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消失的八门 第173节

村社相对较安全,因为夜龙通常很少飞进去,只是偶尔出现。村寨周围的旷野并没有夜龙的巢穴,夜龙出现的概率要深山多了,可仍然时常会碰到。毕竟夜龙会飞,在夜间四处觅食,十几公里的距离对它们来并不算太远。

当地有一种竹甲,传承自陶昕圣人制作的那副金丝竹甲。如今当然不是用金丝制作了,而是在质地坚韧的楠竹片角钻孔,以丝线或细麻线穿系,穿在身有点像古代的金缕玉衣,此物可防范被夜龙咬伤。

尽管有竹甲,这里的人也不会没事夜里披它跑出来溜达,只用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丁齐却拒绝了肖博知劝他披竹甲的好意,因为这会影响动作和反应,他依仗的还是手的长棍。

脚下是白天坐轿子来的路,头还能看见村社发亮的门洞,但转身朝着别的方向,便是吞没一切的黑暗。丁齐干脆把眼睛闭了,不紧不慢的前行。他夜里出来主要是想印证一件事并寻求一个答案,三千年前的陶昕究竟是怎样穿行黑暗的?这被当地的人们视为神迹。

没有风,周围很安静,甚至是一片死寂。如今的季节相当于初夏,丁齐记得时候在老家山村里,夏天有两样东西很吵人,是知了和青蛙。知了还好,而水塘里的青蛙可是彻夜呱呱叫的。

这里的青蛙非常多,可是夜晚竟然不叫,也许是环境使然吧。有意思的是,这里的公鸡清晨也不打鸣,因为品种和外面的鸡不一样。但清晨仍然有声音叫人们起床,是田野传来的蛙鸣声。这个世界的青蛙要等到天亮才叫。

在一片死寂,尽管丁齐的脚步声很轻,但也清晰可闻。随着脚步,他用手的棍梢轻轻点地,通过声仿佛“看”见了周围的情形。这是一种通感现象,是以一种感官取代另一种感官,对于一位心理学家而言并不是神秘。

丁齐现在的样子像一个盲人拿着明杖在走路,而黑暗对盲人是没有影响的。外面的世界已经有很多医疗机构搞过实验,训练盲人通过声定位判断周围的物体,而且已经进入到应用阶段。

这看起来是用听觉取代视觉,但知觉与感觉不同,它是脑海对信息处理加工的结果,通过声音最终还是在脑海形成了空间景象。而这种空间景象的来源也可能不仅仅是声音信息,还包括大脑对别的尚未意识到的信息进行了推测或想象加工。

丁齐此刻在黑暗行走并不会迷路,也不仅仅依靠听觉的通感,因为他有心盘。在来此的一路他都在凝炼心盘,哪怕闭着眼睛也知道已走过的道路以及方位,像穿行在脑海里已有的一个世界,哪怕眼睛看不见,心也是“清明”的。

假如仅仅依靠心盘,丁齐便只能去原先已到过的地方,如果拐个弯走向以前没走过的路,黑暗仍难以辨认。可是丁齐偏偏拐了一个弯,离开这条主路进入了岔道。须知东大营一带湖泊遍地、水系纵横,黑夜里乱逛是很危险的。

丁齐以棍梢敲地,在某种通感状态下,仿佛能分辨周围的空间景物,过了一会儿,他把棍子也收起来了,在这么寂静的环境下,脚步声够了。丁齐还有另一个结论,他此刻依仗的并不仅仅是听觉,另有一种不太好形容的感应。

方外秘法突破隐峨境之后,丁齐体会到了神识,神识像感官的延伸。在庄梦周给他推荐的,也提到过灵觉神识的概念,丁齐是借用了这个名词。但他并不喜欢那种很玄幻的解释,若丁齐本人也是某种修士,那也是学者型的修士。

到的灵觉与神识,丁齐本人已有亲身体会,但他却在思考另一个问题,所谓得灵觉与神识从何而来,它们诞生的基础以及原理是什么?

丁齐首先从通感现象得到了启发。其实通感并不是绝对意义的用一种感官取代另一种感官,而是大脑将一种信息加工成了另一种信息。那么通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所谓的灵觉!所有的感官互通,被大脑加工成综合的感知信息。

你却不清楚它究竟来自于哪一种感官,表面是一种精神感应,背后的原理却是潜意识综合了人所有的、甚至平时都意识不到的感知功能。当这种感知经过长期的训练变得清晰而稳定,成为一种随时可以使用的能力,所谓的灵觉也化为了神识。

这是丁齐的结论。有人可能这是一种“神通”,但丁齐宁愿用另一种法,这是在通感现象的基础,经过训练、锻炼或者修炼所掌握的一种能力。

在一座陶砖垒砌的桥,丁齐暂时停下了脚步,没有声音,但他展开了神识,神识所及的范围内,周围的一切皆可感知。没有光亮便没有颜色,这和普通的视觉不一样,他所感知到的是事物的空间轮廓,同时也包含着它们的质地或者物性。

丁齐展开神识继续前行,他已经体会到当年陶昕的状态了,也明白了这位古人为何能穿行黑夜。他此刻像三千年后的另一位陶昕,在体会着陶昕当初的体会,又仿佛穿越时空在与之沟通,进入了一种身心状态的共鸣。

但丁齐跟陶昕又有区别,他并没有披着那身竹甲,只是手里拿了根棍子。

;

138、杖夜行

神识所及之处,便能够感应外物。 丁齐甚至有种感觉,只要他愿意,还可以隔空触动外物。但他并没有那么做,因为那样会对精力、体力造成极大的消耗与负担。方外秘法突破隐峨境之后,好像自然有了这种能力,但它本身所追求的并不是这些。

丁齐以另一种方式使用了这种能力,不以感知隔空触动外物,是纯粹去感知它们,将它们容纳入自我意识之。突破隐峨境便可以将东西带进方外世界,是这个原理,但东西还是人自己背进去的,这样最省力。

走了这么久也没有遇到危险,丁齐甚至隐约有所期待,希望来几只夜龙让他试试棍法。这片天地的意志仿佛也感应到了丁齐的想法,很快满足了他的要求。走过这座桥后不远,又来到另一座桥,天空便传来振翅的声音。

丁齐站在桥央挥起长棍,只听啪啪几声响,他接连抽落了五只夜龙,有的落在田地里,有的落在了水,总之令其无法近身。这动静仿佛惊动了什么,或者他站在桥像黑暗一个醒目的大灯泡,假如夜龙是通过声音和温度感应到黑暗的事物,一定会注意到。

五只过后,又飞来了两只,两只被抽落,接连飞来了七只这时丁齐已经退到了桥下一片相对空旷的地方,因为桥狭窄的空间有些施展不开了。他的棍法再好也架不住夜龙多,需要配合步伐闪躲再挥棍抽击。

接连打落了几十只夜龙之后,丁齐也显得有些狼狈,仿佛这一片夜空飞行的夜龙都被他给吸引过来了,它们可能是从深山飞到原野方的一个群落。丁齐疾飞几棍打落了最后几只夜龙,赶紧收敛气息往悄步疾行,不能把别的夜龙群再吸引过来了,他方才有点托大了。

丁齐终于明白陶昕当年为何要穿着竹甲了,并不是本事不如他呀。以丁齐的身手,对付一群夜龙应该没问题,但假如成百千只夜龙同时扑过来,别棍子,锤子也不好使啊!

在陶昕的年代,田园荒芜,很多村社化为废墟,荒野的夜龙肯定现在多得多,而且陶昕时常还要穿行山野,处境也丁齐此刻危险得多。还好如今的情况已大有改善,只要不离开人们已开发的聚居地太远,不作死跑进深山里,丁齐基本还是安全的。

丁齐又到了大路向前行走,路时不时挥棍抽落几只夜龙,又遇到了一次规模的成群袭击,但都对付了下来。他终于感到有点累了,不仅是胳膊酸,更是精神的疲惫,他一直展开神识感应外物,神气法力消耗不?

走着走着,丁齐在无边黑暗又看见了一点亮光,那是东大营二社的位置。东大营主社周围分布着三个村社,二社在正东方,距离主社大概八公里。丁齐等人白天来的时候,途穿过了二社。从二社再往东行走大约五公里,便到了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也是丁齐他们走出深山的地方。

丁齐径直走向了二社的西门,围墙后屋子里值守的社民也被惊动了,心翼翼地推开门看了一眼,立刻认出了丁齐,赶紧出来匍匐跪地道:“丁齐天兄,您怎会在此刻驾临?”

丁齐摆了摆手道:“不必总是跪下行礼,起身话好。”

那人却没有起身,抬起头一脸震惊之色道:“您是怎么走过来的?”

丁齐:“是这么走过来的。”

值守的社民:“我这去把大家都叫起来,庆贺天兄展示的神迹,此乃我东营二社千年之幸!”

丁齐赶紧阻止道:“别,别打扰大家睡觉!我是走过来看看,在这里稍微休息一会儿,你继续安心值守吧。”完话他把棍子放下,在火堆前坐好,先从兜里摸出几块樱膏糖吃了,然后闭目凝神不再言语。

那位社民不敢违背天兄之意,并没有跑去叫醒大家,但也没有到屋,是静静的侍立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喘,心却似升起了惊涛骇浪。

丁齐等外来者被这里的原住民视为“天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他们是天兄下凡,而不是天兄的意志下凡附体于当地出生的某个人。陶昕当年申明,在末世之后,天兄不再下凡附体,防的是世人再自称天兄作乱,但防不住本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啊。

这里的人都敬拜皇天帝,当然相信天兄是存在的,天国历史有,但自从末世之后,天兄不会再下凡附体了,只能直接来自天外。天国民众之所以对丁齐等人的天兄身份深信不疑,也不仅是庄梦周能装啊。

有天兄自天外降临,到达了大营,其他各大营得到消息都将信将疑,要么怀疑这事是不是真的,要么怀疑天兄的身份是不是真的。但紧接着大家疑虑被打消了,因为南、西、北各大营先后都有天兄降临,而且还展示了神迹。

除了庄梦周和尚妮是直接来到大营附近、白天进了村社,其他人可至少在野外待了两天啊,能够穿行黑夜到达村社,本身是传的神迹了。可以此前所有人到达村社时都是白天,当地民众没有谁亲眼见证过他们是如何穿行黑夜的。

但此刻的情况不同,这位值守的村民亲眼看见了丁齐从黑暗走来,没有打火把也没有披竹甲,却安然无恙,心的震撼可想而知。

丁齐端坐涵养神气,他确实需要复一下体力和精力。这么过了一个多时,那位社民还在一旁站着呢,忽听丁齐的声音道:“你再发愣,火要熄了!”

那人这才如梦方醒,赶紧屋取来一捆稻草和三根木柴添进了火堆,而丁齐已经站起了身,拎着棍子重新向来路走去。那位社民在大门央跪下,向着他的背影不住的叩首。丁齐明明已过不必下跪,但此刻没法管了。

去的时候他没有再走不熟悉的岔路,不时挥棍抽落几只夜龙,并没有遇到什么大麻烦。他在想一个问题:此地的黑夜虽然对人们的活动造成了很多限制,但从某种意义也是保护了他们。

假如没有这样的黑夜威胁,人们的活动区域恐怕会延伸到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而且历史的战争和冲突规模也不会受到那么多的限制,此地的人类当年不定已经灭绝了,算陶昕想挽救都没有机会。

丁齐等人最初到达的地方是险恶的崇山峻岭,不适合开垦居住,想涉足那一带也极为困难,所以万年以来罕见人迹,在近古时代还被划为了保留地。那种地方很重要,至少保留了这个世界丰富的物种资源。

近万年来,这个世界的人与外界有何不同?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这其实是很短的时间,还不足以发生明显的改变,但也能看出一点痕迹。如今的天国共有二十五姓,民众都是三千年前那五百名幸存者的后代,那些幸存者到底拥有哪些共同的优秀基因?

体质好、免疫能力特别强,这是毋庸置疑的。丁齐今天夜里又发现了另一件事,这里的人都拥有很好的通感潜质,至少听觉特别敏锐。如他先后遇到的两位值守社民,从很远的地方察觉到他来了,而外界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则不可能听到他的脚步声。

尤其是那位东大营的元帅肖博知,仅仅是今天才见面,能分辨出他的脚步声,而且当时还了一句话:“丁天兄的脚步声和其他三位天兄不同,感觉也不一样,我自能分辨。”

在丁齐看来,最重要的是那句“感觉也不一样”。也许肖博知本人也不清楚,他是能感觉出来,而这种感觉恐怕是所谓“灵觉”的雏形、建立在通感基础的潜意识能力。之所以会如此,也与此地特殊的环境有关。

丁齐突然发现,这一夜的行走,对锻炼神识很有帮助。假如将来三名弟子突破了隐峨境,也可以让他们用这种方法锻炼与掌握神识。这里的黑夜真是绝佳的修炼环境,是有点危险,不可以走得太远。

首节上一节173/48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