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兄实在太无私了 第20节

可是在雁落原,如果仿照此制度,收取流民每亩地三百斤大米作为田赋,恐怕又只会鸡飞蛋打,一地鸡毛。

因为流民缺乏工具,一穷二白。反正不工作也有大秦将士分发食物,好歹能赖活着;要是认领了荒地却因为种种原因年底缴纳不出赋税,那就要面临牢狱之灾了。

即便流民心知此地土地肥沃,知道大秦愿意提供工具和种子,油滑而多疑的他们在最开始也一定会是想要观望,不敢大胆认领开荒。

虽说徐徐图之,只要信守诺言,几年之后就会好起来,但是陆宽并不希望开荒进度被拖得这么慢。

如果能二十岁之前晋升金丹,在这个世界可是有说法的!按照齐冰柔的说法,只要回禀从天门,陆宽能获得的资源倾斜将大到无法想象!

第三十章 邱雪龙立石

如果能二十岁之前晋升金丹,在这个世界可是有说法的!按照齐冰柔的说法,只要回禀从天门,陆宽能获得的资源倾斜将大到无法想象。

陆宽要抓紧时间。所以,要好好思考。

大秦王国惯常的刺激开荒的模式是,只要能连续三年足额缴纳赋税,开荒出来的土地,就归开荒者所有。

陆宽不打算这么做。

陆宽的想到的破局之法,便是采用类似前世地球的承包制政策。

与大秦开荒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地上产出的粮食是流民的,但是土地还是大秦的。

流民只是获得了土地的种植权,相应的,陆宽征收的赋税也低得多。

将流民按约五百人为一组,按比例包含孩童和伤员,一起组成生产队,承包约五百亩地的开荒任务。

同时建立生产队名册档案,将每个流民基本情况都要记录在案,方便后续管理。

每个生产队可以获得一套大秦王国提供的耕作工具、种子和肥料,由生产队统一规划开荒安排。

生产队之间的协调,由驻扎的大秦将士完成。

将五百亩地均分到每个流民头上,按照生产队的规划,每个流民负责自己分到的田地的具体开荒工作。

到了丰收时,每亩地仅仅需上缴一百斤大米,剩下部分则归属负责开荒的流民自己所有。

表面看上去,这与大秦国王内的农户家庭单干模式没有区别,其实不然。

在农户单干模式下,每家每户是独立的,农户之间是相互隔离的,每家每户都需要有自己的耕作工具,自己准备种子和肥料,自己安排劳作计划。

而生产队成员可以共享一套强大的公用工具,安排统一开荒,统一灌水,统一播种,统一收割,极大提高效率。

在这些集体工作之余,每块地的具体精心打理还是要靠个人。由于上缴大秦王国的份额非常少,剩余都是自己的,流民积极性可以很好保证。

每个流民将分到有限配额的荒地,这样可以防止流民多吃多占,不去用心精耕细作。

如果土地打理得好,来年就可以认领更多的开荒份额,或是缴纳更低的赋税;反之,就要削减来年的开荒份额,或是缴纳更高的赋税。

最后,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完成每亩地一百斤大米的任务,生产队依然提供最低限度的口粮配额,不至于饿死。

哪里都有好吃懒做的社会蛆虫,这是无法避免的。

连续几年任务完成得不好,就逐步把他们的土地配额都收走,给勤劳的人管理。只是单纯保证社会蛆虫不饿死,也不算太大负担。

陆宽也只能寄希望于,几年过去后,这些懒汉看到周围的人都致富了,也能受到刺激,奋起直追。

计划拟定完毕,陆宽着人把邱雪龙喊来了,布置任务。

邱雪龙看着这份计划安排,瞪大了嘴巴,充满疑虑地说道,“国,国师大人,请恕卑职才疏学浅,卑职从未见过类似的方案,恐怕会有负国师大人所托啊。”

邱雪龙自问也是精于政务,不然也无法年纪轻轻就成为大秦在雁落原的总负责人。

但是面对陆宽拿出的前所未有的新政策,邱雪龙还是惴惴不安,生怕坏了陆宽大事。他可承担不起这么重的责任。

陆宽满脸笑容地看着邱雪龙,轻松地说道,“邱大人不必紧张,新政推行,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你这些日子所作所为本座都看在眼里,办事着实不错!这个任务交给你,本座放心。”

“本座亦会坐镇此地。”

说罢,陆宽还拍了拍邱雪龙的肩膀,表示鼓励。

随着陆宽一句句话的流出,随着陆宽的手轻拍在邱雪龙肩上,邱雪龙只感到鼻子一酸,眼里眼泪直打转,士为知己者死啊。

得陆宽如此信任看中,邱雪龙感动得无以复加,倒头便拜,连道,“卑职何德何能,得国师垂青,必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

随着第一批耕作工具、种子和肥料从大秦运送过来,邱雪龙也开始按照陆宽的规划,组织流民开始春耕了。

最开始,工作进行得非常不顺利,相当数量的流民对于大秦下令要求他们春耕一事非常抵触,宁可一边挨鞭子一边晒太阳,也绝不挪屁股。

流民们根本不信任大秦官员,不觉得邱雪龙等人是在帮助他们;而是恶毒地认为这些狗官是在打自己的小算盘,想忽悠他们干活,把当成奴隶使用。

哼,嘴上说得好听,一亩地只要一百斤粮食,剩下都归我们?开什么玩笑,这群官老爷有这么好心?到时候丰收了,他们一定会把所有粮食都拿走的!这是无数流民内心的真实想法。

面对此困局,邱雪龙的确是个人才,只用了一天时间,一个办法,就让流民相信了雁落原的开荒政策。

邱雪龙在流民营地每隔一段距离摆放了一块上书“诚实守信”四个大字的大石头。这些石头加起来足足有几百块,星罗棋布的分布在流民营中。

每块大石头旁边都有士兵站立在侧,不断向周围流民宣传,言称大秦官员皆言而有信,邱雪龙大人更是有令,只需将石头从流民营地搬到邱大人帐前,就可以领取白面百斤。

有这等热闹看,每块“诚实守信”大石头旁自然都围上了相当数量的流民。

一开始所有流民都不信,只是围在一旁窃窃私语,对此事冷眼旁观,冷嘲热讽。

直到下午,才有一个愣头青一咬牙一跺脚,不顾周围流民的嘲笑,从人群中走出,抱起了“诚实守信”大石头,真的将这块大石头搬到了邱雪龙帐前。

围观的流民也不嫌事大,一起闹哄哄地跟着这个愣头青来到了邱雪龙帐前,想看笑话。

得到近卫通传后,邱雪龙亲自走出帐篷,当着所有围观流民的面,大大褒奖了这个流民小伙,随后更是亲自将百斤白面递给小伙子。

看着流民小伙肩上扛着的一百斤雪白的好面,流民们沸腾了!

没出一天时间,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流民营,一百多万流民耳中。

剩下的百余块“诚实守信”大石头没多久就被哄抢一空,数百流民怀抱着石头,争前恐后地抬到了邱雪龙帐前。

第三十一章 大秦再无缺粮之忧

看着这些乱糟糟的流民,看着他们夹杂着疑虑和期待的目光,邱雪龙没有丝毫不耐烦。

邱雪龙姿态做足,亲自下场,挨个走到这些扛着大石头块的流民身前,在广场上,一个接一个慰问过去,并高声公开地表扬他们所有人。

随着一袋袋白面被这些敢于吃螃蟹的幸运儿领走,邱雪龙在流民中的声望一时无两。

雁落原的流民对于新政,再无疑虑。

邱雪龙的所作所为传到陆宽耳中后,陆宽也不由得感慨,古有商鞅立木,今有雪龙搬石,真乃人才啊。

陆宽随后一笑,有如此人才,恐怕后续也不用自己多操心了。

陆宽为雁落原准备的水稻是寒地水稻,为一年一季的粳米,每年四月份育苗,五月份插秧,十月份便可以收获。

在这期间,陆宽正好利用起来锤炼神识。

陆宽的修为提高没办法靠打坐修炼,只能通过服用低级修炼丹。

虽然神识可以用低级神识丸提高,但是,陆宽希望能通过锻炼,尽量逼近自己的神识极限后,再来使用低级神识丸,这样更节约气运。

筑基期锤炼神识的最好方法便是反复使用复制术,当前复制术最好的对象,自然就是从大秦运送过来的水稻种植和收割工具了。

大秦运输并不发达,从内陆运送这些东西过来也颇为不易。陆宽愿意用复制术帮忙,却是省了大秦无数力气。

除去邱雪龙立“诚实守信”石,流民种植水稻期间还发生了很多故事,但是好在邱雪龙应对有方,都平稳顺利解决了。

期间秦昌诚也从王都向陆宽传来好消息,土豆初试大丰收,试验田亩产接近六万斤,农部官员非常激动,上书强烈要求扩大种植。

更喜人的是,由于打上了太后爱吃,皇家特供的标签,对于市面上第一批出现的土豆,大秦百姓踊跃购买,都想尝尝鲜,以至于一时间甚至出现了“王都土豆贵”的奇景。

就这样,土豆在大秦王都掀起了一股热潮,街头巷尾人人热议。预计后年开始,大秦将实现土豆在全国范围内的种植。再过几年,大秦现有的粮仓甚至将不够用。

这一连串的消息,让远在雁落原的陆宽振奋不已。

转眼一百六十天过去了,雁落原也迎来了她的第一次水稻大丰收。

“报~!报告国师,大喜事,大喜事啊!”

邱雪龙还是这么沉不住气,迈着大步子,面露喜色地就这么边喊着边冲进了陆宽的府邸。

邱雪龙这么一嗓子,把陆宽吓了一跳,专心锻炼到一半的复制术被直接打断,功亏一篑了。陆宽没好气地看了邱雪龙一眼,说道,“行了,本座知道,不就是大丰收吗?镇定,镇定。说吧,亩产多少,总产多少?”

不小心打扰了陆宽练功,邱雪龙脸上露出愧色。他也是跟陆宽相处久了,发现国师是个好说话的人,才偶尔本性暴露,显得有点咋咋呼呼,并非真的办事不稳重。

邱雪龙抱拳对陆宽认了个错,随后一屁股坐在地上,摘了帽子,看着陆宽笑道,“国师,卑职又不是仙人,可没有您那么好的气度和涵养。卑职看到这产量,可是高兴坏了!您让卑职先喘口气,卑职慢慢跟您说。”

“因为伤病,流民人口有一些减员,最后雁落原流民统计在册人口约142万。部分流民要照顾孩子和伤员,无法全力开荒。再加上有的土地位置过于偏僻,开荒难度较大,所以最终开荒土地比国师您计划的少上一些,共计约一百三十万亩。”

“但是,正如国师您预判的,雁落原土地极其肥沃,简直是插根筷子都能发芽,水稻亩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千六百斤!”

“除开上缴给我们的每亩一百斤,再扣除他们自己吃掉的,这些流民手里的存粮恐怕接近十五亿斤,大人!”

陆宽听到十五亿斤存粮这个数字,也是一愣,随后不得不感慨,这个世界由于天地灵气的存在,对于农作物种植实在太友好了。

像这种普通水稻,按照流民这么粗放的种法,要是放在地球,最多亩产五百斤。

而在这个世界的大秦内陆种,就可以达到亩产千斤;在雁落原种,更是到了惊人的一千六百斤。

仅仅只是种水稻,雁落原就足以成为大秦的粮仓。

一个成年流民,每年大约消耗大米五百斤左右,只是种水稻,一亩地就足可以养活三个成年人。

雁落原广袤无垠,现在开垦了一百三十万亩土地,陆宽估计,后续至少应该还能再开垦出两百四十万亩左右。

如果以后大秦还缺粮,还能把种水稻换成种薯王“希森6号”,产粮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当然,这只是保证温饱的计算方法,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普通百姓也会从吃饱转变为要求吃好。此时,就不得不牺牲总产量,来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满足百姓的需求。

但是不论如何,粮食问题,将再也无法成为制约大秦发展的因素。

陆宽感慨道,总算可以开始着手安排更多的流民入驻了,只要再接纳两百六十流民,金丹可成!

呃,不对,还可以通过兑换增强神识,人口,多多益善啊。

后续流民接纳方案,陆宽心中也有了初步打算。

要稍微控制荒地开发速度,让后续流民感受到土地“种植权”的珍贵,激发工作积极性,同时鼓励老流民开始种植一些经济作物。

百万人的吃喝拉撒也是大工程,要积极鼓励部分流民投入到工业和服务业中去。

看来邱雪龙有得忙了。

……

把时间倒回一百五十天前,就在陆宽在雁落原忙碌春耕时,大秦王都来了一个新客人。

“凡人?蝼蚁而已,何须关注?”

“凡人都是刁民,凡间就是藏污纳垢的地方,不要跟凡人有过多接触!”

“凡人说的话,一个字儿都不要信,他们就是看中了我们的仙人身份,拼了命都要从我们手里蹭走点好处的吸血虫。”

以上就是风间拓海从父母师长那里获得的对凡间的全部印象。

嗯,在凡间,警惕性一定要拉满,不能放松警惕。

首节上一节20/5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