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火红年代 第1142节

  何雨柱静静的望向车窗外,大家脸上欢快的神色,就不用细细描述了。

  就说一眼望不到头的自行车车流,就能知道这个年头,大家的幸福感是增多还是变少了。

  到何雨柱这个位置,很多资料他都能接触到。

  建国时,自行车存量大约是五十万辆,人口5.4亿。

  而去年最新的一份调研报告,咱们的人口来到了九亿,自行车数量到了约5000万辆。

  也就是原来是一千个人有一辆自行车。

  而现在是二十个人有一辆。

  当然,自行车这玩意还是集中在各个城市的比较多。

  像何雨柱这样的家庭。

  哪怕他平时用不上自行车了,但他名下也是有一辆二八大杠。

  整个四九城,只要家里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上班的,那自行车肯定得整一辆的。

  就是95号院,自从贾家跟易家搬出去以后,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买了自行车。

  连闫埠贵家,也有一辆二手的了。

  闫解成不是买不起,而是他所有的钱,都投入了集资建房上面去了。

  按照闫解成的说法,就是他妹妹要回来了。

  以后老三说不定也要回来。

  那他身为家中老大,总要给弟弟妹妹把住的地方给准备好。

  所以哪怕他吃点亏,背点债,也得在这个上面早做准备。

  这番操作,替闫解成在胡同里拉了不少印象分。

  谁都没想到,闫解成还有这么大气的一面。

  按照老四九城人的说法,就是闫解成这个事情,做的地道。

  还有人问闫解成,他老子闫埠贵应该有存款,为啥这种大事,闫埠贵却是不支援他们一些。

  闫解成遇到这种询问,心里乐开了花,表面上却是含含糊糊的说道:“老头子的确是有几个钱,但他心思也重。

  老二那边,现在也不是太好。

  老三还没成家立业,

  还有他们老两口的养老。

  我凑凑,再借点,过几年苦日子总能熬过来的。

  就不麻烦父母了。”

  这话一出,谁不给闫解成竖个大拇指头?

  都明白闫埠贵是什么人,肯定是抠门的不愿意掏钱帮老大一家。

  但闫解成不光没说他爹的一句坏话,还替闫埠贵的抠门打圆场,这才是一家长子该有的大气。

  更关键是,有今天这个事传出去了,要是以后他老子因为什么事,让他出份子。

  那闫解成可以底气十足的拒绝。

  就算宣传的全四九城人都知道,闫解成也不怕坏名声了。

  闫解娣已经回家,安置工作的五百块钱,是闫埠贵给她出的。

  当然,闫解娣在回来以后,第一时间,就跟老子保证了,以后这笔钱会加利息还给她。

  所以现在的闫解娣,虽然她的工作是闫埠贵帮了最大的忙,并且在闫解成房子还没下来之前,她还只能跟父母住在一起。

  但闫解娣最感激的并不是父母。

  她第一个感激的是后院狗蛋,毕竟要不是狗蛋惦记她这个同院姐姐,她也没机会回来。

  说不定就跟那些同院子的知青一样,在那边跟一个地方下去的男同学,领证结婚,扎根农村。

  或者为了吃两口饱饭,还有些女同志选择了嫁给当地人。

  闫解娣第二个感激的,也是关系最好的,就是她嫂子兰花了。

  虽然兰花没给过她多少钱,但几次都是在她熬不下去的时候,是她嫂子给了她家人的关心与温暖。

  这也是闫解娣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第1555章 相亲的准备

  闫解娣脸上的神色,忧郁与烦恼并存。

  她站在食品厂对面,紧锁着眉头,强撑出笑容跟那些推着自行车走出厂门的人,打着再见的招呼。

  身上的衣服,跟别的女工没什么区别。

  的确良短袖浆洗的干干净净,穿在身上很是笔体。

  一头短发,脸颊消瘦。

  按照后世的说法,还有点骨感忧郁美。

  但闫解娣可不想要这种忧郁美,她很想像别的普通女工似的,长得胖胖的,满脸红光才是最好。

  她脚上鞋子上的补钉,虽然被绣成了一朵小花,但仍然是显得很突兀。

  透露出一抹寒酸。

  没办法,她现在还是临时工,每个月工资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也就二十不到。

  其中五块钱,是她的伙食费,这不是闫埠贵问她要的,而是闫解娣主动交的。

  还要每个月还闫埠贵十块的借款。

  自从在冀北回来之后,在邻居的闲言碎语当中,理清了她如何回来的原因,闫解娣在钱上就跟父母分的很清了。

  包括她身上这身的确良,也是她嫂子自己没舍得做衣服,给她做了两身。

  按照兰花的说法,闫解娣要上班,总要穿的像样一点,而她天天在家里却是无所谓衣服好坏。

  人心就是这样,跟谁靠的近,跟谁有疏远,都是有原因的。

  闫埠贵追求的绝对公平,在孩子们小的时候,也许能行。

  因为小孩子遇到最大的困难,最多也不过就是生病,或者是别人家孩子有新衣服,新玩具,而她们没有。

  但人一旦成年,有些困难,是靠她们自己根本跨不过去的。

  如果临到那种关口,有能力的父母还不想着主动帮一把,还在追求着绝对公平。

  那让孩子该如何想?

  “解娣姐,等久了吧?”人模狗样的马爱国推着一辆崭新的二八大杠走出了厂门。

  小伙子精神状态相当不错,事业有成,婚姻幸福。

  现在食品厂在他的管理下,虽然不至于说欣欣向荣,但也是南锣鼓巷为数不多,不需要靠街道补贴跟帮忙,就能实现盈利的厂子了。

  所以现在区里每次开表彰大会,都有马爱国的一席之地。

  有区里领导,还把他称呼为小何雨柱。

  这可不是讥讽。

  现在何雨柱的位置虽然不咋地,但他在四九城工业圈的烙印却是相当显眼。

  四九城除了几十家中大型企业对何雨柱不在意之外,很多小厂领导,都是经常把何雨柱挂在了嘴上。

  凡是厂里有什么新发明出现,厂里领导表扬发明者的时候,必定一句~“再接再厉,争取跟南锣鼓巷的何雨柱同志学习,人家当年也不就一个厨子嘛”

  如此云云。

  这种声誉高度也是正常,毕竟现在四九城最出彩的几个企业,发展历史上都有何雨柱的影子。

  像是录音机厂,现在已经投向了市面,在外贸出口上,抢占了沪上录音机厂相当大的份额。

  内核上,电气研究中心的那些技术员们,还来不及做升级。

  但在外形上,何雨柱却是提了不少建议。

  比如什么双喇叭之类的,金属外壳按键,看上去相当有那种重金属风格。

  之所以是抢占沪上录音机厂的外贸份额,也是很简单的一个事,在某些领导的建议下,录音机的外贸代理权,并没有交给娄晓娥。

  那些人想着扶持出另一个港岛电器大王。

  但那些人也把商业渠道建设,想的太简单了。

  就算是娄晓娥,要她现在代理录音机,她也没办法保证这个录音机能达到电视机的热销高度。

  毕竟天时地利人和,现在是一样都不占。

  当然,那些也不关何雨柱什么事。

  他又不是录音机厂的厂长。

  只要他提出的建议,让四九城录音机比沪上那边的同类产品,更有市场竞争力就行。

  至于以后怎么发展,总归会走到正确的路上去的。

  就像是现在,把两台录音机放在同一个柜台,同样的价格,可能四九城这边产的还要小贵几十块。

  但四九城产的,就比沪上卖的好。

  当然,那是说比例,而不是说增量。

  再说回闫解娣这边,她不是跟狗蛋有什么。

  如果狗蛋没结婚,说不定闫解娣还真会有情感上面的错觉。

  她今天在这边等狗蛋,那是因为狗蛋关心她这个同院姐姐的终身大事,通过他媳妇那边,给闫解娣介绍了一个对象。

  狗蛋也特别注意这上面的情况。

  眼见着闫解娣连辆车都没有。

  他也不可能骑车带着她,于是好心的问道:“姐,我不是说让你跟闫老师今天把车骑出来嘛。

  干嘛,闫老师不肯借?还是让你出钱?”

  “瞎说什么啊?”闫解娣脸上恼羞,假装打了狗蛋一下。

  他爹那辆车是宝贝,连他大哥借,都得出租车钱,这个事,整个胡同里都清楚。

  闫解娣笑骂过后,又低声解释道:“你还不了解我爸,我是懒得跟他扯皮。

  我今天相亲的事,并没有告诉他。

  你说个地址,我坐公车过去。”

  狗蛋了然,前后看了一圈,却是把他那辆二八大杠往闫解娣面前一推问道:“会骑吧?

  你骑我的,我去门卫处借一辆。”

首节上一节1142/119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