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火红年代 第1129节

  何雨柱轻笑道:“我有没有人,你不是最清楚。”

  “流氓!”刘婷轻啐了何雨柱一口。

  何雨柱有那一刹那,真慌张的。

  估计是一秒或者不到一秒。

  那短暂时间,何雨柱的发楞是真的。

  但自从娄晓娥生下小瑗瑗后,何雨柱早就不想着解释什么了。

  要说第一个孩子的出来,他还想着跟娄晓娥到此为止,以后刘婷发现,他也会解释清楚,乞求原谅的话。

  那么小闺女的出生,让何雨柱彻底放弃了在这件事情上的挣扎。

  还挣扎啥啊?

  要说陪娄晓娥去关外,被娄晓娥逆推,还能解释的话。

  那第二个孩子算啥?

  何雨柱只能承认他花心大萝卜的本质。

  以后要是娄晓娥找来了,能扛扛,要是扛不住了。

  何雨柱就准备拿把菜刀,双手捧着给刘婷。

  实在不行,给媳妇跪下也行。

  老公跪老婆,不丢人。

  反正就是死皮赖脸,坚决认错,死不悔改。

  在情感上,何雨柱准备当一次老流氓。

  夫妻打闹过后,刘婷心满意足的趴在了何雨柱胸口,彼此的心跳,互相都能听到。

  她的内心,现在只有心灵满足后的充实幸福。

  其他什么都不想。

  哪怕这个时候,从门口闯进来个把小娘们,说她们跟何雨柱有一腿,刘婷也会光着屁股起身,把那些人打跑,独占何雨柱。

  所以说,想要媳妇不胡思乱想,那么你得在物质层面以及肉欲层面都满足她。

  没那个本事,还是守着一个娘们过一辈子的好。

  港岛,随着娄晓娥五亿美刀的入市,市场慢慢的企稳住了。

  这其实也就是个噱头。

  娄晓娥可没那么傻,现在就把她好不容易挣到的钱,全部砸进那些窟窿里。

  关键现在还没到那些洋行最绝望的时候,人家愿意放开一道口子,让娄晓娥在它们名下的业务当中掺和上一手。

  但相关业务的主导权,那些人还是高傲的认为它们才是最好的掌舵者。

  说简单点,就是那些人还想透过掌控一些重要的民生行业,从而掌控港岛。

  娄晓娥收购的那些股份,都是体量太小,实在耗不起,想着落袋为安的小股东。

  娄晓娥花在股份收购上的钱,不过是两亿港币的样子。

  *丰银行,*生银行,和记*埔,还有电力公司以及港岛电工。

  前三者,娄晓娥都各自投入一千万港币的样子,就成为了几家公司一个小股东。

  后面两家她倒是投入不小,成了能在董事会上有一个座位的人。

  不过娄晓娥清楚,后两家公司投入进去的钱,都是四九城这边的,她只是暂时代持。

  并且按照四九城这边给她的指示,就是后两家公司的股票,只要有人想卖,娄晓娥就可以不经请示,直接花钱买。

  毕竟这两家企业,垄断了港岛的电力行业。

  如果能成为里面的大股东,那也就等于在间接上控制了港岛的民生了。

  要知道,这个上面的影响,咱们一直在做。

  六十年代,港岛缺水,就是内地修建了东深工程给港岛供水。

  事实上,也就是港岛解决了稳定供水的问题,才为日后成为国际化金融中心打下了基础。

  就是到新世纪后23年,东深工程仍然承担了港岛百分之七十的淡水供应。

  也就是说,其实从六十年代开始,港岛的水龙头,就已经握在了内地手上。

  后世那么多小丑跳啊跳的,可是它们从来没搞清,港岛离开了内地,真的是活都活不了。

  而现在四九城通过娄晓娥,可能还有别人,又在慢慢的渗入电力供应行业。

  这不光是为了掌控港岛,还有守护港岛的意思。

  毕竟港岛是咱们自家的孩子,虽然前些年咱们穷,这个孩子被人家抢去了。

  但谁生的孩子谁疼,四九城这边也不敢保证,将来要是收回港岛的时候,那些洋鬼子会不会闹什么幺蛾子。

  而守住了水电两条线,至少就守护了港岛现在八百万老百姓的生活供应。

  就是这么简单。

  其他几个地产公司,娄晓娥也各自投了一点。

  可以说港岛股市不到二十家蓝筹股公司,娄晓娥现在都成了股东之一。

  但她在股市上花出去的钱,只有两亿港币,不到四千万美刀。

  这与娄晓娥一开始宣扬的投入五亿救市,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娄晓娥肯定不会把所有的钱,一次性全部投入进去。

  事实上,在娄晓娥投入两亿港币后,港岛股市的大盘,就开始慢慢企稳了。

  她的振臂一呼,她的真金白银,形成的宣传效应,那是把十数亿迟疑不决的资金,留在了港岛股市。

  剩下的钱,娄晓娥更多的瞄准了实体行业。

  首先就是花钱买楼盘。

  几家银行手里,有大量优质的商业楼盘项目。

  都是资金链断裂,那些老板或者破产,或者抵押给银行的。

  娄晓娥在那几家银行入股一千万,其实也就是交的投名状。

  想要跟洋鬼子做生意,那必然要跟洋鬼子成为自己人。

  要是以前,娄晓娥可能还会迟疑一下。

  毕竟她身后的靠山四九城,在咱们回大家庭之前,跟那些洋鬼子相当不对付。

  但现在这个顾虑基本上没了。

  说白了,她就是一个跟内地关系好一点的商人而已。

  有些核心利益,就算洋鬼子给她再多的钱,她也不会出卖给洋鬼子。

  而这些事情,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所以人家洋鬼子,也就只需要她在表面上,露出些许善意。

  至少让外人看来,娄晓娥跟它们的利益是一体的。

  太平绅士是诱饵,一些优质的商业楼盘,也是诱饵。

第1539章 娄晓娥的前台小姐姐

  娄晓娥的小胖脸,最近又胖了一圈。

  这是最近好事太多给撑到了。

  当一个人的资产到了一定的程度,钱在这些人眼里,跟一串数字也就差不多了。

  只有花出去的钱,才是抵用的钱。

  这话大家肯定听过。

  后世很多小年轻,也是被这些话忽悠的找不着北。

  工资三千五千,就敢贷款买上百万的房,几十万的车。

  然后还不起利息,被活活的拖死。

  那本来就是忽悠傻子的。

  真正的资本从来不那么玩。

  就像是娄晓娥自有资金一亿美刀,其他四亿都是银行借贷出来的。

  用银行借出来的钱,然后再买银行的优质资产,这看上去是不是不可理喻?

  但其实这才是正常的运作。

  银行,从诞生那天开始,资金安全就永远放在了第一位。

  他们用合适的利率吸纳存款,然后在利率翻倍的基础上,又把这笔钱借给有能力偿还的生意人。

  人家挣百亿千亿,银行只需要在过手的时候,沾上一点油水就行了。

  交易次数越多,市场越繁荣,那么银行手上沾的油水也就越多。

  但银行绝对不会自己做生意。

  正因为银行是各个生意人的财神爷,所以它们更清楚,只要是生意,那就不可避免的伴随着风险。

  而银行追求的就是零风险。

  所以后世哪怕再大体量的银行,哪怕就是钱多的花不掉了,最多也就是成立几家投资公司。

  那些投资公司,必然是单独的商业系统,自负盈亏,跟银行并没有统属上的关系。

  那还是在市场好的时候,才会有的选择。

  现在港岛市场,面临的就是经济体系崩盘的危险。

  所有银行想的都是收缩经营,没哪个银行想着这个时候做圣人,要拿出巨额资金出来救市。

  这是资本的自私性。

  他们从来不是某个发展奇迹或者商业奇迹的发动者。

  而是顺风顺水时,跟着蹭油水。

  只要发现危险,他们必然是第一个想着置身事外。

  如果娄晓娥想着以一己之力,拯救港岛股市楼市,那几家大银行,也不会借给她那么多。

  但娄晓娥这回的手段是阳谋,她先是大张旗鼓的宣传自己在原油市场获利颇丰。

  让港督府注意上了她。

  等到港督跟她商量,让她出来救市的时候,娄晓娥才提出了贷款。

首节上一节1129/119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