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户平均收入能上四五十的家庭,搬到一个地方住。
什么样的消费拉不起来?
这要是改开后,根本就不用市府去规划所谓的消费场所,那些个体户闻着味儿就过去了。
关键只要电视机厂附属小区建设好了。
其他的厂子,吃现成总会的。
有四五个万人大厂接连过去。
那还有什么繁荣不起来的?
“现在那些初级班学员,都还是实习阶段。
我个人是想着,应该给其中部份表现优秀者,将来一个进修的机会。
比如说,可以开设一些夜校啥的。
这些年,大家对学习上,比较懒惰。不是大家不愿意学,而是学习的再多,工级上也是上不去。
所以厂里应该把每年两次的工级考核,重新捡起来。
只有让努力上进者,能获得更多。
那么工人同志们,才能形成学习~进步~再学习钻研的良性循环。
说白了,我当年也就是个小厨子,就是因为敢想,领导又愿意支持我的想法,这才一步步走到今天”既然老牛同志对他先曝了一个好消息,那何雨柱索性也把自己对厂子发展的一些想法,对老牛做了个坦白。
何雨柱这想法,要是在别的地方,应该是很不合时宜的。
何雨柱想的是勤修内功,打好根基,这是费力不讨好的活计。
这是集体企业的弊端,因为每个管理一把手,想的是在他的手上能出多少成绩,能在多短的时间内出成绩。
有了成绩,大家才能有往上的可能。
那种自己种树,让后人纳凉的想法,毕竟还是极少数。
那太过于无私了。
就连毫无私心的老艾,在临退休前,都把那些根本没什么技术含量的零配件供应小厂,在某些人的鼓动下,变成了电视机厂的分厂。
不就是为了博一个万人大厂的名头么。估计要不是老牛来的早,说不准老艾还真要把下面的全套供应链各个厂子,全部收进来。
就包括某些服务企业,也是一个都不会放过。
比如说电视机厂也需要有自己的农场跟养殖场啥的,自给自足么。
符合上面的精神。
那样子的话,在电视机厂处于上升期的时候,还无所谓。
但等到企业发展进入了滞涨期,那些没技术含量的厂子与工人,就会成为趴在电视机厂身上吸血的牛虻。
这并不是工人的错。
他们也不想厂子不好。
但大厂子里常有的一句话,就是~大家都那样做,凭啥我不能?
比如说,别人都找人把老婆孩子安排到厂里,凭啥我不能?
别人都是上班偷懒睡觉,凭啥我不能?
别人都把厂里的东西偷偷带回家,或者拿出去卖掉,凭啥我不能?
厂领导大吃大喝,凭啥我不能?
就是这些破事。
每个人都想着厂子好,全家老小在厂子里吃一辈子或者几辈子。
然后每个人,都在干着挖墙脚的活。
所以何雨柱这番言论,要对面不是老牛的话,他根本就不会说。
说了也没用嘛。
他遇到过太多,那种说话漂亮,说完就忘的主了。
“用工正规化,工级晋升透明化,科研发展要舍得投资放权”老牛把何雨柱的话语总结了一遍。
何雨柱点点头,然后跟老牛一个对视,两人先是绷紧了脸,相当严肃。
在长久的对峙之后,何雨柱先绷不住了,脸颊上的肉松弛了下来,缓缓的露出了微笑。
老牛也笑了起来。
“老何,您这说的容易,可啥事都让我去当这个得罪人的。”老牛故作嗔怪道。
何雨柱挠挠头尬笑道:“谁让您是老大呢?
其实看历史就知道,不管哪一个王朝出了问题,皇帝跟皇后肯定是第一个顶锅的。
所以商纣亡了,他就必然酒池肉林,妲己就成了狐狸精变的了。
弄到咱们厂也一样。
成功了不一定有人记咱们的好,但要是失败了,首先挨骂的肯定是您。
您怕不?”
老牛缓慢且坚定的摇了摇头。
他没有用言语来回答,但眼神的坚定已然给了何雨柱答案。
何雨柱打了一番秋风,都让老莫挨家挨户的给那些专家老师傅给送去了一份。
这个事,要是换别的时候,应该是何雨柱亲自去送。
那样才是笼络人心,才算尊重技术跟知识。
但现在,肯定是不合适的。
毕竟何雨柱那些东西来的不光彩,再者现在关注何雨柱的目光真心不少。
很多成绩,都没有算到何雨柱的头上,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就比如“小专精”名单上的厂子,在整改之前。
那些小厂,没有核心技术,没有长久生意。
说实话,当初这些厂子设立的时候,就是挺意外的。
可能就是某个街道,在某个偏僻仓库发现了几台旧机器,然后弄了个作坊,在别的大厂里,分了点鸡毛蒜皮没技术含量的活。
其实说句暗黑心思的话,估计有很多的小厂,也是街道领导为了出成绩搞起来的。
而等那些人一调走,那些小厂就是爹不疼,娘不爱了。
“小专精”系列厂子当中,最好的是那家螺丝厂,原本有一百五十多人。
原来的年产值没个定数,饥一顿饱一顿的,反正没亏。
每年所在街道稍微补贴一点,就可以了。
自从整合过后,并了四五个小厂进来,现在员工人数达到了七百余人,今年盈利五十万美刀。
第1531章 娄晓娥成了娄半城
七百多人的厂子,一年五十万美刀的盈利,这在改开后而言,根本就不用做了。
有这种资源,随便做点商贸,也不止挣这么多。
但这个是不同的。
首先,螺丝厂做的也是薄利的代工生意。
现在的厂子可不像后世的私人小厂,可以找各种理由避税,免税,甚至外贸退税补贴。
现在是正儿八经的做一笔生意,就交一笔税的。
七百人以后的各种福利保障,都是由厂里出。
还有研发基金,这个是雷打不动的。加入“小专精”的每个厂子,按规模不同,每年必须强制性拿出营业额的部份,用于研发上面。
就这些全部除去,还能盈利五十万美刀,那已经不是小惊喜,而是大卫星了。
按照那个螺丝厂一把手的话说,以前他是最怕过年过节,现在终于可以扬眉吐气的站着撒尿了。
以前一到过年边上,他得在外面装孙子,跑各个领导家里要补贴。
在厂里,又被工人骂的像孙子。
毕竟小厂的福利肯定比不过大厂。
别的不说,何雨柱看不上电视机厂发的这点过年福利。
但很多小厂,过年能给工人发几尺布票,发条毛巾,那已然是很好的厂子了。
其他“小专精”的厂子,有比螺丝厂好的,也有不如螺丝厂的,
还有两家厂子,因为上半年添加的机器,报废的旧机器都多了点,过年一算账,还账面亏损。
但每个厂子,都看到了希望。
因为他们现在的业务真的做不完。
质量控制好了,价格稳定且比外面便宜,这些小东西,又没有洋鬼子太过于计较,所以外贸订单一直是不缺。
像是“友谊”电视,有些国家,因为各种原因,还不愿意咱们的电视出现在它们的市场上。
但这些小螺丝,小弹簧啥的,根本没人计较。
娄晓娥名下商贸公司接单,这边生产,然后在生产商一栏直接填写港岛某某商贸公司。
一点问题没有。
就连小日子那边,这些零配件,也是从咱们这边进了不少。
只要有油水的地方,那么必然就会招苍蝇。
市府这边,还是想着把那些‘小专精’并到一个工业园去。
在市府的部分领导眼里,何雨柱就是那个最适合的管理者。
但也必然的有人想着截胡。
这就像不管谁住到95号院里,就必然要遭寡妇跟老绝户算计是一样的。
职场上的人,其实也跟那些腌货差不多。
总会有人想着干一些恶心事情。
何雨柱在这个上面,已然是麻木了。
他只能尽量小心,但也不会因为那些人的惦记,就束手束脚,该做的事还是要做。
娄晓娥肯定是今年港岛最亮眼的崽。