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第272节

沉北上,王师南下,会于南阳,淮南闻之,惊惧无眠。《史记衡山王世家》

第十六章:流国

战争从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朝廷砍瓜切菜一样的平定了淮南王和吴王的叛乱,但是后续秩序的重新构建才是关键。

第一件就是要对阴谋组织反汉廷的不法分子进行残酷的政治清算和律令定性。

刘恒在这件事情前后所表现出来的政治素养,让洛新觉得是时候开始真正让刘恒接触政事了,这恰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数十年的盘踞真是盘根错节啊,朕真是想不到,在诸侯国中竟然有这么庞大的反对朝廷的集团。

姑父,这些人应该怎么处置?”

“依照汉律,首恶者诛杀,余者全部流放岭南。”

听到洛新所言,刘恒一愣,这可是足足三万多人啊,全部流放岭南吗?

“陛下,流放岭南是一举多得的妙计,日后您亲政也一定要坚持下去。

岭南最缺的就是汉人,岭南王赵佗给朝廷上书很多次,希望能够多迁徙汉人到岭南去。

但岭南那片土地,现在还不是非常适宜人大量居住,现在大量迁徙汉人过去就是残民、虐民,形同流放。

无罪而流放那不是朝廷该做的。

不过现在好了,这么多的罪人,甚至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朝廷不杀他们已经是恩典,正好赶去岭南开荒。

而且这么大批的权贵商贾一起迁徙,还能空出大片的位置来,那些怀有大才却不得施展的,就能够乘风而起。”

刘恒闻言猛然抬起头,他从这番话中听出了额外的意思,政治斗争操作起来也是能有好处的。

天下之间总有怀才不遇的人才,这些人如果得不到重用就会生事,但恰恰高位被权贵所把持,这些人是得不到的晋升和重用的。

政斗可以借机清洗那些没用的贵族官僚,以达到阶层流动的效果。

洛新正看着他,见到刘恒果然聪慧,竟然能够听出话中的深意,满意的笑了笑,刘恒明白自己没猜错,幼小的心灵之中掀起了惊涛骇浪,竟然还有这种操作?

然后眼神陡然变得兴奋起来,他感觉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比起姑父来说,自己还差的很远。

罪人的处置之事了结之后,就到了更关键的淮南国和吴国这两个诸侯国该怎么处理。

淮南王和吴国反叛失败,王国自然是要除国的,洛新望向刘恒决定考一考刘恒,于是问道:“陛下,您说淮南国和吴国应该怎么办?

是继续从宗室中挑选合适的人选封王,还是收为朝廷直辖的郡县呢?”

刘恒沉吟了一番然后说道:“姑父您曾经为朕讲过分封和郡县的好处与坏处,这二者之间没有高低上下之分。

朕记得三月之前,您为朕讲解诸国变法,说过在楚国之中实行了郡国并行,犬牙交错的方式。

这一次的淮南国和吴国叛乱之中,胶东王最是安静,因为直接被齐吕的十三彻侯堵住了。

这一桩桩一件件。

朕有了一些想法。

是否能够在广袤的山东之地,分封王国,然后在王国的关键县城中分封彻侯,为诸侯王和彻侯保留掌军的权力,但是收取政务权力,然后再在连片的王国和侯国之中设置一些直辖的郡县。

这样既保留了诸侯王的一定实力,可以有效的震慑朝廷中妄图篡位的人,又通过彻侯遏制了诸侯王。

您说过的,彻侯这些军事贵族是依赖于皇权而生存的,一旦没有战争又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很快就会衰落成为普通的封地贵族。

至于设置郡县,正是您讲述的当初在芈姓楚国实行的政策,比如将吴国划为三个郡,这样越国和楚国之间就失去了联系,不至于让王国都连在一起。

这样朝廷官吏、诸侯王、彻侯就能够达成一种平衡。”

“陛下,您真是聪慧异常,是上天赐予大汉最珍贵的礼物。”

洛新闻言实在是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不论刘恒的想法能不能成行,在他的这个年仅能够说出这番话,已经非常不得了了。

最关键的是他能够举一反三,通过洛新为他讲述的各种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方针政策,而自己根据现实组合起来,这是一种很不寻常的能力。

刘恒听到洛新的夸奖很是兴奋,在他眼里姑父是天下最厉害的人,那得到姑父称赞的自己就是第二厉害的,他笑着问道:“姑父,刚刚朕说的那些您认为怎么样呢?”

刘恒第一次在这种涉及整个天下的政策上提出自己的意见,洛新深谙教育要经常鼓励孩子,他当然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打击刘恒,最多就是之后在落实上修修补补,多费点劲而已。

于是温声道:“陛下您的建议非常具有操作性,是可以落实下去的,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王国、侯国、郡县的选址,怎么让他们犬牙交错起来,怎么让他们保持平衡,而不是直接一方吃掉一方。

诸侯王、彻侯和郡守县令的选择都很重要,诸侯王和彻侯若是沆瀣一气,这项政策就失去了他的作用,郡守县令若是无能,甚至攀附权贵,就会唯诸侯王与彻侯马首是瞻。

您还记得臣为您讲述诸国变法时说过的话吗?

秦国的变法基本上是照抄魏国变法,楚国的变法也是很大程度上照抄了魏国的变法,诸国变法大同小异,变法的内容就在那里放着。

其中的差距在哪里呢?

就在于执行!

现在同样如此,您天马行空的规划,需要贵族、官吏、豪强,乃至于百姓去落实,这些人才是决定政策成败的关键。”

刘恒闻言若有所思,望向洛新说道:“姑父,您推行这项政策时,朕可以在旁边跟进吗?

您不止一次的说过,中央朝廷的命令落到地方就会完全变样,一定要时不时的关注,才能保证政策的完整实现。

朕想要看一看一项政策从提出到最终的实现到底会遇到哪些问题。”

洛新笑道:“您是诸夏的天子,大汉的皇帝,臣是您的臣子,您当然可以跟进这项政策,这正是臣想要带您做的。”

得到肯定的答复,刘恒很是兴奋,洛新摄政这些年自然是有些不知从何而来的风言风语。

说洛新完全独揽大权,不愿意放权给皇帝,皇帝渐渐长大,洛新恐怕是不想还政之类的话。

这很正常,毕竟当年素王都被自己的兄弟中伤过,洛新同样不能免俗。

不过刘恒自己生活在宫中倒是没感觉过洛新给自己带来压力,而且他能感受到洛新真的在很认真的教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

所以他不用面对权臣的态度去面对洛新,而是敢于主动去承揽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大丞相洛新果然如同他预料的那样,很愿意自己参与其中,而且欣喜于自己的成就。

“那就只剩下最后一件事了,关于这一次平乱功臣的赏赐。”

说起这件事,洛新和刘恒面容之上的神情都有些奇怪起来,洛新沉吟道:“首先是禁卫以及关中子弟,这些人都要好好的赏赐,这是彰显朝廷恩典的大好时机。

这些人心向朝廷,那朝廷就稳如泰山,陛下您可以为他们赐下财货、粮食、金银、布帛,以及从中简拔新的勇士到宫中来。”

刘恒点点头,这些都是例行的赏赐,这一次洛新的意思是多给一点,士卒的赏赐简单,大将军韩信同样简单,反正户数都那么多了,加一点也没事。

最麻烦的是那些彻侯,这些人就是要去混军功的,因为二三代彻侯和皇室的关系越拉越远,这让一些人感到忧心,他们甚至不需要加封国的户数,而是要重返长安最核心的圈子。

“陛下,功臣集团是想要官位。”

上一篇章中,笔者谈到东阿侯洛新没有彻底消灭地方诸侯王势力,而是在平定叛乱的土地上实行了一种流国的制度,在这一篇章中,笔者将详细的讲述这个影响甚远的制度。

这项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一种能上能下的军功爵制,君王通过为宗亲和功臣赐下土地来保证低成本的治理地方,但是与先秦时期的赐土迥异。

这项制度的本质是宗亲通过和君王亲近的血缘,功臣通过对君王的忠诚,以及对王朝的功劳得到了土地的使用权。

一旦君王认为宗亲的血缘不再亲近,就会开始着手收回封国。

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唯一的办法就是远支的宗亲转而成为军功集团中的一员,经历从诸侯王到彻侯的转变,这远远比普通人成为彻侯更加艰难。

至于彻侯同样如此,封国并不是一劳永逸。

任何一个彻侯面前都只有两条路,第一是留在长安城成为君主的近臣,进而持续得到君主的信任,以维持封国的存在,第二则是要竭尽全力的在王朝战争之中取得胜利,通过功绩来维持封国的存在。

当然。

在汉王朝,昭公国是特殊的存在,它不受到这项制度的影响,或者说它不受到任何制度的影响,它是脱离政治秩序而存在的。《汉王朝兴衰史》

第十七章:后继

功臣集团想要官位。

在大汉王朝,官很明显大于爵,有官有爵才有一切,有爵无官只是待宰的肥羊。

功臣集团在开国之时立下的大功赢得了丰厚的回报,除了爵位之外,整个朝廷的高级官位几乎都被他们垄断。

尤其是高皇帝刘邦的时代,三公九卿全部都是功臣集团的人,在真实的历史上,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武帝时期。

文帝和景帝虽然都强有力的打击了最顶级的功臣,但从周亚夫军细柳这件事就能看出,功臣集团的强势不是打击一两个人就行的。

直到武帝时期,卫霍军功集团横空出世,开国功臣集团终于被扫进了垃圾堆。

但是在这个世界,没有最关键的诸吕之乱,毫无争议性的皇帝刘盈顺利执政,然后则是洛新负皇于背,功臣失去了最关键的扶持汉文帝即位的一步,从吕后时期就开始渐渐失势。

虽然依旧是最庞大的势力,但是朝廷上有一股通过洛氏、吕氏等等举荐而形成的力量,主要由百家学子组成,同样不容小觑。

贾谊就是这其中的关键人物,很多人都猜到这是洛新为皇帝亲政准备的丞相。

这让功臣集团有些无法接受,洛氏子就算了,洛亦是高皇帝的影子,而且也是功臣集团的一员,洛新虽然不是功臣集团的人,但他是高皇后的亲近之人,又是孝惠皇帝的相父,现在摄政不算是臣子了,不和他比。

但贾谊那个书生,凭什么得到那么多的信任,我们功臣浴血奋战,为汉室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一直都维护刘氏江山,皇室本该最信任我们的。

这些年功臣们不断的前往英侯府,就是暗戳戳的想着向洛新传话,表达情绪。

洛新自然注意到了这种存在于功臣之中的情绪,这是不能忽视的力量,刘恒的皇位想要稳固就需要这些人的维护,尤其是在洛新还政之后。

“他们不仅仅自己想要官位,而且还想要让子弟成为您的近臣。”

洛新一语道破了功臣集团潜藏的述求。

刘恒疑惑问道:“朕的近臣?”

洛新肯定道:“陛下您是直接被册封为皇太子,然后继承皇位的,没有经历过太子阶段,这些功臣还没有来得及往您身边派出子弟辅佐,您就直接成了皇帝,您的身边没有一直陪伴着您登基继位的功臣子弟,这使得他们很是担心失去您的信任。”

刘恒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

洛新的语言还是非常具有艺术性的,他不经意之间稍微偏向了功臣集团,将功臣集团塑造成了一种求宠的形象。

“姑父,这些人都是追随高皇帝和先帝的功勋后裔,对大汉忠心耿耿,的确是应当重用,但是朕不清楚这些人的才能,还请您为朕举荐一些具有才能的,朕好重要他们才是。”

刘恒果然决定重新重用这些人,洛新轻声道:“周勃的儿子周亚夫有大将之才,若是大将军韩子穆薨后,可以让周亚夫担任大将军,他是能够保证您皇位稳固的人。”

刘恒复述一遍道:“周亚夫,朕记住了。”

“至于大将军韩信的家族,前些时日安阳侯写信来,希望朝廷能够允许大将军将侯国分给儿子和孙子。”

洛新漫不经心的说着,刘恒一怔,然后点点头。

开国初期就三万户的侯国实在是过于恐怖了,韩信是唯一一个拥有超过一座县作为封地的彻侯,等到韩信去世,这一定是朝廷要处理的,与其直接失国,还不如自己肢解。

况且,韩信和洛采夫妻两人也希望能够平分给儿子们。

洛新一边说,刘恒一边记,洛新对这些人一一评价,这些评价几乎就决定了他们在未来的大汉朝廷之中能够达到什么位置。

刘恒越听越觉得大有收获,这些人用好了,建功立业就是轻而易举,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有一群可用之人。

“姑父,这些人要借着这一次的功勋提拔吗?

不过暂时似乎没有那么多官位啊,似乎只有禁卫军之中还有空位,还是为他们挂虚衔,之后再接任他们父亲的位置呢?”

刘恒在这里根据自己对王朝官制的了解在思考怎么安排这些人,但是却没想到洛新直接摇了摇头说道:“陛下。

现在先给虚衔就可以了,您可以先和这些人熟悉一下。

之后彻底削平诸侯王,分裂其国之后,臣会找个机会将这些彻侯全部赶出长安城,让他们到封地去就国。”

“啊!”

首节上一节272/2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