那气定神闲的样子,两人高下立判。

李世民心中暗暗一叹,作为父亲、作为皇帝,岂会因亳无根据的一句话而心生间隙。

这个儿子还是太沉不住气了!

摆了摆手,李世民表示自有主张,想了一会儿,转头对着杨帆说道:“朕也不是言而无信、吝啬寡恩之人,想在泉州私自建造海船、码头有违朝廷建制,不如另立一番号,由汝自行组建一支水军,归属漕运衙门管辖,但俸禄、费用汝自行解决;如今礼部事务繁忙,汝不可亲自前往,可有合适的人选代替?”

听到李世民的话,杨帆心中大喜,没想到会有意外的收获。

心说,李二陛下平时看起来扣扣搜搜,关键时候还是很给力的。

其实不怪李世民如此随意,水军平素根本就只是运输粮草、打打水匪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被重视也理所当然。

远离长安的泉州更是不受朝廷重视。

杨帆眼珠子转了转,看了一眼低眉垂首站在远处的薛仁贵,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是否只要微臣有人选就成?”

李世民不可置否:“哦?是谁?说来听听……”

杨帆摇手一指,说道:“此乃骏扬坊八品都尉薛仁贵,此人武力高强,才情不凡,乃北魏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可以代微臣前往。”

看了薛仁贵那魁梧的身材一眼,李世民有些意外。

不过倒是干脆利落,并没有拖泥带水,开口说道:“朕会让中书省拟旨行令江南道,准汝所请,择日即可前往;今日献上的贞观薯,等朕推行天下以后,一定诏告天下,说明贞观薯是汝发现的,天下的百姓一定会记得汝的恩德,汝的名字也将名留青史。”

此言一出,顿时让众人羡慕不已。

做官最大的追求是什么?

***俸禄是一方面。

这些人几乎都是三品大员,已经满足。

再一个,不外乎就是为了名声。

名传天下、留名青史那可是当官最祟高的想法,是做梦都想的事。

没想到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却比他们先一步实现。

一时间心情复杂!

杨帆没想到李世民会如此大方。

居然没有把发现土豆的功劳占为己有,让杨帆颠覆了对李二陛下的认识。

李二陛下以往都是只吃不拉的饕形象,如今这么好,让杨帆有些不适应。

急忙感激涕零地道:“为国为民乃是微臣的本分,怎敢贪图荣誉;不过有此激励,微臣以后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名声谁也不会嫌弃?

谦虚了一句,杨帆直接应了下来。

第一百八十四章 小小蛮夷想呲牙

见杨帆感激涕零的模样,李世民心中暗爽不已。

平素这小子一副无欲无求的样子,如今还不是臣服于自己的霸气之下。

人一骄傲,尾巴就容易翘!

李二陛下龙颜大悦,大手一挥,转头对着众臣说道:“忠义伯敬献贞观薯有功,这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瑞祥,朕与大唐荣焉,此乃百姓之福;为了显示朝廷的重视,除了刚才答应之事,朕打算让忠义伯进入政事堂参事,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李世民飘了,有些口无遮拦。

即使他是皇帝,让谁进入政事堂也不可能一言而定,更何况杨帆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子。

果然,正得意之际,李世民突然闻听有人干咳一声,从左边人群中站了出来。

一听声音,李世民就知道要坏事,心底咯噔一声,知道刚刚得意过头了。

眼角不由一阵抽抽,显然魏征这倔老头又要出来唱反调。

实在是太人头疼了。

面对贞观薯这种高产农作物,一时间没能掩饰好心头的得意,有些口无遮拦了。

这下又被这老货抓住痛处,怎么办?

特么的,新春岁首,又恰逢天降瑞祥这样天大的喜事,这老货就不能让咱好好的得意一下?

李世民阴沉着脸,一甩袖袍回到了龙椅之上。

一双虎目紧紧的盯着走出来的魏征,咬着牙后槽不悦地道:“爱卿可有话说?难道觉得朕说得不对么?”

看着一张国字脸,皱纹已经逐渐爬满了面庞的魏征,李世民气得牙痒痒。

只要自己有一丝高兴、得意,这老家伙就出来找茬,年纪都一大把了,火气怎么还那么重干嘛?

再说了,找了自己半辈子的茬,难道这老货就不腻么?

就不能换个花样,顺从自己一回?

可是一看到魏征那略显佝偻的身姿,头发也已经开始发白,心头又是一阵唏嘘。

果然是岁月不饶人。

回想当初君臣相交时这老货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中年男子。

如今却已是步入了暮年,真是时光如梭啊!

魏征看着李世民那复杂、愁畅的眼神,岂能不知其心中所想。

虽然两人十年来相敬相杀,甚至有时候互不相让,却也是心心相惜。

自己以谏臣之身立于朝堂之上,百姓皆称其正直不阿,得到赞誉无数。

可魏征却知道,也只有眼前这位心胸宽广的帝王才能听得进自己的忠言。

是李二陛下间接的成就了自己刚正不阿、不畏权势的美名。

假如换作其他任何一位皇帝,自己早就被砍了脑袋甚至被抄家灭族了。

眼前的李二陛下从初识的少年风流,到之后的英姿迸发。

大唐也从百姓食不果腹到国泰民安,从缺兵少将到如今兵强马壮。

不过,如今自己也老了。

想到这儿,魏征唏嘘不已。

难道真的要执拗、固执一辈子,一辈子以驳斥、为难这位英明神武的陛下为荣。

今天魏征迷茫了,犹豫了。

李二陛下是一位千古名君,胸怀宽广、赏罚分明……

这些年兢兢业业、日日勤政取得的成就早就注定其必是青史留名的千古一帝。

不过没等魏征感怀完毕,杨帆却先跳了出来,苦笑着道:

“多谢陛下抬爱,微臣年少无知,能力有限,万万不敢接受如此重任,如果误了朝廷大事,万死难辞其咎!”

杨帆的举动让李世民颇感意外,不过更多的是欣慰,其实也发现刚刚太操之过急。

因为杨帆这小子虽然有才,但底蕴太浅,冒然进入权利中心并不是好事。

杨帆当然也发现了,所以也才有了刚刚的一番话。

首节上一节136/7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