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第87节

  “如果咱们这里有人想要,他们倒是很愿意卖,他们家王爷也说了,直接卖了就行。公子您如果想要,倒是可去趟襄阳府,找我牙行的至交就行,她帮您办好一切手续。”

  许牙婆说道。

  “大娘,不知多少钱一亩?”

  秦邵最关心这个问题,不知道自己能买得起多少亩。

  “秦公子,咱们是自己人,老身跟你说了,那就是个破山洼,寸草不生破烂地,纵然便宜,买来就是荒着,您可要想清楚,这银子扔进去可能就是打水漂的。”

  许牙婆很是不了解这童生老爷那么聪明,干嘛买那没人要的破地,莫不是读书读傻了不成?

  “大娘,我买来自是有用,就是不知能不能买得起!”

  秦邵最关心的还是价格问题。

  “那个破山洼价格其实也不低,按说这破地方给人人都不要,幸好就是因不能种庄稼不用交税,不然真送人人也不要,现在有人问了,他们家倒是拿乔,要280两,价格真不便宜!你说买来何用?”

  许牙婆絮絮叨叨。

  秦邵是听出来了,估计这块地太没利,许牙婆那里没得到中介费,她之所以愿意来跑,还是想着落个好,以后好做自己其他生意。

  “280两多少亩?”

  秦邵有些不明白,怎么说280两?他问一亩多少钱,好知道自己买多少亩。

  “人家不按亩卖,要买全部买了,山洼盆地几百亩,加上周围破岗头、高高低低、荆棘丛生,尽约有八百亩,总共要价280两!可不算便宜!秦公子,咱们是自己人,老婆子劝你一句,你可要三思!”

  所有地加起来才280两银子!

  秦邵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

  “是……确实……确实不便宜!”

  半晌他才挤出应和的话。

第102章 谁的青春不张扬

  “是吧,不便宜,你要是真想要,到时候再给他们讲讲价钱,应该还能讲下来一些。你说你这样去镶阳,这一路的路途费花销也是银子,他们总要少些。”

  许牙婆继续附和道,一听就是砍价能手。

  还能有降价的余地,那挺好!挺好!

  “大娘,是不是我们想买了,随时可以去那边置办手续?”

  秦邵问道。

  “那是自然,我这里有那同行至交的拜帖,你什么时候想去那边,就可以找她,老身已经为你带来了!只是这地确实……你自己想好再买也不迟!”

  许牙婆那出拜帖,那神情还是觉得秦邵买那些没有用的荒地不可思议。

  秦邵接过拜帖,连连感谢许牙婆。

  韩瑾蓉则去取两只腌鸡包好送给许牙婆,算是回礼。

  鸡倒是不贵,只是这年头的盐不算便宜,普通人家很少舍得做腌鸡,这东西自然变得珍贵。

  许牙婆看他们大方,很是高兴,拿着鸡子欢欢喜喜回去了。

  秦邵看那拜帖,上面不仅有名字,还有具体联系地址,以及中间介绍人云云,很是详细。

  “爷,真要买那块地吗?”

  韩瑾蓉已经听到许牙婆说的情况。

  “嗯,家里银子可够?”

  “自然是够,咱们先前买完房子,各种置办之后还有三百余两,府试案首县学奖励20两,兴王府给的200两赏银,买红薯收成的35两,都存着呢!”

  “兴王府给的那些人参虫草我前两日去了药房打听,能卖70两,爷如果需要更多钱,咱们也可卖了应急。”

  韩瑾蓉说道。

  “那家里这些多日常开销花的是哪里的银子?”

  秦邵有些不明白地问道。

  他知道的收入似乎都存起来了。

  “爷您可能忘记了,您护城奖励的30两银子现在顾住家里的开销,还有小三子交给家里的以及王大哥给家里的,都还充裕着呢!”

  韩瑾蓉笑道。

  秦邵想想也是,在这大明,除了买房置地花销大些外,其他日常开销也花不了多少。

  菜和粮食自己种的都有也吃不完,粮囤里还有不少稻子、玉米和大豆没买,如果卖完也有几十两。

  只是这样下去,他们也仅仅是小康之家而已,想要日子过得逍遥,买更多的地,还得想想赚钱的门路。

  那块盐地过了年买了之后该如何安置,他得想想办法才行。

  年过得很快,除夕,秦邵他们和祝老头一起吃了年夜饭。

  大年初一,秦邵跟祝老头磕了头,祝老头是他的老师,也是到这里最关心他的长辈,给他磕头,秦邵觉得很应该。

  祝老头还给他发了压岁银。

  秦邵也给韩瑾蓉、王寅、小三子他们发了压岁钱。

  纵然王寅似乎还比秦邵大一岁,但这个家他算是家主,他们都对自己行了简单拜礼,发钱也是应该的。

  观路听说小三子发了压岁钱,也急忙给秦邵拜礼,秦邵将早准备的压岁钱给了他。

  这个年基本过了初六就算结束了。

  因为年后要考院试,初六一过,祝老头就开始监督秦邵学习了。

  每天上午秦邵要默背经仪,作一篇文,还要赋诗一首。

  前两项不是问题,作诗他现在上道了一些,但还是有些小难。

  这日刚上完课,就看到韩瑾蓉在进了祝老头的院子朝书房这边张望。

  他急忙收拾完东西走了出去。

  “有什么事吗?”

  如果不是急事,韩瑾蓉一般不会来书房这边打扰自己,她一直把他读书看得很重。

  “爷,明天要去走百病,我要上街买香,人多需排队,我们得提早去,王大哥去田地那边了,小三子要陪我上街,家里没人,我来跟你说声,饭都温在锅里了。”

  韩瑾蓉温声说道。

  “走百病?”

  走百病是什么鬼?他怎么不知道,秦邵有些不明白。

  前世的春节一般只有七天假期,一般上班族初八就开始上班了。

  相比较那个时代,除了秦邵这种为了科考需要苦读的读书人提前自己开功,明代的官员和老百姓春节的假期那是相当长的。

  大明正德年间的春节假期和上元节(元宵节)假期都是合并的。

  从腊月二十四一直到正月二十都是假期,真是爽歪歪。

  并且前世冷清的元宵节,在这里算是最热闹的节日,甚至比除夕都隆重。

  因为在这一日有灯会等各种活动,这活动还是从朱元璋那延续下来的,一年比一年热闹。

  先前因为贼寇乱,前两年的元宵节活动取消了!

  如今慢慢恢复太平,州衙和县衙这边联合举办灯会,甚是热闹,秦邵也听说了,不过他对这种热闹的事情不多大感兴趣,所以也就没细细了解。

  小三子和韩瑾蓉很兴奋,前些日子已经筹划好要看上元节灯会了。

  只是秦邵未曾听说有什么走百病的活动。

  前世他生活的区域也没听说过这种风俗。

  听韩瑾蓉解释,他才明白这走百病的活动在这安陆州和南方区域那是相当的盛行,最受女性青睐。

  在这一天,平常不出闺阁的女子也会出门参加走病活动,几乎全城女子出动。

  夜幕降临,星夜下,手持燃香,过桥、拜庙,据说可以消除百病,因此也叫走百病。

  秦邵大致了解了情况,嘱咐韩瑾蓉他们只管去买东西,注意安全就行。

  回了书房跟祝老头闲聊,祝老头也说他明天晚上也要参加走病活动。

  “不是女子参加的活动吗?你去作甚?”

  秦邵笑道。

  “你个呆头鹅!既然女子参加的活动,自然少不了男子!全城美娇娥出城,岂不吸引青年男子?”

  “你已经19岁,连这点都不懂,怎么找到心仪……算了,你已经有未过门妻子,我说你这个呆头鹅还没你那未过门的妻子脑瓜灵,我敢打包票,她定然会去吉利桥上祈求你们早日顺利成婚,还有那个钉门也要摸……算了,你们还没成婚,那个自然要等以后……”

  祝老头絮絮叨叨。

  他也清楚秦邵和韩瑾蓉的情况,当然那些情况都是秦邵说的。

  跟先前逃难路上说的一样,韩瑾蓉是自己的未婚妻,只是贼乱的时候与老家人走散,家里亲人去世。

  不过上京还有双亲,等安定了会送韩瑾蓉去上京,到时家里长辈做主,两人便可成亲。

  按说未婚男女,即使定亲也不可像他们这样生活在一起,但特殊情况下,很多人也能理解,毕竟刚经过贼乱,特殊的环境中自然没那么多讲究。

  秦邵能在危难中护送定亲对象一路逃出来,如果要说出去,还是一桩很仁义的佳话。

  听祝老头言语,秦邵不觉失笑。

  这老小子算是江南四才子,还跟唐伯虎交好,那人放荡不羁。

  这祝老头估计当年没少跟着唐伯虎他们在秦淮河畔做哪些风流之事。

  “夫子,你跟你那至交唐寅年轻之时,上元节(亦叫元宵节)定然没少去偷窥那美娇娥!”

  秦邵戏谑祝老头。

  “那是自然,想当年我们在吴中之时……”

  祝老头难得嘴角带笑回忆自己年轻岁月,他平淡无奇的脸上散发出异样的光彩。

  谁的青春不张扬!

第103章 上元节街乱

  读书人和美娇娥之事,只是风流,并无下流!

  “自明,上元节场面热闹,有诸多事物可观察,很易激发作诗灵感,你到时去看之时莫忘观察,是作诗的好素材,到时回来莫忘作诗一首!”

  秦邵正戏谑听祝老头回忆他们年少轻狂之事,说那烟花才女如何风流雅致,不妨他突然转换了话题。

  这又要作诗了!

  他还想着好不容易放假休息一两天,这元宵节灯会要持续三天呢!

  “夫子,写些什么,我没有头绪,你以前有没有写过同类的诗词,我好做些参考。”

  秦邵作诗确实没什么天分,祝老头现在基本放弃让他独创了,让他慢慢参考着前人诗词作诗。

首节上一节87/4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