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第48节

  这当个体户也太赚了吧!要不是合作社离不得这个编外翻译,他都要不平衡、不理智了。

  至于合作社其他人,每天忙自己的活计。一个个因为销量上升乐得不行。倒是没空像他这个当领导的留神观察。

  就他这一个月的观察,方明澈是个很实际、也很知道分寸的人。

  所以,这笔生意谈成的概率是很高的。

  方明澈有些震惊,这么舍得?

  “你不单纯是为了升职吧?”

  老王点头道:“我也不瞒你,我家老爷子回来了。”

  方明澈看看桌上的军供茅台。

  “老革命?”这身份呼之欲出了啊。

  “是,我爷爷抗日战争负过伤,解放战争扛过枪,抗美援朝跨过江。前些年挨整,被下放农场了。我爸自然也跟着倒霉。我爷爷和爸爸最近刚回来,恢复了工作。我妈和我爸大难临头的时候离了婚。当时我刚上中学不久。现在我爸另找了,她回不去。但是,我可以。不过,老爷子一共有六个孙子呢。”

  方明澈懂了。男丁嘛,肯定回得去。但是需要和五个堂兄弟或者还有后妈生的小兄弟争夺家族资源。

  要不然,他这样在有难的时候脱离家族的人,肯定回去了也只是边缘人物。分润不到多少好处!

  关键这份资源肯定有点大,值得去争。老王的爷爷这个资历,估计职务挺高的。

  他把话说得这么明白,也是不想撕破脸。不动声色的就告诉自己,他不好惹。

  这种人,确实没必要得罪。他以后能调动的资源肯定很多。

  “我这里没有问题。我的情况你应该是了解的。”

  方明澈不惜自曝其短,相当于明着承认自己是黑户。这也是为了取信于人。

  他这么说,老王点点头。算是信了他拿钱后就不会再出声。

  “但合作社的人,你得自己摁住了。我可不想背锅。”

  “这个你放心。以后合作社同你,会继续合作的。一切照旧!”

  合作社的人,他自然是有把握能摁住,不让他们乱说话的。

  方明澈点头,“那就说定了。”

  “两千块,买你的功劳,以及教会我那些你时常说的推销的英语套话。”

  方明澈道:“我的英语是自学的,那些套话也是我自己编的。语法有没有错误都不好说。”

  “这样才真实。反正外国人能懂你要表达的意思就成了。”

  “那行,我教你。”

  说到这里,老王脸上露出些不好意思的神情,“不过,我只能先给你400的定金。剩下的,给你打欠条。”

  方明澈好悬没翻白眼,忍住了。

  “欠条就不用了,我信得过你。”

  就是信不过,还能拿着欠条去找你老娘还钱?或者直接去军区大院找你?

  “小方,你是个人才。在这个时代会很有发展的。钱上头,我不会哄你。”他以后应该也不会是缺钱的人。

  老王,他全名王德显。其实只比方明澈大一岁,今年25岁。

  他留下400块离开,交易算是就此达成。

  晚上还是父女俩一起睡。

  方明澈前两天忙得脚不沾地,今晚回到原本的节奏,竟然觉得还有点清闲。

  躺床上不由得就想起了最近发生的两件事。首都真是一个让人长见识、丰富经历的地方。

  想到古大爷即将得回他首都二环内、紧靠天安门广场的四合院。也许他儿子已经不在了……

  唉,还是不能免俗啊!

  又想到自己在首都无钱无势,上报纸受表彰的机会也只能拱手让人。

  虽然,他对合作社的目标都如期达成了。但这个发展,多少还是让人有些不爽。

  其实,老王已经算是他那样身份的人里,比较客气的了。至少,他还肯给两千做补偿。

  他翻了几次身,导致颜颜也睡得不安稳。

  她呢喃道:“爸爸”

  方明澈伸手拍拍女儿的背,又掖了掖被角,“好,睡了、睡了。”

  还是老老实实挣钱,挣了钱自己买房子。

  80年代,个体户的地位会逐渐提升。他会努力做到万元户、十万元户、乃至百万、千万……

  这样以后万一遇到比老王不讲规矩的人,才不会没有反抗的余地。

  第二天一起骑三轮车去广场,方明澈对宋全道:“宋大哥,我把策划你们去摆摊,以及翻译的功劳卖给老王了。回头你千万不要替我打抱不平。”

  宋全是个实在人,方明澈担心他因此被穿小鞋。

  宋全捏了刹车,停在路边。

  “他怎么能这样?”

  “这些荣誉对我来说,不如钱实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宋全叹口气,“我知道了。”

  还有一个得告知的人是阿嫣。

  她正在高兴自己有机会上《BJ日报》呢。说要拿回去拿给她爸看,还要寄一份回去给他爸。

  确认了记者过两天才来,到时候采访就在合作社的办公室进行。方明澈便决定下午收摊回家,再私下和阿嫣说。

  所以今天白天,林嫣依然是脚步轻快、满面笑容地地给游客冲茶、收钱。

  存折上有两千块,每天还稳定有三十多进账。由不得她不开心啊。

  堂姑那里已经和她沟通过了。姑父说倒卖滞销品的事不能频繁,控制在一个月一次就好。

  这样,姑父相当于领个双薪。他们夫妻每月还能多赚几百。

  很可以了,一年1500+。

  不过,没人嫌钱多。觑了个淡场空档,林嫣一边帮颜颜把跑得有些松散的辫子重新梳一下,一边道:“你以前去广州进货倒卖电子表。如今可以把钱汇给堂哥,请他帮忙买了,邮寄给我们么?”

  方明澈道:“可倒是可以。但邮政发货,沿途也有人扒车。那些人随机扒上一节火车车厢,抱起箱子就往下扔。东西如果丢了,想要赔偿是万分困难的。堂哥每次自己带货不敢带多了,就是怕路上被抢一次就元气大伤。不然,他早成万元户了。”

第65章 林嫣懊恼

  林嫣愣了一下,然后呼出一口气,“如果丢东西概率太高的话,邮政也干不下去吧?”

  “是的。我刚说的是个体作案。火车跑不了多远,他们就得跳车下去、返回。所以,每次丢的东西不多。而且,次数多了,公安也要埋伏在相关路段抓人。只要不是运气特别不好,寄三次就丢两次,应该是有得赚的。但那是走私货,可就不能大大方方摆出来卖了。”

  倒卖电子表的事,方明澈也是想过的。但基于以上两个理由,他放弃了。

  他们现在摆茶摊也没交税。如今税务局估计编制都没凑齐呢。

  那十年真的是好多机构都不能正常运转了。不过,渐渐会好起来。

  但回城知青摆大碗茶摊,这算是过了明路的行为。所以他们可以大大方方的摆摊,甚至摆到天安门广场来。

  林嫣听说路上有丢货的风险,而且还是卖的走私货,得偷偷摸摸的去卖。也只好打消了念头。

  他们两个人在这里摆摊,如果可以放到摊子上捎带手的卖还行。还要分一个人出去打游击,那可就不够人手了。

  想到这里,林嫣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我是不是太贪心了?咱们如今收入都这么高了。”

  “不会啊!如果不是有那两个缘故,不等你说,我就做了。我还想攒钱买房子呢。”

  方明澈不但想买楼房,他还想买一辆上海牌汽车。两万五一辆!

  而且政府直到86年才允许私人买车。现在就算买到,也只能挂在单位或者说公司名下。

  这个年代,看起来房子、车子比后世便宜。但就算刨开种种购买限制,要想有房有车也十分艰难。

  他们夫妻真的算高收入人群了,也不轻松!至于所谓端铁饭碗、拿死工资的,直接不可能买得起。

  一个月收入就几十块,还要养家糊口。怎么敢想买房买车?

  至于阿嫣说她自己贪心,她既不图吃又不图穿?她就是喜欢看到存折上的数字增加,最好还是个整数。这样她心头才踏实,才有安全感。这是哪门子的贪心啊?

  林嫣听方明澈说想买房子,愣住了。

  她从小住的是父母分的房子。下乡当了村小民办教师,也是准备和方明澈一起等着学校有朝一日分房子。

  不过,镇小都没修教师宿舍,他们村小更是遥遥无期了。

  想到这里,林嫣才有了深切的感受:她是没有单位的人了!

  住院没单位按比例报销医药费,也没单位会给她分房子,老了、干不动了不能像母亲一样领退休工资……

  虽然母亲时时絮叨她一个月亏了十块八。但总还是有四十块二,按月可以领取的。

  干个体户确实有点没安全感。

  方明澈问出她的心思,“有单位依靠当然好啊。但老程他们可是拿的36一个月的死工资。就是宋大哥他们,卖得多可以提成,提成比例也非常低。他这个月乐得很,但也拿不到一百。”

  林嫣想了想点头。是啊,哪有一根甘蔗两头甜的?人不能既要又要,那才是真的贪心。

  话赶话说到这里了,方明澈就把今早托老崔去黑市搞自行车票和收音机票的事说了。

  自行车票市价50,收音机票也要20。两样东西本身还要三四百。

  也只有他们收入稳定的个体户才敢说买就买。

  林嫣看看父亲的二八大杠,“我爸这车,我还能骑。就买个收音机吧。”

  “你一周七天都骑出来,你爸自己要用的时候怎么办?咱们现在也不缺钱了,就把车还给你爸吧。”

  林嫣想了想他们收入这么高,是不该还心安理得用父亲的车。

  方明澈继续道:“还车的时候记得把茅台酒给老人家。老崔已经帮忙买到了,他下午去拿货。”

  嗯,是外头卖的普通茅台,市价十几块一瓶。黑市还要再加几块。

  那两瓶军供的,他肯定要收起来,放到已经不在意那个价格的时候,再开瓶。

  林嫣点点头,这样她妈也无话可说了。她爸其实很喜欢茅台,但肯定舍不得自己买。小半月工资才买一瓶,太贵了!

  而且,那天得知他们买了一瓶送姑父,她爸脸色也是微微一变。

  当时其实不是不想多买一瓶。但黑市也不是无限量供应的,有时候也会断货。上次只买到一瓶,就先送了姑父。

  今天她拿回去,一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开瓶,给她爸倒半杯先尝尝。

  吃晚饭的时候,林嫣就拿到茅台酒了。她高高兴兴的抱着往回走。

  颜颜抱着爸爸的脖子给他许愿,“我以后,也给爸爸买酒。”

  方明澈笑着点头,“爸爸等着。哦,对了,我锁柜子里的那两瓶,你们谁都别动。我留着有用的。”

  林嫣道:“两瓶酒么?”

  “嗯。”

首节上一节48/27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