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营皇家农庄开始 第149节

王正想了想,笑道:“因为大地本身就在散热,所以越高的地方就会越冷,越低的地方就会越热。就像灶头一样,离得近一点就会热乎一点。”

“那南北呢?”

这下王正沉吟起来了,南北自然是因为地球是圆的,可这个事情却不能现在说,免得两个小家伙与人争论,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这个爹爹还在研究,等爹爹以后弄明白了再告诉你们吧。”

小月华点了点头,学着王正叹了口气说道:“原来爹爹也不是什么都知道的。”

平安在一边说道:“可是爹爹是知道最多的人,爹爹都不知道的事情,就没有人知道了。”

王正摇头苦笑道:“爹爹也不是什么都知道,这个世界大的很,有着许多奇奇妙妙的事情,每个行业也有许多高妙精深的诀窍,爹爹并不全知全能。”

小月华有些愣神,她一直以为爹爹就是全天下最厉害的人,平安则说道:“爹爹已经很了不起了,全天下的人都在感激爹爹呐。”

船离长安城还有十里,却被人拦了下来,一个浅绯金带的年轻官员上船来对王正深施一礼后,笑言道。

“礼部主事崔察拜见大管事,恭迎大管事回朝,还请大管事携家眷靠岸下船,陛下、娘娘携朝中百官,连同城中百姓皆在城外九里处等候大管事。”

王正看着清澈平缓的渭水沉吟了一下,点头道:“那就走吧。”

崔察再次躬身行礼道:“陛下赐下了一应礼服,还请大管事及家人更衣。”

王正看了看呈上来的浅黄大氅,摇了摇头,笑道:“我与家人皆随性惯了,一直以来都身无重彩,更衣什么的就免了吧,身上素衣就好。”

“这~。”崔察一脸为难。

“走吧,免得让陛下久等了。”王正笑了笑,杵着木仗带着家人随从走下船,径直离去。

崔察脸色变了变,最后长叹一声,赶紧追了上去。

历朝历代,被皇帝亲自出城迎接的大臣,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更何况还赐下皇家专属的黄色袍服。

两顶芙蓉帐下是两架六乘金碧辉煌的马车,李治独乘一架,武则天带着太子李贤和李显、李旦,还有小公主乘坐一架。

六乘马车四周宫娥、内侍环绕,身后站着朝中百官,外围一圈三千侍卫林立,再外围则是来看热闹的长安百姓。

气氛并不是很严谨,毕竟这些年大唐国内蒸蒸日上,四方皆臣服,现在就连吐蕃都被征服了,可谓喜事连连,有钱的日子总是好过的,一些小麻烦还不至于让人糟心。

不管是在朝还是在野,都是一派和气,李治日子过得顺畅,要求自然就不会太过严苛。

“咱家这大管事真是姗姗来迟啊。”

武则天笑道:“陛下又没有派人提前通知一二,还这么早早就兴冲冲的跑出来,这么干等着,自然觉得时辰难熬了。”

李治点头笑道:“这么说起来还是朕的不对了?”

“那倒也不是。”

武则天挑了挑眉,说道:“陛下怎么可能犯错呢?以王正的本事儿,哪怕陛下没有派人提前通知,他也不可能不知道陛下会来迎他回朝,之所以姗姗来迟,多半是哪随性的性子不在意而已。”

李治想了想,点头道:“这家伙近年来是越来越懒散了,开始的时候多勤快啊,简直是月月有惊喜,年年都好处不断,那几年,朕做梦都是笑着,整天想的事情,都是琢磨着怎么花钱,那些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喽。”

李治话说的有趣,却害苦了四周的宫娥、内侍,一个个涨的脸色通红,还一脸表情严肃。

武则天的车架着则传来不同的几声轻笑,武则天语气嗔怪的说道:“陛下就算要打发时间,也少开点玩笑吧,把这些宫娥、内侍给憋死了个把个的,可不是啥好兆头。”

李治满不在乎的挥了挥宽大的衣袖,说道:“想笑就笑,朕命令你们笑,都给朕笑出声来,这些年咱大唐喜事连连,多笑笑不是应当应份的吗?憋着干啥?”

“嘿嘿。”

一阵笑声传出,宫娥、内侍们这才算是得到舒缓了。

李治直起腰背打量了一下远处,笑道:“已经来了。”

用望远镜看了看,李治有点皱眉,“这么大喜的日子,还是那身白衣裳,看得都闹心。”

第一百七十二章 拜见陛下

武则天放下望远镜笑道:“陛下就饶过他吧,那套黄衣裳其实已经逾越了,也就是王正了,要是换一个人,被吓得直接调转船头远遁海外都有可能。”

李治闻言,有些不满的说道:“也就是王正了,要是换一个人,朕才舍不得赏赐那么重的礼,朕是真觉得王正这些年来确实算得上劳苦功高。

他自己平时也没啥特别的嗜好,弄点好东西吃吧,还都是为了给弟子增长见识,坊间传言好像朕亏待了他似的。”

“哈哈,坊间那会传这种小话,谁不知道王正是最会赚钱的人,他那种日子,只不过是他性格使然罢了,现在坊间倒有不是人学着过他那种日子,还真把身体调理好了不少,于是越传越神了,说那是长寿之法。”

王正一身素衣右手抱着小月华,左手杵着木仗,一步步走来,李治身后原本有些嘈杂的声音渐渐安静了下来,一时间气氛随之肃穆。

“嘿,这些家伙近些年连朕都不怕了,现在居然怕他们大管事,平时不都吹嘘着他们大管事多么随和吗?”

“呵呵,随和又怎么样,王正毕竟盛名在外,第一次见面,百姓当然想在他们大管事面前表现的矜持一些,陛下时不时的出现在皇城城墙上,百姓见得多了,自然就熟悉了,也就随意一些了而已。”

“还有这种说法?朕还真不知道。”

“呵呵,陛下毕竟没有真正的融入百姓之中过,自然体会不出他们的小心思。”

“皇城深似海,皇子对于百姓之事确实不甚了了,朕想让贤儿他们跟随王正修习一二,皇后以为如何?”

“善哉,陛下这个提议自然是极好的,渝州一系学子百万皆出自王正门下,从这些年他们游历天下的情况来看,可谓人才济济。

别说四大弟子了,就算百正那些家伙,其中也不乏大才,虽然他们不修书经,却最是务实,与我大唐而言绝对有大用。

由此可见,王正教育弟子的本事儿还是不错的,而且王正此人自身虽然谨守各种伦理道德,对自身要求极严,可对他人要求又很随行。

教导弟子从不疾言厉色,而是以引导为主,在这样的先生门下求学,贤儿他们想必也是乐意的吧?”

此时666年晚秋,武则天四十二岁,李治三十八岁,李贤十三岁,李显十岁,李旦四岁,太平还在襁褓中。

李贤三个小家伙闻言皆是同时点了点头。

李贤笑道:“儿臣愿意随大管事修习。”

李显点头说道:“儿臣也愿。”

李旦蹦哒了一下,嬉笑道:“我也愿意,儒家那些老夫子尽是板着脸授课,总是讲些之乎者也的孩儿听不懂。

首节上一节149/3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