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第399节

  “爷,那人虽然走了,我看他们的那样子说不定还会再来。”

  小五是个挺灵通的,跟着王寅这些时日,对这京城人的做事方式也了解了个大致。

  他们家这位爷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锦衣卫指挥使大人,是皇上相当信任之人,当然还有那个李小爷,听说都是一路跟着皇上过来的,算是皇上的家人,自然有不少人想巴结谄媚,这种事情他挡得多了,自然也知道怎么察言观色和应对了。

  “寅哥,寅哥!”

  王寅刚想再说什么,门口传来小三子的叫喊声。

  这事也不急于这一时,且也不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事情,王寅便不再说这事,知道小三子叫自己,肯定是有事,便起身朝院子跑去。

  “寅哥,你在房间内生娃呢!这会儿才磨磨.蹭蹭出来!”

  看到王寅出来,小三子叫道。

  这小子在海上和军营里待的时间长了,说话也大大咧咧、粗俗直白很多。

  “你这是买了多少东西?不知道你这是准备把家底搬过去,去南边做上门女婿呢?”

  王寅看着小三子让人拉过来一辆马车,车上装了一车的东西,显然是这次要去南边带过去的东西。

  “你才要做上门女婿呢!小爷我现在是我们李家的独苗儿,家里还等着我光宗耀祖、开枝散叶呢!以后我找了婆娘,定然要生个十个八个的,旺旺我们老李家的香火。”

  以前说娶媳妇之类,小三子会脸红,如今这小子倒是练得脸皮比城墙还厚,嘴里还时不时来些荤段子,倒显得王寅还没他放得开!

  这就是环境的影响,小三子跟着洪福他们早期海上行船到了东南亚不少国.度,还去过倭国,见过了不少灯红酒绿,自然性格也变得相当粗放了不少。

  有这一车还不算,王寅还看到王带着一个车夫赶着一辆车也过来了,车上装着不少东西,显然是也应该是小三子的。

  “哥!”

  王寅上前打招呼。

  王比王寅要大三岁,王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爹了,王寅还没有成家,在这个时代,王寅也算是大龄男青年了!

  王也跳下车拱手,三人招呼人将两车货物赶回院子内。

  仆妇已经做好饭,王寅招呼王留下吃饭,彼此都熟悉,也不客气。

  “三子,你买个东西,还拉着哥一起去,哥那么忙,你不会是怕在这京城走丢吧?”

  王寅一杯酒下肚笑道。

  “去你的!我这不是对京城的特产不是很熟悉吗?哥在京城多年,各个地方的稀罕物了解得清楚,我这次要去南边,得给兄弟们带些东西,还有就是我两个哥哥找到了,听说都有侄子侄女了,这不得带些东西回去吗?”

  小三子解释道。

  他两个哥哥早些年被抓起当兵,他一直以为人都没了,谁知道他们都逃到了西北地区,在那里生活了几年,如今都回到了故里,这次回去除了爷交代的差事,还有就是为了回去探亲团员。

  这些王寅其实也知道,只不过开他玩笑而已。

  “对了,哥,我今日收到一个拜帖,说是咸宁侯府的仇鸾,我不知道这人是谁,听家里随从说带东西过来,应该是有所求,我不知道此人是谁,陛下事情繁忙,如果是小人物小事,我就不让他忧心了!”

  王寅想起王算是这京城的万事通,应该是很清楚这咸宁侯府的状况,不如直接问他。

  当然,他本来想明天让人查一下这咸宁侯到底是个什么状况,自家爷日理万机,王寅现在汇报事情,一般如果自己能决断,有结果了才会跟秦邵说。

  自己无法决断或者事情太大,才会跟自家爷汇报。

  这朝廷的事情着实太多,早些年他们在安陆州以及到这京城做生意,虽然遇到各种事情,自己家也都指挥若定,设么事情都不在话下。

  如今管理一个国.度,显然是不一样的,很明显要比以前要忙的事情要多得多!

  “咸宁侯府的仇鸾?”

  王沉吟了下,心里默念这京城的世家大族,确实有个咸宁侯,好像是仇钺,前些年还算出头,只是那老爷子好像受伤生病,儿子也死了,那咸宁侯府就渐渐不怎么显了。

  不过咸宁侯府侯爷仇钺好像还有一个孙子,听说在老家甘肃那边,王倒是不怎么熟悉。

  这京城子弟众多,都有各自的交际圈,如果待在京中说不定还会挂面,在外地就职,那就基本很难认识或熟悉。

  “这仇鸾是那老侯爷的孙子,那老侯爷我记得先前一段时间刚办了葬礼,那孙子估计是回来丁忧的,甘肃那地方条件艰苦,谁不想到这京中,我估计那人想着你是陛下潜邸之人,这是想通过你的路来谋个差事的。不过,咸宁侯府跟彭泽走得近,如今彭尚书在朝中也算是说得上话的,他不走彭泽的路子,倒是来你这边,倒是有些奇怪!”

  王笑道。

  他没想到这仇鸾竟然来走王寅的路子,这小子脑子看来也是被驴踢了,稍微打听就会知道王寅那就是铁板子一枚,别说想通过他这边谋差事,做这种小动作,不被他背地里搞就够了!

  王寅那可是铁面无私的,这京城中但凡了解点情况的,都不敢来这位面前走后面通关系。

  看来这仇鸾也是个急功近利的主儿!

  “好的,我知道了!”

  王寅笑道,只是脸上的表情有些玩味。

  ……

  嘉靖四年,冬。

  南京,兵部尚书衙门。

  “王尚书,陛下真的要举办武举考试吗?”

  王守仁正写写画画的功夫,提督伍文定走了进来。

  “嗯,陛下的旨意已经下了,南京方面先负责南方武举人才的选拔,黄河以北前往京城,到时候再统一决赛。”

  王守仁云淡风轻地说道。

  “咱们这位陛下真还不一般,我原本以为他只是一个小小藩王而已,没想到竟然有那样的背景,我就说陛下会重武力,跟属下那些人说了,他们还不相信,说是陛下这两年一直关注经济,还是重视那帮文官,如今我可有话说了!”

  伍文定高兴地说道。

  “大人,您这是写写画画什么?”

  伍文定看王守仁在纸上写了很多内容,有些乱,刚开始他以为他在画画。

  “陛下让我们提出武举考试的建议,统一汇报上去,我这不是正在考虑吗?传令下去,六品以上的武将都要提出一些自己想法,到时候我们汇总一下。”

  王守仁说道。

  “大人,你要说打仗我还行,这种东西感觉有些头疼!你说武举不就上场子干得了,还考什么?花拳绣腿那可不行!陛下,陛下不会武举让大家去做文章吧?”

  伍文定虽然也是科考出身,他这人擅于考试,属于考试型人才,但他性格有些急躁,要是细化一些东西不是很有耐心。

  这也是他一直喜欢带兵打仗的原因。

  “我跟你说,还真要做文!”

  “不是吧?”

  “不仅仅是作文,这次武举可是大不同,咱们这位陛下可不一般!你看看陛下让人送过来的一些意见!”

  “大人,这……这武举还……还能这样考?”

  伍文定看了王守仁递过来的文书,有些瞠目结舌。

第453章 鱼和熊掌

  皇上下旨的文书点名,大明本就是马背上的天下,如今周围蒙人、鞑靼虎视眈眈,需要文武兼备人才保我大明江山,为朝廷效力,设文科的同时,也应该设武科。

  今需在南京和京城开设两京武学,招揽习战阵、擅骑射、膂力过人、武力过人、擅火药、懂武器器械操作之人。

  招揽对象:不计出身和身份,只要有上进心者均可参加。

  考试方式:地方先选拔,选拔优质对象送往南京和京城两地(南方和北方自动划分)参加复试,最后统一到京城进行殿试考核。

  待遇:通过地方选拔者,路费、食宿均有朝廷承担。

  “大人,陛下这文书杂七杂八像是草纸呀!”

  伍文定看到那文书上的圈圈点点,跟王尚书画的草纸真是有些类似。

  “陛下这是想要开武举,只是设想了一些策略要求,这是让我们补充汇总,做出个方案,文定,晚点的时候,你王人都过来开会,我们商量一下,怎么做个完整的方案,陛下派来下旨的人还在我们这里等着我们出方案,只给了我们三天的时间!”

  王守仁说道。

  “大人,我还是没懂,咱们大明,先前的皇上也有举办过武举,都是军中子弟参加,这不计出身是什么意思?难道人人都可以参加不成?”

  伍文定看了情况,有些不解,这皇上是打了个草稿,让他们做总结呢!

  只是这不计出身,挺有意思的,要知道这大明的考试特别是文考科举那是对出身也是有要求的,虽然那些要求其实可有可无。

  比如娼妓、优伶、皂役、胥吏等,这些人之所以从事那些职业,那基本都是没有生存的方法了,哪里还有时间和金钱读书?你就是让人家参加,很多人也没那个能力和经济能力。

  只是如今的这武举竟然不计较出身,能排兵布阵,武力过人,还能制造器械,那山野村夫如果膂力过人,那是不是也能参加?工匠如果能知道器械,那是不是也可以?

  还有排兵布阵,如果是军户兵士他能打仗,当中会写排兵布阵,是不是也能考?

  这些……这些人如果都能考,这局面是不是有些太广了?

  “那是自然,咱们这位陛下可不一般,这是要全面撒网,网络各种英才,自然是只要咱们大明子民都可以参加!”

  王守仁扶着胡须笑道,神情满是激动。

  王守仁作为一个思想家,他一直觉得自己是孤独的!

  历史上任何思想家都一样,一个人为什么会成为思想家呢?

  就是因为他对这个世界有不同的见解和方法,但是不被主流思想接受,所以,自己就开始开讲布道宣扬自己的所谓思想。

  王守仁王阳明就是一样!

  他的思想跟这个时代不尽相同。

  在这个时代,君权神授,阶层划分鲜明,不管是做官还是学习以及各种向上的出路,都要考虑人的出身。

  朱元璋一开始就给每个人定义了自己的身份,宗室贵族、宫门侯爵、军户、农人、匠人等,每个人都被狭义地定义在一定的框框内。

  特别是底层的人,比如匠人,比如军户,很多都被狭义地一代代地定格在身份里面,从出生他们的命运已经被定义,根本就没有上升的机会。

  即使是参加科考,也是所谓的军官子弟,普通军户吃不饱穿不暖,更不用说参加所谓的多年寒窗才有可能成功的

  人们因为这种环境的影响,也就养成了所谓的“势力”做人标准,以出身和身份待人。

  而这个时代的王守仁,他的思想的超前的,他从来不以出身和身份贵贱待人。

  在他眼里,无论什么样的门第,无论贫富贵贱,在他眼里都是一样的。

  王守仁教授自己也是一样,对学生从来都是一视同仁,也不藏私,将自己所学倾囊传授,无门户偏见,更不搞学术纷争。

  这些年,他闲暇之于四处讲学,希望将自己的心学传授给自己,用自己微小的力量改变这个世界。

  可是他的思想时刻都遭受着那些尊崇程朱理学者挤兑,他们认为王守仁的思想就是异端邪说,开始对其才生攻.击。

  王守仁虽然一笑了之,但他内心还是孤独的看,希望这个世界能有人理解自己的想法。

  可是除了那些自己的学子以及低微身份的人,能真正理解他想法的人真是太少、太少!

  可是今天,他发现了一个更强的人物,他的思想跟自己类似,他想强大大明,他用人不讲究身份、门第,他大刀阔斧地将那些人按压在地,让他们臣服自己的想法,纵然残暴,但比自己的无为而治的想法更是有效。

  这人就是当今新皇!

  王守仁刚开始还不确定,毕竟他只君王。

  可是他对天象的看法和掌握,他用人的那些方法。

  虽然他现在也用那些旧臣,但是都是能干事情的,如果不能干事,直接就被他被按压弄倒。

  至于底层的人,只要有能力,他也会慢慢启用,他在边疆进行改革,让那些土地回到军户手中,让人有了饭吃,短短时间内,将那些豪强打得无还手之力。

  这人真是太强了!

首节上一节399/4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