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签到九五至尊,我的身份竟被李二曝光 第26节

他李世民若是狠起来,真可以血流成河,伏尸遍野!

房玄龄不敢多说,诺诺点头道:“好!微臣这就去通知大理寺。”

……

当天晚上,全万机正就带着将作监的工匠,将铸造好的模具送来了。

听到全万机自我介绍是老黄的伙计,

李现也不疑有他,毕竟他现在要紧的是煤藕的生意,马上要准备起来了,

不但是磨具要准备起来,还有场地,

流民招募之后,要有个地方给他们安顿。

李现看着那精心打磨、抛光之后闪闪发亮、还錾着云纹的铸铁模具,不禁惊叹道:

“老黄这伙计制造的手艺高超啊,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强忍住马上墩个煤球试试的冲动,他随手推拉几下,见其十分灵活,应该不会有任何问题,便含笑吩咐一声道:“辛苦了。”

“小官人谬赞了。”工匠忙摆手连连。

“的确是手艺好”李现却一摆手道:“还要劳烦你尽量多造一些,这次千万不要那么讲究了,能凑合用就行。”

全万机可是知道李现底细的人,听到这话,把胸脯拍得山响道:“公子放心,小人明天给送一百个过来!”

“一天就能造这么多?”李现欣喜问道。

“纯造是很简单的,模子已经开好了,回去把铁水浇进去就成。”工匠忙实话实说道:“功夫主要费在打磨、抛光上了,还有錾的这个云纹,这可是将作……”

全万机一伸手拦住他,

说道,

“不要云纹了,快点安排人打造去吧!”

打发走了工匠,李现和全万机正到外头现场打了几个煤藕试一下,没有任何问题。

他便对全万机正道:“劳烦全大叔,联系各家铁匠铺,加急定制个三到五千件出来。”

“没问题,公子放心,最多三天!”全万机正也拍了胸脯。心说小子几年没见长进不少,难怪陛下和皇后最近老是提起他……这小嘴实在太甜了。

叫‘大叔’,嗯,咱家真爱听。

出门时,他又主动对李现笑道:“这两天我到处转了转,帮公子物色到块当煤场的好地方,赶明儿公子去瞧瞧,看看中意不?”

“大叔的眼光还能有差?绝对信得过。”李现笑着点点头。

等送走了乐滋滋的老万,李现写了份简单的招工启事,然后打算去粥厂时,张贴起来。

在家里能做的准备,差不多也就这些了……

长安城外偌大的广场就变成了个大粥厂。

经过最初几日的完善调整,李现和长孙皇后派来的管事们,将粥厂分为男女为两处,老弱病残另设一处,每处都用木栅围起来。

粥厂中,一共六口大锅,五更天就升火煮粥。等到天亮时,便敲梆子开栅门,放一批流民入场吃粥。

虽然每日进出粥厂的流民超过几千人,场面却井然有序,几乎没有争抢推搡。令整日提心吊胆,唯恐担心发生骚乱的官员啧啧称奇。

其奥秘在于,李现让人用竹木片,做了几千个叶子牌大小的木牌牌,然后用毛笔点上数量不同的点,分发前来吃粥的流民。

隔天,粥厂便改为半个时辰开一次门,按照木牌牌上的点数放人了。

卯时一过,手持一点的人入场吃粥;辰时中,手持两点的人入场吃粥;午时初,三点的入场;午时中,四点的入场吃粥,以此类推,直到天黑熄火。

这样,每次入场不超过一千人,且被分散在三个粥厂中,自然就好管理多了。

而且在最初几天的不摸头绪后,流民们便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哪个时段过来吃粥。所以提前个顿饭功夫到就成,不用排大半天队了……这天寒地冻的,流民们又衣袍褴褛,让他们像以前那样,在大雨里站个大半天,不知要冻死多少人。

李现还让人,在粥厂内搭盖大芦篷,为吃粥的流民防雨挡风;并为妇女建立厕棚;对有病的人给予药物。流民们心里不急躁,又被当成人对待,自然也不会给粥厂添乱,反而会主动呵斥的要捣乱的人。

~~

是以开粥厂来,每日都有几千人进出粥厂,却没有一个人死在厂内。

这在官员看来,简直是赈灾的奇迹。纷纷夸赞李现能干,将来入朝为官,必是一员大大的能吏!

李现觉得自己虽然出了几个点子,

可是那些管事的、煮粥的、分粥的、维持秩序的……都是长孙皇后庄子里的农闲奴仆,他们世世代代都依附于皇家生存,自然担心坏了自家主人的名声,所以都尽心竭力,不敢稍有差池。

而原本不通俗务的李现,要是从头开始就指着他,灾民们非得乱了套不可。

可架不住人家李现命好啊。

长孙皇后也好、李世民也罢,都乐得看到,别人将操持有方的功劳,算在李现身上。

而且长孙皇后还特意吩咐过一众管事的,必须要对李现保持绝对尊敬,谁敢惹他,就统统发配到太原守墓去。

第25章:公子放心不耽误

这一天,天刚亮,最早入场的那批流民,便携家带口的来城外排队,等着那口续命的粥。

这会儿辰时未到,粥厂里头还在煮粥,栅门自然紧闭。

无聊等待时,流民们被栅栏上,贴得到处都是的告示吸引住了。

“这写的啥啊?”睁眼瞎们好奇问道。

“招工告示现有小王庄堆煤场拟招壮丁两千,日结工钱二十文,并供给早午饭两顿、有荤有素,大馍馍管饱。有意者咨询粥厂诸管事。”

便有那识字的大声念出这,直白易懂的招工启事。

“哇,听着不错啊!”

“一天二十文,谁给算算,一个月是多少钱啊?”

“娘,我想吃肉……”

流民们便议论纷纷开了。

流民又叫失业农民。

就像后世的失业者那样,他们当然渴望能靠自己的劳动,赚钱来养活全家了。

毕竟不到迫不得已,谁愿意整天像个乞丐似的,来这里排队等候施舍?而且只是饿不死、绝对吃不饱的那种……

但是长安的工作机会实在太少了。

做佃农,做工,那可是要保人的,

没有根基的失地农夫,不可能有人给作保。

还有一条出路就是卖身为奴,可是,谁人又愿意轻易的走这条路呢。

可想而知,当如此好的工作机会出现在流民们眼前时,他们是何等的兴奋?

况且,每月的工钱有足足半贯,还管两顿饭呢!

打工经验丰富的流民们,自动将告示上的工钱抹掉了零头,并无视什么顿顿有荤菜,大馍馍管够之类的鬼话。

这年头,人心都坏掉了。

东家们招工时,一个个吹得天花乱坠,可最后工钱能打个八折、能让人吃上饱饭的,便都是菩萨心肠大善人了……

于是等粥厂开门后,流民们先排队打好粥,然后一边端着粥碗哧溜喝粥,一边七嘴八舌询问起那些管事的。

“张管事,你老管招工?”

“嗯,这买卖跟我们府上有些关系,东家是我们掌柜的,不然谁能劳动咱们帮忙?”

一听说跟粥场的老板有关系,流民们登时疑虑尽去。现在李世民化名的老黄,此刻在他们心中,那可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啊。

大伙儿的命都是他给的,这样的大善人,还能坑咱们不成?

于是他们纷纷踊跃道:“俺去!给殿下干活,不给钱,光管饭都行!”

“我去,我也去!”

“不急不急,等你们吃完饭,自然有人带你们过去的。”管事的不由笑道:“算你们命好,这两千个名额说多不多,只怕下一波来吃粥的,就是有人想去也捞不着了。”

差不多同一时间,李现在全万机正的带领下,来到位于小王庄东岸的一处堆场。

堆场外有简陋的土坯围墙,进去大门一看,里头一堆一堆,满满都是煤炭。

“这地方什么来路?”李现站在门口,打量着那东西长两百丈、南北宽一百丈的长方形堆场。

“这儿原先是掌柜的一处货栈。小王庄这里是南北货物云集之处,前人便建了这么个露天的堆场,供原来的药铺暂存采买、发运的货物。”

“不过药材铺已经另有堆场,搬回来也太麻烦,掌柜的就租给别人用了,一年也能赚个几千两的租金呢。”

“那肯定。”李现深以为然点点头,小王庄是长安进出的必经之路。虽然因为大雨的缘故,街上没那么多人,可看那沿着渭河边上,鳞次栉比的店面,绵延数里的大栈桥,就可以想见,平日里这儿会有多繁华了。

他心里却忍不住暗暗吐槽,老黄果然不会精打细算,

要是自己拥有这么个十八万平的大堆场,保准像全都盖起库房来。

那样就是光收仓库费,也比现在高好几倍。

不过全万机正选的地方确实完美。

距离长安太近的话,那么多流民聚集,官府又要紧张了;远了又偏僻,百般不便。放在小王庄便完美的解决了这俩问题。

而且渭河与护城河相连,制好的煤藕走水路就可直接抵达长安各处城门,所以运输也十分便利。

“全大叔的眼光没得说,就定这儿吧!”收起心中的惋惜,李现当场拍板。

“好嘞。都是自家的地方,今天这里就归公子了。”全万机正说着,又邀功道:

“当初公子一说,咱家就想到这个地方了。让人一问,这里还存着三千多万斤煤,公子这不是要做煤藕吗,咱家就让他们直接留下了。”

“不错,不过也要算清楚钱款。”却听李现淡淡笑道:“长安城里散煤是每百斤一百文,就按这个价收吧。”

顿一顿,他又大有深意的对全万机正笑道:“全大叔帮人帮到底,以后收煤的事情就全拜托大叔了,都按这个价。”

三千万斤听着很多,换算成后来的重量单位,也就是一万五千吨煤而已。都不够两万户人家烧一冬的……

“哦?”全万机正登时心尖一颤,他以为李现这种黄天贵胄,根本就不懂人情世故的,自己这次就当成一次投资了。

却没想到李现居然这么大方……

比那位东宫的,要更会笼络人心,这是一位不甘寂寞的主啊,东宫那位可能有点悬了。

李世民既然要入股煤藕生意,全万机正身为一名称职的太监总管,自然要做足功课,以备顾问了。

经过这几日的恶补,他知道州里散煤批发价,是每百斤几十文,运到长安卖时,能涨到一百文。

小王庄虽然距离长安只有不到十里,但因为就在渭河上,从州直接就能顺流而下,因此每百斤散煤最多不过九十文。

李现却给他开了一百文,那十文钱的差价,自然就是给全万机正的好处费了。

别看十文钱不多,可三千万斤就是三十万个十文钱,就是整整三千贯啊!

毕竟现在是国朝初期,李世民实在太精明,全万机正一年累死累活,也就是捞个一万来贯钱,这一下子就超过他一季的收入了……

就算李现以后不再购煤,这笔钱对全万机正来说,都是一笔横财了。

“公子,这太多了吧……”他毕竟是老成持重之人,有些担心起李现,是不是李承乾那样的二杆子了。

“无妨,往后仰赖大叔的地方还多呢。”李现却满不在意的笑笑,然后正色道:

首节上一节26/1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