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兄实在太无私了 第23节

“国师千万不要这样折煞朕,都是为从天门办事,您有什么话,直接吩咐就是了。”

说着就拉着陆宽一起坐下,不许陆宽见外。

跪着的内阁大学士们也高呼,“还请国师示下。”不敢起身。

陆宽环视了一圈,看得大学士心中忐忑不已,然后收回目光,又盯着秦昌诚眼睛看了几息,直看得秦昌诚也有些不安,这才正色说道。

“我欲亲自撰写一部读本,教化大秦万民,还请诸位支持!”

大秦现行的科举,以考察经史和策论为主,对于自然科学,认为是奇技淫巧,不怎么看重。

而前世地球的经验毫无疑问地证明了,大秦如果想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基础自然科学的普及是必不可少的。

前世科技知识浩如烟海,陆宽自然是不可能都记得。但是整理出一份小学自然读本,却再容易不过。

当前的大秦,有一点点科学的萌芽,阉割版的小学读本正好合适,初中教材都怕是有点惊世骇俗了。

陆宽要做的,是通过小学读本的普及,建立起一套崇尚自然科学的体系,扶着大秦这个跌跌撞撞的婴儿走上正确的道路。

在这之后,大秦自然会产生她自己的科学家,发展属于她自己这个时代的技术。

永远不要低估凡人的智慧。很多时候,只需要轻轻一个拨弄,凡俗世界就能绽放出绚丽灿烂的火花。

而科举要革新,就会动了无数人的蛋糕。

陆宽预计,他的这个想法一提出,恐怕就会招致朝堂衮衮诸公的强烈反对。

因此,他才需要文渊阁里这些人的鼎力支持。

身为仙人,陆宽的确可以在大秦来去自如,为所欲为。

可是想要治理凡俗,就必须要有足够多的人手,全心全意配合。

是人,就多少会有些私心,就多少会有些自己的利益,就多少会有些自己的想法。全心全意,一心为公,为皇帝办事的工具人,只存在于史书故事中。

大秦官场上上下下这些人,自然会听秦王和国师的命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陆宽或者秦昌诚一开口,他们就会百分百不打折扣的执行。

如果满朝文武不认可,就会对政令阳奉阴违,推三阻四,表面鞠躬尽瘁,实则不当回事。

陆宽就算杀光了这满朝朱紫贵,下一批提拔上来的就真的会不打折扣地听陆宽的指示吗?

所以,不能仗着身份和实力就硬来,更不能胡来。

出乎陆宽意料的是,他要求改革教育的观点提出,迎来的居然不内阁大臣的拼命死谏,而是面露狂喜;迎来的不是秦王的眉头紧锁,而是哈哈大笑。

“国师,此言当真?您要亲自出手,教化百姓?”

秦昌诚简直欣喜若狂,甚至都已经不顾礼仪,从椅子上腾地一下站起来,冲到陆宽面前,两只手抓住了陆宽的肩膀,摇晃了起来。

跪在地上的内阁大臣们,也都甚至惊得不顾礼仪,纷纷抬起了头惊喜地看着陆宽。

不等陆宽回话,秦昌诚两眼放光地盯着陆宽,继续道。

“此事还需讨论?得授仙人仙法,这不知道是他们几世才能修得的福分!不知仙师何时开课,一次能教授多少人?”

陆宽恍然大悟,知道秦王和内阁误会了。

这个世界,仙人高高在上,陆宽身为仙人,提出亲自培养人才,秦王和内阁想当然认为陆宽是要遴选合适的苗子,当助手培养,并择其优者送往从天门。

这可是一步登天的大机缘,难怪他们喜不自胜。

陆宽刚要开口解释,突然醒悟到,这或许是个不错的,降低阻力的方法。有时候,善意的谎言,也不错?

第三十六章 仙丹赏赐

既然秦王和内阁产生了美丽的误会,陆宽就顺着这个思路继续说下去。

陆宽开口道,“陛下误会了,本座只是要编写一些读本,并非教授仙法。但是,若能透彻领域本座所传,也会获得不可思议的力量!”

“希望陛下能将其送与天下私塾传阅学习,并纳入科举考试中。”

说道这里,陆宽顿了顿,心知需要拿点诱惑出来。

“改革之后,科举表现优异者,本座也会加以关注,重重有赏!”

说话间,陆宽边给了秦昌诚一个“你懂的”的表情。

秦昌诚激动了,肥肥的脸蛋一颤一颤,靠近陆宽,在他耳边低声问道,“国师,这,这莫非也是宗门任务的一部分?”

陆宽一愣,心道,秦昌诚,没想到你看上去慈眉善目的,下手可够狠啊,这是暗示我要拿出仙宗独有的好东西当奖励?

罢了罢了,反正大秦生产力发达了,我也有气运拿,不吃亏。这秦王,到底是真的精明,还是误打误撞……

陆宽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只得微微点头,看着文渊阁内的众人,朗声宣布道,“不错,此事对宗门非常重要,务必要用心办,办好了,有仙丹赏赐!”

仙丹,居然是仙丹!嘶~文渊阁中传来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大臣们兴奋了。

仙丹算是陆宽能想得到的,对凡人很珍贵,但又是他自己能拿得出来的东西了。

这个时代凡间的医疗非常糟糕,滋补凡人身体,治疗凡人隐疾的灵丹妙药,在凡俗千金难买。仙丹正是非常适合赏赐的好东西。

说话间,陆宽挥了挥手,御书房中就出现了大量书本。对于已是筑基仙人的陆宽而言,凝聚出几百套小学读本并不困难。

唤人进来收好了出现的书册,秦昌诚看了一眼跪着的内阁大臣们,沉声问道。

“起来吧,你们可有什么不同想法?”

内阁大臣们先后起身,随即纷纷摇头。

要是国师肆意妄为,惑乱人间,他们还愿意死谏一次,图个青史留名。现如今国师授课这种天大的好事,出面反对,那是傻了不成?

秦昌诚满意地点了点头,朗声宣布道。

“国师放心,朕明日早朝就宣布此事,礼部一定会尽心尽力办好这件差事。”

听到此处,陆宽微微皱了皱眉,沉声说道,“陛下,礼部办事,我自然是放心的。但是此事事关重大,本座需要提示在座诸位几句。”

秦昌诚一下子严肃了起来,“还请国师明示。”

内阁大臣也都弯腰行礼,“还请国师示下。”

陆宽说道,“大秦两千余万人,读书人却不到十万。除开王公贵族,普通百姓识字者,百中无一。”

“本座所著读本,甚为重要!多一个人学习,就多一份希望,区区十万读书人,不够,远远不够。”

“还请陛下广建学堂,教化万民。本座希望,所有孩童,人人识字,人人有机会学到本座所著教材。”

“告诉这些孩童,谁能学透这些内容,做出不一样的新奇玩意,被百姓广泛接受并使用,本座额外还有重赏!”

不能用全民普及教育,大力发展科技,努力提高生产力这类话,终归还是不方便啊,陆宽心道。

陆宽继续补充道,“当然,即便是现在,只要能通过考试,本座依然有赏。”

“每三年一次,举办全国大考,前三甲可以获赠三枚仙丹,前十名可以获赠两枚,前百名可获赠一枚。”

秦昌诚还有内阁大臣们,听闻这话,再次倒抽一口冷气,他们被陆宽砸出的仙丹手笔惊到了。

秦昌诚身为大秦帝王,勉强能和从天门说上话,每年也不过能领到九枚仙丹的赏赐罢了。

秦昌诚每年都因为仙丹不够赏赐臣下,而头疼不已。看到陆宽每三年就拿出一百多枚进行赏赐,是真的眼热不已。

这些内阁大臣就不用说了,算一算,大部分至少需要五年,才能从秦昌诚手里分到一枚吧。

大臣们不敢开口,眼巴巴看着秦王。

秦昌诚是真的坐不住了,他低声向陆宽套话道,“国师,依朕看,不用赏赐这么多仙丹,也能刺激这些学子,朕有更好的主意……”

陆宽似笑非笑地看着秦昌诚,并不接话,直看得秦昌诚面红耳赤。

被陆宽识破想法,秦昌诚讪讪地一笑,也干脆不再掩饰了,直起身来,当着内阁的面,大声说道。

“没错,朕就是想为自己人求点仙丹。这些大学士都是国之栋梁,多一些仙丹,这些人才就能多为帝国效命十余年!还请国师相助,不知国师有何要求,朕必然尽心尽力!”

听到皇上如此体恤下臣,内阁大臣们纷纷跪倒,高呼道,“为国效命,本分而已,臣惶恐!”

要是以往,看到这个架势,陆宽可能就同意秦昌诚了,因为救助凡人的丹药对陆宽而言,也就是费些时间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特别珍贵的东西。

对于从天门的阵法、丹道、符文,陆宽无一不会,以前只是没有修为才无法驱动。现在的陆宽,炼制一炉共九枚丹药,不过耗费三天罢了。

可是经历了雁落原一事后,陆宽知道,为上者,烂好人做不得。

历朝历代,仙师都是高高在上,流出的仙丹极为稀少,这才显得珍贵。

筑基仙师三天炼丹时间,究竟价值几何呢?各人看法,可能天差地别吧。

要是陆宽只是因为秦昌诚求情,就随手赠予,那其他人来求呢?秦昌诚下次又求呢?

那还要不要修行了?

陆宽严肃道,“陛下,本座赏罚分明,也请陛下做到。如果陛下的人想要仙丹,也来一起学习本座所传教材便是。”

“各位都是饱读诗书的有学之士,相信家族中年轻后辈都相当不俗,拿到仙丹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嗯,陛下倒是提醒了我,万一有人因此设卡,阻止其他人来考试,这就颇为不妥了。”

“全国大考之前,要举行初考,初考合格者方可参加大考。如果初考合格人数不足五千,则初考取消。”

说道这里,陆宽语气也柔和了很多,知道打一棒子需要给一把甜枣的道理,于是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小巧的瓷瓶。

秦昌诚眼睛一亮。

“陛下,本座也知道你们的难处,这里还有仙丹十二枚,就赠与陛下了,请陛下代为赏赐,赐给推广此事的有功之臣。”

“如果三年后第一批学子达不到本座期望,本座必收回赏赐!”

第三十七章 决定突破

“如果三年后第一批学子达不到本座期望,本座当收回赏赐!”

大秦王国的教育改良运动,就这样轰轰烈烈拉开了序幕。

……

时光飞逝,转眼陆宽出任大秦国师已经两年了,大秦一应事务运转顺利。

秦昌诚并未告诉陆宽风间拓海夜探皇宫一事,陆宽也不知道司马仲辉憋屈地死在长孙嵩之手的事情。

因此,当陆宽发觉居然两年时间,既没有宗门来人询问他的突破情况,也没有司马仲辉可能的幕后黑手派人找他麻烦时,感到非常惊奇。

陆宽心道,莫非,司马仲辉没有向宗门汇报我的情况?还是说,司马仲辉背后的黑手不打算继续报复了?难道,我突然晋升筑基,也算不得什么不能理解的大事?

可是纵有千般想法,陆宽不回宗门也无从查起。

算了,多想无益,还是保持自己的节奏,做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

这两年,因为种植土豆、开荒雁落原和全国大扫盲,大秦国力蒸蒸日上,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气运系统通过光幕给出的提示就是最好的证据。

【检测到宿主担任大秦王国国师,获得大秦王国今日气运份额,气运+2】

【当前气运:32324】

看着这两行提示,陆宽脸色露出一抹满足感。每日气运从+1变成+2,这就是对他这两年工作的最好的注解。当然,大秦的生产力或者是综合国力并没有在短短两年就翻倍,陆宽推测,日常气运份额奖励,应该有额外的计算方法。

望着日渐增加的气运值,陆宽也开始了盘算。

首节上一节23/5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