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第241节

即便是有对他不满的,根本就开不了口,即便是妄图离间天子和洛文公的关系也没有用,因为天子若是要废除摄政,摄政甚至能够说一句,“陛下何故造反?”

吕雉闻言眼中陡然迸发出寒意,洛新想到之前和大兄交谈之时所说的,便轻声道:“还到不了那个地步,娥,准备为我封侯吧,以摄政太后的名义。”

以摄政的名义为洛新封侯,反对的人定然大减,既然这一件事不反对,那么摄政的事情自然就不能反对了。

以吕雉现在的政治斗争水平自然是能够知晓其中的奥妙的,柔声道:“相国之位,舍您其谁呢?”

相国这算是一个比较过时的称呼了,左右丞相制度将丞相的权力分割开,现在吕雉是想要恢复这个制度,并且让洛新担任。

两人又商议了一番之后的封赏事宜,吕雉心里存了一点小心思没有露出来,想着给洛新一个惊喜。

从刘邦驾崩,到洛新回到长安城这一段时间,就一直暗流涌动,邦周时代就流传着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话。

这番话主要是用来形容新的天子上位之后,他的外戚就会占据王畿内的重要事务官的位置,当然这句话还有后半句,代代朝臣有姬姜。

从刘盈上位之后,原来一齐站在刘盈一边的开国功臣集团之间陡然从立场一致的盟友变成了要争权夺利的政敌,俗称派系斗争。

目前占据绝对优势的自然是吕泽的外戚系,属于稳坐钓鱼台,有刘盈在,至少能够风光几十年。

但是其他人就不同了,三公九卿,还有各个军中实权的位置,都是他们争夺的重点,这是人的天性,甚至明知最后会死,还是要前赴后继的去做。

即便是洛氏面对这些人,在姬昭还没有成神之前,最终也要退让,毕竟家族底蕴有限,人的私欲无限,不可能见到一个就直接发动四时之神一雷劈死。

一封震惊整个汉王朝的制令从宫中发了出来。

“摄政皇太后制:

没有功劳的不得封为彻侯,这是不变的铁律,有功劳却不封为彻侯这是极大的错误,朕不愿意如此,功莫大于救驾,封洛新东阿侯,食邑五千户。”

食邑户数虽然高,毕竟还有几个万户侯在上面,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不是洛新的顶点,但还不至于震惊不已。

真正震惊的就是皇太后之前的摄政二字,上次还是以刘盈的名义发出,这一次竟然直接以太后的名义下旨。

这说明什么?

没人认为吕雉要篡位,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吕雉看来不满足于做一个过渡型的人物。

她要做事,再加上洛新,摄政太后加上一个大臣,这种洛文公的既视感实在是太强了。

而且洛新的封地是东阿县。

那是吕氏的老家,在逃难到沛县之前,吕雉就生活在那里,现在她竟然将乡土封给了洛新!

有能力反对的张良萧何等人纷纷沉默,就连刘氏诸王都没有说什么,这本来就不算是特别难以接受的事情。

至少皇帝还是刘盈,吕雉也没有其他的儿子。

诸王心中还隐隐想着让吕雉做的过分点。

在这种诡异的氛围之中,洛新封侯的事情竟然顺利通过了。

成功封侯的洛新却并没有喜悦,“娥,没人反对不一定是好事,这只能证明某些人将不满埋藏在心底了,接下来要妥善的处理天下错综复杂的关系,不能影响休养生息的大计。”

又是一次朝会,群臣的心情都变得有些不同,这些年刘邦在外征战,虽说治理天下的是洛亦和萧何,但吕雉这个皇后也是功不可没的。

不过众人的主心骨毕竟是刘邦,现在吕雉明确的说,她现在要主宰这个天下了,众人心情还真是复杂。

吕雉穿上了最繁复华美的袍服,朝臣鱼贯而入。

“摄政皇太后,千秋万岁,愿您万安!”

“众卿万安!”

群臣赞美着吕雉,慢慢接受了新的时代真的到来了,至于刘邦,大概藏在心中在赞美吧。

“东阿侯,您有大才,又贵为君侯,现在的位置不足以匹配您的才能和品德。

您的兄长英侯亦曾经担任丞相,您有着不逊色于英侯的才能。

陛下若是有您辅佐,定然能开创三代之治。

陛下,你认为呢?”

说着转头望向刘盈,刘盈连忙道:“母后您说的有理,东阿侯对孩儿有恩,才能品德都是上等,除了丞相之位,孩儿找不到其他可以匹配东阿侯的位置了。”

刘盈性格不爱争抢,而且洛新很是爱护他,教导他做皇帝的学问,还对他有大恩,所以他对洛新有一种孺慕之情。

继洛亦之后,洛新也成为了丞相,汉朝才刚刚十三年,洛氏就一门双丞相了!

这种场景不禁让群臣想起诸子百家典籍中所记载的洛氏曾经在邦周,累世三公,三摄国政!

自秦末以来,洛氏显现了太多的神异之事,导致群臣都快要把洛氏当成方士家族了。

这是群臣第一次感受到,洛氏作为一个政治家族的可怕!

王朝更替,唯有洛氏永尊!

孝惠弱,吕后临朝称制,群臣悦之,新曰:“太后功高德厚,请为摄政。”

吕后曰:“诸卿何意?”

吕后素有贤名,群臣敬服,欣然称上,皆俯首帖耳,曰:“太后与先帝共定天下,合该若此。”

吕后乃摄政,制曰:“新功高,宜封彻侯,食五千户,主东阿。”

东阿者,吕氏宗祠故土,时人艳羡,新亦泪之,曰:“上信重若此,夫复何求?”《史记东阿侯世家》

第十七章:重启庙号、谥号体系

吕雉的摄政对朝情局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国家最忌讳的就是有两个政治中心。

之前刘盈在长乐宫继位皇帝,但是却令出皇太后的未央宫,群臣不知道到底谁才是帝国的主人,形势就不免繁杂起来,无数的邪情就会在其中滋生。

随着吕雉正位摄政太后,整个天下的局势就明朗起来,帝国的主人就是太后,万事向太后汇报即可,皇帝年幼,还需要继续学习如何治国理政,识人用人。

未央宫。

不仅仅是洛新在这里,萧何、张良等一干重臣都聚集在这里,要商量太后摄政之后的国家战略方向。

萧何这种老狐狸,随着年岁见长,对时事发表的意见就渐渐少了,能不得罪人就不得罪人。

之前和洛亦一起担任宰相,他就不争不抢,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现在吕后亲近东阿侯,之所以自己还能担任丞相,是因为威望高,年纪大而已,就是给洛新压阵的,萧何就更是摆正了自己的位置。

张良见识过洛陵这个在智慧层面基本上全面压制自己的绝世人物之后,对于政治上的很多事情就不再上心,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修仙上,对他来说,只要能保住家族的富贵即可。

群臣在场,吕雉自然不可能再坐到洛新身边,她坐在最上首,刘盈坐在她的身边,小脸有些苍白,当年他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幼儿的时候,就经历了太多的颠簸,这导致他身体有些虚弱,但还好不是病秧子。

不过洛新未雨绸缪,虽然刘盈还小,但他已经开始给刘盈关注皇后人选了,等到刘盈加冠之后,就开始给他婚配,早点生孩子,安定吕雉的心。

吕雉开口道:“众卿,先帝宾天,去向素王阐述功过,那不是我们所能够触及的,但是人间的事迹却需要宣扬,自古明君贤臣都想要名留青史,可见生前身后名的重要。

先帝有大功德,该要如何褒扬呢?留侯,您的智慧高绝,昭公也曾经称赞您汉臣无二,您先来说说吧。”

张良被点名,稍加思索便道:“不若向各郡国下令,以先帝事迹作诗歌楚辞,歌以咏之,想必可以宣扬先帝的事迹了。”

这倒也是个办法,而且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出这种不论是士人还是庶民都能够接受的方法,已经很是不凡了。

吕雉又望向洛新,柔声问道:“东阿侯可有什么想法吗?”

“留侯的想法就很好,可以在黎民百姓之中传播先帝的仁德。”

先是肯定了张良的想法,然后紧接着就说道:“先帝在时,封大兄为昭公,并且把昭字避讳,甚至就连谥号也避讳,诸如秦昭襄王,燕昭王等,都在典籍之中改为了成,称秦成襄王,燕成王等。

谥号是极重的东西,这是先帝所认可的。

邦周时,天子崩,诸侯薨后,都有谥号评判一生功过是非。

等到了始皇帝时,他认为这是臣子非议君主,儿子非议父亲,于是废除了谥号,这是何等的荒谬啊。

难道没有了谥号,他就不被称作独夫了吗?

难道没有了谥号,他就不被称作暴君了吗?

邦周经历了一千年,但凡是经过诸侯反复确认的谥号,从来没有出过问题。

厉王几乎覆灭了邦周社稷,于是他得到了厉的谥号。

这难道是文公乃至于诸多大臣对他不满吗?

史书上记载,‘谥厉,周人欣然,歌以咏之,十日不止。’

当厉王得到这个恶谥时,那些因为他而惨死的国人的家族纷纷欢欣鼓舞。

若是厉王这样的君王还能获得血食的供奉,还能得到上好的评价,那些因为昏君暴君而惨死的忠臣良将又该去哪里述说自己的冤屈呢?

臣以为应该重新启用谥号系统,不仅仅是君王,还有朝廷的重臣,诸如三公九卿以及彻侯,都要纳入这个评判体系之中。

君王的谥号要敬告上天。

公卿王侯的谥号则先评定,每隔一年,将逝去的臣子姓名及朝廷拟制的谥号刻在竹简之上,等到天子祭天之时,一并敬告。”

谥号!

萧何和张良这些人都有些振奋的望向洛新,万万没想到洛新竟然会提出这件事,关键是还将谥号扩展到他们这些重臣身上。

邦周的谥号,首先是素王挑选了上百个字眼,然后赋予他们解释,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死后才用的,从文公起,就彻底变成死后的评判了。

这一套程序整整延续了一千年,只有诸侯国主才可以获得,不是诸侯,就算是执掌大国国政的摄政权臣也得不到。

殿中的这十几个人,谁不是开国功勋,谁没有彻侯爵位在身,都是能够得到一个谥号的。

最关键的是,这些人都认为自己的功绩是绝对可以得到一个上谥的,吕雉自然早就知道这件事,作出一副兴奋的神色,说道:“东阿侯说的实在是没错啊。

这世上只有独夫才不允许批评,因为他的过错罪孽太多,倾尽东海之水也没法洗刷干净。

先帝功高德厚,应当得到最上等的谥号,朕听闻,君王皇帝,尧舜禹汤都是谥号。

先帝是第一位拥有谥号的皇帝,应该得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谥号,先帝德覆万物、功德盛大,便谥为‘高’,称高皇帝。”

合着这是您二位商量好的,那还先让我说,张良在心中暗暗吐槽,然后就又听到吕雉问道:“东阿侯的方法好,可以推行,可还有献策?”

洛新施施然从宽大的袍袖中取出一块布帛,朗声道:“太后,这是臣的五弟知晓先帝宾天,臣要前往长安时,特意让臣带来的。

臣的五弟通晓三代一切典章制度,读过千万卷书,乃是能克定律令,规矩制度的大才,他翻阅古代典籍,发现殷商有一套庙号的评价,是用来赞扬古代圣王的。”

周王朝之前的历史,洛氏最为清楚,尤其是经过始皇帝焚书,洛氏学术领袖的地位就愈发的凸显。

比如说庙号,或许其余百家之中也有少许稍微清楚的,但是绝对没有洛氏这么清楚,吕雉作出好奇状问道:“庙号是?”

“祖有功而宗有德,庙号便是以祖或宗为号,作为对祖宗的一种赞美,它和谥号最大的不同是,谥号有褒有贬,而庙号则是纯粹的赞美祖宗的功绩。”

现在的人还是要脸的,毕竟邦周给起天子恶谥来都毫不犹豫,吕雉闻言皱眉道:“若是一味的褒扬,怎么能够警示后人呢?”

是啊。

殿中众人都是这个想法,没有坏怎么能够衬托出好呢?

正如谥号一样,没有桀纣幽厉,又怎么能够衬托出文武康昭的伟大呢?

当然,现在谥号没有昭了,但道理是这个道理。

洛新笑道:“庙号遵循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原则,没有功德的先祖,不作贬低,但不上庙号。”

这就合理了。

没有庙号,这不就是一种贬低嘛,大家都有庙号,就你没有,说明你做的没有其他皇帝好。

两方面综合考量,基本上可以判断出一位君王的功业了,但前提是臣子要有节操。

首节上一节241/2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