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169节

  “皇上,微臣认为,逆明之所以要大张旗鼓,张贴布告,威胁大清,目的...只是为了让皇上与之谈判!”

  就在此时,刘墉出列,跪在地上弓着身子说道。

  “谈判?这是逼我求和吧!”

  乾隆冷哼一声。

  “谈判也好,求和也好,至少说明一件事....现在逆明暂时不想打了。他们一口气吃下了太多的地盘,想要好好的消化消化,整顿一番。”

  “等整顿好了,就是大军北上,定鼎中原的时候了吧。”乾隆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了起来。

  “皇上,这自古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前明之时,李自成在进北京之前,那可是势如破竹,势不可挡,然得了京城不过月余就朽得不像话了,可谓是兵将不思战,尽享安乐窝。”刘墉稍微直起身子说道。

  “你是说,朱道桦得到江南后,也会被这柔弱的江南磨灭了英雄气?”乾隆问道。

  “未必会如此,微臣也不敢保证。不过这终究是个机会。”刘墉抬起头,壮着胆子看向了乾隆,“这会给大清时间,重整旗鼓!”

  大清确实是需要重整旗鼓了。

  众臣看向乾隆。

  乾隆站了起来,扭头背向众臣,盯着身后墙壁上的富春山居图。

  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幅画。

  上面已被他盖上了六十多个私戳。

  此前每次南巡江南,他都会把这幅画带上。

  只如今看着这锦绣河山,却怎么也没有了滋味。

  良久之后。

  乾隆转过身来。

  “那么,朱道桦他要什么?”

  “他要江南...”刘墉看了看乾隆,“还要名声。”

  “那朕可以得到什么。”

  “时间。”

  时间?真的有时间吗?

  乾隆抬起手,看着自己枯瘦的手臂。

  “朱道桦今年...只有二十七?”

  他突然说道。

  众臣没有回话,刘墉也重新低下了头。

  “罢了,罢了。无非卧薪尝胆而已,不过....”乾隆转过头来,“这只是谈判,不是求和,更不是认输!明清之间也不可能有触及到双方关系的谈判,只关于...此战善后之事。”

  要是那朱道桦逼着朕做个儿皇帝。

  来个北弟南兄,扬州之盟什么的。

  自己七十多岁的人了,捏着鼻子给人当儿子,不合适吧?

  刘墉心中一叹。

  都什么时候了。

  还想着面子的事。

  要是能和当年宋朝那样每年给几百万岁币就能维持南北百年和平,那对大清朝来说可真的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毕竟这大清朝还能再有百年国祚不是?

  自入关以来到现在,一百四十七年了,再有一百年就是两百四十七年。

  这自古有两百多年国祚的王朝可真的不多。

  大清以异族临中华,能有两百余年国祚。

  还要啥自行车。

  现在你想给朱道桦当儿子,人家怕是大概率不会要的。

  这自古以来,打天下讲究的就是一鼓作气,尤其是像是这种南北对峙的局面。

  时间久了。

  双方内部的主和派都会抬头毕竟打仗这种事情风险太大了,那些享了富贵的高官豪贵,又能有几个豁得出去?

  因此。

  朱道桦这边肯定是在酝酿、准备第二次战争,最多两三年,就会挥师北伐。

  他绝不可能给大清太多时间的。

  大清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皇上英明!”

  众臣听到乾隆准备认输了虽然口头上没认输,但是主动派人南下去谈判,这就是认输的姿态了。

  而且大清现在手头上的筹码说起来也挺让众大清的忠臣,尤其是那些汉人忠臣们心酸竟然是保证不劫掠百姓。

  何其可笑。

  不过现在大家可不敢笑。

  毕竟乾隆老爷子手头的刀还是挺锋利的,砍大明砍不过,砍这些士大夫的脑壳还是很快的。

  文字狱掀起的腥风,可依旧让那些儒生士大夫噤若寒蝉的。

  乾隆摆摆手,盯着刘墉道:“刘崇如,你诸城刘氏,自你曾祖刘必显便仕大清,你祖父刘历官陕西宁羌知州、宁夏中路同知、长沙同知、天津道副使、江西按察使、四川布政使。”

  “你父刘统勋历官翰林院庶吉士、詹事府詹事、礼部侍郎、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国史馆总裁官、《四库全书》总裁官,加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乃朕之肱股!”

  “至于你刘墉,那也是位极人臣,你刘氏四世皆为清臣,是我大清朝大大的忠臣!”

  刘墉急忙五体投地:“刘氏不敢忘大清天恩。”

  乾隆微微点头:“既如此,那这南下谈判之事,就让你刘墉带人前去了。”

  刘墉浑身一抖。

  身为汉臣,和大明天子接触....

  哪怕是南下谈判的。

  日后恐怕...也会是他人攻击之要害,也极易让这位多疑的乾隆皇帝猜忌。

  这可真的不是个好差事刘墉本来以为乾隆会派遣满臣南下的。

  心中一叹。

  君命不可违啊。

  “臣领旨!”

  刘墉高声说道。

第130章 会有一个南北朝吗?

  就在大江两岸的战事告一段落的时候。

  汉中城下,激战正酣。

  密密麻麻的箭矢、投石、滚木以城墙为交界线交锋。

  一队队扛着梯子,头上包裹着红头巾的天王军的士卒高呼着向前冲去。

  除了头顶上的红头巾,这些士卒衣着各异,武器也是五花八门。

  有从清军手里缴获的长矛、藤牌、腰刀,也有锄头、粪叉等农具,也有自己发挥创意制造的各种奇怪兵器。

  当然了,也有不少赤手空拳,连木棍都没有一条的汉子。

  蚁附攻城。

  伤亡极大。

  也就像是天王军这样不怕损失炮灰兵的势力可以肆无忌惮的使用这种攻城的方式。

  事实上。

  现在被动员上去爬城墙的都是名副其实的炮灰。

  天王军内分外营、内营、老营三级。

  外营就是新裹挟的百姓。

  内营就是一些经过筛选之后的青壮。

  而老营,便是外营的青壮经过了几战之后,幸存下来成为老兵之后,就能加入老营了。

  三个营的待遇当然是有等级差别的。

  想要得到更好的待遇,得到封赏。

  那就得拼死作战。

  在天王军内。

  生存的逻辑就是如此的简单。

  这也是历史上无数农民起义军大多数时候的状况。

  制度建设是很粗糙的,但是在初期却能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万众一心,一路向前,碾碎挡在他们面前的一切。

  而正在激战的汉中城墙下两里处。

  写着斗大的“天王”两字的天王旗下。

  一排天王军的老营安静站立。

  和那些正在进攻的外营兵比起来。

  他们手中的家伙就要整齐得多了。

  按照使用兵器的不同。

  有火枪营、长矛营、弓箭营、藤牌营。

  都各自组成了一个方阵,等待着展开总攻的机会。

  刘之协把自己的老营都摆了出来了。

  就说明汉中的攻城战,已经到了最后时刻了!

  “地道已经快挖到城墙下面了,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今日大军就可以攻破汉中城,然后直扑西安!到那时候,关中之地,就全属天王所有!”

  正在说话的是天王刘之协的军师,被封为文王的张汉潮。

  现在这天王军内除了天王。

首节上一节169/5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