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们也差不多如此,技术没有,市场也没有。
电视机厂如果完全靠手搓二十五寸彩电,那单台成本就得一万以上,谁能消费的起?
老牛急也就是急在这儿。
他就像是被堵在风箱里的老鼠,进不得,退不得,两头受气。
这也是每一个科研人必须经历的阶段。
老牛唠唠叨叨,化身成为了祥林嫂。
这种状态,别人一般都是见不到的。
何雨柱的肩膀,都快得肩周炎了。
因为老牛所说的每一个问题,他都是深有同感,却无能为力,只能耸耸肩。
“哎呦,哎呦,领导,您就别念紧箍咒了。
我听得头疼。
您跟我说这些有什么用。
我有办法,您敢去提么?”何雨柱揉着眉心,对着老牛说出了真心话。
“啥办法?”老牛一惊。
对的,不是喜,而是惊。
因为就连他也是想不出突围出去的路。
何雨柱想这个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不过他心里,也是一直都没确定该不该说出内心这个想法。
毕竟他目前心里动的这个念头,实在是有些大逆不道。
何雨柱关上了办公室门,这才拖着椅子,坐到了老牛的办公桌前,神神秘秘的压低声音说道:“在咱们自己家,建立二十五寸彩电生产线,肯定是不实际的。
至少五年之内,都没成功的可能。
就算咱们把成本打到一万之内,咱们自家的市场,也是消化不了。
那么只能往外面想办法了。”
“你什么意思?”老牛也是脸色变了。
何雨柱往上伸伸手指说道:“咱们厂子有技术,某润公司在外面有资金有投资。
外面还有市场。
如果你能说服上面,在港岛以合营的名义,建立一家厂子。
并且派出咱们的技术人员,跟踪生产,继续研发。
那么咱们就能把这个五年时间给抢回来。”
何雨柱这话一出,也差不多是石破天惊了。
对外投资建厂,在后世是很常见的事情。
后世咱们周边国家,眼馋咱们的成功,都跟着咱们家抄起了作业。
并且阿迈瑞卡那些国家,也想着把咱们国家工业掏空。
所以在各种关税上对那些小国家倾斜。
但在现在,电视机厂去港岛投资建厂,这还真是个捅破天的主意。
第1616章 根只能在家里
“这第一个好处,如果在港岛建立厂子,生产二十五寸电视。
那么在进入东南亚电视市场上面,或者说洋人市场,咱们不用担心被人设拦阻的问题。
第二个好处,只要咱们抓住技术研发这一道程序,
就可以借别人家的市场,养咱们自家的技术。
等到咱们的数控机床技术成功,等到咱们自家市场成熟,那么咱们可以毫无间隙的把厂子再移回来。
不过想要糊弄过洋鬼子,咱们必须在股权上做一些掩饰。
至少三五年之内,这个厂子所产生的利润,不能直接转进咱们家。
要让外人觉得,那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港资企业。”何雨柱一口说出了心中所想,就好像一颗大石头落地,相当痛快。
这也就是面对老牛,面对第二三个人,他都会让这个念头烂在肚子里。
何雨柱虽然说的是三五年内见不到好处。
但实际上,这家公司要是成立,在改开之前,或者说想要维持这家公司在外面市场的话,那至少二三十年之间,都不能对外透露,这家公司的所有权是属于咱们。
短期上面,肯定看不到利益。
只能说长期蛰伏。
所以何雨柱也不觉得上面会接受这个建议。
搞不好说出去,反而会招来一些闲言碎语,更说不得如果让上面产生了误会,那何雨柱的职业前途直接玩完。
“那这家厂子,以后就是完完全全的港岛企业了?”老牛是个聪明人,很快就搞懂了何雨柱的玩法。
何雨柱又耸了耸肩,冷‘嘶’了一声苦笑道:“这也就是您,我才敢说出来。
咱们俩说句交心话,港岛毕竟是咱们家自己的地方。
厂子放在那,也不用担心它跑了。
它挣的钱,可以直接投入港岛。
但如何劝上面同意这个想法,那是千难万难的事情。”
老牛并没有开口回答何雨柱,而是面色严肃的点了点头。
世界毕竟不是单机游戏,每个人的眼界都不同。
为啥老是说,做事情要寻找志同道合者呢,就是这么个意思。
何雨柱都可以想到,谁提出这个想法,在上面都会引起哄动。
大多数人,都会把提意见的那个人,当成叛徒。
这个上面,能接触到的级别越高,那么各种反对声音,也就越小。
何雨柱倒是也能接触到海棠花那边,但他也有顾虑,毕竟他跟娄晓娥的关系。
搞不好就会被人认定是把国家的技术送给私人。
再说,他又不是电视机厂的一把手,他提这个事,也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这玩意只能看老牛敢不敢赌。
何雨柱说完了心中想法,直接就跑了。
原本就他一个人烦心这个事,但现在他把这个麻烦抛给了老牛。
他是舒服了,但却是让老牛好几天彻夜难眠。
再说娄晓娥那边,她这次环游欧美的名义,是给红体育馆拉投资拉创意去的。
但实际上,这个上面,她并不是太过在意。
她这次到欧美,还是想着观察欧美各国产业转移的问题。
虽然欧美各个国家产业转移,已然是明牌了。
不经过实际的观察调研,娄晓娥还是无法理解洋鬼子搞这些事的出发点是什么。
但凡在经济上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能明白,这种大规模的制造产业转移,那必然的就让本国工业成为空心化。
在这个上面,娄晓娥调研的点只有两个,一个是洋鬼子普通百姓的收入跟消费。
另外一个事,就是洋鬼子把那些产业转移出去,以后又靠什么能掌控那些产业?
只能说,脑袋由屁股决定这句话,在娄晓娥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要她还是一个小商人,根本就不会思考这些问题。
但现在的娄晓娥,不论身份地位,还是经济实力,已经到了触摸天宫大门的位置了。
按照咱们的说法就是再往前一步,她便能‘顿悟’,看清楚这个世界经济上的运转规律,从而得道。
只能说,娄晓娥一趟欧美环游下来,所得真不算少。
她看到了欧美各个厂子在当地工会的领导下,每天想着不是如何好好工作,而是想着争取更高的收入。
而那些小老板们,反而成了弱势群体。
就像是工人工资,前几年阿迈瑞卡制造业工人平均薪资大概是3美刀/小时以下。
但现在已经涨到了5美刀/小时了。
就算这样,那些工人还认为自己收入偏低。
但娄晓娥清楚的知道,在港岛,一个车间工人,连二百港刀一个月,都大把人抢着做。
弯弯可能还要更低一些。
小日子虽然比港岛这些地方偏高,但不能不承认,人家这个时间段的工人素质也是比港岛弯弯这些地方好。
这只是一个方面。
还有其他的事情。
比如说洋鬼子开始注重起了服务业,开始给各个行业制定规矩。
还有美刀跟石油的绑定,注重高端科技的研发,都证明了洋鬼子对去低端化产业的做法,不是个别人的想法,而是一盘大棋。
说白了,就是它们当老爷,当裁判,让各个发展中国家当它们的奴隶。
哪怕就是它们扶持起来的小日子跟一些小国,产业上面也是各种各样的畸形。
这就是娄晓娥这次环游观察到的世界真相。
其实洋鬼子跟咱们北方邻居的做法差不多,都是养着一群小弟给它们卖苦力,
然后两家只要当好老爷就行。
不同的是,北方邻居的做法更粗暴一些,手里是拿着鞭子在管理小弟。
而洋鬼子则是拿着美刀跟面包,诱惑着它那些小弟拼命干活。
娄晓娥看清了这些,也就等于她下定了决心。
她知道,洋鬼子肯定不会把她当成自己人。
最多现在,她表现的好一点,洋鬼子会丢一两块奶油面包给她。
但要想站着做人,靠她一个人,肯定是玩不转的。
她的根,她儿女的根,只能是在港岛还有四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