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364节

“是啊。”

金声神情感慨道:“想想在过去的数年间,甚至更久一些,山陕治下的灾害频生,诸如雪灾、旱灾、水患、蝗灾、地震等都是交替出现的,这对于关中造成的破坏的影响极大。

而山陕两地官场腐败严重,导致各种苛捐杂税频出,加剧底层群体的负担,没了活路的他们,怎么可能会坐以待毙呢?”

肆虐山陕的流贼叛乱,尽管已经结束较长的时间,不过对陈奇瑜、金声他们而言,却始终不敢忘记此事。

当初为了镇压流贼叛乱一事,他们期间承受着怎样的压力,惟有他们心底最为清楚。

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使得陈奇瑜也好,金声也罢,绝不允许任何人,敢去破坏这种安定。

“时至今日,总揽宫廷事务的内务府,在我陕西治下先后筹建起一批产业工厂。”

陈奇瑜眉头微皱,看向金声说道:“涉及开采矿藏、冶炼锻造、水泥琉璃、棉纺织业、粮食加工等领域产业,吸纳陕西赈灾行署下表现优异的群体,确保我陕西治下,能维系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势。

不过我有些不理解,孙传庭在河南做的事情,为何会引来这般多反对的声音。

难道大明治下的脱产群体,没有土地作为倚仗,靠着自己的双手,做着最繁重的差事,养家糊口就已经很难了,为何还要背负沉重的丁税?”

山陕两地毗邻着河南,或许治下的底层群体,并不清楚时下的河南,究竟在经历什么事情。

可是对山陕的一些群体,诸如官绅、商贾等群体,却或多或少都清楚,河南在经历什么事情。

“有反对的声音,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金声言语间带着感慨,“摊丁入亩的实质,除了进一步细化国朝征收的丁税外,更多的却是打击土地兼并,只不过此事不像过去那般,是以政策来强势扼制,而是用实实在在的利益去制约。

谁名下的土地田亩多,那谁就多缴赋税,谁名下的土地田亩少,那谁就少缴赋税,毕竟摊丁入亩一旦促成,今后在我大明就不再有丁税一说了。

恰恰是这一点,使得那些享有特权的群体,不满这种不利于他们的政令,所以才会有这般多反对的事情。

陛下曾经不就说过嘛。

山陕治下的流贼叛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官逼民反,就是特权倒逼民生,底层群体没了活路,被层层加码,在死亡的威胁下,纵使再怎样软弱可欺的人,都会迸发出极强的能量。”

“是啊。”

陈奇瑜感慨道:“其实对于底层的百姓而言,错非是被逼无奈下,一家老小都没有了活路可言,谁愿意造朝廷的反啊。

我陕西赈灾行署的士子,对那些昔日被流贼裹挟的群体,曾多次进行过暗中走访,经汇总统计后,总结的几类情况都是出奇的相似。

苛捐杂税,以权谋私,徇私舞弊,官绅勾结,官商勾结……

如果没有上述这些情况,地方官府能够积极赈灾,切实减轻底层群体的压力,那陕西出现的叛乱之势,就不会愈演愈烈。”

受到崇祯皇帝的影响,在大明的北方诸省,已出现一批觉醒者,他们广泛的聚集在各地赈灾行署麾下,用一些区别于大明的思想,去考虑现下所遇到的问题,去解决现下所遇到的问题。

“特权这一顽疾,如果不能被逐步打破,那其实对大明社稷而言,就不会有太多的改变。”

金声双眼微眯道:“孙传庭在河南做的事情,就是在打破常规,就是在打破现状,哪怕承受再多的压力,也未曾有过退缩。

如果摊丁入亩一事,能够在河南试行成功,这对于大明社稷来说,将会催生出很多积极地改变。”

“河南能做的事情,我陕西同样也能做!”

陈奇瑜的眼神坚定,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鉴于摊丁入亩一事,在河南治下产生的影响,正在持续的扩展。

我觉得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可以提前放出一些风声,逐步在我陕西境内试行起来,如果说此事能够促成,那孙传庭在河南做的事情,相对来说就会减轻很多压力。”

“陈巡抚,你可要想好了。”

金声闻言,眉头微皱的看向陈奇瑜,“如果说真要这般做,那压力就会集中到你的身上,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这是真正动摇特权的一项良策。

恰恰是利国利民的良策,可触及到的利益过多,会导致很多的既得利益群体,形成严重的反扑之势。”

“人活于世,就该有所为。”

陈奇瑜眼神坚定道:“只要是有利于大明社稷,有利于大明百姓,哪怕背负再多的骂名,又算得了什么呢?

真要论及背负的压力,我等所承受的那些压力,和陛下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别忘了,北方诸省筹设的赈灾行署,一应的粮饷耗费,可都是经内帑进行调拨的,没有从国库调拨啊。

仅仅是这一项,陛下每年要支出多少粮饷?

再想想陛下所筹设的军机处,外派到各地的分指,针对各地域谴派大军,所要承受的粮饷压力,如果我们不做些什么,难道要让陛下一直承受这些吗?”

“那就做吧。”

金声双眼微眯道:“陕西的情况,终究要比山西好一些,毕竟五军营和神枢营,屯驻在西北边陲,震慑着青海方向,真要是出现任何动静,或许大规模抽调精锐镇压不可取,但是小规模抽调精锐震慑,还是可行的!”

第693章 飞了!

维新变法的本质,就是以‘压茬递进’的形式,交替试行一项项新政,不断地转移矛盾点,不断地扩大维新派规模,并选择在合适的时期,以军事层面取得重大成果,继而震慑大明治下不满的反对派。

这种形式在崇祯皇帝的眼里看来,无疑是在走一段较长的独木桥,如果能平稳的走过维新变法初期阶段,那等待大明的就是一条康庄大道,如果说不能走过去,就会掉进万丈深渊!

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位置,去做合适的事情。

看似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实则却是最难的。

毕竟人与人是不同的,有时思想上的碰撞,就会导致很多事情的发生。

好在崇祯皇帝拥有先知先觉的优势,这才使得他谋画的种种,能够维系在一个相对平稳的区间内。

以整个天下为棋,在大明的北方诸省,形成不同的谋改方向和势头,这已经是崇祯皇帝的极限了。

“轰轰轰……”

“轰轰轰……”

振聋发聩的炮击声,回荡在海州卫的前沿战场,扬起的飞尘飘散着,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气味。

“这狗日的黄台吉,真是他娘的疯了!”

李自成置身于坑道防线中,耳畔嗡嗡作响,伸手挥动着飞尘,怒骂道:“建虏八旗究竟携带多少炮弹啊,连着轰咱们数日,这狗娘养的汉军八旗,就是一帮败类,走狗!”

前军权将军裴雄虎,眉头微皱,扯着嗓子大喊道:“大帅,接下来咱们怎么办?建虏八旗的精锐主力,明显是被黄台吉聚集于海州卫一线,我军与定辽右卫方面,已经他娘的失去联系了。

倘若再继续这样下去,先前在此坚守数月之久,只怕也难逃被建虏攻破防线的危险啊,一旦海州卫防线被攻破,那我军……”

“建虏想要攻破海州卫防线,也要看看他们是否有好牙口。”

李自成瞪眼喝道:“现在就别管定辽右卫了,只要刘兴祚不被猪油蒙了心,就不会领着东江军撤出该地的。

咱辽东义军倘若被建虏八旗击溃,那辽地的局势就将逆转,到时明军就将直面建虏八旗的兵锋。

去,派人去通知金州水师的人。

崇祯不是说了,在前线战局最恶劣时,能帮着辽东义军逆转战局吗?现在就是最需要逆转战局的时候!”

“喏!”

裴雄虎当即抱拳喝道。

在大明出现一些影响和风波时,相隔京城千里之遥的辽地,几乎每天都在死人,不管是海州卫,亦或是定辽右卫,再或者宽甸诸堡,甚至是辽河套一带,都交替爆发着激烈的区域战争。

黄台吉纠集麾下精锐之师,想要拔除掉辽东义军这颗钉子,继而缓解他们八旗劲旅,在辽地不利的局面。

不过李自成岂会轻易言败,甚至孙承宗、刘兴祚他们,也绝不允许黄台吉所领八旗劲旅,灭掉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这也使得三方势力,在过去数月间,于辽地各处出现很多战事,导致辽地的战局愈发激烈。

在此等激烈的战局态势下,空心方阵,坑道作战,海路协同作战等一系列战术,在这片广阔的战场上,于各处区域战场上演着。

明军在用。

义军在用。

崇祯皇帝将自己知晓的那些,都毫无保留的拿了出来,叫参战的辽东义军,参战的明军各部,在惨烈的战场上自行摸索。

崇祯皇帝清楚自己在军事层面,充其量就是以纸上谈兵的角色,不过这些先进的作战方式,叫刘兴祚、黄得功、何可纲、李自成这帮精通军事的群体,在战场上检验这些作战方式,一定能摸索出相应的经验。

辽地这处练兵地,在崇祯皇帝明确的泛辽东战略加持下,算是被发挥到最大效应,这也使得三方势力,在辽地战场上的攻防态势,始终是处在犬牙交错的格局下。

打仗嘛,就是一个在死人堆里,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不管是哪一时期下,骁勇善战的军队,都是一次次的着血杀出来的。

“轰轰轰……”

振聋发聩的炮击声,依旧回荡在这片区域。

在一众八旗将校的簇拥下,黄台吉骑马而定,聚在一处小高坡,看着前方炮击不断的前沿战场。

“这个李自成所领的辽东叛军,与参战的大明军队,很多打法都是相同的。”

黄台吉眸中掠过冷芒,咬牙道:“可恶的崇祯,不敢叫麾下明军精锐,和我八旗劲旅正面交战,却拿辽东叛军当炮灰,以此消耗我八旗劲旅。

错非辽河套、定辽右卫等地,先后出现大批明军精锐,袭扰我军,驰援辽东叛军,这辽南诸卫早就被我八旗夺回来!”

从调遣八旗精锐出战,对李自成所据辽南诸卫展开攻势,黄台吉就没有想到,与辽东叛军的一战,竟然能相持这般久。

一个坑道战,一个空心方阵,一个袭扰牵制,一个海上破袭,每每到关键时刻,不管是辽东义军,亦或是参战明军,总是拉扯着出战的建虏八旗,使得辽地区域下的各处战场,就这般一直的相持着。

明军、义军、建虏三方势力,在过去交战的态势下,以义军伤亡最大,建虏伤亡次之,明军伤亡最小,不过建虏的战争潜力,也在不断相持的过程中,被缓慢的削弱着,这就是崇祯皇帝想要的目的。

既然没有绝对的把握,在正面战场打赢建虏八旗,那就不断的消耗他们,只要能保持这一态势,那最终获胜的必然是大明!

“那是什么!!”

一道惊疑的声音响起,叫黄台吉循声看去。

空中。

十余个巨大的球,缓缓上升。

在这方圆数里的战场上,不管是参战的辽东义军,亦或是参战的建虏八旗,此刻都惊悚的见到这一幕。

“直娘贼的,这就是崇祯的杀手锏?!”站在坑道里的李自成,瞪大眼睛,看向缓缓朝建虏八旗方向飞行的球,难以置信道:“那球下面,站着的是人?!!”

第694章 兵败如山倒

李广义的腿不受控制,颤抖的很利害,整个人像置身冰窖之中,俯瞰着满是沟壑的战场,内心紧张极了。

“我要活着,要活着。”

李广义颤抖的右手,拿着吹燃的火捻,开始自言自语起来。

“轰……”

一团凌空而爆的光团,骤然在半空中炸响,叫所处的海州卫前沿战场,很多看到此幕的群体,无不是感到震惊。

“该死!”

曹化淳眉头紧锁,举着所持的千里镜,见到此幕,忍不住骂道:“真是一群不中用的废物,一帮明正典刑的死囚,能为我大明国战效死,家眷能享受无尽富贵,倘若有在战场活下来的,还额外赐田千亩,你们怕什么!!”

崇祯皇帝提出研制的热气球,尽管说前期砸了不少银子,对耐热材料、燃烧材料、气密阀门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不过‘空战’这一概念,在大明尚属首次。

一个最现实的例子,乘坐热气球的人,不一定能活着下来,毕竟有些技术是相对不成熟的。

鉴于这样特殊的情况,崇祯皇帝选择乘坐热气球的对象,就是那些身负命案,被明确定为死刑的囚犯。

任何形式的科技攀升,都必然是以生命为代价,而一点点摸索出来的,这是无法更改的现实。

“厂公,建虏开始抛射箭雨了。”一名内廷宦官情绪有些激动,抓着手里的千里镜,对曹化淳说道:“咱们升起的那批热气球,有一半都偏离方向了,没有朝着建虏炮阵飞去,这可咋办啊。”

“咱家哪儿知道咋办。”

曹化淳皱眉喝道:“先等等看,要是这一批热气球,不能炸掉建虏的炮阵,就把下一批也升起来。”

“可是……”

“轰轰轰!!!”

首节上一节364/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