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238节

燕侯二十七年冬(237年)

辽东

王家庄园

“父亲!”

王祥的儿子看着王祥,眼神中饱含泪水。

“唉!”王祥哀叹一声,这场战争,他们琅琊王氏输的太快了,双方实力差距太大了。

所有愿意与辽东王氏私底下和解的家族,“海盗”都不会去侵扰,只有琅琊王氏这种跟辽东王氏死磕的家族,几乎每个月都要被“海盗”光顾,而且这些“海盗”的武器装备以及训练水平比中原精锐还强。

王祥父子站在王家庄园外,一站就是一天一夜,全身都被雪花覆盖。

第二天清晨

王祥被允许进入王家庄园,亲自向王宵赔礼道歉,这场纷争才算结束。

和解后,王家原谅了青徐二州士族联合抵制的行为,同时以后也绝对不会继续迁徙士族的佃农,青徐二州士族也不得再纠缠不休。

这场纷争的结果也让甄宓和司马懿意料不到。

这就完事了?还以为你们要死磕到底?怎么突然就各退一步和解了呢?

这场纠纷的关键还在于人口,青徐二州的士族因为人口被迁徙,所以才会联合起来反抗,现在他们已经保住了自己的人口,反抗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自然也就一哄而散。

“没有大的内斗终究是好事,免得被吴蜀秦三国趁虚而入。”太皇太后甄宓淡淡说道,袁赵本就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有机会趁机削弱一下士族自然是要削弱的,但如果没有机会也不要勉强,不要为了削弱而引发内战,袁赵皇权的目的不是弄死士族,只是防止士族篡位,只要士族不篡位,无论土地兼并还是贪赃枉法,都是小问题,不用太在乎。

这就是“斗而不破”,大家都在互相斗,但又都没有彻底撕破脸皮,时而争斗,时而和解。

青徐士族纷争之事暂时结束后,甄宓再度关心起国家事务。

“伪汉丞相诸葛亮兴十万大军攻秦,秦国向我求援,大将军,你怎么看?”虽然名义上,大司马甄像才是一把手,但太皇太后甄宓才是帝国的实际掌控者,而她的侄子甄像是个能力一般者,所以甄宓平日里都是问策于司马懿。

“可假道伐虢,以出兵帮助秦国抵御伪汉为由,趁机进入秦国,将其吞并。”司马懿说道。

秦国这个不伦不类的割据关中凉州的政权,若不是王珏死得早,早就亡了。

“领兵伐秦之事,就委托给大将军了。”甄宓说道。

“臣,定当不辱使命!”司马懿信心十足,王珏死后的当今天下,他自认为没有人的能力比得过他,因此他淡定自若:“秦王曹丕,不过冢中枯骨尔,我司马懿定将其灭之!”

“有大将军这句话,孤就放心了。”甄宓虽然大权在握,但毕竟不是什么治国安邦的才女,国家的一切事务都要交给司马懿这样真正有才能的人去办。

随后,甄宓又问起了第二件事:“陈司徒(陈群)上疏,如今察举制所察举之人都是造假的虚伪小人,不如干脆废除察举制,另立新的选拔人才之制度。”

“我大赵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治国又需真才实学些,昔日地方长官举荐人才,被举荐者无不是自家亲戚,造假之风盛行,甚至出现了被举荐的茂才(秀才)不识字,当县官的人不懂怎么治理地方,当都尉的人不懂怎么训练军队,管农业的不懂农业,管商业的不懂商业,管户籍的不懂户籍。”

“各种伪造的道德故事层出不穷,看起来几乎人人都是道德君子,可是等到他们上任时,一个个都贪婪成性。”

“所以不如派遣中正官,考核当地人才的家世和才能,不看德,只看家世背景和才能,这样就能遏止造假之风。”

“两汉的察举制太过看重【德】,导致造假之风盛行,所以我们重新建立新的选拔制度,以后不看【德】,只看【家世】和【才能】,其中【才能】还在【家世】之上,根据【才能】和【家世】,将人才划分为九个品级,这些被划分好的人才将成为帝国的人才储备,等到朝廷需要用什么样的人才时,就可以直接挑选已经划分好的人才对号入座。”

“【才能】分为上、中、下三个品级,【家世】也分为上、中、下三个品级。”

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前面一个字代表【才能】,后面一个字代表【家世】,九品如下:

【上上】【上中】【上下】

【中上】【中中】【中下】

【下上】【下中】【下下】

品级从高到低分别是:

【1】【2】【3】

【4】【5】【6】

【7】【8】【9】

首先看重才能,在才能同等的情况下,家世好的排在前面,这样一来,即便是毫无背景的人才,也有机会进入“上三品”,因为才能顶级,但家世很差的人,在九品中正制里属于【上下】,是第三品。

同时,这套制度又保证了世家子弟可以混吃等死,因为哪怕是能力为零的世家子弟,他也有官做,因为他属于【下上】,是第七品。

既能为帝国获取人才,又不至于得罪世家,可谓一举两得。

【家世】的评判标准则是看这个家族的名望、风评、实力、影响力等等。

【才能】的评判标准则是考试,根据考试得分来确定才能。

【考试】虽然在两汉的察举制里面也有,但只是顺带的,时有时无。

听完甄宓的这番话,司马懿沉思许久,然后赞赏道:“能想到这个选拔人才制度的陈司徒,真是一位大才!”

九品中正制,是在察举制溃烂后,皇权与世家相互妥协下的产物,世家想要永远保持自己的特权,皇权既想要世家不造反,又想要从民间获得人才,于是双方各退一步,便有了九品中正制。《世界通史宋秦桧》

第386章 大建设(九)

又三年后

燕侯三十年冬(240年)

甘蔗山脉

随着甘蔗岛中部沼泽和西部河谷的开荒,许多小镇被建立起来,为了让山脉两端的城镇通过陆地联系起来,而不至于每次都要环绕岛屿半圈,三年前的时候,甘蔗太守蔡琰向【尚书台】递交了一份“甘蔗栈道建设计划”。

【尚书台】随后将这个计划上呈给【御史台】审核,【御史台】通过后,又递交给【家卿】决策,【家卿】决议通过这个方案后,又稍作修改,并且递交给【御史台】二次审核,【御史台】二次审核通过后,又重新递交给【家卿】,九位【家卿】都通过后,这份“甘蔗栈道建设计划”才被签字盖章,然后又递交给【御史台】第三次审核,【御史台】第三次审核通过后,又交给【尚书台】执行,最后,【尚书台】又按照方案进行人才征调,调集人手物资去甘蔗岛建造栈道。

这一来一回,消耗了一年时间。

随后,王家建立临时的“甘蔗栈道司”这个机构,专门负责接下来这几年甘蔗岛的栈道建设。

【甘蔗栈道司

总司:蔡琰(总负责人

经略使:马钧(总指挥)

监察使:王霜(监察工程进度

观察使:王雪(记录工程情况

书佐:荀(秘书)】

现如今,经过两年时间,甘蔗栈道已经建造好四分之一。

夜里

栈道入口处的一个临时帐篷,帐篷内点燃油灯,王雪正在记录今日的工程进度,只见她一边写一边念念叨叨:“今日建造栈道三十丈,死亡奴隶二十一人,轻伤奴隶三十六人,重伤奴隶九人,耗费木材……”

“耗费粮食……”

“耗费绳索、铁钉……”

“耗……啊哈切!”

一阵冷风吹进帐篷里,她忍不住打个喷嚏。

她的父亲是王家家族议会成员,但她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名额只有一个,如果不能做出出色的成绩,就只能去桃花港当个衣食无忧的富裕市民了。

在这种激励鞭策之下,即便只是一位女子,她也要奋发上进。

王家女子没有花瓶,都是干实事的,即便没能抢到议会名额,也可以去其他城市当个办事的小吏,亦或是去某个行会当个文书。

虽然偶尔也有一些钻研圣贤书的家族子弟在批判这种女子当家做主的风气,但绝大多数人都没当回事。

“马先生真是一位大才,这样的运输工具,正适合在栈道使用。”在记录进度时,王雪无意中瞥见桌子旁边的一张设计图纸,那是甘蔗栈道司-经略使马钧的杰作。

事情得从三年前说起,蜀汉丞相诸葛亮十万大军攻打秦国,用到了一种名叫“木牛流马”的运输法。

大发明家马钧,便根据诸葛亮创造的这种“木牛流马”进行了改进,被称之为“马钧-木牛流马”。

所谓木牛,就是一种适合在凹凸不平的山地行走、且相对比较节省力气的小推车,这种小推车体型比中原推车更小,可以穿过各种山路缝隙,而且它的底下是两个间距比较窄的双边四轮,这样的好处就是,既能有独轮车的灵活转弯优势,又能有双轮车的平衡省力优势,是独轮车和双轮车的结合,而且靠近推把的地方还有个可以收起来、也可以固定的木腿,这样一来,民夫在累了以后,可以把木腿放下来,跟两个轮子形成三角形,然后直接把小推车放在原地,民夫就可以休息了,非常方便。

至于流马,则是一种适合在平坦的栈道上推进的四轮小推车,小推车上面和两翼都可以放货物,并且是往下凹的造型,所以不用绳子捆绑货物,可以随放随用,并且遇到阶梯时,流马可以通过接力方式完成物资运输,也就是每一段栈道都有专门的流马负责。

这种“木牛流马”在山地地形优势特别明显,木牛因为运载量更大,功能就像是更有力气的牛一样,所以叫木牛,流马因为运输速度更快,功能就像是飞驰的马匹一样,所以叫流马。

“木牛流马”当然不可能是牛和马的造型,牛马只是对使用功能的比喻,就好比虎牙将军没有虎牙,鸳鸯阵没有鸳鸯,虎豹骑既没有老虎也没有豹子,老婆饼也没有老婆。

它们在山地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但同时也只是在山地有优势,如果是在大平原上,那还是用大马车更好。

马钧就是在听闻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其进行了改良,制造出了更好一些的山地运输工具。

同时,马钧还有一个大胆的设想,那就是在两座山之间建造“索道”,也就是两座山之间用很多绳子连接,形成一个索道,有来回两个索道,将货车放在索道上运输就可以“日行千里”,这种货车也是特殊结构,被马钧命名为“索车”,索车就像是个婴儿摇篮,下方是一个转载货物的凹型空间,上面的货车把手外层套一个通芯的竹筒,这样只要竹筒在索道上靠着从上往下的重力,就可以自行向前行进。

他的这个“索道”设想也是对“索桥”的改进。

在战国时期,秦国占领巴蜀地区后,就曾经在巴蜀的群山峻岭间建造了“索桥”,也就是两座山之间用绳索连接,然后货车直接放在绳索上运输。

这种简陋的索桥,不仅容易损坏,需要每隔几年就更换新的绳索,而且运输的货物承重比较低,只能少量运输一些急用品,不能大量运输日常用品。

而马钧在索桥的基础上改良出索道,同时连接多根绳索,形成平面,宛如一条悬空道路,然后索车有竹筒作为滑轮,可以降低损耗,同时又增加了承重。

当然,这一切都还只是在马钧的设想中,他已经提前画好了设计图纸,准备上交给【尚书台-工匠尚书】,让王家调拨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他的这个天才想法。

“有马先生这样的大才,我们王家在甘蔗岛的建设将会更加顺利。”王雪愈发惊叹于马钧的奇思妙想,她今年才十七岁,尚未婚配,也有着一颗嫁给如意郎君的芳心。

第387章 大建设(十)

三年后

燕侯三十四年夏(244年

“尊贵的大人,这是您要的琼浆酒。”王家商队来到燕北草原,一年复一年地向燕北草原倾销琼浆酒。

南匈奴迁徙回河套平原后,原本生活在鲜卑山脉的东部鲜卑人便南下占据了燕北草原,这其中又分为素利、弥加、阙机三位鲜卑大人,这三个鲜卑大人划分了燕北草原。

距离王家最近的便是素利。

鲜卑人习惯将部落首领和大贵族称之为大人,所以专门负责燕北草原贸易的王家子弟在学会鲜卑语之后,也尊称鲜卑首领以及大贵族为大人,算是入乡随俗,给对方尊重与好感。

要说这几年什么最好卖,那毫无疑问是琼浆酒。

当前时代处于小冰期,气候在不断变冷,北方越来越不适合居住,反倒是南方因为气候变冷,导致瘴气没有以前那么严重了,开发难度比以前更低了,所以越来越多在北方活不下去的百姓迁徙达到南方。

这个迁徙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说突然就迁徙了几百万,是每年有几万人自发地零零散散向南方迁徙,这个过程持续了几百年,这几百年的时间累加起来促进了南方的发展。

比如甘蔗岛,在几十年前的开荒死亡率还是97%,后来降低到90%,现在又降低到88%。

南边的开荒难度在不断降低,而北方比如皮毛岛的开荒难度却在不断上升,王家现在已经彻底停止了对皮毛岛的开荒,只保留已经开荒好的岛屿南部。

因此大量族群不断向南迁徙,林中百姓迁徙到漠北,漠北游牧迁徙到漠南,漠南游牧迁徙到中原,中原百姓迁徙到江南。

在这个气候不断变冷的大环境下,粮食产量不断降低,粮食价格不断高涨,羊毛绒衣等保暖用品价格也在上升,琼浆酒因为有发热效果,所以也被作为保暖用品,中原的士人们和草原的贵族们非常喜欢琼浆酒,王家的琼浆酒一度供不应求。

在中原,一些士人还会在竹林里一边喝琼浆酒一边脱衣服吟诗作赋,他们衣冠不整,也不遵循儒家的传统道德,讲究的就是一个自由浪漫,好一个放荡不羁。

战争、杀戮、死亡、瘟疫正在破坏儒家这几百年来辛苦构建的传统观念,许许多多底层百姓不再相信孔孟圣人,转而信仰起了外来的佛教。

虽然佛教在汉明帝时期就传入,但一直都只是作为官方对文化宽容的一种表现,没有得到发展,直到这两年开始,随着儒家观念被战乱崩坏,才有一些底层百姓开始信仰佛祖。

也是从这两年开始,有一些士人喜欢穿着女人的衣服特异独行,也不肯束发戴冠,披头散发跟个野人一样,打着赤脚走路,有时衣服也不穿,就光溜溜地直接跑到大街上狂奔,表现非常诡异,整个社会都因为儒家观念的崩坏而走向堕落。

而且儒家倡导的勤俭节约不再被士人们喜欢,反而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奢侈享受等等原本被儒家反感的观念成为了大家新的共识。

首节上一节238/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