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火红年代 第1160节

  就像是何氏商贸公司,现在就是一家与四九城关系好的代理商。

  没有私下合作。

  而娄晓娥有个物业公司,在港岛中环,小日子某京,新加皮滨海湾那些地方,都有自己的商务大厦。

  那家物业公司,基本上跟任何商贸都是拉不上关系。

  物业公司只做两件事,一个就是低价买楼,再就是出租。

  房租所产生的利益,就是继续贷款买楼。

  而那家物业公司的股权架构,也是很好玩。

  娄晓娥是一股都不占。

  反倒是跟她八竿子打不着的何媛,占股百分之二十。

  郭书苗的孩子也占百分之二十。

  何兴华,何瑗兄妹俩占股百分之六十。

  但现在物业公司的法人与董事长却是何媛。

  当然,现在物业公司实行的是职业经理人制度。

  这玩意,也是比较简单的,并不需要经理人有太过高深的经营能力。

  所有的投资与出租,都有专业的顾问团队,进行各种调研。

  职业经理人只要做好收租,交税以及行政管理工作就行了。

  就包括每年的账务查验,娄晓娥也是请了专业的会计事务所。

  而这些事,除了港岛几个应该知道的人,比如说郭书苗,谭雅丽以及何媛之外,其他人,娄晓娥一个都没告诉。

  哪怕就是何雨柱。

  这套玩法,不是何雨柱告诉她的,她也不准备告知何雨柱。

  说白了,娄晓娥在物业公司上投了一亿多港刀。

  这笔钱,就是她为孩子们准备的后路。

  何媛是懵懵懂懂的接了这个位置。

  她都不清楚,现在自己已经成为了千万富婆的事情。

  按照何媛的想法,她就是帮‘婶婶’一个忙,代持一家公司,并且要做到守口如瓶,不能告诉何大清,以后也不能告诉何雨柱。

  而交换条件就是娄晓娥允许何媛画以她为原型的漫画。

  当然,何媛如此不敏感的原因,也是因为郭书苗在里面做担保了。

  具体的公司业务她也知道,最大的风险,不过就是贷款问题。

  但娄晓娥选择进入的时机相当好,正是亚洲楼盘价格处于低谷的时候。

  除非房地产市场,再来一次全面崩盘。

  不然的话,想要何媛亏本,那还真的不容易。

  港岛,中环,某著名律师事务所。

  何媛懵逼的跟着娄晓娥上去,又在事务所众人的前呼后拥下,走了下来。

  她呆萌的看看自己的右手。

  不可置信的抬头对着娄晓娥问道:“婶婶,我名下也有一家以亿为级别的跨国公司了?”

  “对啊!”娄晓娥笑道。

  “可是我什么都没做,我也不会做生意。”何媛有点心慌的说道。

  娄晓娥感觉到了何媛的心慌,她把小姑娘搂进了自己怀里,抚摸着何媛的秀发安慰道:“这家公司不需要你做任何事情。

  ”

第1578章 轧钢厂的变动

  “婶婶现在做的,不是想着挣钱,而是想着为我在乎的孩子们,留下一点保险。

  生意场上的事情,今天风光无限,明天说不定就倒楣了。

  谁都说不准。

  所以在自己好的时候,一定要在规则范围之内,给家里人留下一些东西。”娄晓娥怕何媛不懂,所以解释的尽量详细。

  没想到,何媛听说她这些话,却是掩嘴轻笑道:“你跟我爸爸好像,爸爸也是准备了好多东西。

  有好几副明朝沈周的画,爸爸都说那是留给我的嫁妆。

  那时爸爸是当废纸收回家的,收了好多。

  爸爸说,那些就是给我们姐弟以后的准备。”何媛想到何雨柱,就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这也说明何雨柱这辈子应该没亏,至少他对儿女好,儿女也真的记得他的好。

  娄晓娥听到这些,虽然表面不动声色,但心里却是吐槽不断。

  她还因为这次准备没跟何雨柱沟通对何雨柱有点内疚么!

  却是没想到,原来浓眉大眼的何雨柱,也是这么鸡贼。

  关键是从何媛的话语中可以分析出,何雨柱做这些事的时候,应该是风雨刚起的时候。

  那时的何雨柱,事业可以说刚刚起步。

  不该有对未来的担忧,却是没想到何雨柱就是去做了。

  女人的心思就是如此,不论是家庭妇女,还是娄晓娥这位港岛开埠以来第一位女太平绅士。其实在感情上,都会有患得患失的想法。

  就像现在的娄晓娥,就恨不得立马飞到四九城问问何雨柱,有没有给她家何兴华以及何瑗也准备一份。

  但这种想法,还是被她的理智压制住了。

  其实今年的四九城情况不是很好。

  随着那几位的老去,职场上面人心浮动。

  就像是最近的轧钢厂,就出现了小范围里,对老李批评的声音。

  也没别的,轧钢厂发展到头了,这几年利润增长陷入了停滞。

  要知道原来的轧钢厂,都是以十几个点的净利润增长领跑同行业的。

  这也不用奇怪怀疑,毕竟咱们这些年虽然风雨不断,但经济增速,却是不低。

  很多以前看上去不太靠谱的安排,现在都显示了其正确性。

  就像三线建设,以工厂辐射偏远县城的原理,改变了国内以大城市为主的发展方向。

  有工业就有人,人一成群聚集,那么各类生活配套设施,教育,医疗便会自然而然的在那些小县城普及。

  很多县,在解放前除了一些手工作坊,基本上没有现代的工业体系。

  制造颗螺丝,都能算得上高科技,

  你指望住在那些地方的老百姓,会注重下一代的教育?

  也就是因为各个地方的三线建设,五小工程,让大城市支援小地方,

  这才让很多小城市老百姓第一次认识到何为工业化这个事。

  不管以后多少人会说,那些五小工业没技术含量,污染严重啥的。

  但只要清楚一件事。

  如果没现在这些事情的打底。

  那么就没有后世改开所需要的硬性条件。

  基础工业化,水电建设,以及大批量合格的劳动工人。

  那咱们后世的发展,就会严重失衡。

  几个大城市,会虹吸绝大多数的外来投资。

  比如说孟买那种。

  孟买一个城市,就贡献了白象家百分之四十的所得税,百分之六十的关税,百分之二十五的特许权税。

  并且它的工业产值占了白象家四分之一。

  所以可以想象,白象家其他地方该有多穷。

  可以说咱们改开前三十年的发展,就是为改开打好了各种基础。

  轧钢厂自从公私合营成功后,其实也一直在全国各地建设分厂。

  但任何一种发展,都会有其瓶颈。

  像是从两年前开始,轧钢厂就放缓了分厂的建设步伐。

  影响到了现在,就是今年的轧钢厂,同比增速为零。

  这肯定引起了上面某些领导的不满,所以厂里有闲话也就正常了。

  不过听到这个消息的何雨柱,却是看透了老李的想法。

  这是老李在玩自污这一套了。

  估计他也感觉到头了,正想着全身而退的办法呢。

  说实话,何雨柱还真想请老李出来喝一杯,让他给自己指点指点,到底从哪看出来这个社会会产生大变动的。

  何雨柱重生之后,一直以为老李上辈子的精准逃顶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但只有他也身在职场,才发现那该有多难。

  也就何雨柱经历过一世了,所以后面发生什么,他都清清楚楚。

  但身在这个年头的人,能看清楚那些潜在的问题,并不容易。

  因为现在上面的班子架构,就已经是为平稳过渡做好了准备。

  现在台面上那些人都是实干派,也都是关注民生问题的领导。

  至少何雨柱的认知是这样。

  所以老李的这个逃顶,那就是相当精准的眼光了。

  要知道,现在老李是轧钢厂一把手,要是放到地方上,也是那种小县城的当家人级别。

  他现在的地位,可以说那是站在金字塔尖尖上了。

  结果老李说抛就抛,丝毫不带犹豫。

  并且在现在,就开始往自己身上堆问题了。

  职场之上,有个传统。

  态度比能力重要,而现在老李想证明的,就是他的能力,已经不足以驾驭目前轧钢厂这艘大船。

首节上一节1160/119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