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有脑疾,你还让我当皇帝 第19节

真假不重要,重要的就是突出一个有仇当场就报!

御史刘闯:(益)

侍郎王浩:()

应天府尹:(|||)

“黄口小儿瞎说什么?吾等学富五车,正人君子。岂能做此等败坏道德之事?朝堂之上,休得污蔑我们,否则吾等与你不死不休!”

朱叉着腰狂骂。“你们有脸说我污蔑?谁他么先说我强抢民女的?还他么5天42起,小爷就是有那个心,小爷的肾也受不了啊!”

众臣气的脸红脖子粗。“吾等皆是朝堂重臣,风闻奏事是吾等的权利!”

朱脖子一梗,理直气壮。“小爷身患脑疾,胡说八道是小爷的行事准则!”

朱元璋:()

老五说的好有道理,咱也挑不出什么错!

众臣:()

“竖子,你竟然敢在朝堂上胡闹,简直有辱斯文!吾等羞于和你这等人为伍!”

朱双目一红,脑疾说来就来。

“你敢骂我,大家都听到是他先骂我的嗷!”

板砖一亮,抡起板砖就朝众臣冲去。

“王八蛋,你别跑,小爷要和你单挑!你他么敢当我面儿骂我,给你脸了!咱俩今天必须得死一个!”

王景宏:()

又来了,五皇子疯脑疾又来了!

“都他么死人吗?五皇子脑疾犯了,还不赶紧拦着点?”

“别拽五皇子,大臣人多,拽大臣。要是伤了五皇子一根头发,本总管扒了你们的皮。”

“哎呦,我的五皇子呦,小心着点儿。别让别人的厚脸皮伤了咱尊贵的手!”

大殿上,朱手持板砖,一个人追着十几个人砸。

在侍卫的“阻拦”下,一板砖一个,一板砖一个,砸的众臣哭爹喊娘。

看着眼前这一幕,李善长目瞪口呆。

“陛下,五皇子这么胡闹,您就这么看着?”

朱元璋呵呵直乐。“咱也没办法,谁让你们先惹他的?

不是咱说你们,你们不同意封王就不同意封王吧。没事儿弹劾他,惹他干啥?

这小子脑疾犯了连咱都敢砸,咱想拦都拦不住!”

李善长难以置信。“陛下,官场水深似海。这些都是正儿八经的官场手段!”

朱元璋虎目一瞪。“咋滴?你们乐意就陛下圣明。你们不乐意,就给咱上手段?

要不,咱把这皇位让给你们,这位子你们来做?”

李善长哑然无声,

说到底,这事儿是他们不地道。

反对封王,任何手段都可以,偏偏他们选择了无中生有,凭空污蔑。

这要放在一个德行兼备的谦谦君子身上,他说不清楚只能认栽。

可要是放在一个脑子不正常的脑疾身上。他嘴说不清楚,还能用拳头。

李善长无可奈何。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眼睁睁的看着朱把他的心腹全揍翻在地之后。

整整衣袖亲自站了出来。

“陛下,臣认为,分封藩王绝不可为。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造反。历朝历代,分封藩王都给朝堂埋下无尽的祸患。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朱元璋正想着怎么糊弄李善长呢。

朱拎着板砖在旁边嘀咕了一句。“是,丞相好,秦有赵高,唐有李林甫,宋有秦桧,贾似道,这些都是“流芳百世”的名相。”

李善长瞪眼。“你什么意思?你的意思是老夫是包藏祸心的奸相?”

朱双手一摊,“没有啊。您不是举例子吗?你举诸王叛乱的例子。我举丞相祸国的例子。咱俩各举各的,互相举着玩儿!”

李善长气急败坏。“竖子,你可知道,任何朝代皇室都不会用奸佞类比丞相。皇室需安抚朝臣之心。大明要和士大夫共治天下!”

朱满脸无辜。“我有脑疾,你跟我讲为君之道?李先生,您不会年纪大了,糊涂了吧?”

李善长:Σ(||3)噗哇~吐血。

你说的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

“竖子,尔等敢以奸相类吾。吾与尔等不共戴天!”

朱双目一红,“你骂我?你身为长辈你也骂我?”

板砖立马亮出,浑身散发着惊人的煞气,慢慢朝李善长走去。

朱元璋:(#Д)??

李善长:()

众臣:d(д)

这小子,不会真有胆子揍丞相吧?

朱元璋亲自下来阻拦,拎小鸡仔似的将朱拎在手里。

“李先生勿怕,这小子胡闹惯了,朕这就交于皇后管教!”

李善长感动的涕泪横流。

还是陛下好,知道给老臣留点脸面!

感恩戴德到一半儿,忽然觉得有些不对。

揍丞相这么大的罪过,只交于皇后不痛不痒的管教?

第23章 给你大哥开开窍

“兔崽子,你给劳资下来。”

“不下,有本事你上来!”

“嘿,你个小兔崽子。坏了劳资的事儿,还在这儿给劳资做怪?你下来,劳资要砍死你!”

“咋了?我又咋了?我立功的时候就是朱家麒麟儿,恨不得将我请进祠堂,当老祖宗供起来。功刚立过,我就是小兔崽子,要拿刀砍死我?爹,你变脸变的未免也太快了吧?”

朱元璋:(|||)

“谁他么把你请进祠堂,把你当祖宗?小王八蛋,你死定了,你绝对死定了!”

“嘿,你不会爬树,你打不着我。略略略略略……”

马皇后寝宫,一棵两人合抱的大树。

朱元璋提着刀在树下跳着脚大骂。

朱晃动着脚丫在树上做鬼脸。

太子依旧抱着朱元璋大腿求情。

王景宏大声呵斥下人离开,极力将这丢人的一幕按死在这深宫大院!

那叫一个鸡飞狗跳,好不热闹。

过了许久。

马皇后端着饭菜走了出来,凤目一瞪,气场全开。

“饭做好了,都给老娘滚过来吃饭!”

“哦,知道了。”朱元璋,朱标,朱齐齐答应一声。纷纷走到桌边规规矩矩坐好。

众人端起碗刚准备开动。

马皇后趁朱不备伸手揪住朱的耳朵,直接旋转180度。

“你小子长能耐了啊!在宫里胡闹满足不了你了?还跑到朝堂上胡闹?”

“打御史,打大臣,还敢打丞相?”

“给老娘把碗放下,今儿没你饭吃!”

朱疼的龇牙咧嘴。“娘,你就问爹一句。我打大臣的时候他爽不?”

朱元璋,马皇后,朱标全都愣住了,纷纷放下碗筷看向朱。

朱撇撇嘴,继续解释。“娘,今儿我上朝算是看明白了,那群大臣没几个好东西。”

“明面上对我爹毕恭毕敬。暗地里唯李善长马首是瞻。

我爹询问他们意见,他们连放个屁都得看李善长脸色。

我要是不给他们一点教训,他们都不知道他们吃的是谁家的饭!”

马皇后揪朱耳朵的力道松了松,低头沉默不语。

她虽身处后宫。可朝堂上的事儿也略知一二。

想当年,大明初立,朝堂各部官员急缺。整个中原大地,竟然找不到几个当官的人才。

要知道,北元统治中原大地近百年。实行的一直都是等级划分制度。

第一等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第三等汉人,第四等南人。

我神州子民,在元朝只是低贱的下等人。只能从事低贱的行业。

元朝近百年的统治,近乎摧毁了汉人民间的文化传承。汉人百姓几乎没有读书的机会。

等大明初立,准备科举选举人才的时候,竟发现会背论语的都没几个。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能采取荐举制度,让信任的大臣推荐合适的人选当官。

李善长身为百官之首,从此开始落子。

大肆拉拢淮西勋贵,推荐家乡心腹。

无数官员要么被他拉拢在手,要么被他找心腹换下。

久而久之,朝堂上近乎七成的官员都被他收拢在手。

一个庞大的利益团体出现在朝堂之上。

“唉,连老五都能看出来淮西集团逐渐失控。父皇你怎么还能选胡惟庸当右丞相呢?”太子朱标满脸不解。

“胡惟庸咋了?胡惟庸就算有千般的不是,可他有眼力见儿!”

“他知道,他坐上右丞相的位置,就得为咱办事儿。只要朕给的甜头足,哪怕让他朝李善长龇牙,他也敢!”

首节上一节19/12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