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第314节

  不过他可没表示自己同意,直接说要问问宗室人员,毕竟这是大家伙的事情。

  这种太过于出头的事情,朱可不傻,万一……

  朱直接带着曹出去,跟外面宗室人员说曹知府愿意向朝廷为宗室人员请.愿,惩罚恶奴邵亨,问大家可曾同意。

  由地方最高长官请示,这件事说明已经大了,自然会引起朝廷重视,这些宗室人员也只是不满邵亨,倒是真没想故意闹的意思。

  要知道宁王朱宸豪一系才被削藩不久,宁王宗室的可悲状况让不少宗室噤若寒蝉,今日不是压抑太久,有人出头,这些人断然不是不敢将事情闹得这样大的。

  如今既然有人愿意出面解决这事,目的达到,他们自然是愿意的。

  并且知府大人愿意出面将罪行推到邵亨头上,那么他们自行惩罚朝廷官员(内官也是官,在朝廷可是也领俸禄的)的罪责也可以消去,大家伙自然也是愿意的。

  还有这事是枣阳王带头,他既然跟大家商量,说明枣阳王也是平衡利弊做出的决定。

  就这样,襄阳府宗室游荇得到平息。

  曹让朱搜集的邵亨各种罪行以及宗室人员的各种证词上折子到了朝堂。

  曹在折子当中除了陈述邵亨罪行和乱作为,不能承担奉正一职外,还说明邵亨的妄为引发了襄藩宗室的不满,长此下去,有可能引发襄藩内乱。

  且如今已经闹出了人命,为了地方稳定,为了避免引起宗室不满效应,希望朝廷能尽快解决襄藩存在的问题!

  襄藩早先弹劾邵亨的事情,礼部其实早就收到了,并且也递交到内阁。

  只是那些人认为都是宗室间杂七杂八的事情,根本不想理会。

  且朝廷正借着朱宸豪的事情打压宗室,更不可能为襄藩的宗室出头,将那些弹劾的折子直接就搁置了。

  如今镶阳府知府曹直接上奏此事,虽然他为了压制事情,故意掩盖了襄藩上街闹事,礼部的人也知道定然是出了事情。

  折子送到内阁那里,杨廷和本不想管这些事情,蒋冕却觉得不能太过于压制襄藩,那个时候朱厚照已经被送回京城,内阁正跟朱厚照较劲。

  如果藩王那里再闹出什么内乱,这朝廷将很难控制,且如今已经出了人命,不如借机安抚一下藩地。

  且邵亨还是个内官,蒋冕他们一向不喜欢那些内官,自然对他们也不会多看顾。

  于是派遣大理寺少卿袁宗儒带人处理此事,邵亨未尽心做事侍奉宗室,反而欺主,直接除以绞刑,长史袁仕过于软弱不能主事,直接罚俸一年,以观后效!

  镇宁王失去舅舅,给以安抚抚恤厚葬;襄王朱身子不堪做事,襄藩一事暂由枣阳王朱代管!

  镶阳府襄藩暂时归于平静。

  枣阳王朱又一次一战成名,成为了襄藩的代言人!

  只是如今他们特殊差事在身,到底该不该去拜见枣阳王?

  谷大用和徐光祚、崔元互相看了眼,眼中均是疑虑!

第370章 帮手

  “多谢枣阳郡王看顾,我们也是办差路经此地,本应主动拜访问候郡王,只是担心叨扰郡王,还让郡王亲自破费,实属不该,烦请通禀一声,我们这就去给郡王行礼问候。”

  那三人听到说是枣阳王,立即站起身寒暄道。

  这几位虽然在朝堂并不算大权完全在握,但也是响当当有面的人物,听到郡王派人来访,立即恭敬起身,这其实是规矩。

  大明宗室确实一年年没落下来,但其尊贵的体面确实不容质疑的。

  即使杨廷和那样的实权派一品大员,面对宗室亲王、郡王的时候,也得表现出恭敬的态度,不然一旦被人参上一本,那可是要落人口实的,严重者还要受惩罚。

  亲王出行,郡王一概要让道旁行;镇国将军正在到道旁勒马停下鞠躬;镇国将军、公、候、伯、一品官如下皆要下马、下轿。

  看看这规矩,就知道宗室地位的尊贵,这都是老朱为了后代费尽心血打造的规章制.度。

  谷大用不用说,内官,见到枣阳王至少得磕个头,那是主子。

  至于定国公徐光祚,名义上是国公,朝廷勋贵,好像是有爵位,也只是虚伪名声,跟人家正式的宗室相比,那就是个编外人士,在正牌面前啥也不是,见到该行礼就得行礼。

  至于驸马崔元,更不用说,皇家外戚!

  驸马这个位置,听说是光鲜,其实就是皇家的上门女婿,也就是个名誉。

  且这名誉很多能科考成功,有功勋的都不屑于去做。

  你见哪个有功名的读书人或者继承爵位的勋贵会去做皇家女婿?

  即使做,也都是跟崔元一样非家里的长子,没有多少出头的机会,搏个偏路罢了!

  说到底,崔元见到枣阳王,那跟上门女婿见到大舅子没什么区别。

  如今枣阳郡王亲自让人给这些人送来礼仪,无论他们有什么样的情况,去拜见一下枣阳王行个礼那是必定的礼节。

  谷大用三人都是人精,这里面的规矩自然是懂,也不敢违反。

  既然枣阳王就在附近,他们定然是要上前拜见的。

  三人在内官的引领下,去见枣阳王朱。

  朱跟兴王年纪相差不大,相比较兴王的冷硬,朱倒是亲切活泼很多。

  他对几人很是热情,还用家里上好的茶酒招待。

  交谈中他们得知,这块地是朱刚从襄阳王那边买了没多久,准备种些果树,顺便还盖了个小庄园。

  如今天气不错,就带着家丁众人在园子里烧烤野炊,恰巧就碰到了谷大用他们的队伍。

  “都督,不知你们这次可是到甚么地方办差?”

  朱似乎不经意地问道。

  徐光祚和崔元觉得这个话题似乎有些不好聊,互相对视了一眼。

  “不满郡王,我们这次是前去安陆州办差。”

  “安陆州?那不是兴王处吗?”

  朱似乎很感兴趣。

  “郡王!郡王!”

  朱的话音刚落,外面就护卫在门口叫道,显然是有事情禀报。

  “什么事?这里都是朝廷的钦差,自己人,有什么事情直接说吧!”

  朱让护卫直接进来说道。

  “郡王,兴王爷过来拜见您!”

  护卫进来禀报道。

  “额?兴王来了?兴王爷怎么会到此地?”

  朱惊异地问道,显然是很意外。

  谷大用他们也没想到新皇会突然过来,都惊异地站了起来。

  大明宗室不能随意走动,至于藩王.之间更是王不见王!

  就是两个藩地藩王不能随意私下联系见面。

  只是这两位情况太过于特殊。

  首先是兴王是藩王,而枣阳王虽然现在管着襄藩的事情,爵位是还是郡王,襄王虽然现在没有子嗣,人家还活着,说不定哪天再整出个儿子来。

  朱也并不算襄王唯一最近的郡王,即使襄王没了,也不能保证朱做襄王。

  所以,襄藩郡王和兴王相见,这种情况跟两个藩王相见似乎又有些不同。

  另外,兴王是经过襄藩,在朝廷钦差的眼皮下来拜见郡王朱,并非私下偷偷摸摸联系。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现在的兴王已经是新皇,来见朱,基本上算是皇上见郡王,皇上见宗室任何一个成员,那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这根本不能说违背祖制规矩。

  毕竟所谓的规则都是人家老朱家规定的!

  所以,面对这种突发情况,谷大用、徐光祚他们也突然失语,不知道如何应对了,只能眼睁睁地看叔侄二人寒暄!

  “见过王叔!”

  朱厚熙不疾不徐地走上来向朱行礼。

  朱也急忙站起来回礼。

  如果按照爵位来讲,朱厚熙是亲王,自然身份要比枣阳郡王身份要高。

  但朱虽然跟朱厚熙年纪差不多,但辈分确实跟朱厚熙父亲朱佑是一辈的,算是王叔,要高朱厚熙一辈。

  大夏自古重视辈分,纵然位置在高,在长辈面前还是要给长辈面子。

  大明宗室里面,同辈分自然要按照爵位高低行礼,差着辈分的,除了皇上外,其他人的还是按照辈分来行礼。

  像朱和朱厚熙这种差着一个辈分,且爵位高低紧挨着的,基本就是按照辈分,简单行礼回礼。

  “你是兴王?早就听说兴王仪表不凡,今日一见,果然不一样!幸会幸会!”

  朱高兴地夸赞道。

  “枣阳郡王王叔也是一表人才,早就听说过您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朱厚熙也笑着寒暄道,跟先前的冷硬迥然不同。

  “兴王怎么会突然到了襄藩之地?还跟提督他们这些钦差在一起?”

  朱似乎很好奇地问道,仿佛先前因为高兴完全忘记问这个惊异的话题。

  只是他这个话题太过于敏感,立即引起了谷大用等人的警惕,他们紧张地看着秦邵。

  “不瞒王叔,皇上下旨招我进京。此人三位钦差就是带我一起进京的。”

  朱厚熙笑着坦然地说道。

  那三人瞬间松了口气。

  皇上下旨让某个藩王进京,虽然不多,但也不是没有。

  朱厚照本来做事就剑走偏锋,自己跑到江南,招个藩王进京也不足为奇!

  “那恭喜兴王可以见到皇上!老兴王新去不久,说不定皇上思念我们这些宗室,想找你叙叙旧也很正常!皇上不易,上位之后,一直后代我们宗藩,我们这些宗藩都记着皇上的恩情!兴王这次既然进京,也请带上我们襄藩的问候!”

  朱很是感叹道。

  “那是当然!”

  朱厚熙直接应道。

  谷大用等人知道新皇应该不会泄密,渐渐放下心来。

  “对了!你们前面是不是要走旱路?”

  朱突然问道。

  这话题让本刚放下心的谷大用等人瞬间警惕起来,这位想干什么?

第371章 有山匪?

  “是准备骑马!”

  秦邵笑道。

  “兴王、提督你们可千万要小心!”

首节上一节314/4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