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110节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王莽对西周已经充满了时代滤镜,他觉得西周一定是美好幸福的时代,他觉得西周的王都是圣君,觉得西周的贵族都是淡泊名利,觉得西周的百姓都是和谐友爱。

越是对西周怀念,王莽心中对大汉就愈发厌恶起来。

如果让当初重视他的王鸿隐看到他王莽现在这幅模样,只会摇摇头叹息道:“你去西周当个陪葬的奴隶再来说美好这句话。”

王鸿隐虽然被大家称赞为儒士,但他并不仅仅只读儒家经典,凡是在他看来对自己或者对家族有用书籍,哪怕是名家这种诡辩者的书籍,他也会抽空看一看、学一学。

他跟一心只读圣贤书,而且只读圣贤书里的古文经学的王莽是天壤之别。

几天后,王莽离开辽东,前往长安,在长安跟随大儒陈参学习经学。

这位大儒陈参,曾经是皇帝刘骜的帝师,还曾预言刘骜将来会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虽然预言有亿点点不准,但不妨碍他是闻名天下的大儒这个身份。

王莽对经学的见解让大儒陈参惊叹不已,他原本以为王莽不过是王家塞给他的关系户,他看在大司马大将军王鸿年的面子上不得不教王莽经学,现在才发现自己捡到宝了,于是不由自主地夸了句:“天下没有人比巨君(王莽的字)更懂圣人。”

陈参的这句夸赞可谓一语惊起千层浪。

本来大家最喜欢讨论的就是圣人,现在居然有个年轻小伙子被当世大儒夸赞为“没有人比他更懂圣人”,这还得了?

王莽的名声瞬间传遍天下,许多人都很好奇,这位被大儒称赞的“没有人比他更懂圣人”的王莽是何许人也?

第174章 大建设(一)

一年后

河平二年

辽东

沓乡

南沓

轰轰隆

几千匹马奔驰而来,上千辆马车在南沓平原上驰骋,拉运着无数的石板、石头、木头、铁钉、琉璃、水晶、玛瑙、翡翠、粟米、腌菜、腌鱼、食盐等。

由于王家掌控了辽东十万百姓的赋税,加上大司马大将军王鸿年每年都往辽东几亿几亿地“赈灾”,王家的财富在短时间内膨胀数十倍。

大汉一年的总收入也才一百三十亿钱左右,这还没算日常的开销,比如给官员发放俸禄,又比如修缮边疆城墙,又比如给士兵提供后勤,还有给皇帝修建宫殿等等等等。

但大司马大将军王鸿年却每年都要从一百三十亿里调拨五六亿到辽东“赈灾”。

这导致本就入不敷出的大汉朝廷变得更加雪上加霜,天下饿殍遍地,一副亡国气象。

为了消化巨量的财富,家主王逢邦决定启动先家主王鸿隐一直没有启动的“大建设”计划。

在落月原、桃花源、南沓地区进行大规模建设。

修又大又宽的石板路,路上还要有路灯。

路灯内镶嵌月光石,月光石可以在夜间反射月光,发出淡蓝色光芒。

靠近新王家庄园的路灯内则镶嵌满夜明珠(天然萤石),夜明珠能在白天吸收太阳光,夜间则自动将白天吸收的太阳光释放出来,释放光照能够持续六个时辰。

这些珍贵的石头都是王家花费海量五铢钱从中原各地以及四周的蛮夷部落那里买来或抢来的。

光是一颗夜明珠就价值一千万五铢钱,而月光石同样价值不菲,一颗月光石就售价八十万五铢钱。

海量的赈灾款被王家从朝廷国库里挪走,然后买石头装饰路灯。

从中原各地终身雇佣工匠到辽东打磨石板,每一块石板都纹刻着各种美丽花纹,如各种神兽,如凤凰、白虎、玄武、青龙,如各种美丽花朵,如牡丹、菊花、梅花、雪花等等。

这些花纹石板是铺在新王家庄园内的,而普通的没有花纹的石板则是铺设在道路上的。

而所谓的新王家庄园,便是此前的沓氏县县城。

沓氏县县城也早已被王家从朝廷的统计中去除,朝廷已经不知道自己曾经有个县城叫沓氏。

王家将沓氏百姓强行迁走后,便把县城作为自己新的庄园。

并且还感觉一个县城作为庄园太小了,于是把沓氏县县城的城墙拆除。

县城内的房子早就被烧了,剩下一些房子也饱受火焰燃烧,于是干脆也被王家拆除。

在大建设计划中,要在沓氏县县城的废墟上建立一个真正的庄园!

一个美轮美奂的庄园!

落月原全部农田被铲除,通通铺上石板,建设港口区、产业区、居民区,并在道路两旁种植花草树木。

居民区分为普通住宅区以及工匠/私兵住宅区。

即便是普通住宅区,每家每户都有独立的两层砖石房。

工匠/私兵住宅区,每个工匠/私兵宅院都比中原地主豪强的宅院还大,户主的卧室和妻妾卧室以及亲戚来访时住的卧室都应有尽有。

王家对于工匠和私兵向来不吝啬钱财,一个是技术,一个是开扩,为他们分房子分女人,保证他们一生的荣华富贵。

银月港由于港湾面积太小,而且出口太曲折狭小,更适合作为军港,于是在大建设计划中将银月港改名为银月造船厂,银月港内的居民全部迁走,只保留造船工匠,以及服务于造船工匠的奴婢妓女等等。

新的商业港口设立在桃花源东部沿海地带,这里港湾宽且深,可以同时停泊大量船只,更适合作为商业港口。

港口区设立学馆,由没事做的家族女性子弟在学馆中教导居民识字,自然是收费的。

并有医馆,从中原终身雇佣来的医者任职,为城市内的居民提供收费医疗服务,并顺带培养下一代医者,每出师一位合格的医者,培养者都可以获得大量赏赐,包括五铢钱、黄金、妻妾、宅院等等。

工匠馆,由退休的老工匠在馆内培养新一代工匠,以后就不用专门从中原高额聘请工匠了。

产业区内则有大量作坊,包括纺织、酿酒、冶炼等等。

王家率先掌握了一边染色一边纺织的先进技术,并且有规模化的纺织作坊,纺织效率是中原的好几倍。

同时又在辽东丘陵地区长期向当地百姓收购麻、葛,有专门的麻葛作坊处理这两样纺织布匹的原材料,又在蓬莱岛放养了大量牲畜,可以源源不断提供羊毛,羊毛也是纺织的原材料,而且比麻、葛的成本更低。

来自辽东丘陵的麻、葛,来自蓬莱岛的羊毛,来自奄岛的白纸,来自三韩的兽皮,来自瀛洲岛的水果,来自海外诸岛的粮食,来自渤海湾的渔场,这些物资最终都通过一艘艘货船或者马车运输到产业区,在进过人工加工后又贩卖到已经不收取商业税的中原地区,依靠着从中原地区赚取的利润,又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业工人的数量。

辽东王家,依靠着杀戮与征服的血腥原始积累,拥有了第一桶金。

又靠着第一桶金,逐步扩大家业,并慢慢学习文化知识,挤入朝堂,逐步转变为豪强士族。

又进而依靠家族在朝堂的势力继续扩大家族产业。

人口,是抢来的;财富,是抢来的;书籍,也是抢来的;地盘,更是抢来的。

王家没兴趣搞什么篡位当皇帝,只想安心捞钱扩大家族产业。

即便现在是外戚,也没兴趣搞什么专权,但凡皇帝想要亲政,大司马大将军王鸿年都会毫不犹豫地将权力让出来,对天子绝对是一百个忠诚。

“我们王家是老实人家族,所以只捞钱,绝不染指皇权,绝对不会对皇帝陛下产生一丝一毫的威胁!”

家主王逢邦如是说道。

当上了天子又能如何呢?

要费尽心神去管理百姓,管理好了,也仅仅只是给王朝多延续十几年,管理不好,却要在史书上被骂一辈子昏君。

还要费心费力去对付各种错综复杂的势力,防止宦官和外戚专权,防止豪强士族做大,还要防止外敌入侵,还要防止贪官污吏欺上瞒下。

这也太累了!

与其做一棵大树去跟蛀虫们勾心斗角,防止蛀虫们腐蚀自己的帝国。

那为什么不直接做一个蛀虫呢?

隐藏在暗中吸食一棵又一棵大树的营养。

大汉这棵大树倒了,就继续做下一个王朝的忠臣加蛀虫,继续吸食下一个王朝的血液。

等下一个王朝也被吸干了,就继续吸食下下个王朝,如此无限循环。

这难道不比当天子、当皇帝更长久吗?

宁做万年黄老爷,也不做三年县长!

第175章 百年征韩(五)

五年后

阳朔三年

伯济城

“杀!”

伯济带路党将城门打开,二十个王家亲兵带着数百个狩猎队成员杀入城内。

“屠城三日不封刀!”

马韩太守王冷漠道,她上任马韩太守时,伯济国已经被自己的父亲王逢邦折腾得半死不活,不过是躲在城池内苟延残喘。

经过她七八年的经营,培养了许多伯济带路党,对伯济国进行舆论战争。

“伯济国民生疾苦,仁川城富饶安康,这都是因为仁川城公正爱民,伯济天君昏庸无道!”

在宣传中,马韩太守王将仁川城的富饶原因归结为仁川城公正爱民,将伯济国的民生疾苦的原因归结为伯济天君的昏庸无道,丝毫不提仁川城疯狂吸血马韩人财富,也不提伯济人被仁川城吸血这个事实。

伯济人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日子越来越难过,他们只能看到表面现象,这个表面现象就是仁川城很富裕,伯济城很穷困,所以他们便认可了马韩太守王的宣传。

这个时候,伯济城如果想要反击,靠舆论是没用的,因为仁川城比伯济城富饶安康,这是铁的事实,你再怎么舆论反击也没办法改变这个事实。

伯济城有且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直接通过战争劫掠仁川城的财富,用战争来来让自己的百姓明白,原来富饶靠的不是公正爱民,而是武德、是劫掠。

但很可惜,伯济城打不过仁川城,所以他只能默默地被仁川城的舆论攻击随意肆虐。

这几年时间里,伯济人越来越厌恶自己的天君,觉得他是个昏庸无道的废物。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伯济贵族在绝望之际,居然开始对富饶安康的仁川城心生仰慕,他们主动为仁川城编撰了许多故事,来证明伯济人有民族劣根性,从而就能解释得通伯济人为什么会穷困。

这些故事里,有马韩太守王的“落樱神斧”。

故事里,马韩太守王小时候很调皮,把后院的一棵樱花树给砍倒了,但是王非常诚实地向自己父亲王逢邦承认了砍树这件事,父亲王逢邦很开心地说:孩子,我为你的诚实感到高兴,我们王家世世代代都要做这样诚实的、仁义的、道德高尚的、老实人家族。

通过这个故事,伯济贵族们向伯济人宣扬,伯济人都是不诚实的、道德低劣的、有劣根性的民族,而仁川人都是品德高尚的、文明礼仪的、仁义富饶的。

许多伯济贵族也早早地偷偷联系上了仁川城,耗费重金在仁川城购买房产,并把一家老小迁徙到仁川城。

一些底层伯济人,也依靠这诋毁自己的故乡伯济国,从而获得迁徙仁川城的名额。

还有另一个故事,就是“孩童赛跑”。

故事里,仁川城的孩童一天能跑一千里,而伯济城的孩子一天只能跑十里,无论是学识还是体能,伯济人都远不如仁川人,通过这个故事证明,伯济人就是低等民族,注定要被时代抛弃。

无数伯济人日日夜夜期盼着仁川城派兵攻打伯济城,诅咒着伯济天君赶紧去死。

终于,今天!

伯济人等来了他们的王师仁川人!

“杀!”

仁川人在伯济城内肆意杀戮,无论男女老少全部诛灭!

仁义?道德?

笑话!

那不过是给底层人宣传时用的安慰剂、心灵鸡汤,真正的富饶首先得依靠武德属性,然后再慢慢充实其它诸如道德之类的属性。

首节上一节110/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