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68节

天汉二年

由于苏武被匈奴囚禁,加上李陵出征匈奴却兵败投降,以及西域诸国与匈奴眉来眼去,皇帝刘彻大怒,下令将各种赋税再度提高三倍,并且立刻开始征收,要迅速充实国库继续北伐匈奴,把嚣张的匈奴人彻底杀绝。

本就流民四起的天下,在这个背景下,彻底不安稳起来。

琅邪郡

东莞县

“求求您买走我的孩子吧。”

“十三岁的姑娘,只求换一斗米,求求您。”

“我不要你家姑娘,这样吧,你家有田吗?我用粮食换你家的田。”

“我家的田在去年就卖给王家了。(琅邪王氏,不是辽东王氏,现在还只是个小豪强家族)”

“那就没办法咯,现在大家都缺粮,我把家女儿买回去也只是多个人吃饭而已。”

“县衙的主簿来收税啦,快跑啊!”

哒哒哒

一群县衙官差来了,路边乞讨的百姓纷纷吓得逃跑。

“你们这些刁民,今年的税还没交,还敢厚着脸皮在街上乞讨?简直岂有此理!”

官差来到一户人家家里,里面有一对父女,父亲正拿着卖田得到的米准备煮粥。

“哦?还有些米?给你折价补交赋税吧。”

“叫什么名字?”

官差强行阻止了煮粥,一旁的县主簿对中年男子问话,并开始翻阅麻纸上这户人家的计簿信息。

“我是……”中年男子如实回答,他的两眼发黑,肚子扁扁的,已经饿太久了,但对官府的恐惧让他不敢反抗。

主簿找到了这对父女的信息,然后开始计算他们欠下的赋税。

“李大壮,男,四十一岁,妻子早死,父母双亡,有个十五岁的女儿李萌萌。”主簿进行确认。

“是、是的。”中年男子面黄肌瘦,胆怯地回答。

“嗯。”主簿应一声,然后开始计算赋税:“田赋是三分之一,你需要缴纳……”

“不是十五分之一吗?”中年男子问道。

“那都是孝景帝时期的老黄历了,现在是三分之一。”主簿冷笑一声,然后继续算道:“你家有田三十亩,每亩平均产两石,共产六十石,按照三分之一的田赋,你需要缴纳二十石的米作为田赋。”

“可是我家的田早就卖了,我都没田了,为什么还要交田赋?”中年男子不解问道。

“你是今年才刚卖的田,官府还没来得及收你今年的税,所以不算数,等明年开始才能停止你家的田赋。”主簿烦躁地回答,并对身边的官差抱怨一句:“跟这些黔首说话真费劲。”

“这些闾左是这样的,没文化,屁事又多,交个赋税都不利索。”官差谄媚讨好道。

“可是我家没这么多粮食。”中年男子还想乞求。

然而,主簿继续冷漠道:“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二十石的粮食只是田赋,我还要算你的算赋、布赋、免徭役赋、宅赋、免兵役赋、还有陛下在这些年新增的一些赋税,等我慢慢算给你看。”

“啊?”中年男子没想到二十石粮食居然还只是一小部分,顿时吓得流出眼泪。

“今年的算赋临时又提高了三倍,也就是一千零八十钱,这还只是夏算,还有秋算也是一千零八十钱,一共两千一百六十钱。”主簿将人头税算给中年男子听。

“现在这个行情,您就算把我们父女俩都卖了也卖不了两千多钱。”中年男子逐渐绝望。

“你别急,这只是冰山一角,我继续给你算。”主簿继续算账:“今年的布赋是缴纳十匹绢和十匹布。”

“我家的蚕虫早就饿死了,妻子也饿死了,都没人织布,哪来的布帛?”中年男子解释道。

“你别急,我说了你别急,我还没算完呢!”主簿很是不满,然后继续算道:“今年你没来服徭役,也没来服兵役,按照大汉律法,没服徭役和兵役的都可以用赋钱来抵罪,免徭役赋是两千钱,免兵役赋是四千钱,加起来是六千钱,算你有福,活在了我们大汉朝,只要交钱就可以赎罪,若要是放在暴秦,不服徭役所要交的罚款起码上万钱,而胆敢不服兵役,你的脑袋可能已经没了。”

“我饿得都走不动路了,所以才没有去服徭役,这不能怪我。”中年男子继续解释。

“你急什么呢?我还没算完呢。”主簿继续算帐,算了各种苛捐杂税后,对中年男子总结道:“总之,你今年所欠的全部赋税累加起来折算成钱,一共是两万三千四百七十二钱。”

“我们家一年总收入也才不到五千钱,去掉衣食住行的成本,每年也才只能剩下五六百钱,您却要我一年缴纳两万多钱的赋税?我哪来的这么多钱?”中年男子哭泣道。

“什么?你要抗税?!”主簿大惊道。

“不、不是的,我……”中年男子还想解释。

但是,官差显然不会听那么多,直接一把摁住中年男子,并对其正义凌然地斥责道:“朝廷抗击匈奴的战事吃紧,你为什么不肯为朝廷着想?为什么要抗税?你这种行为与勾结匈奴又有什么区别?你还有没有良心!你这个自私自利的黔首!你真该去死!”

“爹!”中年男子的女儿想要拉开官差,并哭泣着:“不要伤害我父亲!”

“黔首匹夫自私自利,不肯为朝廷考虑,都是因为他们不读圣贤书导致的,因为不读书,所以不懂得仁义之道,因为不懂仁义之道,所以才自私自利不肯为朝廷着想,唉……”主簿摇摇头,对这些不喜欢读圣贤书的没文化的黔首感到悲哀。

“我家买不起书。”中年男子解释道。

“这不是理由!”主簿怒斥道:“你的心里根本就没有圣人,不然为什么不肯读圣贤书?诗经、春秋这些书,但凡你认真看了,也不会这般无知!”

“我说了,我家买不起书!”中年男子继续解释。

“无知的人,总是喜欢找理由,真是可悲又可恨!”饱读诗书的主簿对于这种没文化的黔首很是鄙夷,他自认为自己已经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所以也算得上是个低级寒门子弟。

“可是我说了,我家真的买不起书!”中年男子不理解,自己不是不想读书,是没钱读书,这些高贵的文化人难道真的听不懂吗?

“闭嘴吧,你这个不屑于读书的黔首,你根本就不懂仁义礼智信,你跟蛮夷没有区别,你就是个蛮夷土著!对你这种胆大包天的匹夫,只有使用酷刑才能矫正,让你迷途知返!”主簿很是愤怒,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怎么敢在他面前顶嘴的?真是一点华夏礼仪都不懂,难怪一辈子还是个农夫。

在主簿看来,眼前的这个中年男子之所以会成为贫穷的农夫,肯定不是因为没有特权,而是因为他不肯读书,不懂华夏礼仪文化,不懂圣贤之道,不知礼也不知义,就跟一个蛮夷一样没文化,所以才会成为一个农夫。

第112章 汉武时代(七)

又五个月后

琅琊、泰山、颍川、汝南、南阳、淮南、清河、常山等郡爆发大规模民变,少则数千,多则数万,反民总数多达百万,民变规模比之前那次还要大。

他们攻占城池,杀害朝廷官员,夺取豪强们的庄园,将豪强士族庄园内的财富分走,将豪强士族们的田地分给造反的无地流民,并且拒绝给朝廷交税。

这一次,豪强士族们也坐不住了,他们可以允许小规模民变持续存在恶心朝廷,可以放纵甚至支持反民杀害朝廷官吏,但绝对不允许民变规模这么大,更不允许民变的反民们打土豪分田地。

杀朝廷官吏造反你随意,但打土豪分田地绝不准!

豪强们既希望百姓造反,又希望造反的百姓只是单纯造反却不攻打他们的庄园,不分走他们的田地;既希望朝廷保护他们的庄园和田亩产业,又不希望朝廷管得太多,也不希望朝廷收他们的税。

只愿意享受权利,不愿意承担义务。

这种矛盾心理下,使得他们很难控制好与朝廷、百姓之间的微妙关系。

对于豪强们而言,百姓闹得大一点是好事,可以减轻朝廷对他们这些豪强士族的关注,但闹得太大就不是好事了,因为自己的家产有很大概率被反民抢走。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直与朝廷作对的豪强士族们,居然破天荒地选择与朝廷联合起来,一同剿灭愈演愈烈的百万反民。

长安

未央宫

正殿

“好啊!好啊!”

“都觉得朕老了,觉得朕不行了,都来试探朕啦?”

“地方豪强敢杀害朕派出去的刺史,刁民们敢造反攻城,被打跑的匈奴敢回到漠北继续南下,你们一个个的还想参与帝位之争,是不是都觉得朕不行了?啊?!”

皇帝刘彻扫视着底下的一众大臣,由于神龙雷霆般。

“朕要让天下人、让西域人、让匈奴人都明白,朕就算老了,那也不是他们可以试探的。”

“地方上那些阳奉阴违的太守县令,朕要全部杀了!藏着钱不肯给朕的豪强士族,朕也要全部杀了!胆敢造反的刁民,也要杀!至于匈奴人,必须杀到他们绝种!”

“与朕为敌者,通通得死!”

众大臣不敢说话,这个时候敢跳出来顶嘴的,就算不死也得掉成皮。

“还有那个李陵,朕对他寄予厚望,他却投降匈奴,他算什么名将之后?他为什么不自杀殉国?啊?为什么?!!!”

皇帝震怒之下,李广利趁机跳出来添油加火:“陛下,李陵投降匈奴,实乃我大汉奇耻大辱,按照大汉律法,投降匈奴的叛国之人,当诛灭三族,以儆效尤!”

李广利跟李广家族没仇,这么说只是想讨好皇帝,因为大家都看出来了,皇帝内心是想诛灭李陵三族的。

而卫家的一些门生故吏,他们此前跟李广家族有些过节,比如卫青的下属公孙敖,就跟李广不对付。

虽然卫青本人不想争权夺利,但他的那些下属们却想。

因此卫家的那些门生故吏们也纷纷落井下石:“李陵叛国投敌,其罪,当诛灭三族!”

看到众人都这般说,皇帝心中稍微舒服了些,但又想起李陵是司马迁推荐上来的,于是对司马迁问道:“太史令司马迁,朕记得李陵是你推荐上来的,当初还说李陵有大才,现在李陵叛国投敌,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众人要么为了讨好皇帝或利益关系而落井下石,要么跟王长炯一样看着宫殿的柱子发呆,一句话也不敢说。

只有倒霉的司马迁被皇帝叫了名字,于是从人群中站出来对皇帝刘彻恭敬道:“陛下,臣认为李陵将军是否投敌,此事还有待商榷,万一李陵将军只是寡不敌众,不得不诈降呢?”

“据我们前往匈奴单于庭的使者回报消息,李陵正在给匈奴人训练士兵,教导兵法!这是诈降?你管这叫诈降?!!!”皇帝震怒。

“兴许只是同名,又或许是使者听错了……”司马迁还想继续解释。

“好了,不要说了。”皇帝摆摆手,然后对李广利说道:“贰师将军,你来告诉大家,被举荐者如果犯了叛国死罪,举荐者当如何?”

“陛下,按照我大汉律法,被举荐者如果叛国,举荐者当死罪!”李广利回答道。

“司马迁,你还有什么可说的?”皇帝对于司马迁并没有不满,一切都是公事公办,按照大汉的律法,司马迁确实应该死罪,因为当初是他举荐李陵到朝廷当官的,现在自然要对自己的被举荐者负有连坐责任。

“臣,无话可说,只是希望陛下三思而后行,李陵将军究竟有没有叛国,究竟是诈降还是真降,这件事谁也不知道,不能因为使者的几句话就妄下结论!”司马迁心如死灰,自己这下是死定了。

“哼!”看到司马迁都这个时候了,还在为李陵说话,皇帝刘彻冷哼一声:“将李陵三族诛灭!将太史令司马迁斩首示众!”

“陛下!!!”司马迁心中觉得委屈。

“快拖下去!”皇帝让人将司马迁拖下去,眼不见心不烦。

唉……

做坐在人群中的王长炯看着这一幕很是无奈,他不可能这个时候站出来给自己的学生司马迁求情,万一皇帝震怒之下把他也一起杀了怎么办?

不过斩首示众也不能是立马斩首,而是先关进大牢里,然后过些天才开始斩首,因此倒也不是完全没有转机。

将李陵投降之事盖棺定论后,皇帝又开始处理起百万反民之事:“李广利,朕任命你为车骑将军,绣衣使者江充为左将军,你二人统率五万精锐骑兵,火速剿灭关东诸郡的百万反贼。”

“臣,遵旨!”

虽然只有五万人,却要剿灭百万反贼,但这其实是个很容易的事,纯纯地给他李广利送军功。

毕竟一百万个拿锄头的农夫怎么可能打得过五万甲胄骑兵呢?

这根本不可能啊!

更何况这百万反贼还是分散各地,每一伙不过两三万人罢了。

再加上现在各地的豪强士族停止了对反民的物资供应,还训练私兵协助官府镇压反民。

在这么多因素下,百万反贼对于朝廷而言不过是百万具尸体罢了。

第113章 长炯官场录(五)

长安

地牢

“司马迁,陛下宽宏大量,免除了你的死罪,改为腐刑。”一位狱史走来,对关在监牢中的司马迁说道。

首节上一节68/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