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消失的八门 第41节

丁齐反问道:“跟手里的东西说话,把它们都当成活物,你现在在跟我说话,难道也”

石不全赶紧摇头道:“不不不,你可别误会,你又不是什么东西。”

这话说的不太对,两人又都笑了。石不全接着说道:“其实老头子的话很有道理,我的导师也说过类似的话。导师最擅长的是修复瓷器,他的手上好像是长眼睛的

037、相术

小区的最后一排小楼是紧邻着山脚线修的,再往后就是山丘林地了。从风水的角度看,这是倒置的户型,因为山在屋子的南面。所以这里的二楼主卧窗户都是朝后院的,露台也是朝那个方向。

小区后面的那一大片山野,如今名叫“南山森林公园”,地方可不小,有的山谷和山峰之间落差有好几百米,地势也很陡峭。森林公园里不少地方都修了小路,可供人游玩远足。丁齐也去过南山公园,而且还深入没有路的野林间,为了寻找所谓的小镜湖。

他为此还特意买了一身装备,诸如登山鞋、登山杖、户外服、防刺手套、多功能背包等,为了防范迷路等意外状况,还准备了绳索、刀具、指南针、急救包、常备蛇药,下载了详细的卫星地图和地形图,总之没少下本钱。

南山森林公园里有湖泊,有泉溪,往深处走的风景也不错,但丁齐没有发现自己要找的小镜湖,倒是发现了不少野生动物,有野鸡、野兔、松鼠,据说山中还有狐狸和獾子,但丁齐并没有看见。

他还在山中碰到了两伙“探险者”,对方问他是哪个驴友协会的、是不是和同伴走散了?丁齐回答,他不是跟着团伙出来的,就是想一个人自己逛逛。别人看他的眼神都怪怪的,他也觉得那些人挺无聊的。

靠近南小区这一侧是低丘缓坡,山势向上渐渐延伸,视野很好,远望则是层层的青翠丘峦。山脚的地势当然不是整齐的一字排开,朝着小区里凸出来一块,小区中最后一排楼前的道路也走了个弧形,朱山闲买的小楼恰好在这个位置。

这栋小楼的位置向前伸出来一截,与左右的两栋小楼呈品字形排列,也就是说邻居家的楼房恰好与他的家后院平行。

朱山闲没有修墙将前院的整片地方圈起来,却在前院的右角位置修了个凉亭。凉亭居然是两层的,高度比那栋小楼稍矮一些,亭子外面架了个扶梯可以上二层。而在前院的左角位置,立了一根差不多有三层楼高的圆柱子。

凉亭和柱子的位置恰好标出了前院的地界,就等于无形中有了个开放式的前院,柱子上缠绕着紫藤,而凉亭上挂着葫芦。

石不全指向侧前方道:“左藏龙、右卧虎,没错,那就是朱区长家了。”

丁齐纳闷道:“哪里有藏龙卧虎呀,我怎么没看见?”

石不全:“柱子就是龙,凉亭就是虎。”

丁齐:“左右搞错了吧?”

石不全:“我们在楼的北边,从南面看就不错了。拐到柱子旁边停,朱

038、身在江湖

如果说丁齐上次发现十荣刻本只是运气好,那么这次发现七卷珍贵的历史文物,就不能仅用偶然的巧合来解释了。无论是谁都会想到,图书馆中的那批捐赠来的典籍有重大价值,甚至是价值连城。既然这样,怎么能让一个临时工继续负责整理工作呢?

市文化部门、文物部门、文宣部门,包括科委、教委,甚至宗教部门的有关人士,都对此极感兴趣,在市文化部门和境湖大学的牵头下,成立了专门小组前来接手丁齐的工作。赵馆长今天不是来和丁齐商量的,而是直接通知他要移交手头的工作。

那么丁齐怎么安排?他可以换个岗位,考虑到他的重要贡献,如果自己也愿意的话,也可以继续协助这个小组的工作。所谓协助,也就是个好听的说法,实际上等于是被一脚踢开,今后没他什么事了。

职场中有句话叫“领导的承诺”,有时候不能太当真。赵馆长当初承诺过丁齐,可以继续不受干扰滴整理302库房的馆藏典籍。但情况有了变化,赵馆长也做不了主,丁齐对此是早有预料,否则也不会特意等到现在了。

丁齐苦笑着反问道:“因为我的工作成果太出色,所以不能再继续工作了,对吗?”

赵馆长很尴尬地答道:“小丁啊,我的专业是搞外国语研究,我也很反感官场上的这一套,但是没办法,毕竟身在江湖嘛。也不能说你不可以继续工作了,只是调换一下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而已。

其实你吃亏就吃亏在身份上,毕竟不是正式编制员工,也没什么过硬的专业背景。假如你已经是个古籍研究专家,背后又有哪位领导为你站台,这次的事情肯定不会是这个结果。

两次重大发现都是你的成果,就算成立了专门小组,本来也应该以你为主继续展开工作,不仅不能把你撇开,而且这也是你的职称和职务晋升的机会。

小丁啊,再听你赵阿姨一句话,我上次说的事仍然算数,而且和校领导都打好招呼了,你随时可以转正式编制”

丁齐笑了笑,摇头道:“多谢赵阿姨了!我上次就拒绝了,之所以还继续在这里干,只是想善始善终,完成手头的工作而已。现在既然是这种情况,那我就不干了吧。”

赵馆长有些着急道:“小丁,不要赌气嘛。”

丁齐:“您误会了,我没有赌气,只是最近事情很忙,我恐怕没有时间每天再到图书馆来工作了。”

赵馆长长叹一声,若有所思道:“你的确挺忙的,天天跑来跑去也不适合。小丁啊,你看这样好不

039、麋鹿的故事

看着新闻中的老外拿着树龙虾的照片时,丁齐又愣住了。图片非常清晰,用手指拉大之后可以看见这种竹节虫的很多细节,这种虫子他小时候分明见过很多次。

父亲在世的时候,经常带他去乡下老家看望爷爷,有时寒暑假他还会在大伯家住一段时间,经常和村里的孩子一起钻山林玩。他见过这种竹节虫,有的体形比新闻照片上还大,恐怕不止十二厘米。

这种东西并不常见,只是偶尔能发现,但是钻山林的时候多了,见过的次数加起来也不算少了。老家那里的乡民不是生物学家,他们就叫它树虫子,据说还可以烤着吃。但丁齐并没有烤过树虫子吃,因为他不太敢抓。

树龙虾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竹节虫?那丁齐小时候见过的树虫子比新闻照片上还要大,而且形状包括细节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应该就是树龙虾。生物学家宣布已灭绝了八十年,看来就算没有南太平洋的最新发现,这个结论也很可能是错的。

生物学界的调查是基于统计学结论,多少年内没有出现过可信的目击报告,便可宣布某一物种已灭绝。但实际上在很多偏远地区,有些人见到了也不知道是什么物种,既没有留下影像资料,更没有想到什么生物学调研结果。

想到了老家山区见过的疑似树龙虾,丁齐又想起了另一种动物,此物学名麋鹿,俗称四不像。丁齐可以百分之百的确定,生物学界对这个物种的调查结论,很多年来其实一直都是错的。这种错误当然不是科学研究角度的错误,只是统计学结论与实际情况不符。

丁齐的大伯七、八十年代参加农田水利建设的时候,就在山里好几次亲眼见到麋鹿。近年来家乡一带的生态环境又变得越来越好,麋鹿出现的踪迹也更多。后来丁齐也亲眼见到了野生的四不像,他不仅见过,甚至还吃过呢!

麋鹿在当地被称为“焖子”,丁齐不知道字怎么写,只知道读音,这是家乡山区的土话。记得有一年过年回老家,就有邻居在山上猎了只焖子回来,全村每户人家都分到了肉吃。丁齐当然也吃了,味道相当不错!

野生动物如今是受保护的,偷猎被抓住了将受重罚,但是在山区农村,这种事时有发生,打个野猪、套只兔子啥的,只要不太过分,执法部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是乡里乡亲的,而且乡派出所也就那么几个人,哪能全部管得过来。

当地的野味,素来有獐、麂、鹿、兔的说法,排名顺序是根据美味程度,也就是说獐子最好吃,麂子其次。其实焖子肉也非常好吃,但由于

040、催眠全世界

人是有“气场”的,这句话既是开玩笑也不是开玩笑。我们常常会说,某人个的气场很足,比如在一大屋子人中,你第一眼就会注意到他(她),或者说没法不注意到他(她)。这和一个人的形象气质、肢体语言,以及周围人群的态度倾向有关。

又比如在施良德视察时,人们第一眼就会注意到他而很难注意其他人,他就是吸引关注的焦点。但气场这东西很难形容,有时纯粹就是种心理感觉。传达室门口原先站着个毫不起眼的老头,而这个老头突然“亮”了,就似发出了夺目的光芒。

这当然不是真的浑身发光或着火,就是莫名突然变得那么引人注目,丁齐下意识地就看向了那边,这才发现那不是老杨头,而是一位陌生的长者。

此人穿着浅灰色的盘扣衫,散脚裤,一双白底黑面的平板鞋,看年纪差不多六、七十岁的样子,满头银丝微微带点自来卷,正背手挺胸望向施良德等人。

施良德仿佛也有感觉,立刻望向了那边,脸色随即就变了。看见他的这个动作,随行的七名身穿深蓝色西装者,其中四个立刻就有了反应,齐刷刷地也扭头望去。那位王助理则小声问道:“施总,您怎么了?”

施良德的神情旋即就回复了正常,若无其事地摆了摆手道:“没什么!就是刚想到点事情,让小蒋去买点东西。”然后和身边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低声耳语了几句,那人应该就是小蒋。小蒋随即便快步走出了医院大门。

方才那位老者在医院门前与施良德有个短暂地遥遥对视,然后转身便走。而看小蒋的去势,应该就是去追踪这位老者了。正从楼角走出来的丁齐恰好看见了这一幕,当即就是一愣,这里面一定有故事!

那位长者应该就是故意出现在这里、想让人看见他。但丁齐觉得有些奇怪,那位长者想见施良德大可亲自走过来;如果施良德想和他打招呼,也可以亲自走过去或开口叫住他,为何只派了一名手下追过去?

但这是施良德自己的事,丁齐管不了也没打算去深究,只是对那位老者收放自如的“气场”感到很惊讶。

让叶行以及博慈医疗忙乎了半个月的领导视察,就这样不到半天时间就结束了。第二天是周六,丁齐这段时间已经习惯了周末休息,然这天仍然来到了小赤山公园闲逛。

首节上一节41/48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