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营皇家农庄开始 第183节

众人脸上皆是轻笑。

李治随后又看向了王镇。

王镇笑道:“臣的岭南其实也在向外开拓,不过倒是不需要以剑开路,臣比较喜欢以钱开路,毕竟我大唐富饶,而岭南那些人都是些穷苦之人,给他们一点好处,他们就会归顺而来了。

至于岭南之南那些人,只会更加的穷困,臣打算一直沿海把作坊开到天边去,所过之处皆以唐律管束,再施以教化让百姓开智,再让那些百姓以唐人自居。

至于那些小君主什么的,可以直接让他们的百姓去对付就好了,到时候臣只要给他们提供一些物资支援一二就行。”

李治大笑道:“哈哈,这个法子好,听说你岭南物产丰盛,稻麦都能做到一年三熟,加之果品丰富海鲜众多,各种作坊林立,珠江沿岸现在已经繁华无比,宝安城都快有长安城大了,是也不是?”

“差不多。”

王镇点头笑道:“宝安城由于没有城墙,加上作坊众多,表面上看起来倒是确实比长安城大了,可是实际上虚得很,里面空荡荡的,许多地方还是竹林果树,可不能和长安城比,人口也不过三十多万而已。”

“三十多万人口?”

李治和武则天都有些吃惊,长安城人口百万,可天下也只有一个长安城而已,凡有城墙的城市,长安城一直都是古往今来的世界之最。

“了不起啊,确实了不起。”

李治感叹道:“两年时间就给你经营出一个三十多万人口的城市,还划分出那么多沿海州县,听说珠江到灵渠再到洞庭湖,凡两岸现在都多有良田,是也不是?”

王镇点头道:“那些地方现在确实人口稠密了起来,不过却不是臣的功劳,都是世家大族和百姓的自发行为而已,他们倒是把我岭南的甘蔗产业给挤兑的够呛。”

李治大笑道:“哈哈,怪不得听说今年红白糖的价格都有所降低呐,原来是竞争激烈了起来啊,中原百姓倒是可以省些铜子了。”

王正摇头笑道:“省不下的,海鲜罐头,白叠子这些还是会把他们的钱掏出来,钱也不是省来的,多做一点事,多赚点才会有钱。”

李治点了点头,赞同道:“确实,钱还是得做事赚才行,前人总说财富有其数,大管事得天授后,这财富就没有了定数,只要勤快,财富就会越来越多。”

王正对李治拱了拱手,“这些都是陛下圣明的结果罢了,臣不过一展所长而已。”

“哈哈哈。”

李治大笑道:“别人说这话,朕不以为意,大管事说这话,朕却格外开心。”

武则天笑道:“这是为何,大管事的马屁并不高明啊?”

李治笑着解释道:“嘿嘿,因为大管事是实在人,也用不着拍朕的马屁,所以啊,大管事这是真心话。”

王正笑着点了点头,其他人皆是轻笑不已。

李治这人其实是一个很合格的君主,可惜,李渊的遭遇,让李治把皇位看得太重,生怕步了李渊的后尘,做了不少极端的事情出来。

李治等众人笑过之后,看着王镇说道:“岭南在你手上算是彻底繁华起来了,中原百姓多有迁徙而去者,就连关中这边也有许多人过去,听说年后还会去更多的人,证明他们确实是得到好处了的,闹得朕都想去看看了。”

王镇起身作揖行礼道:“陛下若南巡,臣必全程陪同,陛下若想体验一番,到时候可以到大海里面猎杀巨鲲游玩,岭南还是有很多不错的耍子,保证让陛下尽兴就是了。”

李治挑了挑眉,笑道:“朕一出宫,那可就是好几万人的开销了,你岭南承受得住吗?先说好,朕可不会自带铜子啊。”

皇帝出行可不是小事儿,光护卫禁军最少也得上万,加上服侍的宫娥、内侍,各种仪仗等,最少两万人是起码,所以皇帝一般不会出远门,因为一次出现的开销实在太大了。

现在李治倒是不缺出行那点钱了,这么说不过是一句玩笑而已,没想到王镇却当真了。

王镇点头笑道:“陛下放心就是,岭南虽然经营不过两三年,可臣一直在鞭策着世家大族不断进取,钱粮还是积攒了一些的,至少支撑陛下一次南巡不成问题。”

这下李治反而摸着颚下短须犹豫了起来,不由的看向了武则天,问道:“皇后以为如何?”

第二百一十四章 转一圈

“陛下做决定就好,现在朝中无大事,四海升平,陛下如果喜欢,出去转转,看看自己的大好天下,自然也是应该的。”

武则天无可无不可,李治又看向了王正,“大管事以为如何?”

王正笑道:“呵呵,臣倒是支持陛下去看看的,主君对地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是好事情,不过,陛下要是想去岭南倒是得及早动身才是。”

李治有些不解的问道:“这是为何?”

“因为气候,岭南炎热,对陛下的身体并不好,现在过去倒是比较暖和,等到三四月份就可以准备回来了,最好不要在岭南停留到五月。”

听见王正的解释,李治若有所思的点头道:“这倒也是,朕还想出海猎鲲,确实得早去。”

吴优在一边笑道:“陛下若是四月离开岭南,倒是没必要这么快回长安,完全可以沿海东游嘛,猎鲲什么的,臣的东海也可以,而五六七月可以到我东北避暑,如此一来,陛下不但能巡视整个沿海边境,明年还可以三季春。”

“哈哈,这个好,人生难得三季春。”李治高兴的接着问道:“说说,你东北以后有什么打算?你是天下间第一个女大臣,承载着你们渝州一系女学子的所有期望。

也可以说承载着天下所有女子的希望,现在东北虽然经营的也不错,可是想就凭于此达到你那幕僚团的目的还差了一些,所以,你们还需努力啊。”

对于渝州一系,李治都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因为许多事情他看不懂,有些时候他感觉不应该这么做,可是最后偏偏有个很好的结果。

比如王正对婚配年龄的指定,王正对匠人和商人的重视,王正对许多事情的看法,最终都证明王正是对的。

所以,现在李治习惯了什么事情都先看看再说,反正只要自己抓住了道馆和天下军权,就出不了大问题。

当李治知道吴优是女子的时候,看到幕僚团的阵容之后,李治保持了沉默,他想看看东北在这些女学子的手上能不能也变得繁华起来。

事实证明那群幕僚团还是有真本事的,东北经营的并不比岭南差多少,皮草、木材、药材、海鲜这些同样畅销于中原各地,特别是木材,李治看了都有点眼馋,想把太极宫重新再弄弄。

最让李治满意的还是七部和室韦人的归顺,没让朝廷费一兵一卒,一钱一粮,就这么春风化雨的把两族给融入大唐了,这点非常难得。

如果交给朝堂上那帮大臣处理,多半得像高句丽那样,钱粮耗费无数,将士们升官发财,最后得到一片无用之地,那就有点恶心了。

可是边境民族不处理还不行,因为经验显示边境民族一旦和中原国朝接壤,通商之后很快就会繁盛起来,不定时收割一下,就会像高句丽那样最后成为心腹之患。

现在这样就很好,一点点钱粮就让那些人帮忙做事挣钱,再从小把他们的娃娃教化一下忠君爱国的思想,只要两三代人之后,他们自己都会认为自己是唐人,以后就算有什么事情,也是自家内部问题,处理起来总是能方便一些。

“东北其实同样广博,今年春末臣从长白山出发,一直向北而行,两个月时间行进了不下万里,虽然冰天雪地,可依然物产丰富。

森林中木质坚硬,不乏鹿、狐等活物,熊虎也常见,甚至有一种纯白色的巨熊,皮毛非常漂亮,臣带回来了一些敬献给陛下,以后东北的发展方向将会分东、南、北三路而行。”

李治若有所思的说道:“南北好说,一陆地,一大海,可是东面好像是扶桑吧?”

吴优挑了挑眉,笑道:“扶桑百姓慕我大唐久矣,去年就有人趁着顺潮拖家带口的过来投奔我东北,臣打算明年在扶桑建几个通商口岸。

同时可以引渡一些扶桑百姓过来谋生,毕竟咱们这边的日子可好过许多,至于以后他们是否想归化我大唐,就不是臣的事情了。”

首节上一节183/3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