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第301节

  张璁感叹到。

  “秉用,你觉得谁会是这下一个皇上的人选?”

  严嵩突然神秘兮兮地看着张璁问道。

  “下一任皇上的人选?这……这有些不好说吧!”

  张璁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他现在关注点都在朱厚照那边。

  兴王爷给他的任务就有多关注皇上那边。

  只是他虽然打听到皇上那边状况不好,纵然他们没有证据,但也知道是个什么情况。

  可是这种状况,他们就是知道也无能为力。

  他也更不可能建议兴王去营救皇上,他们现在自保都有些吃力。

  先前因为营救皇上,兴王爷那边就暴露很多,差点被端了老底,幸好兴王爷聪明,采用金蝉脱壳,老王爷顶雷消失,才救了兴王府。

  且王爷先前给了皇上很多建议,皇上,哎!说实话对不起王爷的一番深情厚谊!

  相比较皇上,张璁的内心天平当然更多是在秦邵这边。

  “即使皇上如今被他们控制,他们想立新人选,也得遵从大明祖制,按照《皇明祖训》……”

  说道《皇明祖训》,张璁睁大了双眼,看着严嵩。

  严嵩脸上有着莫名高深的笑意。

  “惟中,你不会是说……你不会是说……”

  张璁想到《皇明祖训》,瞬间激动得话不成句。

第351章 缺点:太能干

  根据《皇明祖训》: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需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依继承制,朱厚照如果没了,应该先从朱厚照兄弟当中找,可是明孝宗只有张皇后一个媳妇,只生了朱厚照一个独子。

  所以,从朱厚照的子侄里面寻找的想法基本就可以排除了,朱佑樘这一支到朱厚照这里就算是绝嗣了。

  那接下来的只能按照血脉最亲的来找。

  朱佑樘绝嗣,只能从朱见深这边找,朱见深播种挺多,一生有14个儿子,儿子之多,在明朝仅次于开国皇帝朱重八。

  尽管这些儿子们的子嗣并不旺,但也为朱见深生下了多达21个孙子,也就是说朱厚照有20个堂弟,都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只是在这里还有个长幼有序,朱见深虽然有四子,长子、次子都夭折,三子即孝宗朱佑樘,再往下就是兴王朱了。

  以长幼有序论,兴王朱在剩下的兄弟们中最大,他的儿子自然也比其他宗支更具优势。

  除了合乎祖制外,如今的兴王爷的身份也更合理。

  怎么合理呢?

  第一,这新继承人,必须老爹过世,不然老爹还在,立这位继承人还多个太上皇,这对皇权的分配不利,也容易制造麻烦。

  第二,这人最好是独子,没有其兄弟。毕竟皇位诱人,一旦这人当上皇上,其他兄弟看到了也会有觊觎,容易制造事端,造成朝堂不稳。

  宁王一系到正德帝时期还有反心,说到底就是当初朱棣留下的祸端。

  这两点,如今的兴王爷都符合。

  老王爷刚好过世了,且他如今没有其他兄弟。

  “惟中,惟中!如果这样算来,兴王爷……兴王爷的机会是很大的!”

  张璁激动得脸色潮红。

  “不是很大,我觉得相当大,那帮人就是再手眼通天,但为了稳定局面,自然是要按照祖制来进行的。我已经分析其他能参与的人选,按照远近关系,各种条件,咱们兴王爷都是合适人选,只是不知道那帮人敢不敢选他,我担心他太能干,让那些人忌惮!要知道当初不是皇上阻止,兴王爷可能是这大明第一个状元王爷!”

  严嵩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

  当初想到这些的时候,他有些表示怀疑,今日白日休沐,就在家里写写画画,分析其情况,越分析越觉得靠谱,并且他已经打听到了,那些讨论中的人选有人提过兴王爷。

  “惟中,咱们兴王爷确实是上佳人选,我敢打包票,如果他能当上换上,咱们大明绝对要赶上盛世,你是不知道,他不仅文武双全,在安陆州他还推广新型粮食种植,当地粮食丰收,不仅了解上层,还懂农业经济,这样的皇上恐怕也就是创业皇上太祖在世才会!只是王爷太能干,那些人会不会忌惮?你想,如果你是杨阁老,你会愿意让一个如此有能力人来当皇上吗?要知道当今皇上就是太不听话……”

  张璁高兴过后倒是有些忧虑。

  兴王爷虽然各种条件符合,是热门人选。

  但如果内阁那帮家伙选新皇上,估计还有最重要一点,这个人年龄不能太大,但也不能太小,更不能太能干!

  如果此人太能干,朝廷内阁实权派难以控制。

  送走一个朱厚照,他们势必不会选择,新皇帝即位之后必然削弱他们的权力。

  当然年龄也不能太小,年龄太小难免出现主幼国疑的局面。

  如果是朱厚照的儿子还好些,那无话可说,但如果谁选一个年龄小的,必然会被猜疑别有居心。

  张太后没那能力垂帘听政,那个女人在老公面前撒撒娇,当当扶持娘家的极品鬼还行,垂帘听政给她机会,她估计也没那胆子。

  至于杨廷和,除非他想当个遗臭万年的权臣,否则还不会这么傻,成为公敌。

  为今之计,估计那帮人应该已经商量研讨多次,选的新皇上既要符合祖制,让人无话可说,最好还要听话。

  张璁的话,让严嵩原本激动的心情冷却了不少。

  “秉用,你说的是,咱们王爷处处符合,惟一不好一点就是太能干了!”

  严嵩喃喃地说道。

  “不!”

  严嵩突然惊觉叫了一声。

  “怎么了?”

  张璁看了眼严嵩,这老小子一惊一乍到底干什么。

  “秉用,秉用,咱们王爷能干,那帮人可是不知道的,他们可不知道咱们王爷能干啊!”

  严嵩说道,说完忍不住哈哈大笑。

  兴王爷少年老成,一直很低调,就是他们后来才知道那个在他们眼里无所不能的秦邵竟然是兴王世子,也就是如今的兴王爷。

  那些人更是不知道那个会试第一名,将才子杨慎甩在后面之人,就是如今的兴王爷。

  严嵩的提醒,让张璁的眼前也是一亮。

  “惟中,你这样一说,咱们王爷确实……不过,此事没有定夺之前,我们不能……还有我们要不要通知一下王爷。”

  纵然事情还没定下来,张璁心中已经被惊喜溢满。

  作为男人,不怕事情不成,最怕的是想都不敢想,他们王爷那样优秀之人,没有什么不敢想的!

  只要他们王爷能当上这皇上,他们这帮人定然跟着王爷要将这朝堂变个天!

  “不用通知王爷了!”

  两人还要说些什么,门口一个声音突然传来。

  屋内两人一激灵,但听清楚来人的声音的时候,先前的惊惧的心情平定下来。

  “王指挥使!”

  “王指挥使!”

  看到王进来,那两人急忙站起来。

  秦邵离京后,因为有茶坊和小报的关系,王也被安排过来时常帮忙。

  因为王算是老熟人,也难怪张璁儿子没有通报就让他直接进来了。

  “哈哈,两位,我现在哪是什么指挥使?如今赋闲在家,算是白衣,以后可别叫我什么指挥使了,称呼我为哥儿就行。”

  王笑道,也不客气,端起张璁倒的水一饮而尽。

  如今他虽然说是赋闲在家,各种差事那是忙得不得闲,这刚从外面回来就赶到张璁他们这里,也正好听到了严嵩和张璁的对话。

  “哥儿,刚才我跟惟中兄谈话你也听到了,王爷……王爷说不定……你怎么看?对了,你说不用通知王爷是什么意思?”

  张璁先前激动心情还没有平复,王刚坐下就忍不住说道。

  说了半截,突然想起刚才突然说不用通知王爷,那是什么意思?

第352章 什么都不要做

  “哥儿,你刚才说不用通知兴王爷,这……这到底是甚么意思?莫非……莫非王爷已经知道所有情况?”

  张璁激动地问道。

  严嵩也脸色有些涨红地看着王。

  这些年官场不顺,严嵩很多时候都有些消极遁世的想法。

  好在有张璁帮扶,还有小报的工作可做,他不至于觉得完全是荒废光阴。

  纵然他嘴上说看淡一切,但作为读书人,特别是通过千军万马独木桥取得功名的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笔呢!

  “王爷在皇上进京的时候已经交代过了!”

  王喝了一口茶气定神闲地说道。

  “王爷……王爷那个时间已经猜到了?”

  张璁和严嵩不敢置信地张大眼睛,这……这王爷莫非能掐会算,天神转世不成?

  想想兴王爷先前还是秦邵身份的时候,做的件件事情。

  开茶坊、书肆,其经营谋略前所未有,几个月时间就将那些有后台权势书肆老店挤得几乎开不下去。

  杨廷和家的那家书肆正书堂原先京城第一,如今紧缩得只剩两间房子,寥寥几个伙计。

  朝堂争斗,皇上面对的困难那么多年难于解决,他用小报,几个会合就让皇上翻了身,打的那些官员哑口无言,还接连搬倒好几个刺头。

  即使后来那些人也筹建了小报想控制舆论,只要兴王爷出手,那些人就没占过便宜!

  且如今他们的小报不仅红火赚钱,已经在南京等各大城市也火热起来。

  而杨慎他们的《燕都笑谈》如今早已入不敷出,听说连印刷工的工钱都发不出来。

  先前还有人投稿到他们小报,他们用高价钱挖他们这边的信息投稿,如今他们的稿费一降再降不说,还推迟发放、克扣稿费,已经停工好几个月了。

  兴王爷临走的时候已经告诉他们,就是要用这种拉锯战拖垮他们。

  为了保存实力,《京华小报》、《上京快讯》、《燕都事实》目前主要围绕京城的娱乐八卦、民居生活、逸闻趣事展开。

  这种街头巷尾的秘闻趣事最吸引街头普通民众,且号召力受众性也是很强的,能粘固不少粉丝。

  非政治性新闻稿件也是重复利用的,一件消息三份小报从不同的角度报道时评,内部故意打擂台,引起不少人争议,有些人为了看三家不同的报道和态度,甚至定了三份小报。

  为了活版印刷方便,他们写新闻的时候固定一些常用字,减少了排版的工作量。

  一份小报只要快速排版完毕,印刷越多,成本就越低。

  他们小报与茶坊、书肆甚至包子铺、药材店、粮店,只要有经营的地方都合作,薄利多销,在如今缺少娱乐和信息的年代,一枝独秀,收益还是很不错的。

  杨慎他们的《燕都笑谈》走的路线就是政治辩论性质的,受众群体很受限制。

首节上一节301/4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