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到大明 第3482节

两人一路进去,刘观低声说着他走后南方的一些事。

“……那些士绅见你走了就有些要闹腾,想翻盘的意思,结果军队在金陵街头走了一圈,全都消停了。”

“那些百姓不满意,总说自家弄了些好处朝中也不待见,非要拿回去,可见不是真的悯农。”

方醒觉得刘观不该是一脸忧国忧民的模样,但自从成为帝党之后,他就在这条路上越行越远了。

原先大家口中的奸臣在为了皇帝的意志而奔波,这个有些黑色幽默的意思。

等见到朱瞻基后,刘观先述职,说了南方目前的情况。

朱瞻基听着刘观的讲述,神色柔和了些,显得极为满意。

什么忠臣奸臣,在皇帝的眼中,只有对江山有用的才是忠臣,余者不是庸才就是蠢货,

“你此次在南方行事果断,很是压住了官场上的一些歪风邪气,朕心中欢喜啊!南方一定,大局就定了,此后只需缓缓而行,不激进,大明的未来必然可期。”

朱瞻基温言夸赞了刘观,最后还赏了一枚银印章。

刘观满心欢喜的走了,看得出来,他的欢喜是发自内心。

朱瞻基感慨道:“人人都说刘观是奸臣,是佞臣,早一日罢了他的官,大明就多一分元气。朕以往也深以为然,等慢慢的一琢磨,却发现许多所谓的忠臣都不干事,或是不干实事,奸臣反而是能吏。”

“咄咄怪事啊!”

朱瞻基带着些许讥讽的道:“刘观此次回来,大概会有人骂他是朕的狗腿子吧,那些大多自诩忠臣,可惜朕深厌之。”

方醒觉得这很好笑,无数人自称是忠臣,他们结成团伙,为自己,为同伙争取各种好处,然后大家抱团自称忠臣。

这样的忠臣有史以来络绎不绝,及至明末时蔚为壮观,那些‘忠臣’们成功的把皇帝给忽悠住了,大明成为了他们的玩具。

而这也是明朝唯一一个被那些‘忠臣’忽悠住的皇帝,于是大明最终就被那些‘忠臣’们忽悠到了亡国的境遇。

到了最后,那些‘忠臣’们纷纷转进投降,反而是阉党殉国。

这也是黑色笑话,却让人笑不出来。

“水太凉啊!”

方醒说了一个朱瞻基不懂的典故,“南边大势已定,军队稳住即可,后续还得要慢慢的磨,把那些怨气慢慢的磨去。”

说到这个,方醒难免要发些牢骚:“由此可以看出,朝中的政策不可轻出,要慎重啊!”

当初老朱出了这个帮扶寒门,鼓励读书的优惠政策本意极好,可耐不住那帮子读书人贪心不足,大家上下其手,渐渐的就把自家洗成了寒门。

这是自家祖宗的错,朱瞻基只得掩饰道:“优待是好的,只是下面的官吏监控不理,甚至是勾结起来牟利。所以任何政策,不管它再好,可也得要官吏得力,否则就有可能会害民。”

第2357章 两难的皇帝

胡善祥最近喜欢上了养花草。

养花草看似简单,可每天都要花时间去浇水,甚至是施肥,至于修剪枝叶更是常事。

坤宁宫里养了不少花草,有专门的太监宫女伺候着,也算是一个正式职业。

冬天花草没啥要弄的,胡善祥只是巡视一番。

端端牵着玉米跟在她的身后转,两个孩子没有多少耐心,就到处找小虫子。

“姐姐,这里有虫子。”

玉米蹲在地上,兴奋的捡起了一只黑色虫子的尸体对端端欢呼着。

端端皱眉看着那个虫子说道:“是死的,扔掉。”

“不!”

玉米觉得这只虫子的尸骸就是自己的战利品,于是他摇摇晃晃的站起来,朝着前方的胡善祥跑去。

“母后,虫子!”

胡善祥在看着一盆死寂的花,面色凝淡淡的,有些忧郁。

听到孩子欢喜的声音,她微微一笑,然后就看到了雀尾进来。

“娘娘,陛下要公主和殿下去,好像要出宫。”

胡善祥的笑容收了些,问道:“去哪里?”

这话问的有些越矩了,雀尾为难的道:“不知道,不过奴婢问了他们,说是兴和伯也在。”

胡善祥放下心来,回身对两个孩子说道:“你们的父皇要带你们出宫玩耍。”

玉米不懂,但听到玩耍也很高兴。

……

“公主很有长姐的风范。”

看到皇帝后,抱着玉米的嬷嬷就把他放了下来,端端就牵着他过来行礼。

方醒很欣赏端端,朱瞻基看在眼里,心中有些想法,但却不好说出来。

一行人出了皇宫,俞佳和沈石头已经在等着了。

一辆外表看着很普通的马车就是端端姐弟的出行工具,可玉米却有些茫然无措,想寻胡善祥。

“弟弟乖,我们去打猎,回头打些好东西给母后吃。”

街上行人渐多,大多是在两边的商铺里进进出出,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

行人在左右,牛车马车有秩序的在中间缓缓行驶,并不见谁家的车横冲直撞。

那些百姓大多面色不错,虽然不时见到有穿补丁衣服的,可衣不遮体却不见了,寒冷的冬天里,百姓们都能穿上棉衣,面带笑容。

朱瞻基看着这一幕,感慨的道:“朕想起了清明上河图,那是何等的繁华,让人悠然神往,如今大明蒸蒸日上,但还需惠及百姓,有人提议明年减少粮税,你以为如何?”

首节上一节3482/39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