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208节

一个感染的疟疾的移民不停地呕吐,他的脸色苍白,身体虚弱,眼睛鼻子耳孔还在流出鲜血。

那些下船的中原人则被安排住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帐篷里。

道路两旁,许许多多的工匠正在建造房屋,无所事事的移民正在帮忙搬运石头木材等物资,还有一些移民正拿着铁镐在挖地基。

远方,许许多多农民正拉着耕牛铁犁在开垦荒地,还有无数劳动者在一些高级工匠的指挥下正在挖凿水渠,将溪水引流到一个个正在开垦的荒田里。

定期会有一些士兵清理因瘴气而死亡的尸体,甚至士兵也会死于瘴气。

几个身上涂抹彩色泥土的土著人吊在树枝上荡秋千,有一个士兵正当着其他手脚被铁链捆绑的奴隶们在抽打这几个土著人,一边抽还骂着“这就是叛乱的下场”。

还有一些土著少女在一个木台上被当众售卖。

许许多多马车正拉运着大量物资,包括腌鱼、石板、农具等等。

也有少量一些马车正满载着捆绑手脚的土著奴隶。

而且这里的汉人大多数都说青州话,还有少量说兖州话的,但无一不例外都穿着单薄的布衣,因为这个地方实在是热了点。

这里的一切都让王朗感觉既新奇又可怕,终于,他们来到了一间木屋,木屋里的主人对那名水手笑道:“你们桃园行会可真行,上次在徐州海域抓到几个渡海的士人,这次又在山越海域抓到两个士人。”

说罢,木屋主人对王朗问道:“叫什么名字,字什么,哪里人士,会哪些经书?”

第338章 曹秦(二)

两个月后

冬初

许昌

郊外农场

寒风瑟瑟,许多农夫在农田中瑟瑟发抖,虽然他们面黄肌瘦,但他们却没有丝毫愁苦,反而脸上露出喜悦的表情。

辽东地区一年一熟,春种秋收。

中原地区一年两熟,春种夏收,秋种冬收。

交趾地区一年三熟,春种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冬收。

现在,许昌屯田农场的屯田客们正在进行冬收。

“如今天下各地都在闹饥荒,许昌这里却有这么多粮食丰收,真是难得一见啊。”刚刚来到许昌的郭嘉看着老农民们在收割粮食,不由得发出感叹。

三年前,他本来已经去了袁绍阵营,但是在袁绍身边待了几个月以后,发现袁绍身边的谋士实在太多了,内卷过于严重,他待在袁绍身边很难有出头之日。

因此他干脆离开袁绍,回到老家每天跟其他名士们畅谈天下大事。

直到不久前,曹操最重要的谋士之一的戏志才突然病逝,于是曹操让王佐之才的荀推荐新的人才。

荀因此就把老熟人郭嘉推荐给了曹操,郭嘉也从此摆脱了失业状态,来到许昌给曹操当谋士。

郭嘉的老家在颍川,而颍川郡被黄巾军、西凉军、袁术,这三股势力轮流祸害,搞得当地民不聊生,到处都是难民。

“自从明公实施【屯田】以后,这里的百姓饿死的就少很多了。”典韦被派来专门负责保护郭嘉的安全,可见曹操对荀推荐的人才还是很重视的,由此也能看出荀才是曹操的真爱,只要是荀推荐的人才,哪怕连见都没见过,他曹操也相信对方一定是个真正的人才,提前派出猛将去当保镖。

“屯田?”郭嘉自然是知道屯田的,早在孝文帝刘恒时期,大汉朝廷就开始把中原人口迁徙到关中开荒屯田,充实关中人口,增强皇权的实力。

不过孝文帝时期还没有屯田这个说法,也没有形成对应的制度,只是哪天突然觉得某块荒地需要开垦了,就从中原迁徙人口。

直到名臣王长炯根据孝文帝迁徙人口开荒的先例,进行了改良,然后创造出了【屯田】这个说法,为孝武帝解决了流民问题。

可惜孝武帝后期太滥用民力了,导致屯田吸纳流民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中原产生流民的速度,最后搞得大汉差点提前亡国。

虽然都是屯田,不过孝武帝屯田主要目的是充实边疆人口,防止匈奴入侵,顺带吸纳流民和生产粮食。

而曹操屯田的主要目的反而是吸纳流民和生产粮食,顺带充实当地人口,防止外敌入侵。

“我们这的屯田,如果是自己带耕牛的,只收五层,比豪强士族的租佃少一层,如果让官府提供耕牛的,就收六层,跟豪强士族租佃同等。”

“所有屯田客,理论上都不用服徭役和兵役。”

典韦大大咧咧地说着,曹操的这项屯田政策,在目前看来肯定是良政,这没有问题,至于以后会不会提高收租或者要求屯田客服徭役兵役之类的,那是以后的事了。

豪强士族们的租佃并非一层不变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变化。

租佃最低的时候是汉孝宣帝刘病已时期,只收三层,那个时候是大汉四百年以来,老百姓最幸福的时代,整个大汉四百年,唯一一个没有人饿死的时代。

汉宣帝同时使用法家和儒家,既有霸道,又有王道。

可惜其他君主,要么像元帝和王莽一样只有王道,要么像武帝和始皇帝一样太过注重霸道。

哪怕文景之治时期都有人饿死,只是饿死人比较少,不像汉武帝、王莽、桓灵二帝时期那么多。

租佃最高的时期就是王莽和灵帝了,都达到了恐怖的八层。

经过黄巾之乱和董卓之乱后,天下人口减少许多。

以前是人多地少,外面没有多余的地可以耕种,所以佃农只好忍受八层租佃。

现在外面死了一堆人,田亩都空出来没人耕种了,那我为什么还要像以前一样继续忍受八层租佃,我直接逃荒,去种植那些无主的田不行吗?

因此,逃荒者越来越多,很多逃荒的佃农最后都成了诸侯军阀们的自耕农,有诸侯军阀去保护他们,防止他们被士族土地兼并。

面对大规模逃荒,士族们只能降低租佃,把租佃从八层降低到六层,这才减缓了逃荒趋势。

曹操的屯田收租刚好跟士族们的租佃一样高,不带耕牛都是六层,自带耕牛都是五层。

人多了,内卷严重,你不种有的是人种,租佃自然也就高了,现在死了一堆人,内卷没那么严重了,剩下那些侥幸还活着的百姓,反而日子没灵帝时期那么苦了。

不过屯田也是需要成本的,那就是粮食收割前的空档期,需要统治者给屯田客提供大量食物,然后等几个月粮食长出来以后,再让屯田客用丰收的粮食还债。

后面就可以用上一次丰收的粮食养活自己了。

只是屯田就如此麻烦,要知道,屯田的周期只有半年而已。

如果是屯田的升级版【开荒】,周期是三到五年,还要自己去建造水利设施,不像曹操的屯田,有现成的水利设施可以使用,最多也就是修一下就行,引水渠之类的也都是早就有的,因此【开荒】的前期成本比屯田高了几十倍。

这也是为什么曹操随便一屯就是几十万人口,王家开荒每年才几千人口,因为成本和周期都不是一个概念。

王家在海外增加几千统治人口的成本比曹操在中原增加几十万人口的成本还高。

短期的争霸者是不会考虑在外面开荒这种事的,有这钱和时间开荒,城池都打下来几十座了,直接就有现成的田了。

也就王家没兴趣争霸,并且有着几百年的长期规划,才能做出在海外开荒这种成本极高的事。

曹操为屯田客提供的第一波粮食,主要从徐州抢来的,还有一些是从许攸那里走私来的,靠着牺牲徐州几十万百姓,才有了兖州屯田的成功。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如此一来,今后就可以用屯田收获的粮食去继续扩大屯田规模,终有一天,曹公也能兵精粮足,带甲十万,那时,天下都将是曹公之手!”还没到城内,郭嘉就开始夸赞曹操了。

第339章 袁赵(四)

又三个月后

兴平四年春(197年)

邺城

一场盛大的昏礼正在举行,冀州的名门望族们纷纷参加这场昏礼。

冀州第一富商家族甄家,同冀州的统治者袁家,双方进行联姻。

就如同当初郭家投资刘秀,把郭圣通嫁给刘秀一样。

甄家同样投资袁绍,把自己家最漂亮的少女甄宓嫁给了袁绍的儿子袁熙。

不过不同的是,刘秀被投资时还是被王郎追杀的丧家之犬,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所以郭圣通是他的正妻。

而袁绍被投资时已经坐拥整个冀州。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甄家在袁绍势力的地位远不如郭家在刘秀势力的地位。

为了绑上袁家的大腿,等将来袁绍成为第二个刘秀以后,甄家可以成为外戚,甄宓家族也是尽心尽力。

袁绍要粮,他们马上给,要马匹,他们马上去买。

事实上,不仅甄家把袁绍当成第二个刘秀,王家也把袁绍当成第二个刘秀。

一百多年前,王家看不起刘秀,觉得刘秀不可能统一天下,因此站队太晚,导致没能吃上刘秀集团的肉,只吃到了刘秀集团的汤。

现在,王家痛定思痛,绝对不能再错过刘秀,不然万一连开国功臣的名额都混不上就糟糕了。

因此,在天下大乱开启后,王家立马果断选择站队袁绍,这一次,绝对不会站错队了!

不仅是给粮给马,为了这次昏礼,甄家花费重金从王家那里购买了圣遗物【火焕衣】,当世仅存的唯一一件水火不侵的神衣。

这件衣服曾经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王的圣衣,后来到了梁冀手里,再之后又到了何太后手里,再之后又到了董白手里,最后王家前去关中接应王定时,这件衣服又回到了王家手里。

甄家用三万头牛才换来这件【火烷衣】,并且成为了甄宓专属。

如今的甄宓只有十四岁,却已经生得绝色,仿若天上的仙子下凡,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乃当世第一美人。

能与之相比的只有秦宜禄的妻子杜氏(貂蝉原型)。

“诸君能参加小儿的昏礼,绍,感激不尽。”主座上,袁绍面带笑容,他的人生正在逐步走向顶峰,成为第二个刘秀,似乎指日可待。

大家都把他当成第二个刘秀,而他自己也是按照第二个刘秀的思路去争霸天下的。

刘秀带着河南豪强去河北联盟河北豪强,袁绍带着河南士族去河北联盟河北士族。

刘秀先是统一冀州,然后降服幽州,袁绍也是先统一冀州,然后降服幽州。

刘秀前期有个大敌,叫作王郎,袁绍前期有个大敌,叫作公孙瓒。

刘秀争霸天下时,中原乱成一团,各自为政,益州有个圈地自萌的公孙述,袁绍争霸天下时,中原乱成一团,各自为政,益州有个圈地自萌的刘焉/刘璋。

刘秀统一河北时,关中还在乱,袁绍统一河北时,关中还在乱。

无论怎么看,袁绍都是第二个刘秀。

横看竖看斜着看,袁绍都跟当年刘秀的发展道路差不多。

唯一的变数就是,刘秀刚开始没有王家的帮助,袁绍刚开始就有王家的帮助。

而王家这几百年来一直都是站队鬼才,帮谁谁就输。

王家站队七国,然后七国被周亚夫平定了,王家站队张步,然后张步被刘秀打得溃不成军,王家站队窦氏,然后窦氏就被十常侍灭族了,现在王家站队袁绍……

当河北正沉浸在最有权的家族与最有钱的家族联姻的喜悦中时。

宛城

“叔父!”

“那曹操太可恨,我向他归降,他不赏赐我,反而让我婶婶去侍寝,还用黄金诱惑我的部将胡车儿,公然在我这里挖墙脚!”

张绣咬牙切齿,感觉自己受到了羞辱,但更多的是怕曹操卸磨杀驴。

他本是张济的侄子,张济和贾诩原本都是董卓阵营的,董卓死后,关中乱成一锅粥,他们便逃到南阳郡,被刘表收留,帮刘表看守荆州的北大门。

不过指望张绣对刘表有忠心可言实在是想多了,曹操刚打过来,张绣便在贾诩的劝说下向曹操投降。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早投降有统战价值,晚投降啥都没有。”贾诩的劝说非常有道理,当初关西就是因为投降刘秀太晚,才会被朝廷有意打压。

本以为这次投降曹操,一定会得到曹操的重用,但等来的却是曹操的羞辱。

贾诩想了想,然后笑道:“有一计可让曹操损失惨重,不敢再轻视我等。”

首节上一节208/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