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消失的八门 第164节

庄梦周高深莫测地点头道:“不错,是钢铁,尔等可闻如钢似铁之?今日所持,便是真正的钢铁,元帅大人还有何指教?”

冯国新赶紧低下头道:“不敢不敢,二位天外贵客快请轿!”

他一招手,后面的人闪到道路旁边排成整齐的两行,有人抬过来三顶轿子。这里的轿子有点像风景区的滑杆,由一前一后两个人扛在肩,间是一把带着扶手的座椅,面还一个能遮阳挡雨的顶棚,几乎完全是竹制的。

但这三顶轿子可普通的滑杆精美多了,仔细看制作工艺精湛无,所有露出竹皮的材质表面,都用某种烙印的方法绘制了精美的纹饰,草木、走兽、人物皆工。坐轿子才知道这里不是没有金属,坐骑两边的扶手以黄金封口。

一共来了三顶轿子,平常应该是元帅、军师、司马所乘。第一顶轿子的扶手封口是龙形,第二顶轿子是凤形,第三顶轿子是虎形。庄梦周和尚妮一人坐了一顶,另顶也没空着,抬着他们带来的两个背包,冯国新等三名首领随轿步行,带着一百多人浩浩荡荡而去。

庄梦周和尚妮这边倒是舒服了,丁齐和三名弟子还在深山过苦日子呢,但这也不妨碍他们苦作乐。黄昏时分看晚霞灿烂,垒土为灶架锅做饭。锅是一个长方形的铝合金槽,一边带着一个挂耳,形状和尺寸正好可以放在背包里面的最底部,随身携带不占地方。

野生的樱桃不能一次吃太多,而且他们已经找到了水源,但这东西放久坏了,也不能浪费。丁齐居然煮了一锅樱桃汤,甜丝丝的,着压缩饼干和军用牛肉罐头吃了晚饭。假如在学校食堂做这种菜,恐怕会被不少学生发到朋友圈称作葩料理,但在这里吃倒也挺可口。

他们这里还有十几斤樱桃呢,都煮甜汤也喝不完啊,丁齐拿着一根木棍搅动着熬,下面用火慢慢煨。到后来樱桃肉都熬化了,又把樱桃核捞起来接着熬,汤渐渐成了黏稠的糖浆状。

叶言行兴奋道:“我在老家的镇子看见过有人熬梨膏,熬出来的像这样。”

毕学成:“这不是梨膏,是樱膏啊!纯天然无污染绿色有机野生樱桃膏,假如不是师父带我们出来见世面,哪儿能吃到这种东西?”

孟蕙语:“还要熬多久?师父,让我们帮你来吧。”

丁齐:“那好吧,你们轮流来操作。注意火要、搅动要均匀,别把樱桃膏给熬糊了。”着话又往锅里稍微撒了一点盐。

樱桃兑水做甜汤,煮了大半锅,熬到最后只剩下锅底浅浅的一层,丁齐让他们把锅从火拿下来冷却,凝结成淡黄色的固状物,大概只有半厘米厚。用刀将这层固状物切成糖块大,然后一块块都起出来。

丁齐吩咐三名弟子道:“这东西应该叫樱膏糖吧,我们每人都分一点,揣兜里带在身,明天走路的时候可以不时吃一块,防止血糖过低。”

背着包走山路相当消耗体力,除了心别受伤之外最忌讳两件事,一是因大量出汗盐分流失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二是能量消耗太大导致血糖过低。不能总停下来做饭吧,边走边吃点零食很有必要,所以丁齐现场加工了樱膏糖。

孟蕙语拿起一块樱膏糖对着天边的黄昏余光道:“好漂亮的糖啊,我简直都舍不得吃!”

丁齐笑道:“舍不得吃也得吃,吃完了头还可以再做点。”

师徒四人合力加工的樱膏糖的确非常漂亮,浅黄色半透明的方形块,质地如琥珀一般,用手捏一捏很软有弹性,里面还带着金色的丝状纹路与红色的片状斑点,那是没有熬化果肉纤维和樱桃皮。

做完樱膏糖之后天黑了,众人点起了篝火。这里并不是一个很深的山洞,是一个半开放式、有一间屋子大的岩下石窟,所以在正面和侧面分别点了三堆篝火。他们搜集的木材很多,需要看着火势慢慢往里加,总之这一夜火都不能灭。

丁齐让孟蕙语去帐篷里睡觉,他与另外两名男生轮流守夜,孟蕙语却坚持让师父睡,她也要守夜。丁齐想了想便道:“那好吧,我们四个人两时一班,注意别让火堆灭了,有动静及时把别人叫醒。帐篷还是孟蕙语住,我们几个睡帐篷外面行。”

天黑之后,丁齐注意到这里的环境与外界不同,明明是个万里无云的晴朗天气,可抬头却不见星星和月亮。当天边的最后一丝余光消失后,离篝火不远的世界陷入了彻底的黑暗,那是一种伸手不见五指如浓墨般的纯黑。

;

131、丁老师讲故事

11、丁老师讲故事

生活在现代社会尤其是都市的人,已经很少有这种“绝对黑暗”的体验。 因为环境总是有各种光源,哪怕光线很微弱,根本看不清周围的东西,也能引起潜意识的视觉反应,也是双眼可以在相应位置对焦,从而让大脑获得空间感。

可是在没有任何可见光源的环境,眼睛便很难自然对焦,人像失去了某种感官,同时也会引起空间感的错乱。绝对黑暗分不清事物远近,仿佛一切深不见底,又似压迫在身体周围,这是一种令人很恐惧的体验。

绝对黑暗可能导致空间感的错乱,空间感的错乱又会影响到运动感的判断,某种“鬼打墙”的现象往往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如云层很厚的夜间,荒郊野外,周围没有一点参照光源,人会怎么走都走不出某片地域。

其主要原因并不仅是左右脚的步幅有差异,主要在于空间感的错乱导致了运动感出了问题。在缺乏远处参照物的情况下,假如地势又较复杂,人会在潜意识顺着最好走的地方走。如恰好有一段平缓的路面绕住了一个范围,而两侧都有倾斜的坡度,那么人恐怕真的很难走出去。

当然了,导致鬼打墙的原因可能不止这一种,而绝对黑暗的环境只是其之一。有人可能要问了,那不能使用光源照明吗,如打手电筒或者点个灯笼。

理论确实可以这样,但实际情况取决于你携带的光源有多强,能否照到远处的参照物并反射来,从而能给予空间判断的指引。而在绝对黑暗的环境,随身携带的光源是照不远的,人们几乎看不到远处的东西。

如有人在很开阔巨大的地下溶洞打开强光手电照向远方,却发现什么都看不见,便以为手电坏了,转过来往自己脸一照,结果强光把眼睛都给晃花了。

这处方外世界夜间的体验是这样,丁齐等人虽然点了三堆篝火,昏暗的火光照亮了这处石窟以及近处的山坡,但不到十米外便是一片黑暗,宛如沉沉黑幕。毕学成还特意取出强光手电往外面划了几下,除了能照见近处的山坡,换个方向照向前方的山野,手电筒便好像完全坏掉了一般。

这种感觉令人十分压抑不安,还好有这三堆篝火,火光照亮了丁齐老师的脸庞,使三名弟子又有了足够的安全感。丁齐道:“你们先休息吧,保存好体力,明天还得赶路呢。毕学成,我两个时之后叫你,然后再过两个时你叫叶言行”

孟蕙语看了一眼手表道:“时间还早呢,现在才八点半,睡也睡不着。”

丁齐:“假如睡不着练功吧,把景石拿在手,修炼我教你们的定坐之法,感应入微、寄托心神。”

话音未落,他提着棍子站了起来,因为黑暗传来了扑簌簌的声音,像无数飞鸟在扇动翅膀。

丁齐的耳朵很灵,他不仅听见了空的声音,远处的地面也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活动。众人不由自主都紧张起来,丁齐摆手叫三名弟子都待在火堆后面,他则提着棍子走到了篝火之外,站在将将能看到近处一点地面的位置。

空的声音更明显了,丁齐突然挥起长棍,只听啪啪两声,在黑暗打下来两只东西,再以棍尖一挑,将它们挑落到火堆附近。

三名弟子惊呼道:“这是什么怪物?好像蝙蝠,这么大的蝙蝠,还是白色的!”

丁齐赶紧提醒道:“离远一点,千万别碰,心被咬伤或者感染细菌、病毒。”

打下来的东西有脸盆大,正在火堆边扑腾着翅膀,看样子像两只巨大的蝙蝠,展开膜状的肉翼,全身长满了白色的绒毛。其实仔细看这些绒毛好像是没有颜色的,只是因为太过细,由于光线的折射呈现出纯白色。

但它们跟普通的蝙蝠又不太一样,至少丁齐从未见过这种东西,嘴很长,长满了细的尖齿,挣扎时发出吱吱的声音。此物有翼有爪,体形似鸟,一双前爪长在薄膜状肉翼的第一个关节处,伸出三趾两前一后。

孟蕙语突然惊讶道:“师父,这东西居然没有眼睛!”

这两只白色的大蝙蝠好像真的没有眼睛,只在脑袋的两侧各有一片没长毛的地方,形成了两个的凸起,表面似是蒙着一层肉色的薄膜,看去像是眼睛,却睁不开,或者已经退化了。

丁齐思忖道:“它们应该是此地的夜行动物,这里的天空没有星星和月亮,夜晚是绝对的黑暗,看来眼睛已经退化了。我在外面没见过这种东西,应该是这里特有的物种。”

毕学成:“很像科幻片里白色的翼龙啊。”

丁齐:“那你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叫白翼龙。看来它在夜间的感知器官和蝙蝠差不多,有可能是通过超声定位,也有可能感觉到温度变化。”

众人刚才听见了天空扑扇翅膀的声音,应该有大群白翼龙飞过,但是都没有接近火堆。看来这种东西虽然看不见,却能感觉到温度,或者退化的眼睛还保留了一点光感,火堆的热源辐射是它们不想接近的。

丁齐特意向外走了一段,距离火堆较远,有两只白翼飞过来准备发起袭击,结果被他用棍子打下来了。这两只东西还是活的,只是一时间飞不起来,挣扎着向远离火堆的黑暗扑腾而去。丁齐也没有管它们,让两只白翼龙扑腾走了。

看来点起三堆篝火护住宿营地是个明智的决定,这里的黑暗充满未知的凶险,至少这种白翼龙是会对人发起袭击的,也不知被咬一口或者被抓一下会有什么后果,但想必不会是好事。假如照蝙蝠,这种生物往往携带各种病菌、病毒和寄生物,最好还是避免接触。

两只白色的大蝙蝠扑腾着逃了黑暗,丁齐又拎着棍子走了出去。他刚才不仅听见了天空的声音,地面也有动静,假如不搞清楚原因总归不太放心。这也算是艺高人胆大吧,而且有三名弟子在后面,他也不得不负起责任、有所作为。

这次他在黑暗走的距离次更远,三名弟子在火堆边看他的背景已经朦胧不清了。丁齐突然出棍往地一挑,有个吱吱叫的东西又被他挑飞到火堆边。这只动物很灵活,落地之后起身刚想往跑,丁齐已经几个箭步跃了来,伸出棍尖将其压在地挣脱不得。

丁齐这次劲力用得很巧,没有伤到它,却将它给活捉了。三名弟子惊呼道:“这是一只耗子好像也没有眼睛!”

此物长得有点像田鼠,身子肥嘟嘟的,但体型要一号,黑褐色的毛发带着云朵状的纹路,反正家鼠要漂亮多了,尾巴也短不少。但它的眼睛同样也呈蒙着两块肉膜的凸起状,好像也退化了,算还有功能,恐怕也只能保留一点光感而看不见东西。

首节上一节164/48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