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第426节

  有能工巧匠,有打铁的,有力大如牛的,有排兵布阵的,还有百步穿杨的……

  刚开始礼部负责组织考试确定考试录取条件的时候,很多人惊诧得说不出话来。

  要知道大明虽然武举考试也就寥寥数次,但是参加考试的人基本都是卫所或者地方的军官家庭的子弟,很少有工匠以及民间的下里巴人也能参加。

  刚开始很多人还有犹豫,但听说只要入选本地区进京考试朝廷承担路费和食宿之后,很快就有很多人响应。

  对于地方来说,能出个本地人才,地方官府那也是相当积极!

  以前的武举基本都是军中挑选,竞争激烈外,还有很大的猫腻,所以,军中改革,阻力也是很大的。

  这次不限定出身,各凭能力,自然是相比较顺利不少。

  且那个被录取的人多,朝廷还命令嘉奖,所以说先前的五局考试也算是成功的。

  只是虽然录取了不少确实精英人才,只是里面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不识字更不曾读书的。

  所以,第一届武举人才进京后除了根本各自的才能能力分班联系不同的项目外,还安排了文化课,文化课学习的科目只有三门,一门是识字,另一门就是算术,还有就是相关专业知识。

  比如擅于制造器械的,有关于器械方面的书籍内容讲授学习还有实验研究;

  能排兵布阵的,有兵法打仗方面的知识学习,当然离不开实操!

  如今学习期满,这些人都要分配下去进入真正的工作当中。

  对于这些新毕业的学生来说,这几日可谓正处于激动兴奋当中。

  学业已满,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望。

  吏部分配好工作后,礼部还专门准备了团圆宴让大家一起聚餐。

  因为路途的原因,很多人在这实习的两年时间根本没有归家过。

  这次不仅能归家过年,且大多数人分配的工作都是在自己家乡临近的省府地区,就近安排,因地制宜。

  自古官员的安排基本都是分到异地工作,这叫作回避制度。

  原因就是担心官员在自己故乡有背景有人脉加上影响力,一旦做大,很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对朝廷集权造成影响。

  这种回避制度,其实从汉代已经开始了,到宋代的时候更是完善。

  最首先的就是地区回避,官员不能在原籍做官,有产业的地方更是不能,宋代的时候甚至官员任职的范围要在千里之外。

  另外,亲属回避、就是同一区域官署内的官员不能有直系亲属。

  秦邵如今主持大明朝堂也几年的时间,当然了解这种情况。

  只是如果非要选择千里之外,这种情况,秦邵觉得有些太矫枉过正。

  首先,作为官员,特别是新培养出来的官员,他对自己家乡极其附近的地区情况更为了解,工作起来也更为省心顺手。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去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做领导,特别是没有经验的时候,很容易瞎胡蛮干不明情况,不了解实际。

  就好比早些年,让一些南方的兵士到北方打仗,根本不适应环境,还造成了大量的伤亡,根本就是因噎废食的做法。

  他现在考虑的就是先让这些人在相比较熟悉的区域历练,等有一定实操经验了,再派到其他地方,不同地方交流,更能进步不少。

  就好比先前招了一些能做农业的技术人才,有不少是南方地区的,他们将水稻的种子引用到北方一些有河流的地区,如今的北方有些地方也开始种稻子。

  而北方的土豆和红薯种植获得丰收之后,也别引进到南方不少地方。

  就好比去年镶阳地区出现干旱情况,因为先前从安陆州那边引进红薯、土豆,在干旱的情况下,至少能顾得上温饱,朝廷又派发了一些救济粮,灾荒年景熬了过去,这在过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毕业宴京华茶坊举行的。

  这里早已经是京城学子和文士最喜欢聚集的地方。

  听说这次毕业宴是皇上从自己内库里拿钱出来宴请大家的。

  每十人一桌,三层的宴会厅做得满满当当,外面的院子也摆满了。

  “陛下对吾等真是厚待,本想着拿了毕业证和介绍信就要回家了,谁知道还能有这种招待!”

  有人感叹道。

  众人纷纷点头,赞扬新皇的丰功伟绩和对臣民百姓的厚待。

  “陛下来了!”

  “陛下来了!”

  众人还想说什么,有人叫声响起。

  众人伸头往外看去

第476章 演讲

  众人抬头,果然看到皇上穿着一身黄色蟒袍在一众人拥护着进入宴会厅。

  “陛下!”

  “陛下!”

  “陛下!”

  很多人激动地站起来,有不少人甚至欢呼起来。

  在这个年代,不!不只是在这个年代,能见到圣上的人按比例来说基本上寥寥无几。

  不说普通民众,就是这考上进士的天子骄子能接触到皇上的也少之又少。

  按照以前文举新科进士前十名才有机会见到皇帝,还是殿试的时候考试看到高高做在皇位上的皇帝。

  即使那个时候也不能抬头直视皇上,那是不礼貌的。

  如今千人宴席,新皇竟然亲自驾到,这对这么多人来说是多么荣幸的事情啊!

  要知道很多人就此离开京城后,也许一辈子别说见皇上,就是进京的机会都没有,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那将是多么无上的荣光。

  “各位!各位!你们这届进士是相当幸运的,今日陛下听说明日你们将会奔赴家乡,年后将到新职位,亲自来看下你们,陛下有几句忠告的话要跟你们讲!”

  看众人激动,张璁走向二楼平时的演出台,站在台上大声喊道。

  “好!”

  “好!”

  “好!”

  众人纷纷欢呼,能见到陛下,还能听到陛下训话,再没有比这更激动的事情。

  以后就回乡,不,百年之后,也是可以成为跟子孙后代炫耀的话资。

  秦邵本来是看看的,毕竟这一届进士人数众多,不仅有文举还有武举,算是第一届比较特别的。

  只是看到这些人,想起前世那些毕业典礼,一个人一生中只有一次,特别是学习毕业阶段,人生价值观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这古代科举纵然是公平的,但是自古教.育的就是读书考中进士可以做官,书中自有黄金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些纵然都没有错,但是人活着实现梦想价值也是很重要的,这就不需要价值观和人生长远目标的影响。

  看到这些人,他们以后将成为大明朝廷的骨干成员,在临走的时候对他们思想教.育当然是很重要的。

  “各位爱卿:

  你们是朕做皇帝以来第一届特殊的毕业生。是的,在此朕称呼你们为毕业生,就是新进毕业的学生。

  是的,你们虽然已经考中进士且实习结束,明日就要奔赴新的岗位,但对于我大明来说,你们就是毕业的新学生。

  你们数十年,不!数几十年寒窗苦读,熬过无数个白日黑夜,你们背负了父母家庭,不,还背负了宗族的希冀踏上这科考之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终于考中这进士,可谓是天子骄子!我想知道,你们考中进士,如今已经要去做官,以后的梦想是做什么?”

  秦邵铿锵有力的声音大声说道。

  他讲到数十年努力,背负中众多人的希冀的时候,看到下方有不少人动容,有人甚至那衣袖拭了眼角。

  听到新皇的问话:你们做官以后的梦想是做什么?

  人群开始议论纷纷。

  “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自我介绍一下,说一下你的想法,做官是为了什么?”

  秦邵指着一个绿布绸衫年轻进士问道。

  “陛……陛下,臣……臣松江府人宋念!”

  宋念被点名,有些激动,在护卫指引下向前走了两步。

  “你来说说,你科举做官是为了什么?”

  秦邵伸手示意众人安静。

  “自然……自然是为朝廷和陛下效力,为老百姓过上好生活……”

  宋念虽然有些微迟疑,但是还是正色说道。

  能考中进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万里挑一之人,自然口才也是不错的,刚开始有些激动,一会儿就气定神闲准备侃侃而谈,当然他的回答很官方、正能量。

  “这个先不谈,有没有其他的,对自己或者家人更好一些,男人在外面干事业自然是有所求的,自然是为了过上好生活的,这点不丢人,只要合理,就可以说出来,我今天要听的你不是当官为民做主,也不是为朕和这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些是应该的,也是朕对你们的要.求,但这跟你们自己私欲的要求不冲突!

  朕做这皇帝,梦想就是赶走鞑.子鞭笞匈奴,大明外无敌,内国富民强,天下太平,民众过上好日子,最后的目标当然也是为了朕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想要什么有什么!有花不完的钱!你们大胆说一下你们的想法!”

  “臣自然是为了光耀门楣,我父早丧母独自将臣养大,用心苦读做官,就是为了让我母亲为我骄傲,我希望光耀门楣,为家里增光!”

  宋念大声说道,眼角有些潮润,显然是动了真情实感。

  “你呢?”

  秦邵又点了一位。

  “陛下,臣……臣的梦想就是做官,能被人看得起,出去有……有面子!”

  那人迟疑了下说道。

  他的话刚说完,下面一阵哈哈地笑声,秦邵也忍不住笑了!

  秦邵又点了几位。

  “臣科举做官是为了有更多的银钱和收入,我们家太穷了,我希望父母家人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臣……臣做官除了想做一番事业,也是想做官了有钱可以过好日子,可以娶漂亮的娘子,纳上几房小妾!”

  有人更大胆地说道。

  “哈哈!你可知道现在的小妾的价格可不便宜,养活那些女人还要花费不少银子,你那点俸禄够吗?”

  不少人哈哈大笑起来,还有人直接反驳。

  “就是,你现在回去也就是七品芝麻官,还想纳几房小妾,我看你到时候穷得裤衩子都穿不起!”

  这些人很多都是这次武举出来的人。

  很多都是底层民众,因为读书不多,且习武,说话就比较直白。

  那些文官听了,不少虽然觉得粗俗,但都知道那些都是武官,说话一向比较直白,且这是男人的场合,还是宴席,如今的皇上还这样平易近人,皇上听了都忍不住哈哈笑,他们也都忍不住哈哈哈大笑起来。

  “各位!你们说的都不错,也算是掏心窝子的话!男子汉大丈夫在外面干事业流血流泪,自然是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有钱花,有美人抱!这是人之常情!可是刚才有人也说了实情,你们的俸禄虽然跟别的国.度想比,大明至少朕并没有苛待你们,只要大家不胡乱花,养家吃饭自然是不成问题的!可是你真要有更多要求,比如坐拥大量美女,自然是不够的!”

  秦邵的脸色变得严肃。

  众人看了皇上的脸色,也很快收起嬉笑。

首节上一节426/4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