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武侠世界/笑傲神雕天龙 第283节

经文并不算长,妙谛大师不一会儿便已念诵完毕,声音停了下来。岳方兴正记诵着,想要起身向妙谛大师道谢,便忽得一声高亢的佛号,紧接着红光一闪,似有一道彩虹在天空中一闪而过,妙谛大师也就此无影无踪。

“虹化?世间竟真有此事?妙谛大师果然佛法精深,不愧为当代高僧!”旁边龙、木岛主见到,心中震惊之极,过了好久,才由龙岛主发出一道感叹。

再说岳方兴见到此景,心中同样震惊不已:“虹化,这到底是飞升还是轮回呢?外面的八思巴还在吗?这世间,真的有神仙不成?”心下对于妙谛大师刚才所授的经文,更加重视起来。

第608章 大都之议

大都,一处宫殿中。

听到殿中喇嘛带来的消息,忽必烈惊骇之极,猛然间站起身来,踱了几步,才向那几位喇嘛喝道:“你们说,帝师被方志兴害了,然后他也逃了?”声音中带着掩饰不住的狂躁,显然已是怒极。

几位前来报信的喇嘛见此,都是战战兢兢,一人勉强道:“是……陛下,帝师……帝师……”

“帝师到底是怎么圆寂的,快说!”忽必烈打断他的话,喝问道。作为大元册封的帝师,八思巴的突然圆寂不但是朝廷的一大损失,更不啻于在忽必烈脸上狠狠的打了一巴掌,让他如何不怒。

统一南北数年,忽必烈的威严越发深沉,几位喇嘛即使是方外之人,又都是武学高手,却也免不了为其所慑,花了好长时间才断断续续的说出了八思巴圆寂经过。当日八思巴和岳方兴斗法,一众护法金刚虽然碍于八思巴先前嘱咐,没去打扰方志兴,却已经打算着擒下张君宝作为后手。孰料几人还没开始动手,便看到八思巴陡然虹化而去,方志兴也随之清醒过来,如此一来,他们的谋算自然胎死腹中。总算方志兴在精神世界中受了八思巴的恩惠,并没有为难他们,才让这些人取了八思巴的舍利返回萨迦寺,并派遣这几人上大都回报结果。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忽必烈喃喃道。在他心中,八思巴一向神通广大,并且两次为自己灌顶,称得上是在世活佛。而方志兴一介武夫,出身全真却不守教规,相比起来差了不知多少,又怎么能够击败帝师呢,让他着实难以相信。

“帝师还有什么交待吗?”过了好一会儿,忽必烈从思绪中回来,看着几人欲言又止的样子,问道。

“帝师……帝师曾言他若是有所不测,陛下可……可封全真教方真人为国师!”眼看忽必烈和气了一些,一个喇嘛说道。

“国师?哼!帝师会这么说?”忽必烈道,随即又道:“杀害了朕的帝师,还想要做国师,想的倒是挺周到的!”转身对一个侍从道:“去,到江南去问范文虎征伐倭国的船只造好了没有。告诉他,好了后就转向南边,准备征伐流求!”

“是,大汗!”那侍从领命而去,去向范文虎传达命令去了。而几位喇嘛虽然因为八思巴遗命想要劝阻,却慑于忽必烈的威严,不敢多说。征伐流求之事,就此定了下来。

即便如此,忽必烈仍是余怒未消,指着一个喇嘛道:“朕前日朕命人焚毁全真教的伪经,现在怎么样了。去,请胆巴大师过来禀报。”

那喇嘛闻言,立时领命而去。没过多久,便见他带着另一个喇嘛走了进来,正是八思巴的弟子胆巴大师,负责监督全真教焚毁经文之人。

胆巴大师在路上便早已知道详情,得知方志兴击败八思巴并致其圆寂后,心中对方志兴和其出身的全真教更是痛恨,见到忽必烈便道:“陛下,道家经文,惟《道德经》系老子亲著,余皆后人伪撰,宜悉焚毁。”

此言一出,殿中众人顿时大惊,心知忽必烈若是真的实行此策,不但全真教,正一教等道家门派也定会群起反对。当下就有人劝阻道:“陛下,道家经文之中,颇有一些后人的注解,不应该称为伪作。”

这话听起来有些道理,不过此时的忽必烈脑海中满是仇恨和被冒犯的愤怒,对此理也不理,说道:“宜悉焚毁……好,这件事就交给大师了!”

“是,陛下!”胆巴大师兴奋道。全真教代表道门和密宗等佛门辩法几次,虽然遭受了不少挫折,却始终未受重大损失,此时得到忽必烈吩咐,胆巴大师有心一定乾坤,使全真教再也不能为害。

不过此时的忽必烈却已经渐渐冷静下来,他似乎想起了什么,补充道:“大师可先在暗中搜集证据,待范将军船队出征,便可正式上奏。”

“是!”胆巴大师应道,和几位喇嘛一起兴奋退了出去。有着忽必烈的支持,他此时心中已经有了定计,只待回去之后联络人员,便可在范文虎出征之时正式上书,请求焚毁《道德经》之外的一切道经,使密宗取得彻底的胜利。

不过胆巴大师的这般想法虽好,范文虎那边却出了岔子,他奉忽必烈之命,本来是在造船征伐倭国,孰料忽必烈一通令下,竟然改为了征伐流求。如此一来,许多地方自然要重新准备。眼看船只未成,到流求的航线也不清楚,范文虎只得上书忽必烈,请求延缓时日,将时间改为次年。如此,这件事只得暂时拖延下去。

第609章 称王建制

“忽必烈命范文虎打造船只,来年东征流求……”流求岛上,方志兴看着这条消息,却没有什么紧张的神色,向前来告知的郭破虏和方毓霞道:“刘整和张弘范死后,鞑子水师算是无人可用了,范文虎这等货色,竟然也能执掌这等大事了!”言语之间,对范文虎颇为不屑。此人曾统领宋室水师,结果在救援襄阳时畏敌而逃,后来又投降蒙元。虽然如今官位不低,方志兴却也丝毫不放在眼里。

方毓霞道:“范文虎贪鄙无能,自是不需多虑,只是鞑子船多,流求船只恐不敷用。”此时距忽必烈定下东征之议已经数月,凭着抗蒙保民盟和全真教的关系,流求众人自是得到了消息,准备应对元廷的进攻。这次她和郭破虏前来,便是请求方志兴定策。

方志兴微微点头,说道:“流求一隅之地,自然难以与中原较量,所能为者,不过是乘其不备偏安一时而已。因此这一战不仅要胜,还要趁机反攻,将鞑子造船的工匠掳掠一空,才有可能继续保得平安,所以军略之事,一定要仔细筹谋,万不可有一丝差错。”

“是,师父!”郭破虏应了下来,又请求道:“师父,此战关系重大,娘亲说要请您一同谋划。”数月前方志兴从中原回返后,一心闭关潜修,对于流求岛上各项事务也很少理会,不再像以前那样关心。否则的话,这次也不用两人前来相请了。

方志兴自是知道两人来意,不过他武功虽高,也称得上擅长谋略,却对具体的战事指挥并不精通,而且自从与八思巴斗法得到《轮回涅槃生死无别经》、《罗汉伏魔功》、《侠客行》、《易筋经》、《九转易身诀》等神功秘籍,特别是看到八思巴虹化之后,对于武道的追求更是执着,越来越不耐于俗务。因此思索了一会儿,他摇头道:“郭大侠和黄帮主义守襄阳数十年,军略上远胜于我,这些事情,还是你们商量着办吧。这次鞑子水师若是前来,我还需要上大都办几件事,也没这个闲暇。”

“上大都?”闻言,方毓霞和郭破虏都是吃了一惊。两人虽然知道方志兴武功高强,称得上天下第一,但大都乃鞑子京城所在,高手云集,方志兴孤身一人前去定然危险至极。因此两人听到之后,立时出言劝阻,想要打消方志兴的这个念头。

不过方志兴心中却早已下了决断,说道:“江湖传言鞑子欲禁毁《道德经》外其余道经,我身为全真教第一高手,深受师门大恩,当此之时,自是责无旁贷。因此这大都之行,却是非去不可。此事了结之后,当能维持数十年平安,师父我也要正式归隐,一心追求武道了。”

“爹爹!”、“师父!”听到方志兴执意要去,并在这件事后抛下俗务追求武道,方毓霞和郭破虏都是心急不已。这些年来,方志兴可以说是流求岛的实际执掌者,各项事务也都有他参与,少了方志兴,他们可没信心能在鞑子逼迫下坚持下来。

摆了摆手,方志兴道:“你们俩不用再劝,我去大都,除了这件事外,还要去救一个人,有了他辅助,你们以后也不至于无人照应。而且这一仗若能打赢,破虏便可称王建制,到了那时,我在不在也就不重要了。”

“称王建制?”听到方志兴这个说法,郭破虏和方毓霞对视一眼,心中又惊又喜,却没有多少惊讶。前来流求岛的武林中人本就不太认同大宋朝廷,崖山海战之后,更是彻底绝了念想,因此这些年来,不断有人提议另立新朝,凝聚岛上人心。只是郭靖内心不愿背宋,郭破虏又在岛外声名未彰,这件事也就搁置下来,方志兴此时提起此事,也不令人奇怪。

“是啊!破虏若是能打赢这一仗,名声就绝不会限于一地了。天下有志抗蒙之人,也定会奋勇来投,因此这称王之事,已经刻不容缓了。否则的话,岛上以后便会出大乱子。”方志兴道。“惟名与器,不可假于人”,郭破虏攻略流求,本来就可以称王,若是此战获胜之后仍不称王,定会使前来投奔的人大失所望。因此这件事已经可以说是刻不容缓,也是时候开始准备了。

“那……爹爹要让破虏称什么王呢?是流求王吗?”方毓霞道。王号虽然简单,却关系颇大,若是以地方论郭破虏可称流求王,但那却无异于承认自己是化外蛮夷。不但方毓霞,就是岛上众人大多也是不愿,这也是郭破虏迟迟没有称王的原因之一。

方志兴摇了摇头,说道:“当然不是流求王,流求先前为化外之地,若是称流求王就是自绝于中原,无法占据大义。以我来说,这流求岛可改名为明洲岛,破虏可称明王,立国号为明,年号破虏。这样的话,也就差不多。”

“明王?”方毓霞吃了一惊,说道:“是和明教有关吗?”

方志兴道:“有点关联,明教虽然是邪教,势力却是颇大,在各地影响不小,破虏手中有圣火令,有这个名号,便可争取各地明教教徒,使其为我所用。”

“这……合适吗?明教不过是邪教,何必与它搅在一起呢?”方毓霞道。

郭破虏也同样有些疑惑,说道:“持圣火令为明教教主,也不会成为明王吧?而且明教会承认吗?”

“不过是借用名号罢了,现在的明教?哼!只要它不来惹我们,何必去管它!”方志兴哂笑一声,说道。他可是深知明教后来的发展,自然不会任由其做大,能够争取过来一些,自然要努力为之。

方毓霞仍是有些疑虑,说道:“明教始终是邪教,若是称明王,只怕会对我们名声有损。而且天下士人,只怕也不会支持我们。”

摇了摇头,方志兴道:“现在的明教是不是邪教,与我们有什么干系。只要我们持正而行,和以前的魔教割裂开来,自然不会有什么大碍。而且我们是因为明洲岛而称明王,士人那里,也算有着说法。更何况爹爹我此去大都,还要救出一人,有了他投靠,定可占据大义,打消士人疑虑。”

“谁?”方毓霞道。

“文天祥!”

第610章 正气歌(一)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这就是文天祥的新作?那些南朝的遗老也因此又闹着要把他放出来?”大都,忽必烈看着呈上来的诗文,说道。两年前文天祥初被俘至大都时,便有王积翁、谢昌元等人想要请求忽必烈放他为道士,只是因为留梦炎说“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这件事才就此搁置,孰料这篇《正气歌》出来,便有人再次提出此议,让忽必烈对此也有些头疼。

“陛下,是有人这么提议,不过还需陛下定夺。”殿中,一个宰臣回道。

首节上一节283/3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